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光【上】中华百症速愈辞典 ——《陈士铎医学全书》应用实录

2019-07-25 08:59 楼主
生命之光【上】中华百症速愈辞典
——《陈士铎医学全书》应用实录

作者手记:
以古人之方,救今日之疾,让事实说话,解天下悬疑。

序一
戊戌年仲月,我因久疾不愈苦思不解,而心情郁闷。时逢天降寒雪,乃顶雪独步以舒郁怀。逢一老者,精神矍铄音容慈蔼,与我一见如故似曾相识。举止儒雅言谈尤通医道,其语理奥精深实我闻所未闻。见我疾恙乃送我一方,并叮我回家煎用定收奇效。我感激涕零,自愧无以回报。老者笑而不语,又自怀中掏出一古籍给我,只说是上帝真传洞垣秘书,书上所载乃脏腑精鉴治病要法。并要我妥善保存精心研习,以传播医术宏扬我华夏医道。我诚惶诚恐乃接过秘书,老者即倏然而去不知所踪。我万分惊奇乃怅然而归。按老者所授之方抓药两剂水煎服用,扰身之疾竟自立愈。再阅其书,随即豁然开朗脑洞大开,千古之秘尽现我前,真乃天赐奇书也!然我天性愚钝不敢私享。暇余将我所得秘书公诸于众,以供天下志者鉴习,一慰我仙师海阔天空之碧落胸怀也!
戊戌年暮冬甲辰日琅琊吕洪刚敬辑

序二
痴子真诚挚之士也,吾传之法不悟透彻不枉下笔,不明至理不外播传。然吾法纵然广大,却大道至简,也非寥寥纸笔可以述尽也!但痴子一心向我,欲尽生平之力宏扬我道,广至大千皆识,家家有道。极至人人会医,世间无疾。然此子能力所限,却又性格使然。欲将医道辑录于至精至简而又人人可学,学而即通之境,恐要竭尽其毕生精力也!吾辈云游四海翱翔九洲,今至琅琊古郡,然今若昔比,八景已非往日,但见挚子痴心依旧。与其神明际遇,赠其我著洞垣秘书,只望其不负众望,宏扬我道于中华盛世,以壮我华夏五千年之神威也!

戊戌年末冬山阴朱华子题于琅琊

序三
人身一小天地也,心肝脾肺肾而己,然自上帝创造五行以来而鲜有人用之。吾以五行之论解析人体五臟之秘,实属开天辟地之首例。五臟之生则互生,五臟之病则互克,天地自然之理,不可缪也!然世代良医能起死扶生药到病除者皆依五行生克之理,而鲜有人立论著作传世。致后世之医学者无论可据,而各自一家。致其病不知其因,愈不知其源。更有甚者牺牲病家生命而不自知,只认为天命如此。而岂知上苍有好生之德,天生地长自然存之,何弃之有也?然人食五谷杂粮,天有酷暑寒热,焉有不病之理?病则需良医调治。然世间良医鲜矣,皆因不识五行,而不知五臟之病源病因及转化关系,乃草菅医治。致病家轻病转重,重病身死者比比。见此吾实痛心疾首也!特立五臟生克之论,以嗣为后世医家之治病依据,救黎民于水火,而旷正气于无极也!
今有吕子诚挚,以山阴朱华子陈敬之远公之医著为据,来医治疾病,而屡屡得效。致家人身健已身体康,再也不惧疾病恐惶而悠然乐世。并以吾辈之论为据欲宏扬医术于人间正道,吾等心慰至极。特此嘉励,以鼓其勇气而奋起也!戊戌年未冬云中逸老天师歧伯题于琅琊

序四

孺子真笃学之士也!家人同病可用三方治之,历行之伤风伤寒竟用四方治之,致吾伤寒与陈远公医著合而为一成天下完美医学,吾甚爱之。今自教汝以医道,望汝勿走弯路,直捷陈公及吾门也!汝子今欲学医,必先知百病之因,其源不外乎五臟不调,诸病皆先调治五臟,五臟和乃诸病皆愈。然五臟之病实难辨之,但常人难辨然吾实易辨也!汝子今可先学五臟五行生克之道,此即陈公专著外经之五行生克篇也!再具体学外经之肺金篇,肾水篇,肝木篇,心火篇,脾土篇,五臟诸篇学完,五臟致病之秘汝即了然于心矣!汝何愁百病无法可依也!此五篇即医治百病之要法也!易否?学而不难也!吾素知汝性愚钝,今只寥寥,以防汝贪多不化也!望汝好自为之,勿致光阴流失,年华虚度也!今自神游只此稍嘱,吾去矣!长沙太守张仲景谆教

