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翅堂中医师承讲稿——从外感说中医的快速入门

2016-12-13 00:53 12楼
樊老师的书都买了
2016-12-13 11:27 13楼
辨证论治 说:
一直有个困惑,伤寒经方一定要原比例,原剂量吗??假如用原剂量的话,则远远超出药典所谓的安全剂量,如何协调疗效跟用药安全之间的关系??望各位老师指点迷津!

经方比例是法度,剂量给的是规范;
“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所以剂量的大小适合病情需要就好,以效为度;
经方药味也有加减示例,也并非不可加减变化。
2016-12-13 11:31 14楼
仁心妙手 说:
赞一个!樊先生,真医林之能人、明人!习医、业医之榜样!

学生汗颜

习医,业医经验感悟罢了,言能、明,则差之甚远。

谢谢老师支持!
2016-12-13 11:33 15楼
小院夕照 说:
樊老师开新帖了、欢迎!

谢谢关注!
2016-12-13 11:33 16楼
寒江龙 说:
樊老师的书都买了

共同学习!
2016-12-13 11:35 17楼

初感时,有一部分人只觉咽喉不适,些许怕风或恶寒、头昏、身困的症状。在这个时候,我们会常常求助于体温表,这个体温表的发烧界限,是个大众化的数值,有时候症状出现了,而体温表不表态,但是,身体已经报信在发烧了。我们有些医生,甚至认为体温到了37°C还未发烧,临床经验,很多人体温超过36、5以上,已经是在发烧了,甚至还有一些人,素来基础体温低,到36度已经是在发烧,这是因为有个体差异的问题。虽然体温表还在疑惑,但是,人的身体已经说话:我在发烧了。那么,我们就不能以体温表为依据,而是依据人的感觉,那么,我们就不能以体温表为依据,而是依据人的感觉,这只是个过程的问题,这个,伤寒论已经明确说明:“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名曰伤寒”。在这个时候,如果有脉诊经验,就会发现脉不一定见浮紧或浮数,只是脉无缓和之象,有躁动不安的感觉,是体温在蓄积上升阶段,体表未显现而已。此时,若给与一般的解热药,如我们都知道的安乃近、APC等,发热一旦抑制,也多会病解。还有些简单方,如葱豉汤,葱白、豆豉、生姜熬汤热服取汗等,如果没有里热,多会病解。

(待续)


2016-12-14 12:17 18楼
若给与一般的解热药,如我们都知道的安乃近、APC等,发热一旦抑制,也多会病解。

也有很大部分,滥用这些‘退烧药’导致小感冒缠绵难愈的

大概是过汗,损伤了身体的阳气

所以我多建议患者不要把这个做首选
2016-12-14 12:35 19楼
樊正阳 说:
【只是脉无缓和之象,有躁动不安的感觉,是体温在蓄积上升阶段,体表未显现而已。】
这种感觉,我称之为(脉促)。
这个 促,不是李时珍的那个 促脉 。

饭锅果然是真正临床的战士。很多狗屁专家根本看不到这些的。他们所谓的临床的就是在诊室做做样子,画画方子。真正的细节变化,这些伪临床是看不到的。
2016-12-14 12:55 20楼
醫道宗源 说:
这种感觉,我称之为(脉促)。
这个 促,不是李时珍的那个 促脉 。

饭锅果然是真正临床的战士。很多狗屁专家根本看不到这些的。他们所谓的临床的就是在诊室做做样子,画画方子。真正的细节变化,这些伪临床是看不到的。

李士懋教授曾经专门说过这种脉
燥急不去,邪热未清
这种脉,如果注意了,都可以体会到,如水沸腾,有沸腾之势。比体温计准
⬅ 【宗源用典】9伤寒小案一例 老茶馆 尿频、尿不净(前列腺炎)治验一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