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上腹揪扭不适该怎么治疗

2008-10-10 19:23 楼主
患者温某某,女性,51岁,在科病人
以“反复中上腹痞闷不舒2年,加重1个月”为主诉于2008-7-4 10:30由门诊拟“中医:胃痞;西医:慢性胃炎”诊断收入院。现已住院治疗100天。
患者入院时症见中上腹痞闷,疲乏,不知饥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结,寐欠安,梦多。查体BP 129/94mmHg。神志清楚,舌暗红,苔白,中根部黄腻,脉细数。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肛门指诊:肛门括约肌无松弛,直肠粘膜光滑,无触痛,未触及肿物,指套退出无染血。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胃痞(脾虚湿热)西医诊断:慢性胃炎。
入院后查:(2008.7.5)粪常规:无明显异常;血常规:GR 41.10%,LY 49.70%,GR#1.91×109/L ,BA 1.31%;生化全套:GLB 23.10g/L,ALP 39.00IU/L,余项正常;尿常规:白细胞计672.6/uL,白细胞(高倍视野)4.59/HP,上皮细胞计数35.5/ul,上皮细胞(高倍视野)6.39/HP,细菌计数10955.8/ul,细菌(高倍视野)1972.04/HP;AFP、ACE正常;肝胆胰脾B超示:肝实质回声稍粗,胆胰脾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8.5 数字胃肠:轻度胃下垂,9.23 13C呼气试验:HP阴性。胃镜:浅表性胃炎
入院后以诊疗方案中医中药调理为主:
7.4-7.24拟枳实消痞丸加减:
党 参9g白 术10g 琥 珀4.5g(另包) 黄 连3g
麦 芽15g 谷 芽15g 砂 仁4.5g(后下) 神 曲15g
厚 朴6g 赤 芍9g 木 香6g (后入) 焦山楂4.5g
茯 苓15炙甘草6 枳 实10 g
效果反应:效果不佳
7.24-8.28方法改为理脾开胃,疏肝通络,理气安神,拟方如下:
茵 陈9g白扁豆12g 麦 芽6g谷 芽10g
茯 苓15 g 厚 朴6g香 附9g 李根皮12g
紫苏梗9g焦 楂15g 砂 仁4.5g 琥 珀4.5g
黄 连3g鸡内金9g 合欢皮3g 赤 芍9g
效果反应:效果不佳
8.28-9.30改为清化开胃,调气舒络,拟方如下:
茵陈10g 赤芍12g黄连3g 李根皮12g
麦芽15g谷芽15g 扁豆12g 砂仁6g后入
炒莱菔子15g苡米15g 厚朴9g 神曲12g
瓜蒌20g
效果反应:疗效明显,但不持久,每次更方仅效3-5日。
9.30中上腹揪抓拧扭感,时连及两少腹,午后增剧,行走或按压后好转,服冷食则腹胀,服热食则揪抓感加剧,寐4-5小时,梦不多,大便色黄成形日一次,小便调。
改方养阴清热,活血通络,具体用药如下:
白芍30g沙参30g麦冬15g木瓜12g
五灵脂9g 蒲黄9g 生甘草15g
效果反应:无明显变化
10-2寒热错杂之征,以虚为主,处方暂拟乌梅丸加减:
乌梅20 干姜5炮附子10先煎30min 当归10
姜半夏10 黄柏10 桂枝6细辛1
黄连5 党参30 甘草6
效果反应:仅吃一剂,症状加剧,遂停后服。

刻下:中上腹揪抓拧扭感,时连及两少腹,午后增剧,行走或按压后好转,服冷食则腹胀,服热食则揪抓感加剧,与气候、情志关系无关,寐4-5小时,梦不多,服埃索美拉唑肠溶片等制酸药、保护胃粘膜等西药无改善,无汗,无畏冷、胸闷、气短,无嗳气、呕吐、返酸,无口干、口苦,大便色黄成形日一次,小便调。
查体:身高:158cm体重:46kg 血压:135/90mmHg 神清,形瘦,面色白,舌淡红暗,舌苔前剥后根黄腻,脉细数。腹软,可见脐下纵形手术疤痕,无压痛,反跳痛。
既往月经初潮17岁,绝经49岁,育有2女,24年前行刨腹产手术,既往月经正常。无特殊饮食嗜好,发病前一直从事衣服的加工、制作。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8-10-10 19:23 2楼
舌苔该怎么传上去???
2008-10-10 19:29 3楼
回复 2# juquanshuiwen 的帖子

照了图像后在“回复”的下面有添加附件的按钮
2008-10-12 08:49 4楼
舌苔

这是舌苔
2008-10-12 09:23 5楼
回复 1# juquanshuiwen 的帖子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以上病例是否存在误治?
2008-10-12 15:38 6楼
若有也是最后一次,吃乌梅丸加剧,其他都是稳步好转的,另外,特别提的是我反反复复问,这个不适既不是胀,也不是痛,病人说就好像有人在胃里扭她,好像以前有个斯达舒的广告,有个绿衣人用一个钻头在胃里转
2008-11-01 22:40 7楼
塞因塞用是正法.
2008-11-18 06:58 8楼
中上腹痞闷,疲乏,不知饥纳呆,口干不欲饮,兼之舌边微现齿痕,已现中阳不运之机,当以附子理中汤(丸)以治之。
⬅ 祝味菊医案 老茶馆 刘渡舟医案四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