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血》----陈颖君

2010-06-11 15:11 楼主
第一章 角落里的钻石(1)
关于中医到底科学不科学的争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民国时期,有很多当时知名学者、政要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觉得中医不科学、中医很糊涂,较之理论周详的西医,中医就被看成是“封建迷信”思想的代表,是“落后愚昧”的典型,应该立即扔进历史的垃圾堆。当时的文化人,以喝酒、吃肉、骂中医作为比较时尚的活动,不管懂不懂中医的人,都站出来骂上两句中医,以示自己追求科学的决心。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五四”时期的风云人物——胡适,他提倡新文化,主张“充分世界化”,主张科学,在他看来中医是不科学的,所以他也就成为20世纪初反对中医的重量级人物。可是事情发生了变化!1920年11月,胡适患上了肾炎,在现在看来肾炎是可以治疗的,但当时西医对这种病束手无策,胡适住在北京协和医院,久治不愈,被西医判为“无法挽救,速备后事”。胡适家人闻讯后焦急万分。友人建议请中医医治,胡适称:“中医之学不是‘赛先生’,不足信也。”(所谓‘赛先生’,是“五四”时期的流行语,意思是“科学”)。就是说他觉得中医不科学,不能相信。友人劝道:“西医已下定论,与其坐以待毙,何不试之?”重病的胡适无奈,只好勉强答应,于是请名中医陆仲安为其诊治。
这位陆仲安是上海名医,有“陆大黄芪”之称,因擅长用黄芪为人治病而得名,他用黄芪剂量之大超出了一般大夫的想像力,许多人看了处方都是摇头吐舌。他为重病的胡适诊断后,开出了药方,胡适服药后即见转机,病情有了起色,直至康复。随后,胡适又去协和医院,经多位专家会诊,所下结论均为痊愈。后来胡适又活了四十多年,此事让他十分尴尬。他一方面反对中医,认为中医不科学;另一方面,中医却治好了他的重病,在事实面前任何解释的语言都显得苍白。后来胡适只好退而认为“中医不科学,很糊涂,但是能治病”。这也算是他对中医价值的领悟吧。
现在的人,为了理想,为了家庭,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辛勤奋斗。总是有太多的思虑、太多的奔波、太多的应酬,有些应接不暇,甚至感到力不从心,觉得自己处在透支的状态,当然这不完全是人们的主观感觉,也存在一些客观的症状表现,比如头晕、头疼、心悸、失眠、健忘、乏力、疲倦、气短、皮疹、手脚冰凉、月经不调、肥胖、嗳气、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脱发、便秘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交给西医,他们会认认真真给你做各项检查,如果精密仪器也测不出什么的话,即认为你没有病,很可能是精神压力过大,思想过度紧张了。多建议你注意休息,放松心情,实在无法自我调理可以去求助心理医生。
但实际上这些症状不一定都能从心理层面得到缓解,人们整天忙忙碌碌的,充分的休息和放松好像是一种奢求。我的许多朋友或多或少都有着上述一两种不适症状,只是大家都有,也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久而久之,这些小毛病成了老毛病,老毛病最终可能演变为大问题。
既然身体出现了不适的症状,就说明它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只是我们现在的科学水平还不能将细胞分子的各种细微变化都能通过仪器设备外显出来,即便是发现一些参数出现异常,由于没有临床意义,也就放过去了。一般是认为没有病,或者说是虚弱,当然现在的时髦说法叫“亚健康”。我认为真正需要提高警惕的就是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人,他们误认为自己还属于健康的范畴,每天还是像上满了发条的时钟,一刻不停的运行着,各种不适症状层出不穷,又苦于没有解决问题、缓解痛苦的办法……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6-11 15:11 2楼
第一章 角落里的钻石(2)
这个时候,时常被大家拿出来当话题讨论的中医似乎有办法。中医不是糊涂,而是一门更为高深的智慧,是一门传承数千年的经验科学,它是可以帮助我们找回健康的。
中医既像是疾病预报员,又像是优秀的调度员。在中医看来,所谓的“亚健康”就是生病了,这种病不一定是白细胞升高,或是红细胞减少,而是人体的运行出现不协调、不畅通。
中医大夫会根据你的脉搏、面部的颜色、舌头的颜色等,判断哪个器官出现了问题,并且帮你疏导这些不通畅的部位,平衡这些不协调的器官。所以说它是优秀的预报员和调度员,使疾病消灭于无形。经过中医方法调理好的病人会有一种浑身轻松,心情愉悦的感觉。
一般研究西医的人不太相信中医,因为中医没有西医那样系统而完备的理论 体系,就连中学生物课上都会讲到的人体解剖知识,在中医这里都无法严格对应。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医所说的脾,不能单纯与人体的脾脏画等号,它还包括胰脏的一部分功能。中医所说的肾,也不能简单的等同于人体的肾脏,它还包括生殖和内分泌系统的一些功能。
