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身体好,五点来注意

2010-06-28 13:13 楼主
一是饮食;二是睡眠;三是运动;四是排泄;五是情绪。



先谈谈吃。通过中里老师书,我开始体会经络的神奇。但光刺激经络,只是进行疏通,使气血流动顺畅。这样做本身多少要消耗一定能量,从身体的现有储备中拿。刺激经络的同时如果“只出不进”,不从外界补充,体内的物质就会越来越少。而能量总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对体质比较虚弱的人来讲,本来仓库里边就已经没有多少存货好料。如此一来别说增强体质了,连现状维持怕都难。想想看,人真能吸风A烟么?所以经络刺激仅仅只是辅助与调节,必须在物质补充的前提下进行。我们得首先关注吃什么、怎么吃和消化好。



吃什么?营养得均衡。按现代科学,碳水化合物(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六大类缺一不可。所以我们总是听到提倡食物来源多样化,摄取种类越多越好等等。这是因为每种天然食物所包含的营养都不止一类,数量也各不相同。又没有哪种食物是完全包含了人体所需,所以饮食上最好荤素搭配,人本来就是杂食性动物嘛。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说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内经·藏气法时论》)

目前存在几种倾向,其一是偏重于蛋白质的摄取。蛋白质确实很重要,但不论少儿还是成人,日常所需总是一定的,过多会增加肾脏负担。而且大分子难于消化,尤其小孩、体弱的人,更需要摄入一定的淀粉——按中医观点是补脾胃的,所以我们才要吃主食。而根据现代科学研究,体内各项生理活动的进行都需要能量,能量的直接来源是葡萄糖,而葡萄糖绝大多数由淀粉分解而来。

其二,传统中一些百姓以为“肥鸡大鸭儿”,“大肥猪”是好东西,这与贫富的巨大差异有关:“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由物质上的极度匮乏转入较为富余,首先满足的是这方面欲望。“三高”多是吃出来的,形成了新“病从口入”。不仅中国如此,在别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这样。

其三是过度素食。以前一些人出于宗教方面的原因食素,又分为部分素食,即吃蛋与奶,和连这些也都不吃称为完全素食的两类。后一类据调查,多少都存在着营养不良。大量“三高”以后,素食又开始风行,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可能又有些矫枉过正了。前段时间有位网友在博客上写自己减肥。她私信中告诉我,“饮食真的是一种习惯的,现在虽然我的体重没减轻,但我的饮食却真是调整过来了,平时我都差不多吃素食的了,到每个月来月经时,好像身体特别需要,我还会吃些鱼肉蛋的”另还有些女孩儿追求所谓骨感美,殊不知人体需要一定量的脂肪:部分维生素是脂溶性的;人体御寒主要靠脂肪。



《内经》在上述十六字后,写着“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里气味指的气息和味道)提出来要尊重饮食偏好。有句话叫“嗜好不能争辩”,似乎说这些是没什么道理的,其实暗指人的禀赋不同,于是表现也就各异。比如我注意到自己确实不怎么太喜欢面条;包子馒头也可以吃,但天天不行;而餐餐米饭一年到头都没什么。按现代科学来分析,二者都以淀粉为主,小麦的蛋白质含量还要高几个百分点。所以通常认为小麦比大米好,面食更有营养。可是看《内经·金匮真言论》,“肺……其谷稻”,清代名医高士宗注“稻色白而秋成,肺之谷也。”看到这句,心里忽一动,翻回前面“肝……其谷麦”,注解为“麦生于春,五谷之长,肝之谷也。”唔,稻补肺,麦益肝。而我天生是“肝旺脾虚”。肺属金,肝属木,金克木,使木不乘土。我原不怎么生病,是不是和这有关呢?

《求医不如求己2》里面有一篇《每个人都有上天施予的解药》(第七章第7节),中间提到“一个5岁的男孩,每天都要挖开墙壁去吃里面的墙灰……”稍稍留意一下,就可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现类似而不那么“出格”的。象我有个熟人听说回原籍结婚了,再见面时手上已抱着个小女孩。某天听父亲讲,小家伙爱猪肉皮。我说我小时候也吃呢!自己大了些以后,见之皱眉,嫌恶溢于言表。母亲就奇怪:“你小时才喜欢吃,说它象橡皮筋……”这东西确实隐隐透明而有弹性,但知事后我再也没能吃哪怕一丁点儿,至今都是。据说它富含胶原蛋白,可见小孩吃得有理,也许现在的我体内已不再缺了吧。



