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187条与278条。

2017-08-08 23:40 12楼
阳春肽 说:
对你我无语,人参证,不就是太阴病?
对啊,我就是这个意思,“心下硬满”可能是太阴病(“理中汤证”)的表现。
2017-08-09 05:25 13楼
梦回杏林 说:
主要还是病性和病位的问题,六病如果只按病性来分,那太阴、少阴只有虚寒证,少阳、阳明只有实热证。
比如邪陷太阴腹满时痛的“桂枝加芍药汤证”是否属于太阴病,又如寒湿困滞肾之府而饮食如故的“肾着之病”([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是否属于少阴病。
“脉浮而缓,手足自温”,是体内有湿热,非虚寒、下利、食不下的太阴病,但病位不在胸胁和心下而在腹部,阳明燥结又未形成,所以仲师说了个“系在太阴”。
把肾着病,归为少阴病,又是你杰作,肾着病病位在表,肾府之表,我也无法用语无法表达,与少阴病是有区别,中医有些概念些是模糊的。
2017-08-09 09:31 14楼
梦回杏林 说:
主要还是病性和病位的问题,六病如果只按病性来分,那太阴、少阴只有虚寒证,少阳、阳明只有实热证。
比如邪陷太阴腹满时痛的“桂枝加芍药汤证”是否属于太阴病,又如寒湿困滞肾之府而饮食如故的“肾着之病”([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是否属于少阴病。
“脉浮而缓,手足自温”,是体内有湿热,非虚寒、下利、食不下的太阴病,但病位不在胸胁和心下而在腹部,阳明燥结又未形成,所以仲师说了个“系在太阴”。

阳春肽 说:
把肾着病,归为少阴病,又是你杰作,肾着病病位在表,肾府之表,我也无法用语无法表达,与少阴病是有区别,中医有些概念些是模糊的。
我没把肾着汤证说成少阴病。
上面只是提出了“六病应该按病性来分,还是应该按病位来分”的问题,并没有下最终的定论,所列举的是两个“病位归属”的例子。
这样的例子还有:
《伤寒论》{阳明病篇}:243.食谷欲呕,属阳明也(病位在胃),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2017-08-09 09:48 15楼
梦回杏林 说:
脉浮为热、脉缓为湿,再加手足自温,说明脾有湿热,非里有虚寒之证。因为湿重于热,故尚“系在太阴”,有三种发展趋势:
一、内热加重,小便通畅,则向阳明腑实方向发展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187.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二、湿热困滞,小便不畅,则瘀热在里,身必发黄
三、湿滞加重,太阴脾实,则引发下利,秽去自止
{辨太阴病脉证并}278.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以上个人看法,仅作探讨。
你说的有道理,关键是系在太阴怎么解释,这句话并不是说就是太阴病,而是应该和太阴病有联属关系,但能不能确定呢。太阴当发黄,今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这个病根本不是太阴病,要是身上发黄就是了(就是阴黄,寒湿症),但是尿多,身上不黄就不是。要是太阴病277条就说属太阴了。187是阳明篇里的,287条太阴篇里的,是告诉你出现类似症状怎么分辨是太阴病还是阳明病。这段话个人理解讲的主要是太阳病的向前发展趋势,是发展向太阴病发展呢还是向阳明病发展呢。从症状上怎么辨别,毕竟一个寒湿一个实热,用错药很严重。
2017-08-09 12:07 16楼
药饵为刀刃 说:
你说的有道理,关键是系在太阴怎么解释,这句话并不是说就是太阴病,而是应该和太阴病有联属关系,但能不能确定呢。太阴当发黄,今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这个病根本不是太阴病,要是身上发黄就是了(就是阴黄,寒湿症),但是尿多,身上不黄就不是。要是太阴病277条就说属太阴了。187是阳明篇里的,287条太阴篇里的,是告诉你出现类似症状怎么分辨是太阴病还是阳明病。这段话个人理解讲的主要是太阳病的向前发展趋势,是发展向太阴病发展呢还是向阳明病发展呢。从症状上怎么辨别,毕竟一个寒湿一个实热,用错药很严重。
阴黄的病机确实是寒湿,我前面说“轻微湿热”是不对的。
脉浮而缓,手足自温”是明确的湿热,“太阴者,身当发黄”这个方向才是寒化,传变为太阴病,而“脾家实”虽然是“湿增热减”,但仍然是“湿热”,所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太阴病的下利不会自止,反而日甚。
2017-08-09 12:11 17楼
药饵为刀刃 说:
你说的有道理,关键是系在太阴怎么解释,这句话并不是说就是太阴病,而是应该和太阴病有联属关系,但能不能确定呢。太阴当发黄,今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这个病根本不是太阴病,要是身上发黄就是了(就是阴黄,寒湿症),但是尿多,身上不黄就不是。要是太阴病277条就说属太阴了。187是阳明篇里的,287条太阴篇里的,是告诉你出现类似症状怎么分辨是太阴病还是阳明病。这段话个人理解讲的主要是太阳病的向前发展趋势,是发展向太阴病发展呢还是向阳明病发展呢。从症状上怎么辨别,毕竟一个寒湿一个实热,用错药很严重。
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一作温)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2017-08-10 04:53 18楼
梦回杏林 说:
阴黄的病机确实是寒湿,我前面说“轻微湿热”是不对的。
脉浮而缓,手足自温”是明确的湿热,“太阴者,身当发黄”这个方向才是寒化,传变为太阴病,而“脾家实”虽然是“湿增热减”,但仍然是“湿热”,所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太阴病的下利不会自止,反而日甚。
胡撤,就但以脉浮而缓说成是湿热,但伤寒39条那个脉浮而缓就无解了,255条那个脉浮而迟也无解了,基本的搞不清,去遨高远搞什么变证,你越学越糊涂,不信你试试,学伤寒,是靠你自己的悟性去理解原意,而不是象你搏学百家之注。那只参考。
把脉浮而缓说成脾虚有湿,或中湿溢饮,还有道理,由于脾阳的恢复,湿去,则病愈,阳化过度便秘,则传阳明。阳化过度为邪热,或湿郁化热,湿又不去,湿热瘀结必身黄。
我并不想你争,你以为看了郝万山,刘渡舟,胡希恕,等几本注家书,了不起,来和我争。……
2017-08-10 04:56 19楼
梦回杏林 说:
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一作温)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把这段话,译成白话文,病机是什么,用什么方治,你做做?
2017-08-10 08:11 20楼
金匮上有这个脉的论述,怎么让你们一论,我都觉得金匮都错的。大凡以湿为主,脉都沉。
⬅ “左胸痛”的病因在心还是在肝 老茶馆 活血法治愈牛皮癣一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