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后抗生素时代的救命稻草?

2016-10-28 14:13 楼主
文章转自铁杆医讯,微信公众号:tieganyixun

导 读

近日,广东省卫计委印发了《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提出,除儿童医院外,在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严格控制并逐步取消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和静脉输液。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不能阻止后抗生素时代的来临。那么,中医药在这次抗生素危机中能否担当力挽狂澜的角色呢?


11岁男孩身上现超级细菌



2016年5月中旬,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昶主任医师接诊了一位11岁的男孩小林。林主任为小林做了鼻腔分泌物培养,竟发现了一种“超级细菌”!


细问下得知,小林家中一直常备头孢、阿莫西林等消炎药,从三四岁开始,但凡出现身体不适,家长就给他服用这些药。有时还会去诊所打针或输液,注入更大剂量的头孢类消炎药,正是这种用药误区让“超级细菌”找上了小林。


最强抗生素失效


2016年5月26日,美国卫生官员宣布,在一名49岁女性的尿液中发现“超级细菌”,它对所有抗生素耐药,连被视为抗生素“最后一道防线”的黏菌素也无效。美疾控中心称这种“超级细菌”还未大规模扩散,但它的发现给抗生素滥用问题再次敲响警钟。美疾控中心主任称“我们正面临进入后抗生素时代的危险。

何为后抗生素时代?

所谓后抗生素时代,是指当今有越来越多的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全球将面临药品无效,好像又回到了以前没有抗生素的时代一样。在抗生素与细菌的不断抗衡中引起了世人从微生态的角度来看待疾病,由微生物与宿主和环境的互动关系考虑,进而转向到微生物的防止方法上来解决疾病,这就进入了后抗生素时代。


后抗生素时代,人们利用微生态制剂维持和调整微生态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但就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微生态制剂大多仅用于防治肠炎、痢疾等疾病,很多感染性疾病都无法治疗。


中医治疗为何不易产生耐药性?

耐药性已是每一个医药工作者无法回避的问题,西医领域尚无法找到解决耐药性的真正途径,国际上大的制药公司如辉瑞、强生均纷纷把目光和兴趣开始转注到传统医学领域,希望能够寻求到新的途径。


随着中医药药理作用的明确,中药单体良好的抗菌效果,似乎让人重新看到了希望。但中药单体作用环节单一,靶点效应明确,病菌产生耐药性是必然事件。而中医学者也不断提出质疑:中药单体能否代表中医?中药单体是在西医思维模式指导下的产物,与中医的君臣佐使组方原则不符。


我们不妨深思一下,张仲景的经方为什么能被历代医家奉为圣典,屡试不爽?为什么历代医家创造出的名方传承千古,还能在临床上生出无尽的妙用?为什么麻杏石甘汤几千年前能治肺炎,几千年后还能治肺炎?为什么几千年以来,这些药物的剂量不需要太大的变更?在这几千年中,细菌的耐药性去了哪里?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药的疗效是其综合效应的结果,这是在中医学整体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的用药效应的体现,也正是中医学特色与优势的重要体现。


1辨证论治增加细菌应对药物的难度

辨证论治的精髓是因机制宜,强调因时、因人、因地制宜,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同样的病,同样的细菌,医生给予它不同的干扰环境,就可以从多方面增加细菌应对药物的难度:


1.1 增加细菌识别难度:对于细菌来说,由于主方的加减变通,见到的方子总是似曾相识,而又似是而非、模凌两可。无法真正的识别它。

1.2 增加细菌记忆难度:中药的复方具有数十种、数百种甚至上千种成分,不像高度提纯的西药那样成分较少或单一,因而细菌也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对其产生准确的记忆。更何况这种复方还在不断变化。

1.3 增加细菌适应难度:由于主方的加减变通,细菌就会始终处于一种别扭而且需要不断重新适应的环境中,这也不利于其生存和发展。


兵法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战胜不复”,是指在战场上用过的具体方法最好不要再次运用,以免敌人摸清规律后有所防备,不利再战。辨证论治依据个体的差异性在方药上进行的加减,实际上也在无形中对细菌采用了“战胜不复”的策略,使之无所适从,不容易产生耐药性。


2辨证论治不以消灭为目标

“止戈为武”,武力是用来禁止暴行、保卫国家、安定人民用的,而并不一定非要消灭敌人才能称之为武。贾谊《过秦论》说:“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安之,就是要使其处于平衡状态。而中医追求的正是这种不以消灭为目标的境界。


张仲景讲:“凡病,… …阴阳自和者,必自愈”。这个阴阳自和就是平衡。《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表明,有了平衡,就有健康,因而治疗只须追求平衡可也。


毛泽东讲:“所谓平衡,就是矛盾暂时的相对的统一”。因而平衡并不意味着排斥矛盾,平衡也不意味着消灭矛盾,而应该是矛盾的调和。调和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平衡。以程钟龄医门八法为例,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和法。在中药中有一味药物既可调和药性又可调和药味,那就是甘草。历代方剂,甘草的使用频率无疑是最高的,《伤寒论》112方中有70方用甘草,这正好佐证了中药的作用更多是为了纠正体内平衡。


不以消灭为目标,细菌就不需要为了生存而求变,耐药性也就不容易产生。


3辨证论治不必担心耐药性的传播

很多人认为,只有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才可能发生耐药。实际上,在与抗生素对抗的过程中,耐药性强的菌株会存活下来,它们携带的耐药基因,具有传播和变异的惊人潜能。因此,即使是没用过相应的抗生素,只要在人群中有人耐药,其他人都可能感染耐药菌,就像耐药也能在人群中相互“传染”。


辨证论治的上述特性和作用对有西药耐药性的细菌同样适用,因而它也不必担心耐药性的传播带来的社会危害性。


中药抗菌的现代研究,点击查看:中医药是后抗生素时代的救命稻草吗?


中医可望成后抗生素时代主力

中国古代,那时没有西医的抗生素,只有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中草药、针灸、膏摩等传统治疗手段,但就是这些在当今社会中不被重视的中医传统治疗手段,保护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健康地繁衍生息,没有被各种可怕的瘟疫给灭族。


日本汉方医的经方派至今还用张仲景的原方治疗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无时间限制,使其对人类未认知的疾病也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如2003年在非典中的应用。


姚梅龄教授曾讲课说:“高效退热——中医可望成为后抗生素时代的医疗主力”。如何成为主力?学好中医经典,担当“后抗生素时代”的医务主力。如果说中医必将崛起,那么打开崛起之门的钥匙就是中医经典!


参考文献:

[1]侯江涛,李海文,刘凤斌等.后抗生素时代中医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陈刚.中医辨证论治是对付耐药性的有力武器[J].光明中医.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李绍锋诗歌两首:为你摇响一串风铃 老茶馆 如果国家承认我是治疗某方面疾病的专家,我的秘方也会公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