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志三两三

2015-10-20 22:33 楼主
“没有三两三,怎敢上梁山。”说的是:没有点真本领怎敢上梁山呢?和“没有金刚钻,哪敢揽瓷器活”是一个意思。

有趣的是在中医药中,有民间秘方“三两三”,清代一两为30克,一钱为3克,故名三两三。




1、小调经汤治奇疾
(宋老口述,1977年高齐民笔录于东塔楼)
邝′′,女,26岁,宜章县后洞张家人,1950年8月初诊
患者素来身体健壮,二七月经来潮,初潮后数月地道又闭而不通,渐在关元处生一大疔,红肿痛热,请来外科郎中,先服仙方活命饮三剂,肿未消,以为脓成,用三棱针从疔头刺入排脓,但刺后流血少许,未出脓,不久疔疮渐愈。二年后,媒人上门为少女找对象,邝女闻后昼夜痛哭流涕,并说:“誓不出嫁”。母亲担忧,问其原因,方知近半年多来旧疾重发,原长疔疮处针眼重新溃破,脓流腥臭,并从疮内长出黑毛3~5根不等,一昼夜可长5~6寸,正因如此,所以“拒婚”,心中郁闷不乐,泪涕交加。翌日其父知其女拒婚之故,遂请宋老往诊,诊毕见是疮疡,非已所长,本不想治,因病家殷切恳求,盛情难却,初用仙方治命饮三付,服后脓由清稀变稠,吉象,腥臭味稍逐,疮内生出毛发,每日拔出,第二天复出如故,夜间疼痛较甚。因见患者低头不语,郁闷非常,必因患奇疾难以出口,所以肝郁不舒,遂更方予逍遥散二付,服药后少女感到心里舒畅,但痼疾如旧,真有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什么原因?沉思良久,方悟《内经》有“发为血之余”的论述。此少女初潮应期而至,后因地道不通而生疮,至今经水未再来,疮内长毛发,每日5-6寸,当是瘀血所化,遂改用小调经散(麝香5分包冲、川芎9克、当归9克、琥珀3克冲服、丹皮9克、红花9克)三付,十全大补汤三付,晨服十全大补,晚服小调经汤。服完三剂,疼痛止,月经来潮,疮口愈合,毛发消失,奇疾霍然而愈。
按语:无独有偶,2003年我去洛杉矶看望女儿,有时应针灸协会邀请,讲授《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临床应用。课余,针协秘书宋静宜大夫邀我去她诊所,会诊一个“怪病”病人。
一个美国女人,41岁,望之身体丰满健壮,红光满面,不像有病。宋静宜大夫翻译说:“她得了一个怪病,两手臂汗毛粗大猛长,每周需用剃须刀刮两次,饮食睡眠如常人,我给针灸两个月,不见效。”我诊其六脉沉而涩,问其月经多少天来一次?病人说:“一年多不来了。”她说完,我马上想到宋老治少女“疮内长毛”案。此乃经水不至,地道干涸,瘀血化为毛发,从两臂长出,当活血化瘀调经,我开了桃红四物汤。病人不会煎中药,宋大夫代煎送药上门,五付药服完后,经水通,臂毛不再滋长,一切恢复正常。


2、治愈肠癌案(宋老口述,1974年5月高齐民笔录)
刘XX,男,40岁,湖南宣章县武装部部长。患肾结核、腰肌劳损、慢性肝炎、风湿性心脏病、心衰三度,在广州军区总院住院,后因大便不通,尿血,触诊腹部有肿块如鸡蛋大小,先后两次剖腹探查,经广州肿瘤医院确诊为肠癌,预计尚能活六个月,因无法医治,遂回宜章老家养病,每日注射抗癌药物,如此过了四个月,病情逐渐加重,精神已不正常,上街去自己找不回来家,所以警卫员老跟着他。他的爱人和同志们说:“不能坐以待毙,找老中医看看,即便看不好,延长点寿命也行,解除点痛苦岂不更好。”
初诊:见患者神情痴呆,沉默寡言,小小肠癌给了南下英雄一个沉重的打击,六脉弦而有力,胸满腹胀,大便不畅,舌苔厚腻,舌润。
处方:柴胡18g 白芍30g半夏9g黄芩9g枳实12g大黄15g滑石9g萆薢30g生姜三片大枣三枚。
三付,水煎服。
二诊:服前药大便通,神志也清楚一些,遂改用早服大柴胡汤(分量同前)加桃仁9g。晚服蒲灰散(蒲黄9g滑石6g)加萆薢30g
两方各三付,早晚轮服。
三诊:进前药,神志日渐清醒,外出已能自归,不要再跟伴随,尿血已大为减少,效不更方,继续服用。
四诊:服上药达三个月之久,病愈过半,遂用早服蒲灰散,晚服八味地黄丸收功。
五诊:因心衰影响睡眠,去八味地黄丸,改用归脾汤,月余,诸症悉愈,经肿瘤医院检查,肿块消尽,肠癌全愈。
半年后退伍回东北,至今尚好。

