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为何要去皮

2016-05-15 22:33 楼主
伤寒论中方剂用桂枝,多数注明“去皮”,按理说去皮之后温性大减,用今日之桂枝则不可照搬其剂量。
但也有例外,桂枝人参汤则注明“别切”,乃近于今法,又后下桂枝,取其温通又引火归元乎?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6-05-16 23:27 2楼
说也如此
2016-05-16 23:33 3楼
去皮 指的去掉粗皮厚皮桂枝 就是我们今天说的 肉桂。
2016-05-17 00:14 4楼
唐融儿 说:
伤寒论中方剂用桂枝,多数注明“去皮”,按理说去皮之后温性大减,用今日之桂枝则不可照搬其剂量。
但也有例外,桂枝人参汤则注明“别切”,乃近于今法,又后下桂枝,取其温通又引火归元乎?

一、伤寒论中方剂用桂枝,为何多数注明“去皮”
“按理说去皮之后温性大减”??
我觉得去皮之后反而温性增加:
生姜也是温性的,但生姜皮是凉性的,带皮吃不易上火。取类比象,桂枝亦当如此。

二、[桂枝人参汤]为何例外,注明“别切”,又后下桂枝
先看一看[桂枝人参汤]的组成和功效吧:
【组成】桂枝12 人参9 炙甘草12 白术9 干姜9
【功效】温中散寒 发汗解表
同样取类比象:植物的皮部通常药性走表,有发汗祛湿的作用,
此方中用了人参白术补虚,又未加其它解表之药,容易敛邪,故桂枝留皮、且后下,这正是为了弥补干姜发表力弱的缺憾。

由此可见,仲景之策,何其高妙!
2016-05-17 07:58 5楼
百草老中医 说:
去皮 指的去掉粗皮厚皮桂枝 就是我们今天说的 肉桂。
只见过磨去粗皮的桂皮,反不如原皮香。桂枝皮很薄,无法想象怎么磨,除非剥离。
2016-05-17 08:12 6楼
梦回杏林 说:
一、伤寒论中方剂用桂枝,为何多数注明“去皮”
“按理说去皮之后温性大减”??
我觉得去皮之后反而温性增加:
生姜也是温性的,但生姜皮是凉性的,带皮吃不易上火。取类比象,桂枝亦当如此。

二、[桂枝人参汤]为何例外,注明“别切”,又后下桂枝
先看一看[桂枝人参汤]的组成和功效吧:
【组成】桂枝12 人参9 炙甘草12 白术9 干姜9
【功效】温中散寒 发汗解表
同样取类比象:植物的皮部通常药性走表,有发汗祛湿的作用,
此方中用了人参白术补虚,又未加其它解表之药,容易敛邪,故桂枝留皮、且后下,这正是为了弥补干姜发表力弱的缺憾。

由此可见,仲景之策,何其高妙!
对比桂皮和桂枝,肯定是桂皮更温。诸皮虽走表,但其性下行。如桑枝升通,桑皮则消利。桂皮也是下行,助胃肠运化,温聚阳气。我以为桂枝去皮,就是专注升散,妨其下行。
但治里之剂,如桂枝加桂、黄芪建中等,实宜用带皮桂枝。桂枝人參汤证,表病为除,病又入里,且里证重于表证,故用带皮桂枝温中除湿是合理的,以求表里双解。
2016-05-17 08:25 7楼
唐融儿 说:
对比桂皮和桂枝,肯定是桂皮更温。诸皮虽走表,但其性下行。如桑枝升通,桑皮则消利。桂皮也是下行,助胃肠运化,温聚阳气。我以为桂枝去皮,就是专注升散,妨其下行。
但治里之剂,如桂枝加桂、黄芪建中等,实宜用带皮桂枝。桂枝人參汤证,表病为除,病又入里,且里证重于表证,故用带皮桂枝温中除湿是合理的,以求表里双解。
唐融儿 说:
伤寒论中方剂用桂枝,多数注明“去皮”,按理说去皮之后温性大减,用今日之桂枝则不可照搬其剂量。
但也有例外,桂枝人参汤则注明“别切”,乃近于今法,又后下桂枝,取其温通又引火归元乎?
2016-05-17 08:27 8楼
伤寒里的方子桂枝是指嫩枝和老枝不分的桂枝,老枝要去皮,嫩枝怎么去
2016-05-17 08:27 9楼
最好的桂枝应该是桂尖吧,现在我们用的桂尖其实是不去皮的。
所以黄煌也有认为可能仲圣用的桂枝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肉桂,肉桂要去表皮
2016-05-17 09:20 10楼
我是天地悠悠 说:
伤寒里的方子桂枝是指嫩枝和老枝不分的桂枝,老枝要去皮,嫩枝怎么去
直径1厘米的桂枝就是垃圾级了,应该不会用太老的,不会有多厚的皮。古人是很讲究的。
2016-05-17 09:30 11楼
人参 说:
最好的桂枝应该是桂尖吧,现在我们用的桂尖其实是不去皮的。
所以黄煌也有认为可能仲圣用的桂枝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肉桂,肉桂要去表皮
古人很讲究,牝与牡、凤与凰、聋与聩、豚与猪尚且相别,怎会混淆枝与皮?
桂皮也没有必要去粗皮,除非是配丸散。割皮伤树,而枝条是需要适当删刈的,古人尊重自然,必喜用桂枝。另药理之异,六楼已述。
⬅ 请教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的一个问题 老茶馆 讨论一个少阴病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