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伤寒论》不必拘泥于一些争纷

2010-06-26 09:24 楼主
刚开始学中医的时候,总是想着能找本中医里最好的书来学习,然后会比较关注哪个人比较真正懂中医啦,哪个人写的书是最权威的,争论完了然后才发现好像选定的那个人也不是传说中最厉害的。难免又有点失望。

最近坐车闲着没事,就把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讲药和方剂的部分看了又看,虽然看完后很快就忘记了,但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伤寒论》不必拘泥于一些纷争,哪个注家的在临床上好用就采用哪个注家的。相比之下,黄元御批评诸多医家的做法就显得有失偏颇了——现在从黄元御的注解入手学中医的人多少也会带点这种倾向的。

说到了黄元御,就顺便在这里多说两句。

黄元御是我最早接触到的名医。开始看他的书的时候看得热血沸腾,心里高兴得不得了,觉得自己找到了医学理论中的九阳神经了。后面翻看的书多了,才知道他是属于错简派人物,近现代很多医家对黄元御还是有所评价的,认为他持论甚高。这两点目前我是比较认同的。黄元御的书确实是需要有一定的高度才能读懂的,哪怕是他的《四圣心源》。最近读了一本南怀谨的《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是讲座整理稿来的,书很薄,但是本好书,把易经等典籍的关键内容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也让我明白了好些一直想不明白的知识点,明白了很多原来在《四圣心源》里读不懂的知识。

要评价黄的著作,我当然还没这水平。但是我觉得,黄元御学医的思路值得借鉴,医学经典要读,周易也要读点,现代的很多名医是不读甚至、不信周易的,这个我觉得不太好。比如胡希恕,他对“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种知识是不屑于讲解的,认为它是迷信的、牵强附会的。但是像张锡纯,他跟黄元御的方法是差不多的,在医学经典的基础上,经常也会引用周易的知识来解释医理。

在这里我也悟到,很多时候尤其是自学中医,不是书读百遍,就能其义自现的,因为你根本理解不了人家在说什么的时候,读千遍也没用的。其实张仲景早就有说了,“博览群书,勤求古训”,这样读医书才能有所成就。

本文始发于本人博客:yuqiuzi.com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6-26 16:18 2楼
黄命不长,因病学医,急于立名,因劳成疾,其道不远,后来无继。
先益己身,惠及乡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医名类焉,妄评无益。
⬅ 点穴救急几种方法 老茶馆 转载:彭子益脉法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