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行诀》与《内经》所论五味之关系

2016-08-05 10:49 楼主
《辅行诀》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
味辛皆属木,
味咸皆属火,
味甘皆属土,
味酸皆属金,
味苦皆属水。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藏气法时论》曰: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味酸,其类草木,肝色青。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味苦,其类火,心色赤。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味甘,其类土,脾色黄。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味辛,其类金,肺色白。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味咸,其类水,肾色黑。

为什么《内经》五味与《辅行诀》五味有此不同?
我认为,这是因为我们没注意到《内经》“藏气”两字之意义。
木(辛)藏于金(酸)也,出入之故。
火(咸)藏于水(苦)也,升降之故。
土(甘)为中轴,藏于本行(甘或甜)也。
金(酸)藏于木(辛)也,出入之故。
水(苦)藏于火(咸)也,升降之故。
阴阳相互为根,此消彼长,此长彼藏。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6-08-05 22:13 2楼
诚然有你说的这种理解,但我感觉也可能有两个时期五味定义或所处角度的不同,比如辅行诀泽泻咸地黄竹叶苦,这三个在本经都是甘寒,差别也算是比较大的吧
2016-08-08 11:27 3楼
这掩耳盗铃,自欺得有点意思。哈哈
殊不知 其一则为五脏之欲,一则以五运之气,所论不同,岂可混为一谈。
何不闻经言: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2016-08-08 12:25 4楼
未到知音处 说:
这掩耳盗铃,自欺得有点意思。哈哈
殊不知 其一则为五脏之欲,一则以五运之气,所论不同,岂可混为一谈。
何不闻经言: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先生所论确然,谢了 但是 先生对以五运之气所论又如何?愿闻其详!
2016-11-29 01:45 5楼
五味所入与五脏所欲都分不清吗
2016-11-29 08:26 6楼
终于有人认识到这个问题啦。值得赞一个。
⬅ 张仲景论治杂病法重治脾_尤重温阳健脾 老茶馆 中医泰斗张锡纯,经方一剂起沉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