由于中医与西医所言一物,而并非一物,大家理解起来确实比较困难,因为人们脑海里根深蒂固的人体结构体系被打乱了。经常会听到一些西医与中医的争论,不过多数情况下由于西医能够严谨详实的阐述自己的观点,一般在历次讨论中都站上峰。中医呢,争论不过就用事实说话。就像陆仲安大夫为胡适先生治病,事实胜于 雄辩。
讲到这里,正好有个真实的故事。我有一位同事,四十来岁,一向身体健康,可是前一阵子突然觉得眼睛疼,他立即去大医院就诊,经过仔细的检查,最后发现他的眼眶后面长了一个肿物。医生提出两种办法,要么在肿物的部位注射激素,达到消肿的目的,或者是手术取出肿物。虽然激素治疗存在弊端,但同事还是选择了这个方法。起初,注射激素后,肿物明显缩小,但是一停用激素,要不了多长时间这个肿物又会像韭菜一样长出来,再次注射之后,也都是用药时缩小,停药就会增大。这个肿物似乎比想象的要顽固许多。大家都知道眼里不揉沙子,这么一个肿物长在眼睛后面,本人痛苦的程度可想而知。于是他准备选择手术,本以为就是一个眼部手术,但是外科专家认为肿物长的位置比较特殊,不能从眼部手术,而是要开颅,具体来说就是取下位于眼睛后面、耳朵上面的一块颅骨,取出肿物。对于普通人来说,开颅还是要下很大的决心的,我同事本身是学西医的,从事的专业是解剖生理,尽管知道手术的风险,但如果这是解除痛苦的惟一办法,也别无选择了。为了慎重起见,他找了多家大医院的知名专家会诊,最后专家建议他暂时不要进行开颅手术,继续保守治疗。可保守治疗的方法又是什么呢?总不能长期依靠激素吧?这时候有人建议他求助中医,他原来对中医也不太信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辗转找到了一位中医。这个中医大夫为他进行了调理,但调理的方向并不是针对眼睛,而是从肝调起,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眼睛和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过几个月的服药治疗,肿物还真的消失了,而且不再复发。经过了这一场疾病,他对中医佩服不已。险些要开颅,却被一百多剂汤药给彻底治愈了。难道说中医不是一种更高深的智慧吗!
来求助中医的多为两类人:患有顽疾,西医已经无技可施的人;被西医判为没病的人,也就是“亚健康”人群,同样也需要依靠中医中药的调理重拾健康。
2010-06-11 15:12 3楼
第二章 漫话中医理论精华(1)
由于中医对人体的认识与西医有差异,甚至有的存在很大的差异,请尽量抛开西医理论先入为主的影响,重新建立一个人体架构。
一、人体的结构
(一)五脏——最重要的维持生命的器官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它们是人体的核心组成,关系可谓亲密无间,谁也离不开谁。一个受难,其他四脏器也跟着遭殃。聪明的人体拥有一套非常精密、科学、高效、智能的运行机制,它会随时根据各种突发情况调节和平衡。往往一个脏器的功能下降了,为了整体的和谐运行,其他四脏器的功能水平也相继有所降低。而一个脏器的功能提高了,为了整体的和谐运行,其他四脏器的功能水平也相继有所提高。可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五脏之间存在着彼此依赖又彼此制约的微妙关系。这个关系不是古人凭空想像出来的,而是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摸索出来的。为什么总是说学中医要有悟性呢?就是因为中医的研究方式是依据许多客观存在的真实表现,通过学习者的逻辑推理,继而获得的宝贵知识。即是要将大量的仿佛是巧合一样的现象联系在一起,并用一整套理论来解释这些联系。在这种不断发现联系,不断解释联系的过程中,中医的基本理论也就逐渐形成了。
在阐述五脏之间的微妙关系时,中医用自然界五种物质来加以解释,希望以此来揭示出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这个理论就是非常经典的五行理论。
五行理论以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人的肺、肝、肾、心、脾,借助这五种元素的特性,进而展示出五脏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图:
这个五边形的图形,勾连出五种物质的相互关系。五条实线箭头都是由一个元素出发指向另一个元素。比如“木”,这个图形显示木能促进“火”的产生,在自然界中木头就是生火取暖的材料;再来看“火”,这个图形显示“火”可以促进“土”的产生,在自然界当中物质经过燃烧之后就化成灰烬了,这灰烬就是土;再来看“土”,这个图形显示“土”可以促进“金”的产生,事实上,金属矿藏大多数都是深埋于地下的。依此类推,这个依存关系是成立的。
古人根据五脏的特点,将他们与这五种物质一一对应,也同样可以解释五脏之间的关系。我们看实线箭头从一个脏器出发指向另一个脏器,同样代表了一个脏器对另一个脏器的促进生长的作用。依据箭头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到,肝可以促进心的生长,肝的功能提高可以使心的功能加强。依此类推,心可以促进脾的功能提高,脾可以促进肺的功能提高,肺可以促进肾的功能提高,肾又会促进肝的功能提高。它们这种促进关系是井然有序的、次递的,这就是五脏之间的促进关系、依赖关系。
