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帖子,发感言5、病名不能随意乱造

2016-01-10 19:27 楼主
【某男,7岁。2015年7月14日来诊。
患儿随父母来诊,代诉时有顿咳1年余。患儿父母常年外出异地工作,娃由爷爷奶奶带大。男孩肤黑理细,性格执拗,要强好胜,爷爷奶奶70有余,娃常帮老人忙前忙后,时常努力搬提重物,渐起顿咳,偶尔一两声,短促而发。咳而无痰,时感鼻塞,咽喉不爽。纳可,二便无异常。舌红,苔根后部稍黄腻,脉两关部浮滑,中取弦微数。
诊为:拗力伤咳。
药用:厚朴9g 苏叶6g 苏梗6g 法半夏12g 生姜15g 丹参15g 红花6g 川贝3g 炙麻黄12g 杏仁12g 桑白皮12g 葶苈子9g 白芥子3g 茯苓12g。上方3付
7月17日二诊:患儿服前前方后顿咳、咽喉部不适消失,仍稍感鼻塞。舌后部黄苔消退,脉双侧关部稍感浮滑。中取弦象消失。
药用:丹参15g 红花9g 川贝3g 麻黄12g 杏仁12g 桑白皮12g 葶苈子9g 茯苓12g 厚朴9苏叶6g苏梗6g桔梗3g法半夏9g 生姜12g.上方3付
7月23日电话随访,患儿各症均愈,顿咳一诊方药服完再未复发。】

草医感言:
上面这则治愈“拗力伤咳”医案,是近日读到的。这令人迷惑的“拗力伤咳”。是中医的病名呢还是西医的病名?它出自何书?我在百度上没搜索到,查遍《中医大辞典》、《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医辞海》也没“拗力伤咳”这个病名。但从前文的 “顿咳1年余”,和后文的“顿咳一诊方药服完再未复发”等语看,作者所说的“拗力伤咳”即是顿咳了。又在上述辞典里,查阅“顿咳”词条,仅有顿咳即“百日咳”,也无“拗力伤咳”这个称谓。所以我只能认为,“拗力伤咳”是先生臆造出来的新病名了。
即便是作者将这患儿的咳嗽,诊为“顿咳”,也值得商榷。顿咳亦名顿呛、顿嗽、鸬鹚咳。它首见于《金镜录》,《中医儿科学•顿咳》说:“顿咳,即百日咳,是小儿时期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吸气性吼声,即鸡鸣样的回声,最后倾吐痰沫而止为特征。”在《本草纲目拾遗》鸬鹚条里,也对顿咳的临床表现就作了详细的论述:“顿咳从少腹下,逆上而咳逆,嗽数十声,少住又作,甚或呛甚作呕,牵两胁涕泪皆出,连月不愈••••••”然此患儿,仅“偶尔(咳)一两声,”并无“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吸气性吼声。”也无“从少腹下,逆上而咳逆,嗽数十声,少住又作”的临床症状。仅仅是:“咳而无痰,时感鼻塞,咽喉不爽。”所以把它辨为“顿咳”,颇不合拍。
用医案形式,介绍自己的临床经验,使之推广流传,本是好事,但不能乱造病名,不然你随意造一新病名,我随意定一新病名,中医不就乱套了吗? 同时诊断也应准确。否则贻误后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7-10-30 16:07 2楼
说辞都是鸡蛋挑骨头. 看了发贴记录原来是专门找茬的。打击写稿人积极性,论坛就是给这种人弄死的。
2017-10-31 02:11 3楼
子樵 说:
说辞都是鸡蛋挑骨头. 看了发贴记录原来是专门找茬的。打击写稿人积极性,论坛就是给这种人弄死的。
你这么说的意思就是为了论坛活跃.可以随便造假.今人多虚伪.其实很多医案明理一看就知道真伪.只是不想说而已.
往往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医案上个个是神医.(这是过去式).而求助本坛的患者极少有被治愈.(这是现在进行时).
没有事实求是.勇于去面对失败.是成就不了真正的医者.
2017-10-31 09:49 4楼
第十三刀 说:
你这么说的意思就是为了论坛活跃.可以随便造假.今人多虚伪.其实很多医案明理一看就知道真伪.只是不想说而已.
往往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医案上个个是神医.(这是过去式).而求助本坛的患者极少有被治愈.(这是现在进行时).
没有事实求是.勇于去面对失败.是成就不了真正的医者.
乐于听不同意见的不多,愿意发失败案例的更少。
以医为业就涉及到个人的名誉和利益,必须考虑。
医学批评家如徐灵胎等,都不是靠行医吃饭的人。

立场决定态度,在哪个位置上,就想相应的事,说相应的话,不在其位,不容易体会其难处。
2017-10-31 10:35 5楼
第十三刀 说:
你这么说的意思就是为了论坛活跃.可以随便造假.今人多虚伪.其实很多医案明理一看就知道真伪.只是不想说而已.
往往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医案上个个是神医.(这是过去式).而求助本坛的患者极少有被治愈.(这是现在进行时).
没有事实求是.勇于去面对失败.是成就不了真正的医者.
人家发个医案,又不是出书,要考虑这个句式那个用词。这个ID号纠着人家的医案中的用词问题来踩劳动者,是不是找茬?
据本坛老师讲,这个ID号自己开了个中医论坛,拉几个老师过去发稿,因为去的人少,论坛没人气,就过来找茬捣乱。
2017-10-31 20:43 6楼
第十三刀 说:
你这么说的意思就是为了论坛活跃.可以随便造假.今人多虚伪.其实很多医案明理一看就知道真伪.只是不想说而已.
往往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医案上个个是神医.(这是过去式).而求助本坛的患者极少有被治愈.(这是现在进行时).
没有事实求是.勇于去面对失败.是成就不了真正的医者.
2017-11-18 18:28 7楼
中医专业学术交流中的临床问题,大多涉及具体的病名病证,其名称力求准确、规范,这既体现了学术、学风的严谨,又反应了发帖者的学术水平和治学精神;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发现的少见的或以往文献上没有记载或没有报导过的病证,也可以据其发病特点给予新的命名,这在中西医学史上都是有的,中医学中如王清任《医林改错》血府适逐瘀汤所治症目中有“灯笼病”之名,专指“身外凉,心里热”,“内有血瘀”的内伤发热病证,属形象思维的命名;西医学中就数不胜数了,如“雷诺氏病”、“帕金森氏病”、xx综合症等。笔者认为,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发现凡是前人没有发现过、以往的文献没有记载或报导过(这是前提)的特殊病证,就可以据其发病特点给予特殊的新的命名,但不能离开前提糊乱命名。
⬅ 对症听曲 妙音可除心烦焦虑 老茶馆 施今墨论妇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