《金匮真言论》在《内经》里也第一次谈到五味。“酸甜苦辣咸”,估计大部分国人都能似我从前张口就来,但几许人知晓个中玄机?在后面篇章中写着“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也有的地方是“酸生肝”,“甘生脾”等等。并且“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小豆犬肉李韭皆酸”“麦羊肉杏薤皆苦”“大豆豕肉栗藿皆咸”“黄黍鸡肉桃葱皆辛”,说明前人通过观察实践,积累经验,总结出一些分别对五脏有明显效果的食物,将其归入五味。这里的甘酸苦咸辛,只是补相应各脏的意思。

仔细看看,益脾的,牛肉和枣很熟悉了。粳米,问和籼米价格上分别大不大?父亲答差不多,但粳米不涨饭,煮出来只有籼米的2/3。同意买些回来。蒸出试试,唔,口感宜人。喜欢的往往就是需要的。春日健脾,这下更踏实了。葵是冬葵……

小豆?红小豆吧。“味甘、酸、性平。”李子也有甜味嘛。啊,韭菜也算“酸”,养肝。香辛料中属它平和,我最爱。忽然想起,酸菜鱼我通常只拣酸菜吃,都说这东西没有营养,现在看来……呵呵,前儿酸菜觉吃多了,拣点尖红椒(鲜)尝了,嘴里酸菜味道迅速化无,果然是“辛胜酸”!

麦为苦?这倒意外。肝生心?(原本就有些疑问,哪来苦味食品呢,好象只除了苦瓜和芥末)羊肉!我一度心血管瘀阻,吃了回羊肉,觉背上小肠经发热,第二天就通了好了。

大豆板栗能补肾都知道了;藿指豆叶,嫩豌豆叶吃过,味儿不怎么样,罢了;哈,猪肉也能有益身体?最喜欢的就是猪肉了,以前有资料说,诸肉皆补,猪肉除外,这里这里不是……可平常我们吃的,哪里是黑猪呢?!

……

由于五脏间存在相克关系,味太过也是不好的:“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五藏为阴,藏通脏)想想自己的确喜欢吃辣,但不能太辣(查字典,辛的意思就是辣);爱甜,但又不是太甜。还有,小孩子都喜欢甜食,原来是这么回事!“小儿之患,非肝即脾。”难怪郑老师说,人人都要读点《黄帝内经》。

近来这方面又有个例子。某天我大便到一半,却下不来了。“下不来就下不来,以后再说。”稍后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一会儿感到似乎又饿了?我看电视有个习惯,喜欢吃点东西,零食。这天往左右一看,看见袋开了封的葡萄干,试试,甜。这东西本是甜而又酸的,于是专找甜的吃。饱了停下,一会儿要大便?赶快去卫生间。哟,下得痛快干脆!

有意思的是,次日想起这节,再拿点葡萄干尝尝。呀,太甜!赶紧放下。当然葡萄干里面还有纤维素,也起了作用。某些资料谈人每天所需各种营养素的比例和数量。我想这些问题还是交给身体解决吧,它们最清楚自己需要些什么。



有个保加利亚老农受邀访美。他看了当今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里现代文明的各种展示,但不断地说,这里的人不快活,他们不快活。有天到餐厅吃饭,他问菜单上,价格后面另一排数字是干什么的。主人解释说这是表示每道菜所含的热量,单位千卡。啊,老农说,这下我知道他们为什么不快活了。他们来这里不是来吃饭的,是吃药的。

这是未受教育者所具有的智慧。但我这里还想再叽呱一下药与食。

我们常听说“药调不如食补”,“是药三分毒”。药的作用,又基本上刺激经络一样可以达到。而且现在环境污染这么严重,中药原材料就能独善其身?再者,制药的环节有很多,如今连婴儿奶粉的质量都不能保证了,中药就那么叫人放心?虽说不是一个体系,但同样是商业行为,大环境下面就能丝毫不受影响?

所以非有医嘱,慎重吃药。我呢,是选择污染少的食品,把食品当药品。象前阵儿父亲拿回袋苹果,说是别人送的。这是最常见的水果了,以前吃得太多,看到它我一点不起劲。转送吧又麻烦,放着呢又可惜,于是上网查查,看它有没什么地方能引发吃的兴趣。打开电脑的时候也想自己这样是否有点太过了?但又一转念:知识总不是坏事,吃得明白些有什么不好!

