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窗医案》风寒水肿误作虚治(杏苏饮加味)

2016-11-29 10:31 楼主
谚语说:"老医少卜",实际未必都是这样。大体来说,这类事情与天赋和学习上下的功夫多少有关,天资聪慧,读书又多,就算是年少,也会有很好的成就;如果天资愚钝,又不学习,就算年龄大也是稀里糊涂。


辛酉年(1861年)春季正月,家父平素身体健壮,但年过七十,因新年里应酬劳累,加上吃了很多油腻的东西,又在年前感受了风寒,出现咳嗽咳痰反复不愈的问题。元宵节后,眼睑突然水肿,逐渐两脚出现肿胀,进一步两手也肿胀了。我几次要给他治疗,家父都不用药,自认为体质强壮,希望病可以自愈。


过了三天水肿更加厉害。因大儿媳有小毛病,前面请了位杨医生治疗,于是借着给她来看病的时候,让人把杨医生找来给家父看看。等他下车一看,只见须发苍然,步履迟重,戴着眼镜,拄着拐杖进来。神气毫无谦逊姿态,张扬而藐视一切。我恭敬从命,私下觉得他一定是位经验丰富的高手。喝过茶后,请教他家父的病,他说:诊完脉再说。诊脉很长时间才放下手说:年老气虚,容易得这种病。这种情况,应该先补虚,不用治肿。气不虚,肿可自愈。我觉得他讲的模糊不清,就分辨说:经书上说“水肿初起,目下如卧蚕的样子”,家父现在的情况跟这很象,似乎应该先利水。杨医生不快的说:治病拘泥于书本,还能治好?吃了我的药,就相信我说的不错了。我也不好当面指出他的不对,但心里觉得这样治有问题。让他出个方子,是八珍汤加桂附,又加陈皮五分、木通三分,说可以利水。之后甩手走了。知道这个方子一定无效,但家父见他年纪大,应该有经验,所以决定用药。刚开始用药就觉得胸腹满闷增加,水肿加重。没办法,我偷着用杏苏饮加木通、牛膝、防己各三钱,煎好了给家父喝,到半夜,小便了五六次,天亮腹部自觉宽松,水肿的地方也有了褶皱,咳嗽也减轻。家父见优秀,连服四剂,水肿都已经消退,只有阴囊处还有水肿。停药三天后,又用原方加葶苈、二丑,吃了一服,排出的尿量有十几碗,阴囊也正常,病也全好了。


谚语说医生要找年纪大的,是说年纪大的阅历深,见闻广。但象杨医生这类的,就算再大年纪,对这种病证也认识不到呀!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6-11-29 10:33 2楼
原文:
谚云:"老医少卜"殊未必然。盖此事全关天资学力,资质清者,读书多,则虽少亦佳,资质浊者,胸中无物,老而亦愦愦也。辛酉春正月,家君体素壮健而年过七旬。以新年酬应劳攘,且多食厚味,又年前偶感风寒,痰咳流连。上元后,目下暴肿,渐而两足增胀,渐而两手亦胀矣。堉屡欲施治,而家君素不服药,自以体壮,俟其病之自已也。越三日更甚,以长媳有小恙,前曾经杨医治之,乃托治媳病,遣人招杨治家君病。下车视之,则须发苍然,步履迟重,戴眼镜矣轮扶杖而入,毫无谦抑态,扬扬睨一切,余唯唯听命,窃意必斫轮手也。茶后以家君病请教,杨曰,脉后再谈,诊之越时许,乃释手曰:年老气虚,宜有此疾。此时宜先补虚,不必治肿。气不虚,肿自已也。余以其统混无头绪。辨曰,经云:"水肿初起,目下如卧蚕形。"今家父病适合,似宜先导水,杨怫然曰,治病拘定书本,焉有是处。请服余药,方信余之不谬也。余未便非之,而心窃不谓然,因请一方。乃八珍汤加桂附也,又加陈皮五分,木通三分。云可利水,掉臂而去。知必不效,而家君以其年老,当有确见。药初进而胸腹增满,肿愈甚。不得已,私以杏苏饮加木通牛膝防己各三钱,煎成请家君服,至半夜,则小便五六次,天明腹宽,而肿处作绉形,嗽亦少止矣。家君见药效,连进四服。肿俱消,惟肾囊尚胀,停三日,又以原方加葶苈,二丑进。凡一服,小便洞下十余碗,肾囊如常,而病全息矣。谚之重老医者,以其阅历深,而见闻广,如杨某者,虽松鹤之寿,此事安得梦见乎!
⬅ 脉学疑惑 老茶馆 小儿食积的中医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