举个例子:中医在调理的时候,面对心方面的症状,不单单是调理心的功能,往往会下很大的力气去帮助病人调理肝的功能。比如心悸,有一部分病人就是因为长期情绪不佳,引起肝的气机不舒畅,导致肝的功能下降了,无法很好地滋养心,继而连累了心,使得病人出现心悸的症状。如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面对这种病人,就事论事的诊断方法就略显得有些无从下手了。围着心脏查一圈,没发现什么异常,只好将病人归为体质虚弱的范围。相比较而言,整体把握、辨证论治的方*收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2010-06-11 15:12 4楼
第二章 漫话中医理论精华(2)
五行理论的经典之处,不仅揭示了五脏之间彼此促进、彼此依赖的关系,还阐述了它们的另一种重要关系,就是制约关系。这种制约不是盲目的、随机的,而是固定的、有序的、次递的。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个图:
这回换了个五角星。这个五角星图形,体现了五种元素相互制约的关系。五条虚线箭头都是由一个元素出发指向另一个元素。比如“木”,依照箭头方向,它指向了“土”就是说古人认为“木”可以制约“土”。在自然界中树木确实可以起到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现在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就是因为树木的根系可以固定住土壤。再来看“土”,依照箭头方向,它指向了“水”。古人认为“土”能制约“水”,这个道理很简单,土壤可以阻挡水流,成语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再来看“水”,依照箭头方向,它指向了“火”,就是说“水”可以制约“火”。依此类推,这个图形所阐述的制约关系是真实存在的。
同样的元素,还是对应同样的五脏,也就间接的表现出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了。如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肝可以制约脾的功能,避免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脾的功能过于亢盛,打破了五脏之间固有的平衡。同样,脾可以抑制肾的功能,肾可以抑制心的功能,心可以抑制肺的功能,肺又会抑制肝的功能。
例如人们在生气的时候可以清楚的体会到肝对于脾的制约。当人们发怒之后,一般都没有食欲,甚至还会出现腹胀、打嗝。有人会说:“我都气饱了,根本吃不下饭。”这“吃不下饭”,就是脾功能受到抑制不思饮食的结果。
由于五脏拥有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这截然不同的两套关系,既避免了五脏之间一味的促进,又避免了一味的抑制,使它们能够真正地实现协调平衡。在中医看来,人之所以生病,多是由于这两套关系被打乱。也就是说,能够保持这两种关系的相互平衡,人就可以健康的生活。
(二)六腑——人体内的重要容器
六腑是指人体内的六个容器:胃、胆、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把它们六位归为一类,是由它们的共同特点决定的。六腑分别承载着食物、消化液和排泄物,人体的气体物质、液体物质和固体物质就运行其中。
六腑和五脏存在对应关系,这就体现出人体的又一种微妙关系——脏和腑的关系。中医将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表里关系”,认为五脏更为重要,应该在身体的更深层次,所以称“里”;六腑虽然也是重要器官,但是与五脏相比较,地位略低一些,中医认为六腑在身体里比较浅表的位置,因此称“表”。
“表里关系”说得通俗一些,即上下级关系。其中心与小肠、脾与胃、肺与大肠、肾与膀胱、肝和胆是一一对应的上下级。这种对应关系永远存在,不会打乱,而且六腑对于其上级——五脏的忠诚度特别高,汉语里有个成语叫“肝胆相照”,其实就是体现肝和胆亲密无间、荣辱与共的关系。
对于这种“表里关系”,生活中有不少例子。就说说肝和胆吧,有的人胆囊发生病变,觉得右胁下方不舒服,严重的还会出现胆结石,甚至要摘除胆囊。看上去这一切都是胆的问题,似乎把胆的问题解决了就万事大吉。其实胆只是接受命令的下级,它的功能出现混乱,完全是上级指挥有误。如果上级的功能出现紊乱,下级当然在劫难逃了。因此,中医按照“表里关系”的理论,遇到胆囊有问题的病人,一定会从它的上级——肝来进行调理,把肝的功能理顺了,胆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2010-06-11 15:13 5楼
第二章 漫话中医理论精华(3)
二、生理功能
记得第一次读《红楼梦》时,翻开书的第一页,并没有直奔主题,而是首先出现一个巨大的关系图,图中列出了书中主要人物的亲缘关系,荣国府和宁国府老老少少一干人等都排列其中,就像一个族谱一样,把大家的辈份、关系都表示出来,谁是母亲这边的亲戚,谁是父亲这边的亲戚,谁是表兄妹,谁是堂兄妹,都清晰可见。我并不是很在意这个图,认为它可有可无,急急忙忙读起正文来,但是随着故事的层层展开,里面形形色色的人物一个一个粉墨登场,才发现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上百个,一时还真记不清他们的关系,于是又翻过头来重新审视第一页上的关系图。
要想读懂《红楼梦》,了解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固然重要,但是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更可以帮助读者领会人物的性格命运。
