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组胺受体的病理性变化,与受体的组成结构有关

2015-11-29 19:49 楼主
胃组胺受体的病理性变化,与受体的组成结构有关。
或者与受体中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序有关。
而这些可以影响到在受体蛋白质中的三级结构中的低能量键的结合,或者是低能量键的成键的数量的多少有关。
应该认为,成键多的受体结合位点的结构就稳固,在相同的能量作用中,如组胺的结合反应率较大时,不会被结合能所分解,而有结构象的病理改变,而不能有组胺与胃受体的结合产生,从而减弱胃的功能,就是中国人的脾气虚或脾阳虚。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11-29 20:11 2楼
实际,病理学药理还远没有研究清楚脾气虚这种胃功能减弱与胃受体的结构间关系是什么。

如果在组胺合成没有减少时,要治胃的功能减弱,用组胺是毫无用处的。

而中药补脾的化学分子,如桉叶醇却是可以治脾虚的,因为其药理与组胺的作用是根本就不相同的。

是恢复胃的组胺的正常结构象的。可见病理学药理或医学科学与中国古代治病技术及中药药理方面是有很大的不同或差距的。

只有不懂专业或脑代简单的才去搞什么中西医的对等的所谓的研究!
2015-11-29 23:45 3楼
当前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要发展什么中医学技术。
而是医学科学本身要有相当的研究发展,以说明疾病产生的全部的原因。
而实际上,医学科学却只研究了部分的原因,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方面,却毫无研究发现,只有在中药应用方面才有所体现!
2015-11-30 19:09 4楼
胃组胺受体中除了有与组胺结合部分环形的肽,或可以形成与组胺分子的元环相适应的环状的结构外,还有其它的部分,这些部分与受体蛋白质中的二级螺旋结构或其它的肽之间会有较小的能量键的结合,如氢键,范德华键的结合的存在。

而这些成键能量的大小与键的数量的多少又与组成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序有关。
在能量作用中,成键多,能量大的结构,不会被分解解结构或解体。
2015-12-01 21:20 5楼
本帖最后由 神机定通 于 2015-12-1 21:25 编辑

在组胺与胃受体结合位点以外的分子结构,肽的部分,可与受体蛋白质的中其它结构如二级螺旋结合成键,如范德华键或弱键。
当有能量作用时,如组胺与胃受体结合数量较多或频率较多时,结合中释放的能量,对于弱键会有解离的作用。
而首先是解离键,然后这些键还会有构象变化,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构象变化,或C单键扭转,前一步的解离是不能成功的,或者解离是可以恢复的。
而当键的解离与构象都产生了,组胺胃受体的病理构象,也随之形成了,这种结构象的改变,如果没有药物的作用,就是永久性的病理构象,这也就是与中国人的脾虚相关的病理反应构象。
而当前也只有中药的补脾的药物,是可以恢复这种病理构象,为正常结合构象的,如桉叶醇的双环分子。
当然以中国古代治病技术的应用发现,与脾虚相关的疾病种类是非常多的,而中国人应用正确的都可以治脾虚而治愈相关疾病的。
但是脾虚是如何与疾病产生必然联系,却更会令病理学药理产生极大的困惑的。
2015-12-02 21:52 6楼
组胺胃受体组成结构如,一个球拍。
球拍的圈形是组胺结合的部分,而拍的把,是与其它结构如二级螺旋有较小能量键的结合。
而当球拍的把部分与二级螺旋结合分离时,又产生的构象变化,也有拍部分的构象变化,这个圈形结合部分可能变大了也可能变小了,而都不能与组胺有正常的结合构象或诱导构象的形成了,从而有了脾虚或胃功能的减弱。
2015-12-03 19:37 7楼
由于与胃组胺受体中的结合部分的环形结构产生了某种变形,或者是变大了或者是变小了。
这会让组胺不能有结合位点形成,或者只能有第一结合位点或唯一的结合位点形成,而所必须的进一步的诱导构象的形成,会变得不可能了。
或者是生物信号物质与受体结合的空间互补或器合反应将是不完全的了。
而由于其它结合位点不能形成,或不能成键,一个位点成键的结合能不足以产生进一步的受体与生物化学反应相关的酶的结合或激活相关的构象的形成,如胃酸的合成反应,也必定被减少或减弱了,这就是中国人的脾虚病理反应。
2015-12-05 20:07 8楼
对于变形的组胺受体,如果要修复,首先是要有在形状方面相似的化学分子,在空间大小方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少,在有较小的构象变化而在药物与变形的受体形成药理学中空间互补的结构象或形状。
就像打补丁,补丁的大小与衣服的损坏大小是相关的。
如果受体构象的环形变大了,用的药物分子也要变大,如果受体的环形变小了,药物分子的平面面积也要变大。
在中药补脾的桉叶醇分子是双环的,在平面面积方面就大于原来的组胺的单环的面积。
这说明胃组胺受体病理变化或构象变化,是将结合部分环形结构象变大了。
2015-12-06 20:21 9楼
组胺的胃受体的病理构象,将原来的结合部分的环形结构变大了或变小了。
如果是变大了,组胺就不能与受体有正常的结合反应及进一步的诱导构象的形成,或药理学中的空间互补反应,就是受体的环形与组胺的环形相互重合,以产生更多的结合位点或结合键。
就像两个大体在形状,大小相同的铁环,在产生一定的变形后,将它们以某种方式连接在一起,不能相互分离,而在药物或生物信息物质方面就是化学键,或低能量键的电性引力的作用。
中药补脾的桉叶醇的双环分子,在与变形的组胺受体结合中,有些结合键并不是原来的组胺与受体中的肽或螺旋结构的化学基团的成键。
只是部分的成键,因为这种结合并不是组胺与正常的受体的结合反应。
这其中的变形反应是要恢复病理构象受体的环形结构,是要变小环的形状,这种形状的恢复是要在中药的分子被酶水解前就要完成的。
2015-12-06 21:37 10楼
古代中国人用补脾药,治脾虚,并不是真正知道胃受体的结构象的病理变化,也不知药物是如何结合反应的。
是一些简单的治病实践的总结或偶然性的发现的总结。
其它所谓的医理基本也是没有什么科学价值的!
2015-12-07 20:51 11楼
本帖最后由 神机定通 于 2015-12-7 21:24 编辑

中药补脾的双环分子上的化学基团并不是都与结构象变化的组胺的胃受体产生结合反应的。

只部分的有成键反应。

因为如果是全部的成键,就是结构象变化的受体的环变大了,双环分子的大小与变大的环形基本相同,然后成键,就不会有受体结构象的环的扩大变回到原来的与组胺相似的单环的结构象的。

这种环的构象变化在组胺与胃受体的结合成键时,受体的环形的构象或变形反应是不太显著的。

而在受体构象恢复中,这种变形应是较明显的。

而如果双环分子与受体全部成键,这种变形就不可能产生了,因为键的结合的存在,这种恢复的形变就不能生成了。
在对衣服打补丁中,补丁和衣服损坏部分,都是没有变了,只要缝合在一起,但是做为中药的双环分子,这种补丁本身的形状变化虽然不很明显,但是产生的药理反应,在受体分子上的变化却应是很显著的。
⬅ 把病情复杂化 老茶馆 《研经言》阴阳交并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