学习中医需经典,立足临床显神威

2015-09-26 10:17 楼主
本帖最后由 李荣伟 于 2015-9-26 11:56 编辑

学习中医需经典,立足临床显神威
---读《名师经方讲录》后感
作者:吴文灏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2级中医杏林师承班
中医在我国流传了几千年,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自从1956年,中医院校陆续设立,培养出很多中医的优秀人才,他们基本都是熟读经典,勤于临床的。大概在二三十年前,中医界主管领导认为,时代在进步,学术在发展,如果老是停留在经典中,中医就不能向前发展。因此有一段时间,很多学校就压缩了中医经典教学课时,结果发现,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不会用中医药去治病,临床上基本用西药,很多人多改学了西医,对中医失去了信心。就在1996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开设了经方班,到现在已经20年,越办越红火,已经升级为国际经方班,很多中医人士通过在这个班的学习,深深认识到经典对于中医临床的必要性,也给他们带来必要的信心。
一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医四大经典?
什么是经典?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中医四大经典就是中医的典范.权威之作,无论过多少年,它都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本书中的黄仕沛老师,常用金匮的古今录验续命汤治好了脑梗死.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张步桃老师常用柴胡桂枝汤治好神经系统类疾病的患者;王庆国老师常用麻黄类方治好了很多莫名奇妙的疾病。诸如此类还有很多,以上所举的老师都是通过认真研读中医经典,通晓了很多治病的法则,为其临床打好坚实的铺垫。学好中医经典,无论面对多么复杂的病情,都可以从经典上找到源头,得到一击制胜的法宝。
二 怎样学好中医经典?
我还是学中医的本科生,没有资格谈论这个高深的命题。在本书中,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学好中医经典,要做到四步。第一步,就是常读诵,记心中。要求我们经常去读背中医经典,读的多了,自然而然的,就会形成自己对经典的初步理解。第二步是训词句,明本意,中医经典基本都是由古文写成的,艰深难懂,要弄明其中的道理,必须不断的考究,翻工具书,明白其中的奥妙。第三步是访明师,多思考。自己身边,有很多比自己厉害的老师,要不断虚心的向前辈虚心学习,你才有前进的空间。第四步是勤临床,深体会。“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有了理论知识,不去实践,那是读死书。通过不断的实践,自己不断去反思,你的医术水平才能不断去提高。况且中医的生命力在临床,不能够治好病人的疾病,就会逐渐的被人民大众抛弃。
我自己很喜欢阅读中医经典书籍,从中学到了很多,也经常抓住机会去实践自己所学到的,下面就录几则医案,以资证明。
我奶奶今年93岁,寒假的某一天,右手剧烈疼痛,去县人民医院治疗,认为是肩周炎,输了三瓶液,输完液后,脚肿了,手也肿了,吃了几天的药,还是剧痛难忍。我认为我学了几年中医,就自告奋勇的接受此任务。我奶奶右手的剧痛,基本都是发生在11点钟,疼痛的部位在肺经,看其舌淡,脉虚细。我是这样认为的,此案的痛证属不荣则痛,气血不足所致,11点是手少阴心经的运行时间,疼痛部位是肺经,肺主气,心主血,气先行,血后到。有的也认为气比血先行六寸。根据此理,用黄芪30克,红枣10克两味。第一天喝,疼痛缓解,第二天喝,疼痛又比前一天缓解,第三天喝完后,到11点,就不见痛了,之后再喝了几天,虽有疼痛,但不是很剧烈。到现在也没有复发。
一同学之母,咳嗽,常年怕冷,失眠,腰痛,晚上很多次夜尿,脉沉,舌暗淡。综合辨证,我认为是太阳合少阴同病,用麻黄8克,炮附子30克(先煎),细辛8克,炙甘草5克,先喝一付,晚上睡觉比以前好,怕冷稍好转,腰痛减轻,夜尿次数还多。后改药量如下,麻黄10克,炮附子40克(先煎),细辛10克,炙甘草5克,补骨脂10克,益智仁10克。连喝7付,夜尿以停,睡眠佳,腰痛基本消失,怕冷也大幅度减轻。后嘱其服玉屏风散巩固调理。此案病人常年怕冷,卫气不足,黄帝内经认为,卫气日行于足太阳膀胱经,夜归于足少阴肾经。阳归于阴则寐,此病人阳气虚衰的很厉害,夜尿多是肾阳虚不能固涩的表现。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发表,益智安神能治小便之频数,补骨脂温肾阳,全方合而奏功。
一同门学姐,近两月,每逢来月经,小腹剧痛难忍,来找我医治。察其人形体丰腴,常觉乏力,不想运动,月经常推迟,经色黯淡,脉弦涩,舌淡,舌苔根部白腻。观其脉证,我认为属于阳气亏虚,湿滞瘀阻之侯,用金匮的桂枝茯苓丸化裁。肉桂5克,茯苓30克,桃仁15克,赤芍10克,红花5克,淮牛膝10克,丹参10克,巴戟天15克,泽泻10克,干姜10克。后听学姐说,此方在其来月经时服下,顿觉舒适,这个月免受痛经之扰。学姐想彻底根治,又找我复诊,我开了理中汤合桂枝茯苓丸的化裁方,里面辛温之药有五味,10付。两个月后,学姐说感觉很好,痛经已经没有了,但舌苔黄腻,肛门有灼热感。我听后,知道自己犯错了,二诊方过于温燥,助阳过剂,摸其脉濡,知是湿邪不化,凝结郁遏所致,叶天士说:“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意在说明治疗湿邪,不仅有温阳法,还有淡渗利小便等法。三诊中减去几味温阳药,加上淡渗之药,芳香化浊之药,喝了两付之后,诸症皆除此案令我深思,医者诊病处方,要细察精详,不然受累的是患者。
理论的高度决定了临床的高度,从中医经典中可以挖掘到很多治病的法宝,就看我们是否能从中领悟。
伤寒论有一方叫做桂枝新加汤,原方条文如下:“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此方适用于不荣则痛的病人。我这个人比较喜欢拓展经方的适用范围,桂枝新加汤这张方子,是以桂枝汤打底的,柯琴认为其“外证得之解肌调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中焦的生化是营卫之气的正常来源,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加重芍药,人参以养营血,补而不滞,加重生姜以养卫气,且刘渡舟老师认为此方中生姜能引药达表,将脾胃的精华往外输送。两气生化有源,从而能正常运行。女同志都喜欢自己有个漂亮的脸蛋,细腻的皮肤,这个方,个人认为可作用于脾胃虚弱,生化无源,面部暗淡无光泽,皮肤粗糙且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的女性。这只是我的个人理解,还没有机会实践。
神农本草经是最早的一部中药典籍,简单的文字中蕴含极大的中医医理。365味药中,有一味叫做术,本经当时还没分白术和苍术,我认为应是白术。条文中有死肌两字,此两字有很大的深意,肺主皮毛,肺金是脾土之子,肺金受损日久,不能濡养皮肤,肌表皮肤就会出现众多怪疾。难经有言:“损其脾者,饮食不为肌肤。”即子虚求其母之意。此时用白术可健脾益气,培脾土以生金。对于这类型的皮肤病,任之堂主人认为应重用至50克,才会取效。
以上这些,是我治病读书的一些体会,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更需要不断地钻研,去领悟体会中医之道。
希望我们年轻一代,以弘扬传统中医为己任,刻苦钻研。从而,“为生民立性命,为往圣继绝学”。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9-26 11:52 2楼
呵呵,单靠一个“小柴胡”也能吃一辈子。