在具体介绍每一个器官之前,先解释了一下五脏和六腑的关系,相信会对理解人体的奥秘有很大的帮助。这些成员有平级关系,即便是平级,也存在谁帮助谁,谁压制谁的问题。当然也有上下级关系,这上下级之间也存在着远近亲疏,不是某一个上级都可以随便影响任意一个下级,它们有严格的组织分工和对应关系。
在了解了五脏六腑十一位成员的关系之后,下面我们逐一介绍每一个成员的脾气秉性。
(一)心
心就像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也就是君王。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五脏六腑少了谁都不能没有“心”。
为什么说心的地位举足轻重呢?这要看心的作用。心可以推动血液运行,使血液流到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人体组织的作用。心的功能正常,人体就会血流畅通。如果这种功能不正常了,出现了故障,就会出现脉搏不整齐或者跳动无力的现象,人也会变得脸色苍白,严重的还会出现面色紫暗,胸闷疼痛。生活中可以见到一些老年人,尤其是在夏天,稍微运动一会儿,就面色苍白,大量出汗,显得特别累,这表*的功能变弱了。面色紫暗,胸闷疼痛,是人体组织器官严重缺血的表现,也是心脏病发作的症状表现。
心还负责人的精神活动。当这种功能正常的时候,人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动作协调;相反,当这种功能异常的时候,人就会出现失眠、多梦、烦躁、意识和思维混乱。临床上一些高烧不退的病人,出现神昏谵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烧得说胡话,就是心功能受到影响之后的表现。还有这样的情况,比如一个人呆坐在某一个地方,不停的、莫名奇妙的发笑,而且注意力也无法集中,这也是精神活动异常的表现。这时候身边的人就要注意了,很可能预示心脏方面的疾病,要赶快去医院检查。
中医认为,可以通过观察舌头了解心的状态。有人经常会舌尖破裂或者舌尖生疮,感觉特别疼,这是心火亢盛的表现。这样的人估计烦心事比较多,比如快要期末考试了,或者工作中遇到很多阻碍等。这时,可以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西医认为,维生素可以调节人体的功能。从中医的角度来讲,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都有滋阴润燥的作用。秋冬季节和早春容易感冒,是因为人体为了抵抗严寒,摄入比较多的肉类等高热量食物,导致体内燥热。而这个季节蔬菜水果相对比较少,导致维生素摄入不足,缺少了维生素的滋阴润燥,体内的平衡很容易被打破,当然也就容易生病。
2010-06-11 15:13 6楼
第二章 漫话中医理论精华(4)
不仅舌头可以体现心的状态,中医还发现,汗液的变化也能反应心的功能。中医认为,汗液是属于心的液体。正常情况下,出汗是为了散热,降低体温。可是异常的出汗就要引起人们的注意了。我们平时可以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吃饭的时候特别爱出汗。一般人吃饭时只是微微有些发热,顶多后背出一层薄汗,感觉挺暖和的,可是这些人却好像特别热,大汗珠子顺着额头和脖子往下流。其实这可能暗示他的心的功能减弱了。换句话说,就是心气不足,固摄不住汗液,导致大量出汗。这些人可能平时也有气短和乏力的症状,应该予以重视。
心既然这么重要,平时就要多养护心。根据五行理论,红色的食物可以养心,比如西红柿、山楂等。另外,还可以每天按揉劳宫穴2分钟,这是保养心脏的好方法。劳宫穴在手掌心,将手握成空拳,中指所触及的位置就是劳宫穴。每天午后按揉2分钟,可以缓解心的疲劳。
现在许多年轻人爱吃辣椒,甚至顿顿都靠辣椒下饭,否则食之无味。人吃过辣椒之后会觉得气力十足,这是因为辣椒这种红色的食物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使身体获得的新鲜氧气增多,组织器官得到了相对多一些的氧气,可以缓解疲劳。年轻人工作强度比较大,体力消耗大,吃辣椒可以缓解疲劳,得到体力上的补充,所以慢慢地就偏爱吃辣椒了。爱吃辣椒可不是大脑的选择,因为辣椒的口感无论如何谈不上美味,没有人会真正喜欢这个味道。爱吃辣椒应该说是身体的一种选择,它可以暂时性的缓解疲劳。但依靠辣椒缓解疲劳只是权宜之计,不是最好的办法。下一章我会介绍整体提升健康水平的方法。
(二)肝
对于肝的认识,中医和西医之间存在较大的分歧。稍微具备一点现代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肝脏在人体的右侧,而中医认为肝在人体的左侧。中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呢?因为当人们发怒的时候,最先感觉到的是左侧胁下胀痛,继而发展为两胁胀痛。如果肝在人体右侧的话,这个生理现象就难以解释得通了。中医根据人体的许多生理现象,总结出肝的功能和作用。
中医认为,肝有贮藏血液的作用,它可以贮存一定量的血,用来供应机体各部分活动时使用。它还可以调解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但是当机体进行剧烈活动,或者情绪激动时,对于血的需求量增大,肝就把自己平时贮存的血液向机体的外周分配,以满足机体需要;当人体处于安静休息状态,情绪稳定的时候,外周的血液需要量减少,这时,相对多余的血液就归藏于肝。肝在这里起到调节阀的作用。
