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伤寒论》中的邪与正?

2010-06-16 06:10 楼主
中医有句话说:“言正以识邪”。这说明邪与正,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种思想在《伤寒论》中更为突出。譬如太阳中风的发热,12条称之为“阳浮”,而95条却叫做“邪风”;柴胡证的胁下满,148条认为是“阳微结”,而97条则说“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又如我们常称伤寒表证为邪在表,而《伤寒论》中之“阳气怫郁在表”、“阳气怫郁不得越”,实质就是说的表未解。由此可见,所谓“邪”,实质是脏腑气血的病理性改变。就是说,生理范围内脏腑气血活动,属于正,反之,脏腑气血活动异常,有害于健康,就属于邪。所以内热不足,称为里寒,里寒属于正虚;体热过甚,称为阳亢,阳亢就是邪盛。推广言之,机体的一切物质,也是如此,譬如气血水液,代谢谢运行正常就是卫气、津液、荣阴、荣血,属于正;如果停蓄、瘀滞,就是蓄水、痰饮、蓄血、瘀血,就不属于正而属于邪。
可是正常为什么变为异常?就是说,正为什么变为邪?还必有其原因。在《伤寒论》中引起正气异常的原因,大都是风和寒,但是要辨别究竟是风邪还是寒邪,还须以症状为依据,而症状的出现就是正常生理起了病理变化。譬如以太阳病来说,发热、恶风、自汗,就是中风;发热、恶寒、无汗就是伤寒。认邪不在病因,而在太阳荣卫的变化,这就是太阳提纲(六经提纲同)为什么不说“风之为病”或“寒之为病”,而说“太阳之为病”的精神所在。“太阳之为病”,提示我们太阳的正常生理功能起了病理变化。“之为”,是太阳之所为,这就提示医生,要根据正气的变化去认识邪,并用药物去调整太阳。调整好了太阳,使太阳正气从病态转为正常,就等于是消除了风寒外邪。推广言之,治疗任何一经病,也都是如此。这就可以看出,根据症状去选用药,不需要化验,不是选什么杀菌药、消毒药,而是采用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法去调整六经,都会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这就证明:邪与正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撇开正去孤立地认识邪,在中医是不可能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伤寒论》所论的伤寒,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 老茶馆 怎样理解《伤寒论》中三阴三阳的涵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