序五
今日是我父去世十七年忌日,我学医初有心得。愿父在天之灵宽慰,此后你的子孙再也不必畏惧病魔 侵扰了。思父一生艰难困苦犹自不惧,生育养育我们兄妹四个成人而心才宽慰,却不想因被疾病缠身而苦度光阴,最终痛苦离去。我等至亲束手无策心如刀割油煎,而任由病魔折磨我父身心。自那时起,我便有寻求医治我父病痛之初心,但苦无门路。我父去世后我亦因悲痛伤心等诸因而身心大不如前,终至诸病缠身。后百治无效而重见明光,苦研中医而终得脱困。但苦于医治诸病皆无法可依,乃苦苦搜寻医治百病之至简法则。乃知诸病皆由五臟不调而起,治病必先治臟。然治臟又苦于无规可循,最后我子及我与妻一家三口都患同一疾病而治法各异,乃由此悟出肺臟脾臟之关系,乃及病因病源与治法,而后豁然开朗,并欲依此根据五行之生克推理,将五臟之生克关系全部实现至简化。而又苦于能力有限而不得全美。也许是天有成人之美这句话在我身上应验了吧!最终我终于在陈远公专著外经微言里找到了五臟相生相克的全部理论。然此书在我书室已久,但我从未仔细翻阅,今日才知五臟千古不变之秘诀古即有之。今日得之,我自感幸甚至极,特发此论,以宽慰我父之在天之灵也!
不孝子洪刚书于戊戌年腊八父忌日


序六——《黄帝内经感言》

夫经,精也!精华也!大道也!然经易取而大道难求也!经者,道已成文者也!或繁或简,或复或赘,在而有实,观而成篇。或手执,或书案,或高阁,或密藏,然识者自为以宝,不识者自顾不屑,不屑者尚可究谅,无知者亦自不怪也!然为宝者只认为宝,何贵也?曰不知!不知贵怎以为宝?曰人皆以为宝也!嗟乎!此不识宝也,识宝者爱之惜之悟之用之,不识者见利忘义,不知宝之贵,而只知金之贵也。
今之内经,吾初识亦只听人言之为宝,吾阅之不以为然。因经文中无有医病之方,阅后无有收获,乃弃之不用,荒费书室。然自用外经理论学会医治疾病,似觉外经有所欠缺。乃搜集古今医籍,获得宝贵资料,然皆为内经条文。始知内经为至宝矣,然内经在我书室已有十年之久矣,此之谓取经易而得道难也!

然经中大道今日几人可识?勿论他言,先论谈之色变之癌,癌,寒凝也!识此,癌为易治之病矣!经文曰:虚火则疡,失火则凝,又曰:诸疮疡皆属于火。夫火者,虚火也,火炎则疮疡,无火则冷凝也,补水则火生也,火生则凝化也,此之谓癌之症解也!有此理论,治癌之不难矣!
再论今日不治之白血症,顾名思义,白血者,血白也!血乃红者,为何白也?听我析之,血之原身,乃食物精微所化也!食物经过脾胃分化后亦非红色也,乃经过胃阳肺金蒸腾氤氲后,再经少阴心经之心阳温炼方为红色,血液乃成。此白血之症必是心阳不足导致血液不得成熟也!别有何解,吾今恭听诸君子高论……
今之理论,吾全得自内经外经五行生克之启发,然外经理论虽全面且系统化,但且亦有不足,即与内经成互补状态,此乃仙师美人之道也!只说人所不知,只道人所不言。然所不道者,必在内经之列,仔细查阅内经便可得之。我自得内经为宝,兴奋难奈,至夜不归寐,一夜遍览素问八十一篇,将篇中精粹择出集荟,乃成四十二节,约三万字,文字虽少,但却集中内经精要,供自己与学习者查阅记忆,以成全天下之美也!
有此外经内经合璧,陈学伤寒辅行,天下焉有不治之症也!望诸位君子治学以精,悟理以透,共同解开人类疾病密码,使人类医学重登极顶之域,让世界瞩目,以扬我大中华之神威也!
琅琊学子吕洪刚书于戊戌年冬未