当然,肝对于血量的调节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肝有足够的血量储备。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血量储备,才能进行有效的调节。就像电视剧里面的票号(也就是现在的银行),必须有足够的银两作为储备,才能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挤兑现象。如果东家经营不善,导致票号里无银可兑,那么势必无法维持正常的经营秩序。人体也是如此,有些人血虚,也就是血液总量不足,去医院化验,血色素很可能处在正常值范围的下限,甚至已经是贫血了。这样的人,平时运动量稍微大一些,或者情绪一激动,马上就会出现心慌、气短、心悸的症状。有的女性反应更明显,低头、蹲下一段时间,猛然抬头或者起身,就会感到眼前发黑。这也是血虚的表现,很可能由月经过多造成。肝的储血量不足,无法有效分配血液,人体会相继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
2010-06-11 15:14 7楼
第二章 漫话中医理论精华(5)
当这种调节功能失常的时候,人体还会出现异常的出血现象。比如吐血、鼻子出血、咯血、女性月经过多等。所以中医有“男子看肝,女子看血”的说法。这“血”指的就是女性的月经,同样也是间接的反应肝的功能状态。如果女性月经正常,每月如期而至,并且月经量适中,一般身体没有什么大问题;相反,即便饮食和睡眠都正常,但是月经不规律了,或者时间间隔发生了明显变化,或者月经量发生了明显变化,都预示着身体的正常规律受到干扰,各脏腑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失去了平衡,这可能是疾病的预警信号。提醒女性,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多关注一下自己的生理期,月经持续不规律就要及早调理。我认识一个人,三十多岁患上风湿病,四十多岁又患上甲亢。据她说从二十几岁开始月经就不正常,总是这个月有,下个月没有。当时年轻,也不当回事,还觉得少来几次还避免了不少麻烦,后来体质状况每况愈下……中医是一门大智慧,它指给你一个了解自己的途径。大家都知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给人的错觉好像疾病是一个随机发生的事情,谁碰上了只能认倒霉。其实还有一句至理名言,就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似来势汹汹的疾病,都是长期隐患堆积的结果。既然提到了月经问题,我再多说几句,月经失调、痛经、乳房胀痛,这些问题的根源大多都是肝的功能失调。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学习紧张、工作压力大导致情绪长期处于抑郁、烦躁、焦虑的状态,这些情绪引起肝的功能失调,肝的疏泄功能出现问题,则引发女性的上述不适症状。
肝还负责保持全身气机的通畅。西医没有关于“气”的理论,“气”是中医独有的思想。我们平时都有这样的体会,当遇到愤愤不平的事情时,总感觉有一股气往上撞,想发泄出来。这实际上就牵扯到肝的疏泄功能了。如果这种功能正常,人体的气和血通畅无阻,经络通畅,各个器官的活动也正常有序。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会出现气行不畅的问题,最明显的表现是胸胁、腹部胀痛,甚至呕吐。我们身边可能有这样的同事,他们脾气挺好,为人总是“温良恭俭让”。实际上,他们不是没有脾气,只是不冲别人发脾气,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他们自己跟自己生气,自己跟自己较劲。电视剧里不是有这样的剧情,别人无端对好好先生一通指责,然后拂袖而去。好好先生独自痛苦,突然感到腹部胀痛,胸胁胀痛,只好用手压住痛处,慢慢的蜷缩着蹲下身,脸上浮现出痛苦的表情……从中医的角度讲,这就是气机运行不畅的表现。
当气机运行不畅逐渐加剧,还会引起血的运行不畅。出现血行不畅时,人会有胸胁刺痛的感觉,就是在这些部位有针刺一般的刺痛感,这是血瘀形成的表现。当然偶而还会有肿块形成,即由无形的瘀阻转化为有形的病理产物。
肝的疏泄功能还体现在促进体内各种液体正常有序的流动上。有一种病叫“梅核气”,患者感觉像有一个杨梅核卡在嗓子里面,咽也咽不下,咳又咳不出来,梗在喉咙里很不舒服。得这病的人多积极上进,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希望通过不懈努力取得骄人成绩,可是偏偏事事不遂心愿,不管多么努力,总是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时间长了,情绪上就发生了变化,总是比较抑郁,唉声叹气,平时也是闷闷不乐、少言寡语,好像周围的人都得罪了他一样。这是肝气不畅的典型表现,气行不畅导致体液运行不畅,于是就有“梅核气”产生了。
2010-06-11 15:15 8楼
第二章 漫话中医理论精华(6)
有一句话叫“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中医看来,眼睛是肝的窗户,通过眼睛同样可以反应肝的状态。肝的功能好,眼睛就明亮有神。如果肝的功能不好,会引起眼干、眼涩,眼屎很多,眼泪很黏稠,甚至没有眼泪,试想这样的眼睛如何能有“一汪秋水”“含情脉脉”的感觉呢?