对于大篇的营养分析也没兴致细看,心想不过水、纤维素、糖类(单糖,低聚糖,可能还有些淀粉)、维生素和矿物质。于是一扫而过。只看性味,入什么经。哦,找到了:“苹果味甘、酸,性凉,归脾、肺经;”唔,秋天成熟的水果大概都补肺。

有天忽然拉肚子。略惊,但并未象以前,通过看排出物来判断是吃黄连素还是保和丸。只是想:腹泻表明脾虚(这也从《内经》上来的),分析原因时记起来,之前有过胃中发热、作烧。苹果不是补脾吗,又性凉。削一个吃。果然没有再拉。

后来也想,人是怎么知道苹果对脾有好处的呢?偶然注意到:果肉不是黄的吗?

西方也很重视苹果,有An apple a day, keep diseases away.(一天一个苹果,疾病近不了身)。中西医的差别,看来也不是那么大。他们也有“经验医学”的时候,呵呵。





“怎么吃”就比较简单,一是烹调时尽量不损失营养。象我水果基本都是生吃,这习惯也是让身体自己作主得来。二是在美味与营养之间,不妨选择前者。营养还可以从其它食物中获得么!

至于“消化好”,首先食物要新鲜,最好不吃变质的。其次不要吃杂了,使得胃难以应付。不易消化的动物蛋白、油脂,吃后多喝点水。再次,听听前人的,吃个八成饱。——过饱会增加肠胃负担。不慎吃多了?赶紧刺激经络吧。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6-28 13:14 2楼
健康长寿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于健康,睡眠是关健性因素之一,甚至是最重要的因素:缺乏睡眠与缺乏饮食相比,更容易带来死亡。——只有在睡眠状态下人才能得到彻底休息,肌体的新陈代谢谢才得以正常地完成。那为什么不放在前面讲?因为过于关注睡眠问题,可能反而会造成失眠。



一个人究竟需要多少睡眠?记得高中时候就开始关注,并在同学间引发热烈的讨论。据有关资料,从婴儿到成人,睡眠时间呈现逐渐减少。成年以后,有的人每天睡五六小时就行,有的人则需九小时。我就属后一种,并为此沮丧很久。直至得知爱因斯坦每天也要睡九小时,这才释然:一个人成就大小与他睡眠时间的长短并不呈反比,重要的是时间利用;我所该做的是珍惜睡眠之外的时间,因为我的比一般人要少。

但对于睡眠少的人我仍然非常羡慕。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有这种差异?似乎只能归于禀赋的不同。在随着中里老师书进行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睡眠时间变得非常地少,少到我有些惊慌不安起来:只3到4小时?后来我想:也许我们并不需要那样长时间的睡眠。只要睡醒之后思维敏捷、体无不适、精力充沛、情绪良好,就说明已经体息足了。今年我专门就此进行了试验与观察,结果发现经常是睡一个小时或50分钟就醒了。五脏加上心包,一天下来也只要5、6小时。如果只计肝、脾、肾,则仅须3小时。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我也看了,集体诵读《论语》一段,服饰设计显现出深厚的美术功底……次日一查,开幕式总导演是张艺谋,也就不足为怪了,这位本就学摄影出身。后来他在接受采访时说,那段时间每天只睡三小时,“……我是出名的能熬。”——问题的关键不在睡觉时间长短,而是睡眠的质量。

从学中医到现在一年多了,如今我每天睡6小时就够了。这又让我记起,从前有因为看电视而晚睡,第二天又得早早爬起的时候,次数多了发现6小时是一个分水岭,如睡足了这么长时间,次日的各种活动就还能勉强撑得住;低于这个时间则不行。不由更加叹息接触中医太晚。另外,我发现自己也有几次睡眠持续较长的,只在两种情况下出现:一是受寒了,以前提到过;二是动怒以致脾胃受伤,最长记录是连睡21至23小时。看来是外邪与七情的作用,导致身体花费更多时间进行修复。



晚上什么时间休息比较好呢?中里老师和吴清忠先生都提倡早睡,对于身体方面问题很大的一些人,甚至于最好19点就上床。林光常博士也说“晚9-11点熄灯就寝,放下生命中的一切忧伤。”他们这都根据的子午流注。那么习惯晚睡的人来说,怎么进行调整呢?