按语:宋老治肠癌,用大柴胡主证为胸满腹胀、大便不通,用蒲黄散主证为小便不通、尿血。妙用萆薢重剂,分清浊,治小便不利。在口述此案时,提及他单用射干麻黄汤治胃癌一例:病人在广州诊断后以为无生之希望,回宜章中医院治疗,因咳嗽,咽中痰鸣,我开了药,先后服了30多剂,再去广州复查,胃癌消失,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胃癌案,当时只集中精力听,忘了持笔记下,时间一长,大部分忘却了,今天才体会到“好记心,不如烂笔头”真是一句真理名言。

宋老不惑之年,亦是医术思想成熟之时,临床对经方、时方的临床应用,已达炉火纯青。都说跟宋35年,还掌握不了他用方用药的辨证规律,我看把宋老遗留的389个脉案,一个一个加以研究分析归纳,找出规律,一定能把宋老学术思想摸透、掌握好、继承好。他什么地方是继承,什么地方有发扬,什么地方超越前贤,只有分析透彻他壮年遗下的医案,才是真正学到了宋老的真传。



(1)秘传“三两三”

记得1961年新年,我在谈起《江西中医》熊梦“冷庐医话”载“三两三”用于一切久不愈之皮肤病经验有卓效,熊梦说:“吾之开业期中,曾用此治疗数例患荨麻疹,病程达十余年之久,服用此方月余,收到根治效果,诚良方也。”

我好奇地问宋老,“三两三”方出自何书?为何人所创?图书馆能否借到?宋老说,“三两三”是民间医秘传镇宅之宝,无创作者和书籍流传于世。你这一问,使我回忆起1936年资兴民间医生袁国华先生,他在宜章执业,与我性情相投,交往年余,因其年已古稀,没有著作,也不带徒,因恐家中秘传良方失传,才把“三两三”口传心授给我,今年我挤时间把它整理出来。

1962年第2期《广东中医》刊登了宋老整理发表的袁国华先生的“三两三”,全文抄录如下:

“三两三”,亦称“三两三钱三”,很可能因为方剂分量而命名。名为“三两三”的方剂很多大都属于秘传,多捷效,一般掌握在民间医师手里,草药医掌握的更多,所以在群众中流传这样一句话,“病要好的快,须用三两三”,可见群众对“三两三”的评价。
“三两三”的组成,一般都是四味药,君臣佐使配合很严谨,每一个“三两三”的汤方,都有三分保密药,由医师亲自加入汤内,虽然加的只是三分药,而疗效就高很多了。



1、“疮疡三两三”
全方组成列下:
生黄芪30g 金银花30g 全当归30g 生甘草9g 川蜈蚣0.1g
(1)方解:金银花治一切风湿气;当归治一切风,除湿痹;黄芪能止诸经之痛;甘草通经脉,利血,坚筋骨,长肌肉;蜈蚣善走祛风。蜈蚣辛温有毒而能除风攻毒,主治丹毒痜疮,便毒瘰疠,用于迁延日久之疮疹,更具殊功,此物虽有毒,但在能解百药毒的甘草协调之下,无不良反应。黄芪、甘草宜生用,不宜炙用,炙则纯属内补,排毒之力转微。
(2)功用:此方养气血解毒
(3)主治:疮疡,肌肉风湿,风疹。用于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及荨麻疹等。
按 :蜈蚣辛温有毒而能除风攻寒 ,主治丹毒秃疮、便毒瘰疬 ,用于迁延日久之疮疹 ,更具殊功。此物虽有毒 ,但在能解百药毒的甘草协调之下 ,无不良反应。黄芪、甘草二药宜生用 ,不宜炙用。因炙后纯属内补 ,排毒之力转微。此方益气养血解毒 ,用于一切经久不愈之皮肤病 ,确有卓效。本方除治慢性皮肤病有特效外 ,于肌肉风湿痛及血枯经闭亦具奇功。
(4)医案两则:
刘某,男,40余岁,患肌肉风湿已十余年,更历多医,迄未根治,甚以为苦,后更生黄水疮,自以为疮疹小毒,未曾就医,迁延二年余,形体日惫,如来就诊,详其病情经过,按辨证施治标本先后原则,先治其新病,与“疮疡三两三”六剂,药后不但黄水疮结痂告愈,肌肉风湿痛亦随之大减,遂教再将原方服六剂,肌肉风湿痛亦获全愈。后经访问未复发。此后,每遇肌肉风湿痹痛之久治无功者,转予本方,莫不获效。
邱氏,女,20余岁,经闭三年余,多方疗法无效,时发风疹来诊,予本方服三剂后,风疹愈而经行。后曾多次用于体弱经闭患者,均得奇功。


