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医保采购难道甘愿被高价药宰?

2010-06-18 13:21 楼主
◎武洁 医生

去年售价还是93.5元的药品,如今价格提高至170元;去年售价1082元,如今售价1580元……就在各地纷纷开始新一轮的药品招标采购期间,一些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开始悄然涨价。从媒体掌握的资料看,已经有30多个品种的药,价格出现了幅度不一的上涨。而从这些药品的涨价时机来看,大多数集中在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公布的前后。

我们知道,订单从来都是厂家的生命线。当然,要获得稳定大量的订单,绝非易事,不仅产品质量要过硬,价格也同样得有竞争力才行。对于稳定的买家,厂商更多地让利,从而实现薄利多销,也是商界的常识。

上述基本道理,对于药厂来说也应当是适用的。众所周知,能够入选国家医保采购目录,必然意味着药厂将获得大量稳定的订单。而按理说,有了来自医保采购的大量订单,药厂当然可以摊薄成本,从而降低药价。即便是为了进入医保采购名录,为了获得医保稳定的订单,药厂也应更多让利才是。然而,薄利多销这条商界常识,到了医保订单这块儿却不适用了。尤为不可理喻的是,进了国家医保名录的药品,价格反倒涨得更欢,不仅没把医保采购当回事儿,反倒摆出了一副“宰的就是你”的姿态。

见惯了垄断卖家的国内消费者,受到这样的待遇或许早已习以为常。不过,药品毕竟不是个垄断产业,更没有理由以卖方市场自居。即便是那些需要给予一定政策保护的专利原创药品,药价也同样不能率性而定。不仅如此,医保作为药品的超级买家,在药品定价权这件事儿上,实在不应该毫无发言权,更没有理由完全被药厂牵着鼻子走。

药品定价,尤其是医保药品的定价,当然需要尊重市场,药厂也理应获取其应得的利润。但是,假如任由医保目录成为药品涨价的护身符,进了医保名录,药价却依旧涨你没商量,恐怕早已与医保的初衷相悖,也与市场规律相悖。毕竟,让有限的医保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才是医保的本意所在。而作为大宗药品的采购方,医保也完全有实力让药品市场成为一个买方市场。最起码,药品在引入医保目录之前,其实就应有相应的价格约定。连价格都还没谈拢,就先给了人家送上订单大礼,这样的买家恐怕不仅仅是犯糊涂,这里面是不是存在利益交易和采购潜规则,还真是怨不得公众心中生疑。

既然大蒜都能涨,药价上涨当然也有人家的理由。但是,药价的形成是否合理,其实更多决定于价格形成机制是否恰当。假如医保保的不是患者的用药权,反而成了高药价的庇护者,显然是胳膊肘拐错了地方。而要想确保进入医保名录的都是性价比高的药品,并对高价药建立起医保名录的退出机制,医保摆脱“挨宰”宿命,的确不是说句话这么简单。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新京报社论:打击药品突击涨价还是要靠市场 老茶馆 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制定新的药价管理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