序七——《青囊秘录》感言

世传华仙得青囊而医天下,心慕久矣,乃苦苦搜寻,后终如愿,阅之,顿开茅塞,果仙传也!然世人疾病可医,而世人心病草木不治也。何也?夫疾病者,外患于五运六气之天感,内患于四性五味不调之内伤,此内外之患皆赖于人气血虚弱阴阳不和为媒介,而使人致病,故治人外感疾病只须通晓六经之辨而施之以方即可,而治疗内感之疾病,必须通晓五脏五行之性而辨之,并施之以方即可药到病除。至于经年扰身之顽疾,一不外乎祛除体内寒湿,二不外乎通经活血,三不外乎理气化瘀而已,故人生百病,自有百方治之,又有何难哉!

故曰人患疾病易治。然何曰心病难医也?答曰:天地之大,唯人为尊。人乃万物之灵长,尽得天地之气山川之华而独霸环宇。然人有七情六欲,而五德四修又各不同,故人性格各异。而不同之处唯律与纵而己!,律者自律,事为之前必三思而行,宜与不宜自控,择而为之。而纵者不律,事事无不能为,非不知不可为,乃贪与利二字之役使也!故曰心病难医,此之谓也!

然华仙乃治世能人,自得石室青囊秘录,不唯善治世间百病,亦能治世人心病也!故以此青囊秘录传世,以治世间之不治之症。然虽有仙传,犹如医病之神方,世人用则效,不用弗效。故曰:人虽无经则可求而得之,而心有经也!人虽有经却弃而废之,乃心无经也!如此而己,特发此论,以慰天师岐伯及华仙之谆谆之心也!

己亥年杏月琅琊医痴书于上池斋


序八——《伊尹汤液仲景广为大法》感言

昔伊尹悯生民之疾苦,以亚圣之才,明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甘咸淡之味,轻清重浊阴阳升降走十二经络表里之宜。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后仲景效而广之撰为论广汤液,故汉以后,人见其方知仲景而不知伊尹矣!后有赵王好古悯世人不悟圣哲玄机,故以洞晓幽玄之慧,辑先哲遗文加之集思广义而汇于一册,曰汤液经法仲景广为大法,而流传于世,以开化后人,使皆通晓上古圣德。乃世事沧桑人间多变,故虽经数代,知之重之者甚少。至我等虽为汤液后继却不得圣训遗存,致其辗转而流落于海外。今我等幸逢盛世,家国繁盛今非昔比,医之重器失而复得,不亦庆幸之至乎?性情至此,叙于卷首,警以惜之也!

己亥年杏月琅琊吕洪刚书于上池斋室

序九
吾素不知医,入不惑而庸庸,生近半而无为,但仅得生活淡然家人温饱而己。但由于年轻时不知节度,工作劳逸不定饮食不均心态不调等诸多因素而诸病扰身,精神体质日况愈下。虽经多方医治但不得其效,后偶服中成药且感有效,方知中药乃人间妙药而苦苦求索。经历年学习实践临症运用,终于解悟中医中药之奥而视野开阔心性旷达。自此欲宏扬国术瑰宝于人间正道,让世人皆可免除疾病忧患安享人间幸福欢乐。
吾由于痴迷医经,历年求购收藏中华医学名著,累椟橱积汗牛充栋收益颇丰。而我最为得益的医藉就是《陈士铎医学全书》,此书医理医论明确,病理病源清楚,药方药味神效,实是习医者一部不可多得的教材,参照此书识字即可学会治病。近年我亲历临症实践,百用百效。不但自身诸疾祛除,家人染恙亦我调治,每每见效从未失却,真乃医中精粹国之瑰宝也!
我今所辑乃我亲历最有代表性的案例十篇,此十篇中成功病例多是参用《辨证录》《辨证玉函》等诸作药方,原量服用得效的结果。且每篇篇尾都附有我所参照药方的原文,以供阅读者参考。此中亦有别书之方和我自拟的效方。另外还有胆结石肾结石两篇,此二种病例虽未亲历临症实践,但因见熟识之人患此疾而失去宝贵生命,而深感忧惧。故苦苦探求,搜索古今圣贤大医之医论医例,并列于内,以供有知之士参考。
我辑此书之目的,非是我欲自扬名立万炫耀于人,实是拋砖炫玉,欲弘医术于人间正道,而旷正义于无极也!己亥年端月书于上池斋