如果肝血虚,儿童比较容易近视,老年人容易较早的花眼,视物模糊,眼白浑浊。肝与眼睛一个长在上面,一个长在里面,但是他们又确实存在着联系。这点我深有体会。上高三的时候,有一次无意识的揉眼睛,突然感觉到左眼的上眼皮里面有个软软的小囊泡,直径大约5mm。那时正是复习关键时期,也没有理睬它。可是这小囊泡越来越大,都可以从表面观察到了,只好去医院。我挑选了一家以眼科闻名的西医医院,大夫建议手术。手术很小,也很顺利,一天之后我就正常上课了。这次经历就像小插曲一样,直到上了大学,有一次和宿舍的同学聊天,一个同学偶然间提到她也长过这样的小囊泡。系统学习了中医理论,才领悟到眼睛的问题与肝有着密切的关系。高三的时候,由于升学压力,心情可谓是最低谷,每天睡眠时间少得可怜,面对的都是偏、难、怪的习题和作业。在这种情绪之下,肝的功能会受到影响,体现在眼睑部位的一些腺体分泌失调,形成了囊泡。上了大学,总算松了一口气,心情舒畅了,肝的疏泄功能得以恢复,这个毛病就没再复发。
中医认为,肝与心一同调节人的感情和情绪,肝的功能正常,人就会心情愉快舒畅,反之,人就会唉声叹气、怨天尤人、闷闷不乐、少言寡语,很容易为一点小事情而大发雷霆,甚至暴跳如雷。这些人的情绪非常的亢奋,气势汹汹,就好像决堤的洪水,从撕开的口子喷涌而出。我建议这样的朋友要滋阴柔肝,多吃绿色的食物。按照五行理论,青色对应着肝,蔬菜和水果是柔肝的。还可以按剂量服用维生素B12,它可以明显地缓解抑郁和焦虑。
(三)脾
与西医的解释不同,脾在中医理论中具有极高的地位,被描述为“后天之本”。如果把中医与西医加以对比,我们会发现,中医所描述的脾,不仅包括西医所说的脾脏,还涵盖了一部分胰脏的功能。
中医认为,脾可以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如果这种功能降低了,吃进去的食物就得不到很好的消化,人体会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不振、乏力、疲倦、消瘦和下肢水肿的症状。脾虚的人,会感觉到口中有甜味,嘴里比较黏腻,唾液分泌特别多,但是吃饭不香,或者说对食物没有什么兴趣。而且这些人的肠胃比较娇气,吃东西要十分在意,冷饮基本不能碰,黏性比较强的食物,比如糯米做成的粽子、元宵等,也会引起消化不良。油腻的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会引起肠胃不适。
为什么中医认为“脾是后天之本”?就是因为脾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至关重要,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能量源头。如果能量供应不足,人体是无法发挥其额定功率的。一般脾虚的人,看上去总是显得有些娇气,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总是比其他人容易疲劳。所以中医认为,脾的功能好,是人们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
脾还可以调节人体的水液代谢谢过程。我们平时可以看到一些体态微微虚胖的人,就是脾的这种功能减退,导致水液在体内停滞的结果。民间俗语称这种情况为“水膘”,意思是说造成虚胖的原因不是肌肉增加,而是体内存在排不出去的液体。这些人一般多运动一段时间,脾的功能得到改善,水液代谢谢正常了,体重会有明显的下降,整个人看上去也会显得精瘦一些。
2010-06-11 15:15 9楼
第二章 漫话中医理论精华(7)
中医认为,脾还有控制血液不外溢的能力,也就是防治异常出血。这种功能如果出现障碍,人会出现便血、尿血、月经过多、皮下出血等各种出血现象。
脾虚的人还有一个症状,就是肌肉无力。过去形容书生是“手无缚鸡之力”“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这反映出书生们每天点灯熬油、苦读诗书,思虑过度,又缺乏运动,导致脾的功能下降了,肌肉得不到有效的濡养,变得无力,甚至萎缩,不能从事体力劳动。
脾具有维持内脏正常位置的功能。我们常常听到有的病人出现内脏脱垂,最常见的是胃下垂、子宫脱垂和脱肛。中医认为,这都是脾虚的结果。由于脾虚,人体无法很好的滋养肌肉和韧带,导致肌肉和韧带组织萎缩,无法有效对上述器官形成抻拉和支撑,才会引发内脏下垂,这是脾虚导致的肌肉无力向更为严重的方向上发展的表现。
脾虚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爱思考和忧虑,脑子里面总是在不停的想各种各样的问题,根本就闲不住。但是他们不知道,过度的思考和忧虑是最伤害脾的。如果思虑过度,所思所想的事情又不遂所愿的话,人常常会出现不思饮食、腹胀满闷、头晕目眩、健忘等症状。这种情况在白领当中比较常见。
