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实践得失录》——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2016-01-05 11:15 楼主
《经方实践得失录》——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我出生于刘完素的故乡河间,祖上四代中医,受家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幼便对中医有了那份刻骨铭心的感情。屈指算来,从事中医临床已有20 年了,曾有过博览群书的刻苦,曾有过漫长的求师之路,几多成功,几多失败,多少迷茫,多少辛酸。自己虽然愚钝,但对中医的热爱还算坚定和执着。医海中多年,一直痛苦地沉浮和坚强地挣扎着!

大约是在20 世纪90 年代初期,在外求学的我一次偶然的机会购得一本《中医十大类方》,当时便被书中简约的方证归纳、透彻的方证阐述、新颖的体质分类、精彩有趣的漫画所深深地吸引。此书一改传统中医的阴阳五行,一改约定俗成的脏腑辨证,令我耳目一新,为之一振。此书给正在学习中医的我以极大的帮助。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知道了南京有位黄煌老师,对黄煌老师产生了崇拜和敬仰之心,但一直无缘得见。

走入临床以后,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面对千变万化的疑难病例,常常感到自己所学的浅薄,常常感到无处请教的茫然。深夜独处,手捧一卷《伤寒论》,面对一盏孤灯,想想未知的前途,那种孤独和惆怅,无奈和困惑,便时常涌上心头,搅扰得让人夜不成寐。2005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到了黄煌老师创办的经方沙龙,当时倍感欣喜和激动,便贸然给黄师写了封信,没想到黄师说:“你来南京吧,你来加入经方团队吧!”之后,我带着梦想和希望去了南京,蒙老师不弃收我为徒。拜师的一刹那间,我的眼里堆满了泪水。记得当时曾写一首七律:

别黄煌恩师离金陵过长江
忍抛别泪落襟寒,骊唱声中感万千。
几曲烟波萦旧梦,一城风月步新天。
回眸医海撑舟苦,盈脑方书解意难。
自此飞随千里雁,冲云破雾任翩翩。

从此我数次去南京跟黄师抄方学习。黄师把自己研究多年的未曾公布于世的临床心得一并交给了我,还经常让他的博士生把近段时间的门诊记录通过邮箱传给我。老师从如何做人、如何学习中医、如何学习经方、如何面对临床等各个方面,给了我全方位的、深入的指导和点化。通过对老师著作的学习及其临床经验的运用,通过反复的比较和冷静的思考,我的临床疗效得到了迅速提高,病源也大量地增加。几年来,我把临床上运用黄师经验治疗的一些病例,陆续发表到各中医论坛和《中国中医药报》上,没想到受到了众多同道的喜爱,同时也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于是我利用业余时间,把运用黄师经验的医案进行了及时记录和系统整理,名曰《经方实践得失录——跟师黄煌学用经方130 案》。这本书里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有生搬硬套的访学,也有一知半解的运用,而且对于博大精深的经方医学,因理解肤浅,体悟不深,以及受基层病种的局限,对黄师之学尚不能运用自如,但不论怎样,这130 案却是我学习黄师经验的真实反映,记录了我个人的思与得,见证了我学习经方和运用经方的足迹。今不揣固陋,把130 案整理出来以报答师恩,并求教于诸位同道。其中谬误和幼稚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师长和同道继续给我指导和
帮助!

书中有少量的非经方医案,因为新用方药都有经方的骨架而且又为黄师临床所常用,故一并录入。另外,书中黄煌老师学术思想部分引用了黄汲师弟撰写的《黄煌经方医学思想整理研究》和李小荣师兄整理的《黄煌经方医案》两书的一些内容,在此一并感谢。

最后让我对黄师的无私传授和教导表示深深地、永远地感激!

《经方实践得失录》本书作者何运强通过130个鲜活的临床案例,真实、生动地记录了自己学习、应用黄师“方一病一人”方证学说及经验处理复杂病情、实践经方的心得、体悟,其中既有大量对黄师学术思想和经验的重复检验和提升,也有不少自己潜心研究、大胆探索的宝贵经验,有成功的收获,也有失败的教训。行文简洁明快,分析有理有据,让你真切感受到经方的独特魅力。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6-01-05 11:18 2楼
2016-01-06 09:17 3楼
有得有失,常也!有机会学习学习!
2016-01-18 15:37 4楼
杏林一翁 说:
有得有失,常也!有机会学习学习!

王兄所言极是。胜败乃兵家常事,能够在得失中吸取经验才是万本之力。
2016-01-19 09:11 5楼
fubabazyg 说:
王兄所言极是。胜败乃兵家常事,能够在得失中吸取经验才是万本之力。

得失中吸取的经验,才是真经验!
2016-01-19 10:59 6楼
杏林一翁 说:
得失中吸取的经验,才是真经验!

说的好,赞一下。
2016-06-12 14:57 7楼
呵呵,自学中医这段时间有治好的,也有治不好的。有失望,有得意。
⬅ 真不明白为什么不老老实实背下两经一论!!! 老茶馆 民间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