《中华百症速愈辞典》子
感冒(伤风伤寒)四方治法
伤风与伤寒相似,阴症与阳症宜知。然而各有不同。伤寒之异于伤风者,何以辨之?一在感之轻,一则感之重也。伤风者,伤寒之轻者也;伤寒者,伤风之重者也,原无大分别。苟不急治之,则伤风者即变为伤寒矣。盖人之元气最恶外邪。人身一感风邪,则元气必然与邪相战。元气旺者,邪不能深入,不能深入,邪自然留于皮毛之间,而不敢入于腠理之内。不过一二日而邪散者,正气以祛邪之易也。若正气虚者,则入于内,而变为伤寒矣。非伤风伤寒之有异也,有异于人之元气虚弱而已矣。然则遇风邪之侵入者,开手即用补正祛邪之药,何至伤风之变为伤寒哉?若既已风入于腠理之内,则邪即有阴邪阳邪之分矣。大约入于府,则为阳邪,入于藏则为阴邪矣。是邪亦无阴阳之分,亦分于入之藏府之阴阳也。然而府又不同,藏又各异,又从何处以辨之哉?我有一法,辨症最易。大约身热而烦躁者,阳症也;身热而安静喜睡者,阴症也。虽阴症阳症中各有分别,而此法终为千古不易之论也。倘一遇风寒之侵体,无论是伤寒伤风,一剂即愈,断不须二剂也。太阳的名字此治初起之伤寒伤风也。倘三日后,身有不凉者,此成伤寒之症矣。亦不必问其阴症阳症。吾有一方治之,随手而回春矣。一剂身即凉而邪即退,再一剂全愈矣。倘不听吾言,则变症蜂起矣。可查仲景专门治之。二方之妙,各有深意。转春丹用桂枝与麻黄,柴胡可并用,使邪入太阳者速散,而邪不敢入于少阳之间。且邪原未入内,故可用补药以和解之。方中所以用芍药先去平肝,使邪之门路速断;用茯苓又引邪从膀胱太阳下行,自然随手奏功,转一阳于顷刻也。回春丹之妙,妙在不用芍药,桂枝。盖邪已入里,已离太阳之经,何必又用桂枝?况邪由卫而入于少阳之经,倘更用芍药,不特不能平肝,而且引邪入肝矣。盖肝最恶邪侵。于未近邪之时可以未雨绸缪而已,近邪之顷,难于及时杜绝,馀方中所以不敢用之也。石膏、麻黄、青蒿之类,纯是入卫祛邪之圣药,单攻一府而邪自难留,不得不从外而入者,仍从外而出矣。况方中又多调济之品,有不奏功如响者乎?世人细思吾方,即授之以治伤寒之症,又安有杀人而比之刀刃者哉?

转春丹(感冒三日内服用,一剂即愈)
桂枝5克 柴胡5克 麻黄5克白芍15克茯苓10克甘草5克 陈皮5克 白术10克半夏3克 神曲5克苏叶5克水煎服。

回春丹(感冒超过3日者,两剂愈)
麻黄5克石膏10克青蒿15克柴胡8克甘草5克茯苓15克当归15克陈皮5克神曲5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 白芥8克人参10克玄参8克 水煎服。

附治愈病例四例,前两例用转春丹回春丹治愈病例,转春丹须感冒三日内服用一剂即愈,超过三天者须服用回春丹两剂即愈。后两例乃感冒用仲景葛根汤麻黄汤治法。但虚人感冒宜用转春丹回春丹,且此二方四季适用。健壮之人感冒可对症用仲景葛根汤麻黄汤治疗,但夏季不可用,用则不效。
总之不论虚人壮人皆可四季适用转春丹回春丹治疗,神效。
今有青年春二月感伤风寒,第三日乃服转春丹一剂而愈。
转春丹方:
桂枝4克 柴胡5克 麻黄5克 白芍15克 茯苓10克 甘草5克 陈皮5克 白术10克 半夏5克 神曲5克 苏叶5克。
今有人夏感风寒,第四日回春丹两剂而愈。
回春丹方:
麻黄4克 石膏10克 青蒿15克 柴胡10克 甘草5克 茯苓15克 当归15克 陈皮5克 神曲5克 麦冬10克 生地10克 白芥8克 党参5克 玄参10克