按照五行理论,仲夏季节,也就是暑湿最盛的时候,是一年之中脾功能最差的时候。由于脾的功能相对减弱,人们没有食欲,吃不下饭,加之天气炎热,人体消耗热量又比较大,人就会逐渐消瘦,所以民间有“苦夏”的说法。
为了保养脾,在夏季要经常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例如薏苡仁、茯苓等。平时还要经常吃黄色的谷物,比如小米、玉米等,它们可以滋补脾。
五脏之中,脾是比较难调理的,要有足够的耐心,持之以恒。对于广大的脑力工作者来说,健脾的最好办法就是多运动,少思虑。即使思考问题,也只想有用的,少想些无意义的事情。
(四)肾
与脾相对应,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源”。肾中之精,一部分来源于父母,即父母的营养被预先储存在孩子的肾里,这就是“先天之源”。肾的功能强弱,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先天。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大致意思是说,女子的生理过程基本以7年为单位,7岁左右肾气比较充足了,开始逐渐的换牙,头发开始迅速生长。14岁左右生殖系统逐渐发育成熟,开始有月经,具备生育能力。21岁左右,肾气继续充盈,发育完全。28岁左右是身体最强健的时期。35岁左右,肾气开始衰弱。阳明经通过面部,由于经络的不通畅,女性面部皮肤开始衰老,逐渐变黄,失去光泽和弹性,头发也开始脱落。许多女性觉得35岁以后自己的面容开始苍老,变成了“黄脸婆”。请不要失落和忧伤,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你要想真正的延缓衰老而不是用化妆品在脸上做表面功夫,还要从保持经络畅通和气血充盈入手。42岁左右,各个腑的功能开始下降,面部皮肤不再有光彩,头发也开始花白。49岁左右,随着经脉的虚衰,生殖功能不断衰退,生殖器官日趋萎缩,最后失去生殖能力进入老年。
2010-06-11 15:16 10楼
第二章 漫话中医理论精华(8)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大致意思是说,男子的生理过程是以8年为基本单位,8岁左右肾气比较充足,开始逐渐换牙,头发也开始迅速的生长。到16岁左右,肾气达到比较充盛的时候,生殖系统发育比较完全了,出现排精的现象,具备了生育的能力。这里还要说明一下,由于男子是以8年为单位,通过前两个阶段,可以看出在幼年乃至青春期阶段,男孩的发育是晚于女孩的。所以在小学 的时候,由于女孩发育比较早,身高普遍高于同龄的男孩,而且女孩的心理成熟度也要早于男孩。男子到了24岁左右,肾气继续充盈,体格越来越强健。到了32岁是其生理状态的高峰,体格健壮有力。与女性对比来看,都是在第四个时间段到达了最高峰,此后同女性一样慢慢由盛转衰。一些现代科学研究认为,人的最佳生育年龄应该是男性28~32岁,女性23~28岁,因为这个时候是男性和女性生理发育和智力发育最成熟的阶段,这时候也是最为理想的生育年龄,能孕育质量较好的下一代。男子到了40岁,肾气开始衰弱,头发脱落,牙松动。48岁左右,开始明显的衰老了,脸色也变得发黄失去光泽,头发也开始花白。56岁左右,肝和肾的功能都有所下降,生殖功能不断衰退,生殖器官日趋萎缩。64岁左右基本上开始掉牙齿,头发也少很多。
从整体上看,由于男子是8年为一个基本单位,所以他们成熟和衰老都要晚于相同年龄的女性。年龄相仿的夫妻,有时候妻子会抱怨自己的丈夫总像小孩子一样长不大,这与男性的心理成熟晚于女性有关系。作为妻子要清楚这是自然规律,从而理解丈夫。由于女性的衰老要比男性稍微早上几年,所以妻子会在这一阶段出现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是由于生理变化而产生的心理变化,丈夫要更加理解和关心妻子,使其平稳的度过这段时间。
当然,男性也有相对比较快速的衰老阶段,只不过一般在56岁以后,此时的妻子已经度过了变化最明显的阶段,心态也变得平和了,基本上较少生病,进入了平稳期。如果年轻的时候比较注重保养,这时候的女性可以生活得很有活力。现在各大公园里活跃着不少老年朋友,多数是精力很旺盛的老太太。
在这个时候,妻子可以给予正在经历衰老过程的丈夫关心和帮助。夫妻二人都要经历同样的人生过程,只是节奏不一样,有早有晚,所以产生了一些生活中的小矛盾。要试着理解对方,这不是他或她的性格发生变化,也不是对您的感情发生变化,更不是您当初没看清他或她的本质,是由于自然规律的原因。双方都理解到生理变化这个层面上,家庭自然会和睦许多。
当然,古文里所说的衰老时间段是根据古人的情况总结出来的,由于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的寿命大大延长,也不要完全拘泥于这个时间表来判断自身的情况。
