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文视角认识中医药

2016-03-24 23:26 楼主
从人文视角认识中医药
刘俊杰先生从广义科学视角认识中医药,那我们可否从人文视角来认识中医药呢?也许从后者来认识可能还认识得更清楚明白一些,还更能接近中医学的本质,也更能被普通民众所接受。
余秋雨先生在“从文化视域谈中医”一文(载《中医药文化》2015年第4期)中,对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是养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最后落实在人格。”——中医的人格是什么?就是君子大爱,就是仁,就是德。“中国文化为什么活那么久?”中医为什么传承几千年不绝?就在于它的这种人格。余秋雨先生把中医提高到君子的高度来看待,是颇有见识的。他说:"历史上有好多的名医,其实就是最好的君子,救人危难,日夜不停地去帮助别人,这就是一个最高的君子。”
余秋雨先生还说:“全民生态史研究要赶快跟上去。中医中药是全民生态史里面重要的一笔。”我认为,余先生的这一观点很了不起。他把中医中药与全民生态联系起来,而不是与所谓科学联系起来。
中医今天走向国外,走向世界,也不是以所谓“中医科学”的名义,而是以文化的名义(不同于西方文化的名义),以不同于西方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名义。正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所以西方人要接受它就有一定的困难和障碍,甚至还把中药不当成是一种药。(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中医恰恰有一种说法,即药食同源,饮食也可做药)。
所以我说,中医不能简单的说成是一种“医疗手段”,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与态度,是一种如何养生处世的学问。它包含着中国人对自然与社会的认知,包含着如何适应自然、效法自然、与天地和谐相处的大智慧。 中医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庸之道,是中和,请问它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吗?这是一种最高的道德,是至德。《内经》讲“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就是这个意思。
余秋雨先生说:“中华文化最精彩的东西,一定是简单的。”中医学无疑就是它的杰出代表。他说:“我们做医生,一定要给我们的文化做减法,减到最能体现筋骨的地方······讲得复杂的一定是自己没有弄明白,精华的文化一定是非常简单的。”
___请看我们的中医学是不是把这个减法做到了最佳?中医建立的阴阳五行模式,是不是非常简单而又能执简驭、千变万化?所谓“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
我们应当怎样理解余先生提出的“让中医为中国文化看病”这句话?中国文化的范围那么宽,它的“病”在哪里?为什么要让中医来治?如何治?我的理解是:他正是看到了中医的优良内核——中医不是肥胖的、臃肿的,不是繁琐的、累赘的,也不为有形物质所局限,而是精神飞扬、神采奕奕、轻装简阵、执简驭繁的,从而能大放异彩。
总之,中医的崇高并不是因为它科学,而是因为它有用和有效,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谁说过“不科学的,就是无用的”?何况“不科学”,与“不是科学”是两个不同的意思,不能混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6-03-26 20:26 2楼
《南风窗》主笔李北方先生说:“中医不是科学,它是非科学,而不是‘不科学的’,更不是什么‘伪科学’。中医是独立于现代科学的一种认知体系,在它的面前,科学应该止步。” “捍卫中医的最好方式不是将中医和科学扯上关系,而是在中医和科学之间划清界限。真正的科学精神不但相信通过科学获得进步,而且能清醒地认识到科学的边界。科学不能解答所有的问题,正如它不涉及终极关怀,不能赋予人生意义。在科学不能解释的领域,它应该停住脚步,而不是企图攻城掠寨。” (《世界华人周刊》:“中医到底是科学还是伪科学?”)
2016-03-27 11:11 3楼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科学不科学不重要。
2016-04-01 11:05 4楼
中医的生存在于疗效,如果离开了治疗效果,那将是一种空谈,今天的中医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很多民间秘术难以开发推广应用,一些知识产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等等问题,仍然有待于不断解决。
⬅ 心乃大药:行贵禅医悟语 老茶馆 中医偏方验方皮肤病小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