冬月伤寒,头痛发烧,项强背痛,无汗恶风,用葛根汤一剂而愈。葛根汤方葛根四十克麻黄三十克桂枝二十克生姜三十克甘草二十克芍药二十克大枣十二枚加水四碗熬至两碗,分两次服用。
春日伤风感冒,鼻塞流涕,咳嗽发烧,无汗而喘,服用麻黄汤加麦方,三剂而愈。麻黄汤加麦方:麻黄三十克桂枝二十克甘草十克杏仁三十克麦冬三十克金银花三十克加水四碗熬至两碗分两次服。

《中华百症速愈辞典》丑
误食寒凉拉肚子(大泻)治法

年关将近,我昨因贪图口腹,生吃了两个变蛋(即用石灰灶灰等物包裹鸭蛋制成的松花蛋而且未煮,又吃了肉馅水饺两碗,至半夜乃醒,大泻不止如水,天未明竟泻四五次,天明又呕一次,至胃中食物尽出,乃查辨证录用奠土汤治之,效微,白日所吃喝水食皆下泻而出,无小便,胃容而脾不受,腹冷,忽想葛根汤不是治太阳膀胱经利小便的吗,再查伤寒论,葛根汤下赫赫然有两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大悟,我之病情不是胃寒加小便不通吗,乃太阳阳明合病呀。于是在家中药柜抓葛根汤一剂,加于奠土汤中再加水煎熬,服药后又喝米粥一碗,小便乃下,大泻止,神方也!至今,吾已入仲圣之门矣!
此症乃食用寒凉致脾闭而困,失去吸收胃中精微之功,而致食物直接进入大肠,而大肠小肠亦受寒闭,致小肠失去渗化之功而膀胱不能接收小肠所渗水液,故尿闭。尿闭之后果是大肠无法忍受所有干湿粗细食物,故自肛门一泻为快。
此方妙在奠土汤专以健脾醒脾开胃,而葛根汤专通膀胱之经且温阳温润小肠使小肠恢复渗液之功,开启膀胱下泻之门,两方上下济之,安不能不小便下而大泻止乎?

《辨证录》之《大泻门》
人有饥渴思饮食,饮食下腹便觉饱闷。必大泻后快,或早或晚,一昼夜数次以为常,面色黄稿,肢肉减削,此非胃气之虚,乃脾气之困也。夫脾与胃宜分讲也,能消不能食者,胃气之虚,由于心包之冷也;能食不能消者,脾气之困,由于命门之寒也。今饥渴思饮食,食后反饱,饮后反闷,是胃能纳,而脾不能受也。但脾不能受,何至大泻后快?盖脾乃湿土,既无温暖之气,又受水谷,则湿以助湿,惟恐久留以害土,情愿速传之为快。譬如黄河之水,入于中州,既无高山峻岭以为防,又少深池大泽以为蓄,水过之处,土松水泛,易于冲决,其波涛汹涌,连泥带水,一泻千里,不可止遏,亦其势然也。日积月累,非断岸之摧崩,即长堤之迁徙也。脾正中州之土,其大泻之状,正复相同。治法不宜治胃,而宜治脾;不宜单治脾,兼宜治肾中之火。 方用奠土汤∶
白术(一两) 茯苓(一两) 砂仁(五分) 山药(一两) 人参(五钱) 萝卜子(二钱)附子(三分) 半夏(一钱) 破故纸(一钱) 水煎服。
此方白术、茯苓、人参皆健脾之圣药,附子、破故纸助命门之神品,山药补肾之奇味,砂仁、半夏醒脾之灵丹,而萝卜子又厘清浊之妙剂也。一、二服便能止,泻止不必多用。然多用亦无妨碍,自能回阳于既危,生阴于将绝。
此症用加味四君汤亦效。
人参 小茴香(各三钱) 白术 山药(各一两) 肉桂(一钱) 萝卜子(一钱) 甘草(一钱)肉豆蔻(一枚 茯苓(五钱) 水煎服。

《中华百症速愈辞典》寅
我对胆结石症的分析和名家症解(上)

