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文随记

2018-11-13 22:22 12楼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羸弱热邪为本。
《千金方》越婢加朮汤 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
这条还有个句读是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总之热郁湿中,土液遂败,羸弱至极,肉脱骨立。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阳气者,劳烦则张。脉大者阳极而阴不能密,脉极虚则阳张而日久耗尽阴血。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阴不足,阳不能入,浮外成风。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湿停而小便不利,脉沉弦为饮为寒。劳则阳被湿郁,目不明了,血从阳络溢。可见劳热不见于外,而见于上下,郁闭而成也。
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因无湿,精血本就不足,所以,一遇劳烦,脉浮大,阴部不能自主,又是肉脱不能行走。

以上逐条,仍可看出,热极肉脱。
2018-11-14 09:52 13楼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
【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
【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又【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
【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又【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又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未字,玉篇中的意思类似现代。但玉篇是晋以后的字典。说文和尔雅是汉代的。如果这个未,当未有而将要,那么这句话估计是晋的话。如果是汉朝的话,那么,这个未就是当味,当木气入果来讲,那么,肝气入脾,正经文所讲述和归纳的。后一段的文字明显与上一段在文法和表达上有很大区别。所以,这句话的治未病,就是治肝传脾之病。
2018-11-14 10:00 14楼
师曰:息摇肩者,心中坚;息引胸中上气者咳;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

抬肩动摇者,肺本病,气上冲者则为咳,肺痿者,阴分有邪也。
2018-11-17 09:20 15楼
98条: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不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医生以为病人已入阳明证了,病人本来身体虚弱,攻下造成胃里更寒,胃里面没有蠕动,食物吃不下去,所以胁下满痛脸和身体都发黄,小便难因水从大便攻掉了,病人已经寒凉了,再服小柴胡汤黄芩去热,半夏去水,病人已经没津液了,下重就是脱肛,肛门收不起来,不渴而饮水呕者,胃已经寒凉了,饮水就会吐,水不能化气入肺滋润四肢,食谷就打嗝,呕吐,说明胃气已绝,应用茯苓四逆汤。(茯苓 人参附子干姜 甘草)
2018-11-17 12:40 16楼
顺应自然 说:
98条: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不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医生以为病人已入阳明证了,病人本来身体虚弱,攻下造成胃里更寒,胃里面没有蠕动,食物吃不下去,所以胁下满痛脸和身体都发黄,小便难因水从大便攻掉了,病人已经寒凉了,再服小柴胡汤黄芩去热,半夏去水,病人已经没津液了,下重就是脱肛,肛门收不起来,不渴而饮水呕者,胃已经寒凉了,饮水就会吐,水不能化气入肺滋润四肢,食谷就打嗝,呕吐,说明胃气已绝,应用茯苓四逆汤。(茯苓 人参附子干姜 甘草)
凡发黄,必是阴阳都受邪。首先要明白,病有发于阳,下之因而结胸,用的是仍是下法的陷胸汤。这病提到颈项强这一阳经证,又提到发黄的阴阳俱受邪的病症,怎么能用治阴经寒郁躁证的药呢?不能食阴阳都有可能,不能见不能食就认为胃寒凉。
本条的脉是阴脉二阳脉一,那么下之更竭阴气,阳邪下降阴分,津液虚竭,所以小便难。
99条,用小柴胡,这条不用,用了就下重,不是下利,这是下重。说明,患者用了柴胡汤后,总想上厕所,上完了,屁股刚抬起来,又有便意了。这是痢疾,急性肠炎等病,典型的湿热。
这贴里的条文都是我认为需要仔细分辨的描述温病湿温之类的条文。所以,你有疑问正常。
2018-11-17 13:53 17楼
得病六七日,病人脉浮,弱,迟(一息二下很慢),身体已虚了,病人手足温,医生以为是阳明病而攻下,攻下以后,不能食,攻下的药都是寒凉的药,造成胃里面更寒,所以胁下满痛,造成脸孔和身体都发黄了。黄是脾色。脾主运化,是造血的地方。脾脏受到伤害,病人面目身黄,气血两虚,造血功能失调,津液也不够,这时病人身上的黄,是透过皮肤看到的血的颜色。如果是胆有问题的阳黄,是光鲜的黄,流出来的汗也是黄的,病人小便难者,脾就不能运化了,下重不渴饮水呕者,胃火已经没有了,胃已经寒凉了,不能化气入肺,饮水就会吐出来,食谷则哕,用茯苓四逆汤。
2019-03-06 18:03 18楼
夫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县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下皮寒。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
太素顺养,灵枢师传二十九,甲乙经卷六逆顺病本末方宜形志大论第二。
这条解释起来有点难,不过大略讲的是用,用不足则生胀,用过足则害精。临床上用不足则助用害体,用过足则损用补精。
2019-03-06 18:20 19楼
灵枢·决气

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

歧伯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何谓气?

歧伯曰:上焦开,发宣五榖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何谓津?

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何谓液?

歧伯曰:榖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何谓血?

歧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何谓脉?

歧伯曰:壅遏营气,今无所避,是谓脉。

黄帝曰:六气者,有余、不足、气之多少、脑髓之虚实、血脉之清浊、何以知之?歧伯曰: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血脱者,血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黄帝曰:六气者,贵贱何如?歧伯曰: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
灵枢决气篇也就是太素摄生六气篇。
六气俱不足者,求之于大海,所以津液气血精神俱不足者为脱,四逆理中等等,赶快挽留。缺其一者,相害也。各循其主而谋之。先身而生之精乃是两神相抟而成。生身之后,其精又有何意?生殖。神经系统完备后的事儿。
2019-04-13 19:19 20楼
有检验条文的经验就更好了,原因是伤寒论条文修了多次,有一些条文存在疑问,所以才希望有人用治病经验来核对
⬅ 伤寒论破解机症相应之方解 老茶馆 痉与强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