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良方之六味地黄汤加减

2016-09-08 10:28 楼主
本文出自公众号铁杆医讯,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前言:六味地黄丸是一味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药,作为滋阴补肾,治肝肾阴虚的补益剂,大家常常会作为保健品来使用。六味地黄丸具有滋补肾阴的功能,适用于肝肾阴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本方亦可作成汤剂,通过不同的药物加减配伍,用于治疗不同的证型,下面我们来看看六味地黄汤是如何治疗颈椎病痿证的。


组成:熟地15克,淮山15克,山萸肉15克,茯苓15克,党参15克,白芷9克,乌豆衣12克,桑寄生30克,或加首乌15克,白芍15克,白术12克。

用法:每日l剂。外治可应用按摩、针灸、体疗。

功效:滋养肝胃,补益气血。

主治:肝胃气血不足,兼有风寒之痹症。症见颈臂掣引疼痛,上肢麻痹乏力,甚至肌肉萎缩,舌质淡苔厚白,脉弦细而略数。

医案:

李某某,女,50岁,江西省洪都机械厂干部。1976年1月10日初诊。门诊号:3l4653,X光片号:760219(腰椎照片)机械厂职工医院颈椎照片:5499号。患者于1975年6月开始,自觉腰酸颈痛,四肢关节痹痛。血液检查:抗链球菌熔血素“O”(简称抗“O”)833单位。颈椎照片:第四颈椎前下缘呈现较大尖剌状骨质增生:腰椎生理前凸度稍变直,第3、4、5腰椎肥大性骨质增生;曾使用中药、理疗、抗风湿类药物及项牵引等治疗,症状未见好转,由江西来诊。

症见:眩晕自汗,头痛失眠,耳鸣目眩,腰膝酸痛,颈项肩胛及上肢疼痛。颈项活动受限,左上肢麻痹痛感,胸前翳痛不适,舌质淡苔厚白,脉弦细而略数。此为肝肾气虚,血脉不荣,风寒湿邪乘虚入络之候。治宜滋养肝肾,补益气血为主。

①内服药:六味地黄汤去丹皮、泽泻,酌加党参15克,白芷9克,白术12克;

②外治:着其每天坚持体疗。治疗约月余,门诊共八次。服药三十剂。抗“0”检查正常,临床症状消失。

来源:张孝娟.岭南医方精选【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按语:六味地黄丸为宋·钱乙据《金贵要略》所载“崔氏八味丸”(即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而成。用以治小儿禀赋不足,属补益药。所以有很多人还坚持长期服用,需要提醒的是,六味地黄丸虽然对人体有益,但服用不当也同样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六味地黄丸属甘温性,偏于补阴的药,主治肾阴虚。由于配方中如地黄、山药的补益药味厚滋腻,所以脾胃虚寒者服后会妨碍消化功能,须慎用。





附:『六味地黄丸』经方简介

【组成】熟地黄(炒) 24~40g、山萸肉、干山药各12~20g,泽泻、牡丹皮、茯苓各9~15g

【功能】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不足证。

【方解】本方证乃肾阴不足,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阴不足则骨髓不充,故见腰膝酸软无力、牙齿动摇;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致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肾藏精,为封藏之本,阴精亏虚,封藏不固,加之阴不制阳,相火妄动而病遗精盗汗、潮热消渴、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等。治宜滋补肾阴为主。

口口方中重用熟地黄为君药,填精益髓,滋阴补肾,《本草纲目》谓其“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张介宾亦云其“能补五脏之真阴”。臣以山萸肉,补益肝肾,并能涩精;山药双补脾肾,既补肾固精,又补脾以助后天生化之源。三药相伍,补肝脾肾,即所谓“三阴并补”。但熟地黄用量独重,故仍以补肾为主。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泻肾浊,助真阴得复其位;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三药称为“三泻”,均为佐药。六味合用,补泻兼施,泻浊有利于生精,降火有利于滋阴。诸药合用滋补肝肾之阴精而降相火,即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现代用法】蜜丸:每服9g,每日2~3次;汤剂:水煎服。

【禁忌】脾胃虚寒者,忌用。

【方歌】六味地黄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苓专,阴虚火旺加知柏,养肝明目杞菊煎,若加五味成都气,再入麦冬长寿丸。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说文解“醫” 老茶馆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纪念毛主席逝世4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