胆石症乃肝胆郁结所致,肝胆郁结乃至胆汁不足,郁热內炼成石。而肝胆郁结乃肾水溃乏所致,所以治胆必大补肾水舒肝沥气。肾水足而肝疏,肝疏而胆疏,胆汁足而疏,则石自化矣!症状表现为胁疼。
本人因爱好医学成癖,眼看诸多熟识之人因患病不治而终,深感惊惧,恐有朝病魔祸及己身家人而探索不休。因本人非医而只有二三十例治己与家人病例而不成气候,只将搜集所得自认为有用的资料整理公布,为有知之士作为参考。能为患者解除一分痛苦,而深感欣慰:
下面段落及胆结石效方选自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不传之秘——中医师是怎样炼成的》我觉得是一部宣传中医,教人学习中医的好书!
胆结石效方:
正想着,贺财那里已把方子开好,柳孜致接过单子一看,只见单子上写着:
乌梅60克,山茱萸10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龙胆草10克,知母10克,天花粉15克,红参6克,黄芪10克,
果然是补肝敛肺汤!
虽说中医诊病用药得参看地域、气候与饮食习惯,但像贺财这样另类的用药却是少见,对于这张处方,柳孜致只有保留意见的份,只待病人复诊时再行判断得失。
好在这位病人是末名县人,住地不远,而贺财也只开了两副药,所以,疗效在第三天就反馈过来了:病人在服用第一副中药后,呕吐痰涎的症状就解除了,右胁肋疼痛也大为好转。病人的丈夫在述说时显得有些兴奋,说从没吃过效果这么好的药,然后连连说道中药不错、中药不错。
既然效果不错,接下来自然是守方继续服用了。
拣罢了药,柳孜致心下尚有些忐忑,病人虽然情况有所缓解,但难说这不是病进之象。第三次复诊时,病人还是说服用药物后感觉很舒服,柳孜致这才放下心来。不过事情还没结束。让柳孜致更惊奇的是,病人在服完第八副药之后,自觉情况不错,便到医院复查了一次,检查的结果让人意外:B超竟然显示没有结石!老夫妻俩怕县里的机器有问题,在家中商议一番后,又跑到上海检查一次,结石真的沒有了……

陈远公辨证录之胁痛门中所用之方,我觉得可化胆中结石,兹录如下:
人有房劳又兼恼怒,因而风府胀闷,两胁作痛,人以为色欲损肾,怒气伤肝,理当兼治,而不知兼治之中尤当治肾也。盖肝为肾之子,肾足而肝气易平,肾亏而肝血多燥,肝恶急,补血以制其急,不若补水以安其急也。况肝血易生,而肾水难生,所以肝血不足,轻补肝而木得其养矣。肾水不足,非大用补肾之味,则水不能生。然则房劳之后胁痛,其亏于精者更多,乌可重治肝而轻治肾哉。方用填精益血汤∶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白芍(五钱) 当归(三钱) 柴胡(一钱) 丹皮(二钱) 沙参(三钱) 茯苓水煎服。一剂而肝气平,二剂而胁痛止,连服十剂全愈。
此方重于补肾以填精,轻于舒肝以益血,治肝肾之中而复去通腰脐之气。腰脐气利,而两胁之气有不同利者乎。故精血生而痛亦止耳。
此症亦可用水木两滋汤∶
熟地(一两) 山茱萸 山药(各四钱) 白芍 当归(各五钱) 甘草(一钱)水煎服。

我对胆结石症的分析和名家症解(下)