象我就不是那种倒头就能睡着的。但记得中学时候有一次班上组织去外省玩,爬山。回来时又走不少路,到家后用热水泡了脚,坐在床上和母亲说晚上要看这节目那节目,忽然睁眼天已亮了,原来我刚说完那几句就对着电视机睡着了。还有几年前我减肥那阵,白天看五六小时书,下班后又提前一站下了公汽,尽快走回去。晚饭以后,想再看点英语总也做不到,老是看了两集电视剧就睡了。——白天更“辛苦”一点,在脑力或体力方面,晚上就很自然地早早想休息了。

最重要的不能着急,得放松些,不然的话就有可能象这位取名“盼望”的网友:“以前每晚11:30睡觉,每天睡5-6小时。自从看了《人体使用手册》以后开始每天敲胆经、早睡,每晚10点左右睡觉,但这样反而睡不着了,经常两三点才能入睡,有时整晚都睡不着,失眠越来越严重。”倒不如不管什么钟点,想睡了就睡。因为身体既知道它需要什么,慢慢地就能自己调整过来,可能你都觉察不到。我在这个问题上原来也是吃足了苦头。我先前就寝比这位还晚,两三点,四点左右,五六点,甚至八九点钟都有过。在身体因别的一些缘故垮掉以后,考虑怎么调养和恢复,W医生说,晚上九点就要准备休息了。稍后她要求这条必须做到。但我试了,就是不行!!最后我说算了,随它去吧。夜里若睡不着,干脆爬起来看书,大约过了50分钟左右就会感到困了(或是看场电影,可能中途就睡着了)——这叫兴奋抑制:在大脑皮层重新建立一个兴奋点,会抑制前一个兴奋点的活动。然后有天猛然发现,我也可以早睡早起了。



当然,学了中医以后,知道睡不着也许是心火盛,也许是肝火旺,还有可能是肾阴不足。可以刺激一些穴位来解决。关键是操作时人要放松。若神经虽仍兴奋,身体已然懒怠,夜间就不要进行太多的经络锻炼如敲带脉和推腹等等。



有一种特殊情况,象我那年刚从新疆回来,每晚躺到床上后都非常想写。那时已经十二点左右,写还是不写?

后来在报社工作,白天出去跑,晚上把稿子写了,倒头就睡。一觉醒来再修改。我也曾担心过这样会不会影响健康。偶翻旧杂志,在《读者》上看《梁实秋的忘年恋》,其中讲到他与韩女士的婚后生活,两人的作息大不一样,梁是读书写作至深夜,然后睡到中午的,但他活到八十四!如果不是在医院抢救时输氧管出了故障,窒息,他还可能活更久。由此记起很多搞文艺的作息与常人不同,有的每天凌晨三点钟起来写,有的象梁实秋一样日日至深夜,但长寿者并不鲜见。《内经》第一篇说要“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后半句讲的只是生活要有规律,并没有说什么钟点。第二篇里写着“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指出在不同季节作息宜有所变化。第三篇才有“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收。是故暮而闭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但依现代人的生活,能做到的恐怕不多。只要生活得比较规律,可能身体会有一些代偿机制。何况《内经》在提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后面,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闲”就是“静”)要求“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第一个“从”通“纵”)
2010-06-28 13:15 3楼
光是吃和睡,还不足以令身体健康。请看: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颜氏家训·涉务》)

这是一些比较极端的例子,但亦足引以为戒。运动对于健康的必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在《内经》中有“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的说法,因此即使是身体不怎么好的人,也不宜一味地休息,而要适当的有所活动。一开始可进行比较容易的的运动,比如敲带脉(敲胆经)、推腹、转关节……做起来既不怎么费力,锻炼又有针对性,效率极高。体力恢复了一些以后,可以试着快步走和慢跑。运动量宜循序渐进,以不太疲劳为准。

郑老师书中介绍了许多健身功法,都可以尝试练习。这样一来,形式经常变换,锻炼也就不那么单调枯燥。比如跪膝法,可在看书看电视时做。膝部有多少重要穴位呀。小周天四法,若觉得内容太多,也可以分开进行:叩首法,只要坐下便能练;壁虎爬行法和踏步摇头法,不妨在床垫上做。后者最重要的是放松,不需要用力也根本不能用力。前者其实很简单,四肢趴好了,只要扭摆身体,很容易就有鳄鱼或者蜥蜴的感觉。



对于一般人群,学生、白领等以脑力劳动为主的,适量运动格外必要。记得自己刚进报社时是当编辑。除了吃午饭和去卫生间,几乎成天伏案。下班以后真想马上坐进车里,一直到家,盼的只是休息。但我坚持走上一站路才乘公汽。走着走着就感觉神清气爽,身上也有劲了。那还是在闹市区呢,空气质量按说相对较差。



