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专家刘复兴:六法六方论治荨麻疹

2016-06-21 11:21 楼主
导 语: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疙瘩”,为一种局限性、暂时性或瘙痒性的潮红斑和风团为特征的过敏性皮肤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那么,中医在治疗荨麻疹方面是如何辨证论治的呢,下面小编就带您一起来连线皮肤病专家吧!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突发的局部或全身大小不等的风团,表面突起,剧烈瘙痒,搔抓后风团增多、加大。风团起落迅速,此起彼伏,消退后不留痕迹。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心悸、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根据发病时间的长短,一般把发病急、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称为急性荨麻疹;风团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中医学称为“瘾疹”,其发病多与素体禀赋不耐,加之风、湿、热诸邪侵犯皮肤有关。或外感风寒、风热;或饮食不节,伤及脾胃;或肺卫肌表不固,风邪乘虚而入;或体弱血虚,风从内生,均可导致本病发生。一般急性荨麻疹多为实证,慢性荨麻疹多为虚证。


刘复兴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治疗荨麻疹六证的六法六方,现总结如下:


1.风热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

证候:全身或暴露部位出现风团样皮疹,稍高于皮面,呈红色或粉红色,剧痒,兼见头痛、发热、心烦口渴、大便干、溲赤等症,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辛凉解表,疏风止痒。

方药:自拟荆芩汤加减。

荆芥15g,炒黄芩15g,生地黄30g,牡丹皮15g,赤芍30g,紫草30g,九里光30g,昆明山海棠30g,刺蒺藜30g,制何首乌30g,生黄芪30g。


2.风寒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

证候:全身泛发粉白色、粉红色风团样皮疹,作痒,遇风、遇冷加剧,或兼有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不渴等症,苔白,舌质淡或淡红,脉浮紧。

治法:辛温透表,疏风止痒。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15g,防风30g,茯苓30g,川芎15g,羌活15g,独活15g,生柴胡15g,前胡15g,炒枳壳15g,桔梗15g,九里光30g,昆明山海棠30g,刺蒺藜30g,制何首乌30g,生黄芪30g,乌梢蛇30g。


3.卫表不固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

证候:裸出部位易发皮疹,疹色淡微红或见苍白,吹风着冷、两手洗冷水亦起,舌质淡,苔白,脉浮弱。

治法:益气固表,御卫止痒。

方药:玉屏风散加减。

生黄芪45g,白术15g,防风30g,桂枝15g,杭芍15g,白鲜皮30g,地肤子30g,刺蒺藜30g,制何首乌30g,蜈蚣2条。


4.血虚生风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

证候:皮疹反复发作,多见午后或入夜加重,而午前或后半夜则轻。兼见头晕、头重、腰酸、体倦、失眠、多梦等症,舌质淡或红润而净,无苔,脉沉细而缓。

治法:益气养血,息风止痒。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荆芥15g,防风30g,当归15g,杭芍30g,川芎15g,生地黄30g,刺蒺藜30g,制何首乌30g,生黄芪45g,蜈蚣2条。


5.气虚血瘀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

证候:皮疹反复发作,常见于腰围束带或手腕表带等处,受压处易起,舌质紫暗或现瘀斑,苔薄白,舌下脉络迂曲,脉细涩。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痒。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生黄芪60g,当归15g,桃仁(冲)15g,红花10g,赤芍30g,川芎15g,刺蒺藜30g,制何首乌30g,水蛭10g,九里光30g,昆明山海棠30g。


6.脾失健运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

证候:身发风团,胃痛腹胀,大便溏泻,甚至恶心呕吐,舌质淡,苔白腻,脉濡。

治法:健脾燥湿,祛风止痒。

方药:平胃散加减。

陈皮10g,苍术15g,厚朴15g,茯苓30g,猪苓30g,竹茹6g,刺蒺藜60g,制何首乌30g,生黄芪30g,白鲜皮30g,地肤子30g,九香虫10g。

刘复兴教授寄语
急性期千万别用虫类药,否则会加重病情。因虫类药富含蛋白质,据现代研究证实,蛋白质食品在没有被彻底消化之前,以胨或多肽形式被吸收,而碱性多肽是组胺释放物,可引起荨麻疹。慢性期则可辨证用之。另外,饮食宜忌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一定要详细地告之病人。

【本文选自《擅用虫药,攻克皮肤疮疡顽症:刘复兴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刘复兴,秦国政编著)】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6-07-11 15:37 2楼
最近的气候温度下,荨麻疹好象又开始多起来了,很多还是小BB的。
⬅ 半途而废 老茶馆 病,是什么?(连载式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