2、“首风三两三”
发病有时的头痛或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顽固性病证,不易根治,如果气候有变化,或将要起大风时,先一日必出现剧烈头疼,正如《内经·风论》所说:“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
麻黄30g(打碎节先煎去沫) 桂枝30g(去皮) 罂栗壳30g 甘草9g 。
痛偏于左的加龙胆草0.1g
痛偏于右的加钩藤钩0.1g
痛头不偏的加陈细茶0.1g 。
(1)煎服法:用水约四碗,先煎麻黄,沸后去净沫(或连水都去掉),再用600g水纳诸药同煎,取水240g ,分温作三服,一服痛已即止后服。
(2)禁忌:服药六日内禁生冷、油腻、鱼腥酸辣,36日内禁房事,男女同法。
本方剂量不可减轻试用,否则患者容易产生抗药性,以后再足分量,亦不生效。
(3)注意事项:麻黄必须打碎节,先煎去沫,或去头煎,桂枝必须去皮,不然会有鼻衄的后果。
(4)头痛的原因
头痛、偏头痛久而不愈的主要原因是风寒入于骨髓,一般性头痛,其痛不会逾月的。
正如《素问·奇病论》中说:“帝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此安得之,名为何病?’歧伯曰:'当有新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又如《素问·风论》中所说:“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所沐中风,则为首风。”
(5)法则:祛风逐寒为主。
(6)、方解:凡风寒之邪,皆由皮毛而入,故必使之从皮毛而出。本方麻黄散寒,桂枝祛风,更以罂栗壳固表止痛,甘草和中。痛偏于左为肝气上逆,用龙胆草泻肝火;偏于右者为百肺失清肃,以钩藤钩平肝风(左右以先天八卦定位:东方震木为肝;右为兑金为肺)。陈细茶解结止痛,服之鲜有不效者。轻者一服即愈,重者二剂必愈。如服一剂不效,不可再服。因尚有不属于风寒入里之头痛,如梅毒蕴结、胃热熏蒸等,就不是本方所可治疗的。
(7)医案:
邓某,男,50多岁,患偏头痛10年,发则头面汗出,每遇气候将变,疼痛必甚,适有袁国华医师在宜章执业(时在1936年),我即介绍予之医治。袁医师予首风“三两三”,服药一剂,其痛即止,后屡经访问,迄今未复发。

3、“跌打三两三”
病者从高树或楼上失足跌下,伤重垂危,看伤者没有破皮折骨,只用“跌打三两三”就行啦。
全当归30g 金银花30g 大川芎30g 穿山甲9g 滇三七0.1g (研冲)
(1)煎服法:此药将酒一碗,水两碗,合煎取一碗半,分两次温服。服第一次约经四小时后,伤者必然大便,若便中带血,不必惊讶,继续二煎服下,次日必渐能行动,再将原方配服一付,静养2~3日就可以劳动了。
(2)用药的理论依据
《素问·玉机真脏论》说:“急虚身中,卒至五脏闭绝,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于坠溺,不可为期……。”就是说,扑跌、溺水这一类外伤,就由于本身虚竭,仓猝支不住而出现失足沉溺,以致五脏闭绝,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这在诊脉上是不可以预期的。如由高坠下,必须一时出现目眩心悸才会失足跌下,这就是所谓急虚身中。
(3)治则:通经脉,活气血。因为是急虚,所以着重通气活血;因为是身中,所以着重在解结去瘀。活血祛风,活络止痛,专治风寒湿痹,肾虚腰痛,闪腰等。
(4)方解:本方当归除客血内塞,温中止痛,破恶血,生新血,协同川芎理一切血,去瘀血,养新血;金银花通行十二经,消诸肿痛;穿山甲出阴入阳,通串经络,能直达病所;三七散血止痛,于跌扑未出血者,更为要药。君臣佐使配合得宜,真有起死回生之妙。如果骨断筋折,就不属于本方范畴了。
(5)论真脏脉
《素问·玉机真脏论》“急虚身中”一段,句读不明,历来注家都解释为“内伤”,不想想在临床上的“内伤急中”是没有不出现真脏脉的,只有坠溺之类的外伤,虽由急虚所引起,但不会出现真脏脉。古人正恐人误会内伤,所以举例“譬于坠溺,不可为期”。其脉绝不来,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脱,真脏脉虽不见犹死也。这里要指出的内伤脉象,一息56至是决不会死人的。外伤就不同了,血伤之后,应当脉见迟涩,若有数象,证明瘀血入心,舌中必见瘀点,这就是很危险。
第二天我特地访问伤者,他说:“昨日吃了药后,大便下了两次血,当时觉得周身舒服,疼痛减轻。”我问:“你怎样在树上摔下来的?”他说:“我在树上,忽然心中悸动,头眩眼花,手脚支持不住,就跌下来了。”这样对照袁医师所说,确实和事实相符,不能不令人心折。
以后这一“跌打三两三”,我常在临床上应用,都收到了如期效果。
(6)验案
1947年,有一曾姓者,由高楼跌下,牙关紧闭,气绝无声,其家中人请村中一跌打医师诊出,该医师见病危重,连摇头表示不可救药,当时我正该村出诊,遂请同往救治,检查伤势后即处原方予之,那位跌打医师不信,并有激词,我即对伤家说:“吃了这三付药便可挽救”。药煎好,即将滇三七末调入汤中与服。药后腹中雷鸣,过了三个多小时,伤者渐知人事,再将二煎药服下,又过一时许大便一次,便中纯为紫色血块;第二日原方继续服一剂,又下紫黑血块二次,疼痛消失,已能步履;第三日再服一剂,便中已无血,伤势也基本好了,那位跌打医师方才信服。以后三四年当中他用此方治疗15例,没有不收到效果的。
按语:1976年五建老工人队为中医研究院盖房,墙高2米多,夜间施工,一老工人失足从铁架跌下,上午八点多用担架抬至门诊,神志清醒,跌下已五个小时,不见出血征象,受了点惊吓,臀部先着地,地下是从根基翻上的湿土松软,所以伤的不重,脉无涩象,方处以减半“跌打三两三”五付,七天假满就能来上班了。