在某种程度上很羡慕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他们的工作通常有益身心。父亲老家在农村,那年回去,看到种田的叔叔,高个,结实,身上的肌肉线条!肯定没练健美。




家务劳动的作用也不可小视。据《2007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各国的女性平均寿命基本都高于男性,而且有30多个国家的女性平均都能活80岁以上,而这已经是男性平均寿命的最高纪录。/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与上年相比没有发生变化,与其它国家相比也仍是最长寿的(86岁)。摩纳哥女性以85岁的平均寿命排在第二。”

很早以前看过,有科学家对日本家庭主妇做家务时所消耗的热量进行了测算,发现一天下来,竟与中等训练量的运动员相当。网上寻找相关资料,发现如下内容:
“美国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专家曾对家务劳动与健康的关系作过专门研究,列出了家务活的能量消耗表。扫地15分钟约消耗60卡路里热量;手洗衣服1小时约消耗190卡路里热量;烫衣服45分钟约消耗180卡路里热量;擦玻璃窗30分钟约消耗150卡路里热量;用吸尘器吸尘30分钟约消耗120卡路里热量;洗碗碟15分钟约消耗45卡路里热量;收拾物件10分钟约消耗30卡路里热量。通过点点滴滴的家务劳动,每周如能消耗2000卡路里热量,因患心血管病而死亡的可能性就会比不做家务劳动的人低75%,寿命也可延长5年至10年。张教授说,不少外国人都喜欢自己动手做家务,比如洗车、修剪自家草坪等。

如果家务劳动过于繁重,对人的精神和体力是无益的。所以,想让家务劳动达到健身的效果,还得心情愉快地去做。国外的专家对数千名中年以上的女性进行调查,发现每星期能做2个半小时园艺工作及喜欢经常散步的女性,身体充满活力,不容易发胖,静态时心率较低,比那些经常陷于沉重家务劳动中的女性体质健康。
家务应该快乐地干,就是要在一种愉快的心情下有条不紊地进行。除了钻在厨房里洗菜做饭,居室扫除、侍弄花草、收拾藏书也可以调剂心情。此外,在做家务时放些轻松愉快的音乐也是一个好方法。这样平均每天用1小时进行家务劳动,也能起到健身的作用。”



我每天做家务就不超过一小时,而且争取内容或者顺序不重样。我们都知道家务是永远做不完的,所以要尽量避免那种“简单重复”。

劳动是愉快的,只要不是强迫劳动。



真的不要把健身看做是很难的事情,郑老师说过“举手投足皆是功法。”比如我以前曾讲,预防衰老的“敲头与梳头”,其实每日梳头的时候,沿着头部经络走向多梳几下子就完了。当然梳子齿不能太密、尖儿要比较钝才好。

还有,几位有水平的中医都谈到面部的抚摸按揉或者敲击,但各家方法又有所差异,有天我恍然大悟——因我是比较缺乏运动细胞的人——每天洗脸不就是嘛!




运动量过大当然也不好,会影响正常生活:大学时期我有一阵每天清晨跑步,接下来才吃早饭,去教室。结果课时总禁不住打瞌睡。

……
2010-06-28 13:15 4楼
排泄,主要指大小便。它们与睡眠有点类似,更象是健康的指标。正常了,也是有意抑或无意间调理的结果。

在学中医之前,很少关心排泄问题。是中里老师的一句“在我们生病时,如果饮食正常,二便调顺,就不用特别紧张”引起了我的思考。

在中医看来,二便的正常与否,和肾、肺、脾三者都有关系。

“肾开窍于(前后)二阴”。(《内经·金匮真言论》)小便不好了,我们通常会马上想到,是肾有了问题。西医、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尿液在肾脏中形成,然后储存于膀胱。两者间有输尿管相联。中医则简单地讲肾排毒(脾生血、肝解毒,中西在这些地方的认识是相同的)。

许多女性网友特别关注美容问题,这有一个秘诀,就是重视肾的强健。我是无意中发现,自己的脸色在傍晚时分最好:洁白莹润。“下午5点到7点,乃肾经流注时间。”有天夜里如厕,看到面上发乌发黑!心里一动,看时间,果然是2点,肝经流注高峰。坐下,只揉中封(肝经经金穴,金克木,金生水)和太溪(肾为肝之母,补肾即是补肝),很快脸上就恢复了白里透红。



