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习心得与交流

2016-04-26 08:42 楼主
首先感谢刘国明(欢乐小猪唛),前几年偶尔看到他的文章,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重新认识。其次感谢经方大家和践行者提供的书籍和医案。在此谈谈自己在学习经方中医的一些体会,抛砖引玉。
学习中医个人有三个观点:第一,以敞开的,无偏见的心态学习。第二,即使感觉有些文章内容或者观点不可信,但是这些内容和观点的真实性未必很低。只是自己的知识能力有限,暂时不能理解。第三,先学习能够理解并能实践的知识。
中医的治疗思想是天道:损有余,补不足。这个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医治疗过程。离开了这个思想,就不能算是中医了。
最重要和最简单的学习中医方法是学会疾病在中医中的分类。至于分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个人的分类是先分两类:寒性病和热性病。在此基础上分出水,血,痰,食,便得细分治疗。
下面部分照抄刘国明的文章。
表部疾病是指把人体内脏(包括脑)全部掏空,剩下的整个躯壳,包括,皮肤,骨骼,肌肉,以及毛发指甲趾甲之类的部分。

可能发生在表部疾病包括;骨病,风湿病,关节炎,骨髓病,皮肤病,疮疡,疹,斑等。这些疾病可能是表部疾病也可能是表部疾病与其他部位疾病共同产生的疾病。

里部疾病是指人体消化道空腔出现异常。包括口腔,咽喉,食道,胃,肠道,肛门的堵塞,干燥,湿润,寒冷,炎热的症状。主要是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问题。

半表变里疾病部位是指除了表部所剩下来的,心肝脾肺肾,脑眼口鼻,大肠小肠,子宫前列腺等器官的病变部位,涵盖了人体的神经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视觉系统,声音系统,淋巴系统等最为广泛的疾病体系。
在此基础上分出
表热病的特点是发热恶寒,体温很高,但人体极度怕冷,头疼身痛。(太阳病)

表寒病的特点是恶寒,体温偏低,人体怕冷,穿的衣服比一般人多,头疼身痛。(少阴病)

里热病的特点是身体发热,出汗,怕热,不怕冷,喜冷饮,(阳明病)

里寒病的特点是极度怕冷,手脚冰凉,上吐下泻,喜温,腹部满胀。(太阴病)

半表半里热病的特点是冷热在人体分布不均衡,比如口腔溃疡加手脚冰凉;心烦,有呕吐感、不欲饮食、口中发苦、咽中干燥、头晕、(少阳病)

半表半里冷病的特点是手脚冰凉,多穿衣服也冷。(厥阴病)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6-04-26 08:50 2楼
再次强调六病分类
只要看到发热恶寒就按太阳病来治疗(有汗桂枝,无汗麻黄);只要看到发热怕热就按阳明病来治疗(白虎,承气)只要看到冷热在身体上分布不均就按少阳病治疗(泻心汤),身体发冷不热只有一种治疗手段四逆汤。
至于有水,血,痰,食,便的问题就再上述分类之上加入相应的药物即可。
2016-04-30 09:18 3楼
太阳病
太阳病总纲
太阳病 脉浮,头项强痛,发热而恶寒(发热与恶寒成正比)

分类
太阳中风

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或见鼻鸣,干呕。

太阳伤寒

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脉浮而紧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药方
太阳中风以敛汗补益为主,太阳伤寒以发汗祛水瘀为主。

太阳中风

桂枝汤: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切)各10g,甘草(炙)5g

药证
桂枝:在于收敛人体正气,以防外泄,如汗液(汗血同源),奔豚(有气从小腹部向上涌,可在腹部,在心胸部,在咽喉部,头部,皮部出现,引起心悸,胃痛,腹痛,咽喉咳嗽,头疼,肌肉酸痛等,甚者有疹子出现,后又隐去)。主要是止正气外突。

反之对于邪气外突,如体内有水瘀不能疏泄,用桂枝则有副作用。

芍药:治疗腹部,四肢,头面,颈肩,腰背肌肉疼痛,酸胀,痉挛。缓解紧张,因腹部痉挛的缓解,大便会容易,有泄下的作用。

本有泄下,再用芍药会加重泄下,为副作用。心肌动力不足,用芍药会加重心脏动力不足。身体萎软,用芍药会使萎软加重。

生姜:胃寒口淡,呕吐,吐水(流口水)等,能暖胃,治四肢不温,活血,促进伤口愈合

干姜:严重发冷,四肢厥冷,腹痛肠鸣下利,畏寒严重的口淡,恶心,作呕,呕吐,活血

炮姜:阴寒的出血症,特别是胃部的出血。

生姜主要适用于寒证,对于热证就不能使用生姜,结果会适得其反。

大枣:补益作用,一般是脉缓,脉细,就要使用大枣,还有泄下严重,如十枣汤就使用红枣防止泄下过度。另外就是改进口味。红枣偏热,对于热性体质的人而言红枣有所不宜。另外红枣偏腻,易引起消化不好。

甘草:有助于修复溃疡和滑润筋骨作用。但是过度使用会引起水分的潴留。
⬅ 转贴:经方宜守原意 不可随意加减 老茶馆 中医诊断学,没劲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