以下是当代排石专家黎家贵排石经验谈,黎家贵大夫是祖传中医排石,经验丰富,包括胆结石,膀胱结石和痔疮,为病人驱除痛苦还减轻了负担。
系列故事十——肾结石、胆结石的“气化”
书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祖曰:“肾、胆生石,脏腑之里病,乃其气一时虚极而邪乘之也。法治之,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重在“气化”也,须固气平气。祖曰:“脏腑之法治,心须清,肝须平(或和),脾须调,肺须降,肾须补。”然则治肾与胆生石,何固气平气乎?肾有补无泻。肾中有先天之水火。水亏则火越。又谓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阳有余正显阴之不足也。水火不平衡,则肾与膀胱之水道(表里)阻塞矣(有谓膀胱之开合赖肾气也),久则石生。故治肾之病,补水为先。水足火自降,未可轻用寒凉。此固肾气也。何药为上?熟地、山萸也。或曰:熟地性腻,肾且已虚,何能受乎?况山萸之性酸收,入肝多于入肾,宜乎?对曰:此大补肾水之味,如人食肥腻之味致腹胀饱闷,而少食酸之果品之类,则解矣,易于消化。或曰:桂附参芪可投乎?对曰:明肾阴阳之道,则可知矣。前二味补阴之药,火足以调也。然或阴大亏而火亦损之人(尝见用寒凉药泻肾火过者及年龄偏大者)则须投补阳之药也,阴阳平衡而水火既济,故肾气足,气固矣。肾气旺,何能容一石乎?必化之也,石自化也。后用利水之味引之导之,溶石尽随下流。比起用寒凉泻火之味强下之,更胜一筹也。然胆腑之治,则虽与肾同是“气”化而有别也。肝胆表里关系,肝病胆亦病,胆病责之于肝也。惟须平之和之,而其郁结可除也。郁结一除,则胆之渗可生矣。以人常理推之,如二人因生气之事而怒,火正遮眼,必不听任何人言劝也。今有一得力和事者介入,平息怒气,则二人重归于好。此和事者,正取白芍、柴胡二味也。治肝胆,先须平,后才言补,补者不从肝补而言从肾补也,从肝补者,惟用当归活血而不言补也。今气平,自无石之“摩擦”“阻塞”,何有发寒热及腹背胀痛诸症也?气一平,则肝输胆之气自旺,结石可化也,又何用内金“磨”石之多事哉?固气平气,又止言治肾胆之生石乎?余症皆可从此治也!
排石专家系列故事十一:连中医师都惧开药排石的超大胆囊结石与柴胡
近遇一胆囊炎、胆囊多发结石患者:今年7月份作B超检查:显示胆囊52*26,多发结石,最大为20*15,胆总管6mm。时在中医院求诊,中医师见结石巨大,不敢轻投排石药。且患者惧手术,询之余。余对曰:石虽大,虽不可排,但可溶之化之,何惧乎?遂开十付(10天)药,并服“熟芍同气汤”五付。服后9月初再作B超检查:显示胆囊68*25,最大结石由原来的20*15缩小为16*10。患者甚慰,吾嘱再服药。
至此,吾欲再表柴胡之功,并请同道鉴之。祖曰:肝胆病,多有郁结或受寒,而后火或湿热乘之。肝胆表里关系,治肝亦即治胆。但胆主渗,病则难治,其邪不易出,故用药须得当。入胆之药少矣,柴胡首选也,取其入肝而又入胆,且祛肝胆之邪。柴胡为引药,亦臣佐也。正是基于此论,在治胆结石、胆息肉、胆囊炎诸症,投之效
应如响。此每用二、三钱之药,不可轻视之,配药者不妨虑常投也。望珍之。
祖传系列故事之八------治胆结石(囊炎、息肉)无影刀:当归、柴胡、白芍之合力
祖曰:肝胆属木,治之最忌动刀。因刀为金,伐木之具也,故忌之。君不见肝诸症之强介入治疗,多不得善,不若用三分治七分养之法。
或问曰:胆何生结石乎?
胆主渗,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凡十一脏之气,得胆气渗之,则分清化浊,而奇功建焉。
胆寄于肝,二者互为表里,如手足相亲,无分彼此也(肝胆表里关系详见本人发的“祖传表里用药经验”贴)。肾水生木,肝属木,是先生肝,肝即分其气以生胆也。故肾水旺而肝胆同旺,肾水衰而肝胆同衰。
今胆之生结石而痛者何(过去没当今之B超设备观到结石,而生结石诸症多归于胁痛也)?其因有二:一曰胆感外邪之寒也,一曰胆遇内郁也。胆感外寒和遇内郁,则胆气不通。若单补肾水,虽曰肝肾同治,而不解其郁,胆木不舒,则木势必下克脾胃土,而腹胀痛、胃纳差诸症生矣。故治肝胆又须健脾也。
胆郁久之,必耗水而亏肝,于是乎胆郁而肝亦郁也。至此,胆主渗化之功能失调,故结石诸症生矣。若生结石作痛而又发寒热,是内热也(今言炎症),重症也,宜早治。
此言治结石之“无影”刀,实不用开刀取石而结石能化也。试观用药之妙:
当归------味甘辛,可攻可补,补血生血之圣药。肝为血之府,此物最生肝血也;
柴胡------味苦,微寒。最泻肝胆之邪,能止胸胁之刺痛,是郁症之要药也。
白芍------味苦、酸,最善平肝。肝性最急,得白芍平之,则火可散,郁可除,而痈自消,痛可除,坚积自化。
今合三者之力,而肝气得平,郁气得解,肝血得生,故肝气旺而胆亦旺矣。胆气一旺,其渗化之机重振,结石何能不化乎?此治结石之实有妙理也。
此三物之合力治石,不正若“无影刀”乎?因其不用开刀而能治石也。甚矣!

