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痿悄悄找上门,这种疗法省钱省力又省心!

2016-03-16 11:20 楼主
小编导读

有人调侃说:“对于阳强,阳痿早泄竟是一种奢望!”可真正的阳痿早泄者,又是多么羡慕阳强者,这或许也是一座围城,墙内墙外,都是奢望。但不得不说,男性朋友的那些“私”事儿,也让他们挺没面子的,如何告别阳痿的忧伤?古典针灸疗法有良效!



凡男子阴茎痿弱不举,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不能正常性交者,统称阳痿。本病多由贪色纵欲,或思虑伤心,或惊恐伤肾,或湿热蕴蒸,致使宗筋失养,缓纵不用。

西医的性神经衰弱和某些慢性疾病表现以阳痿为主者,可按本病灸治。


【病因病机
1命门火衰
多因贪色纵欲,房劳过度,或少年之时,频繁手淫,以致肾亏精竭,命门火衰,引起阳事不举。


2心脾受损
黄帝内经》说:“二阳之病发心脾。”思虑忧郁,损伤心脾,则病及阳明冲脉脾胃为水谷之海,生化之源,脾胃虚必致气血不足,宗筋失养,而导致阳痿。


3恐惧伤肾
灵枢·本神》说:“恐惧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恐则伤肾,恐则气下,渐至阳痿不振,举而不刚。


4湿热下注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湿热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长,短为拘,弛长为痿。”湿热下注,宗筋弛纵,可导致阳痿,所谓“壮火”食气是也。

临床所见,以命门火衰较多,湿热下注者较少。


【辨证】
1命门火衰
症见阳事不举,精薄清冷,头晕耳鸣,面色白,精神委靡,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沉细


2心脾受损
症见阳事不举,精神不振,夜寐不安,胃纳欠佳,面色失华,苔薄腻,舌质淡,脉象细。


3恐惧伤肾
阳痿不振,举而不坚,或梦遗滑精,胆怯多疑,心悸易惊,寐不安宁,舌苔薄腻,脉象弦细。


4湿热下注
症见阴茎痿软,阴囊潮湿、臊臭,下肢酸软,小便黄,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治疗】
多取任脉督脉少阴经、厥阴腧穴


1命门火衰,恐惧伤肾
治法:温补下元,补肾宁神。

处方:关元神阙中极、肾俞、腰阳关、命门、心俞。

方义:关元温肾壮阳,神阙温阳益脾胃,中极壮元阳、理下焦,肾俞益肾气、强腰脊,腰阳关温下元,命门培元温肾,心俞清心安神。气血亏虚者加脾俞、足三里以补益气血。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3~6个穴位,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7~10次为一疗程。

(2)温盒灸:每次选用3~6个穴位,每穴灸15~3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一疗程。多选用俞募穴。

(3)隔姜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5~10壮,艾炷黄豆大,每日或隔日灸1次,7~10次为一疗程。

(4)隔盐灸:取细食盐适量纳入神阙穴中,与脐平,上置艾炷施灸,每次灸5~30壮,艾炷如半个枣核大,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一疗程。亦可在食盐上置姜片施灸,也可用艾条在食盐上熏灸,每次10~30分钟。

(5)着肤灸:取中等艾炷,于关元穴每次灸30~50壮,7天灸1次,3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停灸1周。

(6)瘢痕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3~5壮,艾炷如黄豆大,周每灸1次,3次为一疗程。

(7)艾火针衬垫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5~10壮,每日灸1次,5~7次为一疗程。

(8)针上加灸:每次选用3~6个穴位,每穴针灸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针灸1次,7~10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5天。

(9)阳痿膏敷灸:取重约45克的大乌附子1个,挖成空壳,将阿片1

5克,山甲.html"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穿山甲3克,土硫黄6克,粉碎为末,与挖出的附子末混合,再填入附子壳内,然后将好酒250毫升置锅内,入附子加热,以文武火煎熬至酒干,将附子取出,最后取麝香0

3克,与附子捣如膏,备用。敷灸时取药膏如黄豆大,分别置于神阙、曲骨穴,上盖纱布,胶布固定。3日敷灸1次。


2心脾受损
治法:补益心脾。

处方:脾俞、心俞、足三里、气海、肾俞。

方义:脾俞、足三里健脾和中、扶正培元,心俞补心安神,肾俞益肾气,气海益气培元、补肾固精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10~30分钟,每日灸1次,7~10次为一疗程。

(2)隔姜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5~10壮,艾炷如枣核大,每日或隔日灸1次,7~10次为一疗程。


3湿热下注
治法:清化湿热。

处方:关元、三阴交、阴陵泉、然谷、曲泉。

方义:阴陵泉健脾化湿;然谷益肾,与三阴交、曲泉相配能清化湿热;关元通调冲任,培元固精。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灸1次,5~9次为一疗程。

(2)着肤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7~10次为一疗程。


【古代文献摘要】
《神灸经纶》:“阳痿,命门、肾俞、气海、然谷、阳谷均灸。”

《类经图翼·针灸要览》:“阳不起,灸命门、肾俞、气海、然谷。”


【本文选自《中国灸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张奇文主)】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牙痛就拔牙?学会这些方法,免去拔牙之痛! 老茶馆 临床不是见虚就要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