大小便和肺有联系。没有点中医知识,恐怕想不到。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宣发肃降。前阴发炎,便秘痔疮都可通过刺激肺经穴位轻松治愈。西医只告诉我们,大便形成、储存于大肠。不过象“大便需要及时排出,否则身体会再度吸收其中的物质,包括水、少量无机盐和维生素,以及一些废物毒素。”这些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正常人每天少则一次多则两次大便,所以宿便须在24小时内解决。




腹泄与便秘都是脾虚。前者水谷不化,后者气血不足。郑老师曾说过“尿频而少脾肾虚”,最开始看到,心中异样:尿的问题还和脾有关?后来在学习五脏相生相克时,由“土克水”突然想起了以往操作大陵穴时的遗尿不再。翻到《求医不如求己2》,郑老师确实写了“脾属土,土能克水,从而可以调控人体水液的代谢谢”。在以后的尝试中,小海(小肠经合穴,火生土)、阴陵泉(脾经合穴,土克水)等等都对改善尿失禁,尿频效果显著。当然了,脾虚常常是肝郁肝旺的结果,所以郑老师多次提到要舒肝健脾。



“肺者,其华在毛(毛是毛孔)”“脾者,其华在唇四白(口四际之白肉也)”“脾,其荣唇”,“肺,其荣毛”看看《内经》中的这些论述,爱美的女士们,如果希望自己皮肤细腻、双唇娇嫩,就请再关注一下脾肺的培补。



还有两种排泄,汗与泪,其实我们也都有体会。“汗为心之液,可泻过旺之心火”,确实,出汗之后再按大陵,身体不会有任何反应。因为心火都已然泻掉了,当然就不能进行“火生土”了。夏天来了,少用空调,不要让身体的自然机制废置了。

心主夏,“心者,其华在面”“心,其荣色”。要想脸色好,心的作用当然更不能忽视了。



“‘肝之液为泪’,……可以迅速化解肝毒。”女人普遍比男人长寿,与社会习俗允许、认可她们流泪,恐怕有不小的关系。

有网友反映“前段时间因怀疑脸肿是脾的关系,每天上午按小腿上的脾经,眼睛总是泪汪汪的感觉,不过我觉得那并不舒服.”不舒服,是代谢谢废物从这个途经排出了。改补一下肾就会好。
2010-06-28 13:16 5楼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即使生活优裕、“锦衣玉食”,如果情绪不佳,也不可能健康,更不可能长寿。在《学医录:入门基石——五行说(上)》里,简单说了“五情”,《内经》中又从五脏相克的关系,提出了“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及“思胜恐”。


情绪的调节,应该说不是一个很难的事情。美餐一顿,黑甜一觉,运动一番……都能让人心情好起来。

为什么咱们的传统烹调很讲究色形味香呢?就因为它们首先能带来身心的愉悦。不仅味觉,视觉嗅觉也调动起来了。“味入口,气归鼻”,鼻塞的人常常觉得饭菜无味。

睡眠一向很好的人,有可能体会不到它的作用。只有在不得睡觉以后,才知道它的重要。睡眠不足的人往往脾气特别暴,是为肝火旺。因夜间没有充分休息,阴不足。

适量运动,对于情绪有良好影响。还记得那句广告吗?“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快乐。”



从经络入手,其实不仅敲胆经,每种健身法及适当点穴都会带来舒服甚至怡畅。多多寻找和使用我们身上的宝贝吧,让治疗变成享受!



有了不良情绪怎么办?连揉太冲穴或阳陵泉也不行。办法还有很多呢:

读书,可以忘掉不快。

看电影也能转移人的注意力。并且“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以观众视角来看待同一问题,往往能比较客观,自然也心平气和。

听音乐也是不错的选择,优美的音乐能使人平静。只是对于悲伤的人,要先选择与其情绪相适应的,使之得到发泄。然后听不那么悲伤的,由其逐渐过渡到宁静舒缓的甚至是略为轻松的。一开始就反差过大,如特别喜庆的,恐会造成强烈刺激,产生心理上的抵触。



走出去,亲近大自然。阳光绿叶,鸟语花香,蓝天白云……经常散步的人心态都不错。

玩、学习……不要以为这些只属于小孩子。心的年轻才能永远年轻。

还有就是,为善最乐
2010-06-28 21:27 6楼
少欲,少虑,多笑,多善 身体自然就会好了。嘻嘻
⬅ 常喝咖啡降低患头颈癌风险 老茶馆 冰毒等新型毒品滥用趋势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