4、“溃疡三两三”
(1)主治:痈疽溃后,久不敛口,或远年近日之溃疡均可敷贴。
(2)处方:赤小豆30g栝蒌根30g 浙贝母30g 大冰片0.1g 。
(3)用法:上药各研成极细未,称足分量后,再将药末和匀,视疮口大小分为二或三包,每包用鸡蛋清调敷,日换一次,换下之药,不可扔掉,将脓血放置净土上,(地气)吸去其毒,次日仍以鸡蛋白合前药匀调包敷,以一料交替使用,至愈为止,药力始可用尽。
此药用后可保存,使用次数越多,效越大,看来不符合卫生和科学原理,但在实践中确是如此,原理在哪里,仍不可得。
(4)医案
彭XX,男,60余岁,中医师,足生痈毒,冬愈春发,往始20余年,内服外敷,百药不效,后来求诊时自称为臁疮,遂予本方敷贴20余日,即告全愈。
吴氏,女,患手背发一年余,溃后肉腐见骨,更历十余医,均未见效,因家贫寒异常,遂教向彭XX家乞其余药,敷贴十余日,即生肌敛口而愈。其邻居家有小孩,头部生一疖毒,已三年余,医药未效,吴氏以余药予之,敷贴六七日,亦获痊愈。


按语:“三两三”在《广州中医》发表后,还赠了一本杂志,即1962年第2期,我一口气将“三两三”读完。晚饭后和宋老闲聊,问其是否全部把“三两三”发表,他说还有一些“三两三”,在临床上未验证,所以没有发表,加之已过26年,也忘掉一部分。如:

(1)“热痹三两三”:益母草30g 透骨草30g 仙鹤草30g 知母9g 制马前0.1g
主治:热痹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痛风等。
按语:我从此方化裁出一个痛风丸,专治痛风。

(2)“安眠三两三”:生地黄30g酸枣仁30g茯神30g防已9g朱砂0.1g(分冲)
主治:少寐易醒(即神经衰弱症),但朱砂不能多服,6~12付即可。
按语:本方有防己地黄之意,若温服后加白酒或黄酒一杯,则会“不安神而神自安”。

(3)“自汗三两三”:生芪30g 生龙牡各15g 黑豆30g 炒白术9g 灯芯0.1g

主治:自汗出。宋老常用此方,惜未将底方保存下来。笔者也常用,常去炒白术,加桑叶9g 。

按语:1964年,在泪罗为了治急性血吸虫病导致顽固性鼻衄,中西医皆束手无策时,我创制了“镇衄三两三”(生地30g,桑叶30g ,白茅根30g,党参10g),用于治疗除阳虚以外的各种衄证,如鼻衄、耳衄、齿衄、眼衄、唇衄、指衄、肌衄(血小板减少)、精衄(精索炎症)腘衄、乳衄等。特别令我高兴的是,“镇衄三两三”,每服一付,可提高血小板一万,一般七付,衄血可止。若阳虚则用甘草干姜汤(甘草6g,炮干姜15g),五付即可,再用附子理中丸善后。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20-09-30 16:50 2楼
好文章
⬅ 医家座右铭 老茶馆 治多汗症(自汗、盗汗)妙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