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的分类与治疗

2016-08-07 19:39 楼主
外感的病机是风、寒、暑、湿、燥、凉、温、热、、戾气、瘴气等,这些外感病邪的毒性轻重不一,人体的抗病能力强弱不一,所以侵入人体之后的病情变化就出现了千差万别的症状。在初病期疾病的病机仍存在着他性质的本源,在治疗中、绝不能忽略了这一原则,疾病在进入了一个阶段后,治疗上那可就根据症候而斟酌,不能单从外感去治疗。
寒的性质在冬令主事,它是在天地运转、由时间与太阳光能作用下、而自然发挥出、能使空气收缩凝聚、人体固有感觉感受的一种自然之气。它胜于冬天,发生于四时。寒气的性质是主使事物凝固不变的,所以寒主贮藏。它一旦使人感受后,人的抵抗力不能适宜,就使人得病。
寒主收引,外感风寒先伤于表,由于寒收引和凝结的性质就使毛孔闭塞,人体热量不能外达而发生发热无汗恶寒的項背强痛疾病。这类疾病的治疗就应用解表之剂,麻黄汤去治之。但在误治失治之中病邪得机就顺应传变,那就看病邪因情而变所产生的多样的症候,在那个时候就不能重按寒邪解表去治疗。如传入阳明的经症时,就出现烦渴引饮的白虎症,传入阳明的腑证时,就出现大便燥结的承气症。这正是寒邪成了病因,热邪成了病机,这是邪正斗争的抗胜阶段,因抗而生热,热极伤脏腑,就必用寒凉之剂去治之。不能再用辛温了。
如传少阳,那就出现寒热往来了,辛温寒凉都不用,只可用解除半表半的柴胡去治疗。病情如传入太阴经那就发生脾虚生寒,在治疗上又用温补的理中汤去治疗。如传入少阴经,那就出现心肾两虚的症状,根据中邪的程度和人体抗病的强弱、就发生寒化或热化,那就有枝子豉汤,麻黄细辛附子汤等的治疗方法。传入厥阴,那就出现寒热复胜或上热下寒的消渴气上冲心,吐蚘等的症状,乌梅丸或干姜黄连汤各因症而治。
外感的病症,寒温初治有别,后治有同,但寒多伤阳,温多伤阴,暑令气耗,湿多黏滞,病情缠绵,凉多伤肺,燥多伤津,燥多发于秋季,热属阳邪有煎熬之力,有燥热暑(湿)热之分,治之不可混淆。戾气多发生春秋,但亦能发于四时。瘴气多发生在岭南,因地气之湿浊。凡是外感疾病戾气最厉,是一种天地病毒之气随气流通,无论大人小孩健壮男女,感者病情皆一,传播迅速,伤人最快。是一个急性传播疾病。就有治其病者一天三更法之说。美国马歇尔就说过,伤人最重减少人口最多,就是三大因素;战争、饥馑、疠疫。这个疠疫为病严重时,伤人可说不亚于战争。
有天地季节更换人体不适者、此为感受天地之正气而得病,健者少得,弱体之人多得之,此气伤人亦轻,能易治或自愈。可风温之病,出汗已,身灼热,是一种顽固的外感病,治之不对多有伤人。病情多缠绵。治外感者更应注意。人生活在天地间受天地之气而生,不适于天地之气而病,人体非木石,外透轻灵,内构机柔,活生生动息运动,神灵灵万事有感,防之不可防,思之不可到,内伤神情,外感六淫八风与邪毒之多,不可胜数,能防其常,不能防其异,防占其一,治占其二。外感之治,初得易治,正气胜有自愈,体异气衰有深传者,如小儿春秋之麻疹、是天疫体毒而发之病,在正发之时者,必顺应排出内存胎原之毒,一着不慎,遏毒入肺必有难治性命之忧,如温病传经入阴则难治,入阳则不休,可知伤寒有多少误治之论,或造成坏病,或危及生命都是病坏医者之手,读伤寒论者不可疏忽此里蕴义。外感病能变化迅速,在临床务必注意,辩证立法之确可手到病除,一旦有错,可大苦病者。治外感不同西医杀菌排毒药用一二三,要细细斟酌病情,恰当立方,是中医师之明思之本。
治寒必以温,治暑必以凉,暑有阴暑阳暑之别,暑发生于季夏:季夏多湿,暑有暑湿暑热之分。所以阳暑有白虎汤之治,阴暑有新加香薷散之法,暑湿有甘露消毒饮之剂。治湿之法更有多种,因湿有内湿外湿之别,粘滞之性,湿病多缠绵难疗。外湿宜清,内湿宜利,治湿就有利湿、化湿、搜湿、燥湿、散湿等的多种治疗方剂,根据湿的情况,湿多与风相连,湿多留于关节,湿多伤于脾,湿多侵于肠,从不同的角度可斟酌选方而用。
燥是一种使水汽缺乏之邪,燥邪伤人使人津液亏乏,窍干肤裂血涩形瘪,或痒或痛。治燥有凉燥温燥之分,燥为小寒,多发于秋季,处暑到来,暑气已收,七八月间,进入夜长日短,太阳之光渐渐弱于春夏,地之湿气也逐步下降。初秋若温,温燥之气感人,人多得温燥之病。中秋若凉,凉燥之气感人,人多得凉燥之疾。治有桑杏与杏苏之剂,是为治燥之代表方剂。
凉有阴暑凉燥之称,带有凉湿之意,秋爽之情。人体感知而舒,多不为外感之病,只有暑凉、夹湿、夹燥才能为外感伤人,凉能遏郁,饮凉或寝凉者能使气机紊乱洞泄腹痛。
温气生于春,万物收藏潜伏生机,待春温之时而发,人体也是这样,经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如冬日不保养,使精亏形敝,在春温万物发生之时就得温病。经又曰:冬天外感寒邪未发病,寒邪内伏得春气而发成为了温病。看来敝体之人多发春温,温病包括很多,吴鞠通有三焦辩证之温病条辨,从三焦辩证论述温病,叶天士从卫气营血著述了温热经纬。吴又可论述了瘟疫论,创立达原饮防治瘟疫之初发。温病之多,温病治之之谨慎,温病传变之速,至古令医者之棘手,令医之重视不同一般。
热之为病与温相连,与火气为类,与暑气相伍。温病入极为热,内有瘀滞生热,外感阳暑为热,火气蒸发生热,阳胜为热,阴虚生热等,见热不可治热,各寻病机,从本治疗,抽薪止沸而治之。
戾气,瘴气是特异病邪为病,治之虽各有一别,但到一个症候阶段就按症候治疗。不再论及邪在的属性,那时的病邪是病因,症候的根本是病机,
无论外感内伤在临床治疗上先看症候,分清阴阳,辨别表里,定性寒热,判定虚实,胸有成竹的确定目标,运用八法的治则选用适当的治疗方剂,抓住药性的合适量剂,才能大病难病治轻,小病轻病治愈。算得上个上工良才医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毒病(连载式帖子) 老茶馆 海天随笔之:陈酒飘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