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啼草

2016-10-14 17:29 楼主


【药用】鹿蹄草科草本植物鹿蹄草 Parola Calliantha H. Andres. 或软业鹿蹄草 P.decorata H. Andres 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平。归肝、肾经。
【功效】祛除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止血。
【临床应用】1. 用于风湿痹痛
本品有祛风湿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可配独活、桑寄生、牛膝等同用。
2. 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脚膝痿弱无力
本品功能补肝肾、强筋骨,用治肾虚腰痛、肝肾亏损、脚膝无力,可配合金雀根跟菟丝子等药。
3. 用于咯血、吐血、衄血、月经过多等症
本品有止血作用,对于咯血、吐血、衄血以及月经过多等症,都可配合止血药物同用。如外伤出血,可用鲜草捣烂外敷。
此外本品配芡实等,还可用于肾炎、蛋白尿。
【处方用名】鹿蹄草 鹿含草 鹿嫌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 ,煎服外用适量。
【文献摘录】《植物明十图考》:「治吐血,通经,强筋健骨,补腰肾,生津液。」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6-10-14 17:32 2楼
基本概述
鹿蹄草

鹿蹄草出自《滇南本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称之为圆叶鹿蹄草,而《植物名实图考》则称之为“破血丹”,通过名字直接交代了鹿蹄草的主要药理作用。《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六卷收载有鹿衔草,又名秦王试剑草。谓其主治:“金疮出血,捣涂即止。又涂治一切蛇虫犬咬毒。”

鹿蹄草:多年生常绿草本,高12~26cm,全体无毛。根状茎细长,匍匐或斜生,节上具三角形鳞叶1,不定根纤细,由节部长出,略分枝。叶于基部丛生,4~8;叶柄长2.5~4cm,叶互生,节间极短,薄革质,圆形至卵圆形,长2~5cm,宽2~4cm,先端钝圆,基部圆或近平截,全缘或具不明显的疏锯齿,边缘略向叶背反卷,下面常呈灰蓝绿色,幼时尤显,脉网状,显著。花葶由叶丛中抽出,高17~25cm,具三棱,中部有鳞叶1~2,披针形,长6~10mm。总状花序具花9~13朵,每花具小苞片1,披针形,长6~9mm,与花梗近等长。花大,广钟形,直径15~20mm,花萼5深裂,裂片舌形至广披针形,长3~3.5mm,宽1~1.3mm,顶端急尖或圆钝;花冠广钟状,花瓣5,椭圆形或倒卵形,长8~10mm,宽6~8mm,先端钝圆,基部稍窄,白色或稍带粉红色;雄蕊10,花丝略弯曲,花药顶部孔裂,药孔突出成短管;雌蕊1,心皮5,子房上位,扁球形,5室,花柱肉质,弯曲,长约1cm,先端变粗,伸出花外,柱头头状,不明显5裂,蒴果扁球形,直径7~8mm,具5棱,胞背开裂。种子多数,小形,种皮两端凸出,胚乳肉质。花期4~6月。果期6~9月。

圆叶鹿蹄草:多年生常绿草本,高14~35cm,全体无毛,根状茎细长横走,斜上,具细根及鳞叶;地上茎短,基生叶片3~6,革质,较厚。叶互生,具长叶柄,长2~5cm,具棱,长卵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3.5~7cm,宽2.3~4cm,先端钝尖,有小突尖头,叶基广楔形,下延至叶柄,叶缘有稀疏小齿;叶表面深绿色,但叶脉附近常呈淡绿白色,叶背与叶柄均呈紫红色。花葶高15~30cm,近中部有1~2鳞片状叶或无;总状花序具花5~8朵;苞片线状披针形,长于花梗,花下垂,广钟状;萼5深裂,裂片卵状长圆形,顶端急尖或稍钝尖头,长4~5mm,宽1~1.5mm;花瓣黄绿色,边缘色较浅,广椭圆形,长7~10mm;雄蕊10,花丝扁平,下部较宽,花药椭圆形;雌蕊5心皮合成;子房上位,花柱斜向下,然后先端稍向上弯,柱头5浅裂,有柱头盘。蒴果扁圆球形,直径8~10mm。花期4~7月。果期7~9月。
药品简述
鹿蹄草

药名:鹿蹄草

汉语拼音:LùTíCǎo

英文名:wintergreen;Pyrolarotundifolia。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Pyroladeco-rataH.Andr.

2、PyrolacallianthaH.Andr.[P.RotundifoliaL.Subsp.ChinensisH.Andr.」

3、Py-rolajaponicaKlenzeexAlef.

4、PyrolaincarnataFisch.exDc.

别名:鹿含草、鹿衔草、破血丹、小秦王草、破血丹、纸背金牛草、大肺筋草、红肺筋草、鹿寿茶、鹿安茶、鹿含草

性味:甘苦,温。

归经:入肺经、胃经、肝经、肾经。

功能:能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补肾强骨、祛风除湿、止咳、止血。

主治:主肾虚腰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新久咳嗽、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研末,6-9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撒;或煎水洗。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林下或阴湿处。

资源分布:河北、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地。
药材基源:为鹿蹄草科植物普通鹿蹄草、鹿蹄草、日本鹿蹄草、红花鹿蹄草的全草。

采收储藏:栽后3~4年采收,在9~10月结合分株进行。采大留小,扯密留稀,每隔6~10cm留苗1株。以后每隔1年,又可采收1次,除去杂草,晒至发软,堆积发汗,盖麻袋等物,使叶片变紫红或紫褐色后,晒或炕干

炮制:拣去杂质,筛去泥沙,洗净,稍润,切细,晒干。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药材性状
鹿衔草干燥全草,茎紫褐色,稍具棱,并有皱纹,无毛,微有光泽。叶柄长,扁平而中央凹下,两边呈膜质状,常弯曲,无毛。叶片皱缩,稍破碎,上面紫红色,少有呈棕绿色者,光滑,下面紫红色,无毛,叶脉微突;纸质,易碎。有时可见花茎,上有数朵小花或扁球形棕色蒴果。气无,味微苦。以紫红色或紫褐色、无杂质者为佳。
性状鉴别
1、鹿蹄草

干燥全草长12~25cm,全体无毛。茎很短,根状茎细长,近圆柱形,稍具棱条,棱间并有细纵皱纹,红棕色或紫棕色,微有光泽。基生叶数片,具长叶柄,略弯曲,叶柄扁平而中央凹入,两则变薄呈膜状;叶薄革质,常稍破碎,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宽2~4cm,先端钝圆或钝尖,全缘或有疏细锯齿,上面紫红色,少有棕绿色,叶缘向叶背略反卷,主脉向两面同样突出。偶可见花葶,长12~25cm,紫棕色有光泽,常具三棱。总状花序顶端有9~13朵卷缩的棕色花或棕褐色扁球形的蒴果。气微,味淡、微苦。

2、普通鹿蹄草

干燥全草,较上种粗壮,挺立,较长,长14~30cm,全体无毛,棕绿色或浅红棕色,色泽较上种淡。叶柄较上种粗而直立,叶片较上种大,革质,质地较上种厚,椭圆形或长卵圆形,先端钝尖,有小突尖头,叶基广楔形向下延,主脉明显向叶背突出。花葶较上种粗而硬挺,具5~8朵棕色的花或深棕色扁球形蒴果。以叶片红棕色无杂质及泥土者为佳。
⬅ 老鹤草 老茶馆 接骨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