多谢分享,中秋快乐。
2015-09-26 13:40 3楼
李荣伟 说:
呵呵,单靠一个“小柴胡”也能吃一辈子。

多谢分享,中秋快乐。

固步自封,难有大的作为。严遵经典,必然完蛋。只有像美国人一样疯狂创新,送给别的国家用治疗疾病。才是中医的复兴之路。放眼全球物质做药都是小,要放眼于宇宙,才能扩大中药范围。和创造新的理论
2015-09-26 15:31 4楼
很有见地,值得借鉴。
2015-09-26 16:52 5楼
学习中医需经典,立足临床显神威
2015-09-26 17:27 6楼
经典是一个高台,站在高台往前一跳比站在平地跳得远,当然这种高台并不少,这是以代表性为尺的一种快速入门进步的可行方法。
2015-09-26 17:27 7楼
经典是一个高台,站在高台往前一跳比站在平地跳得远,当然这种高台并不少,这是以代表性为尺的一种快速入门进步的可行方法。
2015-09-26 20:34 8楼
经典是一个高台
2015-09-26 20:51 9楼
老虎猫 说:
固步自封,难有大的作为。严遵经典,必然完蛋。只有像美国人一样疯狂创新,送给别的国家用治疗疾病。才是

这才是高瞻远瞩。

固守两千多年,需要来点超越!市场萎缩、地位变化、逆水行舟。
2015-09-27 06:26 10楼
很好的医案,受益匪浅!谢谢分享。
2015-09-27 09:49 11楼
打狗棍法 说:
这才是高瞻远瞩。

固守两千多年,需要来点超越!市场萎缩、地位变化、逆水行舟。

我不看经典,自己研发临床药对,治疗幻视幻听。尤其针对狂躁精神病,精神症。效果经多人试用,有一定疗效。但配比用量,还在摸索中。山慈菇,黄芩,内蒙古某地生铁锈粉。
⬅ 真心求教,中成药服用口服液好还是丸、散剂好? 老茶馆 从《伤寒论》的不同版本验证胡希恕的方证对应理论(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