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许跃远老师的脉诊,学习7天就能达到触脉知病的水平?

2016-01-19 21:39 楼主
我看到一本象脉学的书,是许跃远老师写的,真是神了,连体内的刀口长度都能通过号脉号出来。我就到网上查了一下,听说南京还有培训。上面说培训只要7天,新手也可以。我就有疑问了,没有病人对照,新手这么容易,7天就能达到触脉知病的水平?我很想学习一下,可是我担心我7天学不会。有没有学过的朋友了解的朋友出出主意?谢谢!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6-01-19 23:46 2楼
不用脉知病看好是什么水平?
2016-01-20 15:32 3楼
我劝你不去也罢.
2016-01-21 09:20 4楼
平桥细雨 说:
我劝你不去也罢.

你是怎么考虑的呢,我脉诊靠自学还是觉得没信心,没有对照。你是怎么学的脉诊?有老师的吗?
2016-01-21 12:39 5楼
骗人的,那还是消停呆着,别去了。

关于诊脉可以摸出来身上有刀疤老伤,都是李可写的文章说梁秀清有那个本事的,而且是多年练成的。

所以说,速成是扯犊子骗人的,凭脉诊病是拿病人练出来的,非一朝一夕之功!传统的中医都是师父先诊脉,开方子,然后让徒弟再诊脉一次,再看看师父开的方子,如果徒弟对脉象和方子有疑问,可以直接问师父的,师父直接解答疑惑,这就是经验。

不怪你们上当受骗,你们知道的和亲自见识太少了,还爱好中医呢,真替你们丢脸……
2016-01-21 13:54 6楼
仲景附体了 这水平估计觉悟也够高了 还要银子吗
2016-04-01 22:05 7楼
麻瑞亭老中医医话--脉诊一绝
/threads/409189/
莫非您贴的这个也是骗人的?
2016-04-08 16:55 8楼
读史,可以鉴古知今。不针对任何个人做评价。

关于脉诊的一个旧的回帖

自内、难、伤寒,以至李时珍的濒湖脉学,皆言色脉合参、三部九候诊、“卒持寸口,何病能中”、“脉乃四诊之末”、“非备四诊不可”,脉诊的祖师都是这样说的,脉诊的子孙真的是发展得超凡入圣,技高千古了吗?
再看现代医学,查体时要查全身血管搏动情况、血管的望、触、叩、听诊,《黄帝内经》的方法,更象是在现代医学的主流中流传着,只有夹在中间不古不今上不了台面的所谓中医中,如汉献帝所谓的正统天子一样,有名无实走向了衰落。
就如朋友所言,真正的技术,是可以传承的、明晰而有标准的。
老实读经,找回原典的标准吧。


《王叔和脉诀》及评价

搜得有关论述如下:

河东王世相曰:诊候之法,不易精也,轩歧微蕴,越人叔和撰《难经》《脉经》,犹未尽洩其奥。五代高阳生著《脉诀》,假叔和之名,语多抵牾,辞语鄙俚,又被俗学妄注,世医家传户诵,茫然无所下手,不过藉此求食而已,于诊视何益哉?
——————这个评价有些过了。
云间钱溥曰:晋太医令王叔和著《脉经》,其言可守而不可变,及托叔和《脉诀》行,而医经之理遂微,盖叔和为世所信重,故假其名而得行耳。然医道之日浅,未必不由此而误之也。
——————也是贬义的评价。

各位老师参考。多读书,鉴古知今。
2016-04-08 16:58 9楼
《素问》: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为粗所穷。
——只摸个寸口脉,能知道什么病?胡乱起个名堂,粗鄙到家了,还自以为高明(黄帝真能说大实话!)

“坐持寸口,诊不中五脉,百病所起,始以自怨,遗师其咎,是故治不能循理,弃术于市,妄治时愈,愚心自得。”
——只个寸口脉,诊不全的,弄些模糊说法,诊不出来,还怨自己的手指头不灵活,老师要是教出这样的学生来,是该打屁股的,是有过错和责任的。治起病来,“不走寻常路”,胡乱卖弄,胡治偶尔治愈一个,傻呵呵的还自以为得道了呢。
2016-04-08 17:56 10楼
今古子 说:
《素问》: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为粗所穷。
——只摸个寸口脉,能知道什么病?胡乱起个名堂,粗鄙到家了,还自以为高明(黄帝真能说大实话!)

“坐持寸口,诊不中五脉,百病所起,始以自怨,遗师其咎,是故治不能循理,弃术于市,妄治时愈,愚心自得。”
——只个寸口脉,诊不全的,弄些模糊说法,诊不出来,还怨自己的手指头不灵活,老师要是教出这样的学生来,是该打屁股的,是有过错和责任的。治起病来,“不走寻常路”,胡乱卖弄,胡治偶尔治愈一个,傻呵呵的还自以为得道了呢。
【卒持寸口】俺不同意这个解释的。卒,应该是指 仓促间。形容很短的时间。而不是 只是 的意思。
2016-04-08 18:00 11楼
【诊不中五脉】,是指切脉口不能知道五脏脉象的变化。五脉,见难经-五难。

如果脉不能诊病,仲景很多条文中何必罗嗦许多脉象呢?

但是象许跃远所言7天精通,俺是不信的。

脉学,没有很多年的捶打,难成气候。不可能有速成的。
⬅ 想学骨伤科,该从哪里入手? 老茶馆 药酒一味好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