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帖子,发感言之六 心痹是冠心病吗

2016-08-06 19:52 楼主
读帖子,发感言之六 —— 心痹是冠心病吗

近日读了一则用请暑益气汤治愈心痹(冠心病)的医案,受益良多,但疑点也随之产生,写出来与网友共同探讨。

先看原文:

【病案二心痹(冠心病)。
2016年7日5日,杨,男,8o岁,邵东人,住中方县城,因胸闷心悸6天,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要求服中药,伴头晕,夜尿多(3一4次),身倦无力,纳差,尿黄便稀。
pE:BP140mmHg,形体肥胖,舌胖大边有齿印,苔黄白,双脉沉弱。
病机:暑热伤气,气虚血瘀,并发心痹。
处方:人參l0黄芪3o白术10麦冬15五味子6青皮6陈皮6葛根3o升麻6苍术6黄柏l0神曲1o泽泻15丹参30生姜3片大枣4枚炙甘草6苍术1o黄柏6g附子6gX6剂。
后访服六剂诸证缓解。】

首先看他对病名的认定——“心痹(冠心病)”。冠心病的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西医病名。目前国内比较统一的看法是:冠心病可归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如王琦主编的《62种疑难病的中医治疗》就这么定的。他如胡熙明主编的《实用专病专方临床大全》也将冠心病划属“胸痹”、“心痛”范畴。而心痹并非胸痹,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而作者却硬将“心痹”等同于“胸痹”。还加括号注明为“冠心病”。岂不是张冠李戴吗?

那么何谓“心痹”?据《中医大辞典》解释:“心痹,病名。由脉痹发展而成,亦称脉痹。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里就有心痹的病名了。如《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可见心痹的临床表现为:血脉不通,烦则心下鼓动,暴气上冲而喘息,嗌喉干燥,嗳气,逆气上乘于心,便产生恐惧。这些症状在杨某的症状中,并未见到。

那么这个病人是否又是等同于“胸痹”的“冠心病”?

根据临床表现,西医将“冠心病”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型五个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型,最严重的是心肌梗死和猝死两种类型。
心绞痛是一组由于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所起的症候群:它的临床表现:
(1)胸部压迫窒息感、闷胀感、剧烈的烧灼样疼痛,一般疼痛持续1-5分钟,偶有长达15分钟,可自行缓解;
(2)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前内侧直至小指与无名指;
(3)疼痛在心脏负担加重(例如体力活动增加、过度的精神刺激和受寒)时出现,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数分钟后即可消失;
(4) 疼痛发作时,有的伴见虚脱、出汗、呼吸短促、忧虑、心悸、恶心或头晕症状。
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危急症候,通常多有心绞痛发作频繁和加重作为基础,也有无心绞痛史而突发心肌梗塞的病例(此种情况最危险,常因没有防备而造成猝死)。 心肌梗塞的表现为:
(1) 突发时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痛,向左肩、左臂或他处放射,且疼痛持续半小时以上,经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2) 呼吸短促、头晕、恶心、多汗、脉搏细微;
(3) 皮肤湿冷、灰白、重病病容;
(4)大约十分之一的病人的唯一表现是晕厥或休克。
王琦将它的临床症状简单归纳为:阵发性前胸压榨性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类制剂后,疼痛可缓解消失。

杨某的症状既没有“心痹”出现的症状,也没有“冠心病”出现的症状,仅仅见到“胸闷心悸”“ 伴头晕,夜尿多(3一4次),身倦无力,纳差,尿黄便稀。”“舌胖大边有齿印,苔黄白,双脉沉弱。”,这位医生便说它是“心痹”(冠心病)了,妥吗?

再看他对本病病机的认定。【暑热伤气,气虚血瘀,并发心痹】。病人的症状中有血瘀症状出现吗?没有。凡学过中医的人,都应懂得血瘀的临床表现:诸如刺痛不移、出现肿块、出血青紫,脉涩,舌有瘀斑(点)等。本案症状都未出现。这医生凭什么就认定病人有“血瘀”,还主观定为“并发心痹”呢?

那么心痹又是怎样一种病呢?其实心痹初期是感受了风寒湿邪的疾病。据《素问·痹论》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又云:“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于此可知心痹初期为脉痹,是夏季感受风寒湿邪(外邪)致病,日久未愈,又再次感受病邪,使得病邪“内舍于心”,变成了“心痹”。

《内经》将痹症分为两类:

1、从原因上分类:

风胜——行痹

寒胜——痛痹

湿胜——着痹

2、从四时受邪部位分:

春筋痹——进入脏腑后——肝痹

夏脉痹——进入脏腑后——心痹

至阴肌痹---进入脏腑后——脾痹

秋皮痹——进入脏腑后—---肺痹

冬骨痹——进入脏腑后—---肾痹

心痹怎样治疗呢?看大医们留下的治法:

秦景明:心痹即脉痹也。脉闭不通,心下鼓暴,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心下痛,夜卧不安,此心痹之症也。心火盛者,导赤各半汤。心神失守者,安神丸。

谢观:分两类论治,实证宜五痹汤加减,虚证宜人参汤加减


以上是个人看法,不妥之处,敬请该案作者和网友批评指正。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6-08-07 06:34 2楼
此种认真求实的态度值得大赞
2016-08-07 11:51 3楼
患者男,80岁,形体肥胖。头晕心悸,胸闷,舌体胖大有齿痕,脉象沉弱。冠心病体质。应该是有效病例。
2016-08-10 15:43 4楼
分析得很好,当医生就是要有求是的精神。
2017-06-23 11:19 5楼
猪心脏顶部外皮下往往有油,像鸡脖子上的油那种。这个病人肥胖,应是类似情况。
我也不提倡将没有血瘀的病说得那么严重。还有:服六剂诸证缓解。缓解到什么程度?暑热伤心固当先救其中,救中之后当化痰去实。这六剂药仅仅是治暑热伤心,并没有治患者的”心脏病“。
-----所以这是不严谨的。
⬅ 湿病(连载式帖子) 老茶馆 三伏天,化湿、利湿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