虽说促进生长发育是肾的头等大事,但肾还有其他一些作用。肾对体内液体的代谢谢起到调节作用。当这种调节作用异常的时候,人体可能会出现两种极端的现象:要么总是觉得渴,喜欢抱着一个水杯,大口大口地喝水,然后又不停的跑到厕所里小便;要么刚好相反,根本不觉得口渴,也不想喝水,唾液还挺多,但是小便比较少,甚至身上出现浮肿。
2010-06-11 15:16 11楼
第二章 漫话中医理论精华(9)
肾还可以帮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我们平时可以看到一些老年人,吸气比较浅,呼吸不沉稳,稍微吸进一点空气就马上呼出来,而且一运动就觉得气短,平时还会有咳喘的问题。像这种情况,中医考虑是肾精不足,不能帮助肺维持吸气的深度,才会有呼吸浅表、呼多吸少的状况发生。这种情况不妨适当补一补肾,增强一下肾的功能,也许能收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肾功能减弱的人会有听力方面的问题,比如耳鸣、耳聋之类。就像肝和眼睛有着特殊的联系一样,中医认为,肾和耳朵也有着特殊的联系,并且这种联系已经被组织胚胎学初步证实。老年人常有的“耳背”现象,说话“打岔”的问题,就是肾功能减弱的表现。因此,我们羡慕一些健康的老人,虽然八十高龄,仍然“耳不聋,眼不花”,说明他们肝和肾仍未衰老。
还有一类人,特别容易产生恐惧情绪,中医认为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为什么看恐怖电影、讲鬼故事、玩刺激的极限运动都是以年轻人为主,就是他们的肾气充足。而小朋友和老年人由于肾气不足,是“享受”不了这种刺激的。当然要提醒一下,恐惧情绪是最伤害肾的。比如,人在极度恐惧的情况下,会吓得两腿发软,走不动道,甚至小便失禁,像评书里面讲到歹徒被英雄好汉打得屁滚尿流都是恐惧情绪对肾的影响。
有个成语叫“无病呻吟”,是形容没有什么疾病但总是哼哼唧唧的人。其实根据五行理论,“呻吟”本身是肾气不足的一种表现。人体的组织器官隐隐作痛,可能是气血不足,无法濡养该部位的表现,人才会痛苦地呻吟,所以说呻吟也是虚弱的一种信号。
中国人普遍喜欢补肾,补肾也要讲究方法,不是所有肾虚的人都可以通过吃六味地黄丸达到补肾的效果,要看肾的哪方面功能减弱了,盲目地乱补只能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有一种比较古老的补肾方法,简单易学,但需要长期坚持。方法是这样的:中医认为,唾是肾的液体,也就是说,唾来自于肾。唾是指口水中黏稠度很低,而且泡沫多的液体,一般称为唾沫。古人有用舌头抵住上颚,让唾液缓缓的从舌下分泌出来,等到积攒了一大口唾液之后,再分次咽下去,可以补养肾精。
另外,叩齿也是一个古老的固肾的方法。中医认为,牙齿也是由肾来领导的,每天叩齿(也就是磕牙)200次,可以有效地起到坚固牙齿、强肾的作用。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晒太阳,这个方法更为简单。但是要晒夕阳,选择傍晚夕阳西下的时候,到户外去活动,可以起到补肾的效果。
中医认为,冬天是补肾的最佳季节,五行理论中,将黑色作为肾的颜色,认为黑色物质可以起到补肾的效果。比如黄酱、紫甘兰、紫菜、海带、黑豆、黑芝麻、紫米、乌鸡等。现在大家都重视食补,所以在每日的食谱中有意地增加这些食物,会收到良好的补肾效果。
(五)肺
肺主要是负责呼吸,并且要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这是肺最为重要的功能。在五脏之中,它是惟一一个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的脏器,也是最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器官,伤风、感冒之类的疾病总是首先侵害肺,因此,中医给肺起了一个好听的别名,称为“娇脏”。肺喜欢湿润的环境,当人体内部比较燥热时,肺就会以行动来表示抗议。所以干燥的秋天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也是小朋友们最爱生病的季节之一。有些家长喜欢用一些寒凉的药给孩子吃,用来预防感冒,结果孩子的体质越吃越差。其实用一些滋阴去火的食物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百合、梨、甜杏仁、大白菜、白萝卜、桔梗等,在每天的食谱中有意地适量增加这些食物,即可显效。
⬅ 与你生活息息相关的30个有趣小定律 老茶馆 治疗肺癌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