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必便血"的现代医学原理猜想

2016-06-02 21:16 楼主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即数。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必便血。”

======

我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猜想一下其中的原理:

一、要发汗,需要三个步骤:
1、扩张毛细血管,将充足的水份通过血液输送到周身皮下;
2、增加全身上皮组织的通透性,以利于水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皮下组织中;
3、扩张毛孔,并兴奋汗腺,将全身皮下组织中的水分通过汗液排出体外。

二、“淋家”尿路有感染、炎症,尿道上皮组织的完整性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如果再服用“风药”来增加上皮组织的通透性,会造成部分红血球穿过血管壁进入尿道而形成不同程度的血尿。

因此“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必便血”


不知道我这个猜想是否合理,请大家指教。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6-06-02 21:59 2楼

“提壶揭盖,宣肺利尿”的部分机理也许同样在于此:

宣肺的药物不仅可以增加肺泡上皮组织的通透性,提高气体交换率;
同时也增加了肾小球里“膜性组织”的通透性,提高了肾小球的滤过率,从而同时产生利尿的效果。

当然,这个现象还有其它的一些机理,比如说:
保证了呼吸的顺畅,提高了肺活量之后,会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肾动脉的灌注流量会增加,因而加快了尿液的生成,起到利尿排水的作用。
2016-06-02 22:34 3楼
麻黄是这个理,不过“宣肺这个概念比较宽”,例如桔梗利尿作用不明显。
2016-06-02 22:37 4楼
我也曾略为思考过,不过比较粗糙:
/threads/409574/
2016-06-03 07:13 5楼
唐融儿 说:
我也曾略为思考过,不过比较粗糙:
/threads/409574/
黄老师不必过谦,拜读学习了,深受启发。
2016-06-03 09:28 6楼
唐融儿 说:
麻黄是这个理,不过“宣肺这个概念比较宽”,例如桔梗利尿作用不明显。

你说得对,“宣肺这个概念比较宽”。

桔梗利尿作用不明显,恰恰从反面印证了我的观点:
桔梗是通过其所含的皂甙来刺激神经,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粘液的分泌量,来稀释痰液,从而实现宣肺作用的。
而不是通过增加肺泡上皮组织的通透性,提高气体交换率来宣肺的。所以其利尿作用不明显。


======
参考网摘:

桔梗【药理作用】
①祛痰作用
麻醉犬口服煎剂1克/公斤后,呼吸道粘液分泌量显着增加,作用强度可与氯化铵相比。另有报道认为其作用强于远志而次于姜远志,而用酚红排泄测定法时,其作用比远志弱。对麻醉猫,也有促进呼吸道粘液分泌的作用。祛痰作用主要由于其中所含的皂甙所引起,小剂量时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轻度恶心,因而反射地增加支气管的分泌。
2016-06-03 09:35 7楼
梦回杏林 说:
你说得对,“宣肺这个概念比较宽”。

桔梗利尿作用不明显,恰恰从反面印证了我的观点:
桔梗是通过其所含的皂甙来刺激神经,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粘液的分泌量,来稀释痰液,从而实现宣肺作用的。
而不是通过增加肺泡上皮组织的通透性,提高气体交换率来宣肺的。所以其利尿作用不明显。

======
参考网摘:

桔梗【药理作用】
①祛痰作用
麻醉犬口服煎剂1克/公斤后,呼吸道粘液分泌量显着增加,作用强度可与氯化铵相比。另有报道认为其作用强于远志而次于姜远志,而用酚红排泄测定法时,其作用比远志弱。对麻醉猫,也有促进呼吸道粘液分泌的作用。祛痰作用主要由于其中所含的皂甙所引起,小剂量时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轻度恶心,因而反射地增加支气管的分泌。
桔梗就是一个水泵。桔梗汤中甘草是筑坝蓄水的,桔梗负责把水抽上去。
2016-06-03 09:55 8楼
唐融儿 说:
桔梗就是一个水泵。桔梗汤中甘草是筑坝蓄水的,桔梗负责把水抽上去。

“甘草是坝,桔梗为泵”,黄老师好比喻!

桔梗这个泵的工作原理就是用其所含的皂甙来刺激上消化道的神经受体,引起恶心呕吐反射,从而把水抽到肺上去。
桔梗同时还是一道放水冲痰的闸:“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粘液的分泌量,来稀释痰液”
2016-06-03 11:12 9楼
极赞同在中医理念下的这种思维方向!——即能用具体的现代医理而直感病因病理。
从而有利实践中的诊断与治疗。也能提高对中医原理的把握度。

只是,我认为,这种思维方向的层次,不宜太细太深。那样,反又易被误导。
因为,越往深层次,原因的可能性越多,越不易正确把握。

例如:在郑州乘火车,欲往西安去,我们只需知道,在此应乘往西方向去的火车,即可,便也不会出错了。
而不必详细知道这火车是来自武汉,还是来自长沙。
因为,那是另一个层次需要详知的问题了。而那些问题,与是不是能到西安的问题,没有关系。

对“提壶揭盖,宣肺利尿”中医机理,知道用药要既利于肾,也要利于肺,即可,即够。对其中再细的具体原因,不必知道也可。

个人孔见,供参考。
2016-06-03 12:24 10楼
南齐云 说:
极赞同在中医理念下的这种思维方向!——即能用具体的现代医理而直感病因病理。
从而有利实践中的诊断与治疗。也能提高对中医原理的把握度。

只是,我认为,这种思维方向的层次,不宜太细太深。那样,反又易被误导。
因为,越往深层次,原因的可能性越多,越不易正确把握。

例如:在郑州乘火车,欲往西安去,我们只需知道,在此应乘往西方向去的火车,即可,便也不会出错了。
而不必详细知道这火车是来自武汉,还是来自长沙。
因为,那是另一个层次需要详知的问题了。而那些问题,与是不是能到西安的问题,没有关系。

对“提壶揭盖,宣肺利尿”中医机理,知道用药要既利于肾,也要利于肺,即可,即够。对其中再细的具体原因,不必知道也可。

个人孔见,供参考。

谢谢先生的指点,您说得非常在理,比喻也很恰当。

“衷中参西”重在“衷中”,要把握住整体宏观的思维方式。
不可把简单的问题过分细分,复杂化反而丢掉了中医的优势,将中医的学习和研究引入歧途了。

就好像国医大师陆广莘常说的:我们要进行的是“中医研究”,而不是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和标准来“研究中医”。
2016-06-03 16:02 11楼
分析综合两不误,还要反思。既要分别又要统筹。
对于不确定性的东西,只能提供可能的解释,对于不确定的东西要说“不知道”。
⬅ 道解伤寒论 第3条 老茶馆 道解伤寒论 第4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