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针十二原》中的十二原

2010-06-20 18:14 楼主
肺-太渊(手太阴肺经穴)左右各一
心-大陵(手厥阴心包经穴)左右各一
肝-太冲(足厥阴肝经穴)左右各一
脾-太白(足太阴脾经穴)左右各一
肾-太溪(足少阴肾经穴)左右各一
膏-鸠尾(任脉穴)一
肓-气海(任脉穴)一

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
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有疾者也。

五藏有六府,六府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藏。五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观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


膏肓:《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6-20 19:43 2楼
《春秋左传·成公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晋·杜预注:“肓,鬲也;心下为膏。”
唐·孔颖达疏:“此膏,谓连心脂膏也。”心脏的下部是“膏”,即心尖之脂肪为“膏”。
段注《说文》:“肓,心下鬲上也……肓,鬲也,统言之。许云‘鬲上为肓者’,析言之。鬲上肓,肓上膏,膏上心。”

由此可见,膏、肓、鬲三字之义,甚为明确。即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胸隔膜之间为“肓”。“肓”,指心下鬲上的空隙、间隙之处,即心脏与胸隔膜之间。

另,《春秋左传·成公十年》:“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膏、肓,均属于人体深层部位,是药力所不能及也,比喻病重无法救好,成语“病入膏肓”则本于此。
2010-06-22 06:44 3楼
回复 2# 河间金栋


《十二原》中特别的提出膏、肓之原,但后世好像对这些的运用并不是很多,最近看陈潮祖的书,感觉大三焦的说法很接近这个,如果可以融通一处,对临证中的很多疑惑可以有个很好的解释,只是经验还不多,难以定论,慢慢学习中
2010-06-23 23:37 4楼
“四关”之说,各家注释不一,尚难定夺。如

马莳《灵枢注证发微》:“四关者,即手肘足膝之所,乃关节之所系也。故凡井、荥、腧、经、合之穴,皆手不过肘,足不过膝也。”

张介宾《类经八卷·经络类十五·十二原》注云:“四关者,即两肘两膝,乃周身骨节之大关也。故凡井、荥、腧、原、经、合穴,皆手不过肘,脚不过膝。而此十二原者,故可以治五脏之疾。”

张志聪《灵枢集注》:“四关者,两肘两腋两髀两腘,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行者也。”

张登本,武长春《内经词典》:“四关:
⑴.指两侧肘膝的四个关节。灵1:‘十二原出于四关。’张景岳:‘四关者,即两肘两膝,乃周身骨节之大关也。’
⑵.指肘膝关节以下的原穴。灵1:‘四关主治五脏。’张景岳:‘故凡井、荥、腧、原、经、合穴,皆手不过肘,脚不过膝。而此十二原者,故可以治五脏之疾。’”

杨鹏举先生校注《灵枢经》:
“四关:著者认为,临脐两寸处,上下左右各一,为四关。汉·荀悦《申鉴·俗嫌》:‘临脐两寸谓之关,关者所以关藏呼吸之气,以禀受四体也。’张景岳认为:两肘两膝之关节为四关。《类经》卷八第十五注:‘四关者,即两肘两膝,乃周身骨节之大关也。故凡井、荥、腧、原、经、合穴,皆手不过肘,脚不过膝,而此十二原者,故可以治五脏之疾。’张景岳之说不足以为据,因十二原出于四关,其中十二原包括鸠尾和脖胦,而鸠尾和脖胦不在四肢,故其说值得怀疑。”按:此说可参。

河间金栋。2010-06-23.
2010-06-24 09:07 5楼
回复 2# 河间金栋

鸠尾治背痛,应针有效,加之以脖胦,止痛尤良。
此膏肓之用也。
现代临床,此法并未失。
⬅ 女性喝葛根褒汤可补充雌性激素 老茶馆 一个通过蹲墙来健身减肥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