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何为医道?

2016-08-05 10:47 楼主
导读:很多年前的一部《医道》,讲述了主人翁凭借精湛的医术和执着于医术的信念,从地位卑微的贫民走向达官贵人的故事。再后来,一部励志剧《大长今》,将中医人的那种执着,演绎得很是完美。今年年初的《女医明妃传》,更是刷爆荧屏,一代女医谈允贤的传奇人生,感染了无数人。他们身上,那股中医人特有的执着,对医术的追求,无不令人感叹!感叹之余,却又陷入对“医道”的反思,到底何为“医道”?不妨听听医圣张仲景怎么说!

仲景曰:“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仲景说,看懂《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即可见病知源。这些典籍是什么?就是中医的神与魂啊!《素问》《九卷》者,《黄帝内经》也;《八十一难》者,《难经》也;《阴阳大论》者,五运六气也。

仲景曰:“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即是说,天地之阴阳五行、五运六气,造就了中医人身的藏象经络、五脏六腑,如果不是才高识妙,谁能探其理致哉!

仲景曰:“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凿凿之言,宁信自己赞同者,不信自己不懂者,有取舍地学习经典。长久以来,国内中医界一直认为中医就是藏象经络、八纲辨证、四气五味,偶尔有个别人可能会用到运气、子午流注、灵龟八法、归经等理论,凤毛麟角,但是在中医学术的体系方面,却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这个“道”,就是阴阳五行,这是最基本的认识,然而阴阳五行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却是迷信、伪科学。

“理”,是天道、地道的自然演化形成的人道,人身内外,都是“道”的产物。这个“道”不是哲学概念,道就是道,自然之道,天体运行演化的规律,就这么简单。当然具体机制很深奥,中国古代的天体运行与现代西方的天体运行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中国古代的天体运行是天人合一,而西方的天体运行是简单的牛顿三定律。中国古代研究的是人、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西方研究的天体就是天体,人就是人,没有任何联系。而现实世界不是这样,大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区别就在这儿。

“术”,即应用技术。数术、武术、医术、艺术等各种术士,他们都是在术的过程中,契合着“理”,由“理”升华到“道”的境界。

仲景论当今之术者: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猝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势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须臾,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

【本文选自《古中医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路辉著)】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6-08-06 19:29 2楼
妙哉!
2016-08-09 08:30 3楼
老不死的120岁 说:
妙哉!
支持
2016-08-09 11:21 4楼
天布五行,以运万类,——是天道。
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是医道。
医道、天道无非一道。道法自然,自然而然,知其然则知道。
⬅ 咳嗽别担忧,3个妙方且收好! 老茶馆 风病(连载式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