《中华百症速愈辞典》卯
偏头疼母子同症两治法

春节期间,我母亲头痛,于是我查阅辨症录之头痛门,与散偏汤半解汤症状相似,于是用半解汤给母亲医治:方中一两等于三十克,一钱等于三克剂量,
白芍(一两) 柴胡(二钱) 当(三钱) 川芎(五钱) 甘草(一钱) 蔓荆子(一钱) 半夏(一钱)水煎服。连服四剂,一天好似一天,第四天只稍有感觉,我又看母亲舌苔发白,舌边有齿印,判断母亲胃寒脾虚,又联想老人大多气血虚,于是在原方又加了理中汤与四物汤变方,连服二剂,母亲病愈。
今年五月,我亦右耳后豁豁而痛,症状亦与上述二汤症状相对,于是我用散偏汤医治,结果一剂即愈,奇矣! 散偏汤方:白芍五钱,川芎一两,郁李仁、柴胡、甘草一钱,白芥子三钱,香附二钱,白芷五分。

《辨证录》之头痛门
人有患半边头风者,或痛在右,或痛在左,大约痛于左者为多,百药治之罔效,人不知其故。此病得之郁气不宣,又加风邪袭之于少阳之经,遂致半边头痛也。其病有时重有时轻,大约遇顺境则痛轻,遇逆境则痛重,遇拂抑之事而更加之风寒之天,则大痛而不能出户。痛至岁久,则眼必缩小,十年之后,必至坏目,而不可救药矣。治法急宜解其肝胆之郁气。虽风入于少阳之胆,似乎解郁宜解其胆,然而胆与肝为表里,治胆者必须治肝。况郁气先伤肝而后伤胆,肝舒而胆亦舒也。方用散偏汤∶

白芍(五钱) 川芎(一两) 郁李仁(一钱) 柴胡(一钱) 白芥子(三钱) 香附(二钱) 甘草(一钱) 白水煎服。毋论左右头疼,一剂即止痛,不必多服。

夫川芎止头痛者也,然而川芎不单止头痛,同白芍用之,尤能平肝之气,以生肝之血。

肝之血生,而胆汁亦生,无干燥之苦,而后郁李仁、白芷用之,自能上助川芎,以散头风矣。况又益之柴胡、香附以开郁,白芥子以消痰,甘草以调和其滞气,则肝胆尽舒而风于何藏?故头痛顿除也。惟是一二剂之后,不可多用者,头痛既久,不独肝胆血虚,而五脏六腑之阴阳尽虚也。若单治胆肝以舒郁,未免销铄真阴,风虽出于骨髓之外,未必不因劳因感而风又入于骨髓之中。故以前方奏功之后,必须改用补气补血之剂,如八珍汤者治之,以为善后之策也。

此症亦可用半解汤∶

白芍(一两) 柴胡(二钱) 当归(三钱) 川芎(五钱) 甘草(一钱) 蔓荆子(一钱) 半夏(一钱)水煎服。

《中华百症速愈辞典》辰
因食寒凉致腰痛治法

今夫人由于春节劳碌未得休息,又过食寒凉致久坐腰伛,服用辨证录腰疼门之术桂汤二剂而愈。
术桂汤方:白术九十克, 肉桂五克,水煎服。

《辨证录》之《腰痛门》
人有两腰重如带三千文,不能俯仰者。夫腰痛不同,此病因房劳力役,又感风湿而成伤肾之症,治须补肾矣。然有补肾而腰愈痛者,其故何也?盖腰脐之气未通,风湿入于肾而不得出故也。法宜先利其腰脐之气,以祛风利湿,而后大补其肾中之水火,则腰轻而可以俯仰矣。方用轻腰汤∶
白术(一两) 薏仁(一两) 茯苓(五钱) 防己(五分)水煎服。连服二剂而腰轻矣。
此方惟利湿而不治腰,又能利腰脐之气,一方而两治之也。
然不可多服者,以肾宜补而不可泻,防己多用必至过泄肾邪。肾已无邪可祛,而反损正气,故宜用补肾之药,而前药不可再用矣。方另用三圣汤∶
杜仲(一两) 白术(五钱) 山茱萸(四钱)水煎服。
此方补肾中之水火,而仍利其腰脐者,肾气有可通之路,则俯仰之间,无非至适也。

此症用术桂汤亦神。
白术(三两) 肉桂(三分)水煎服。二剂全愈,不再发。

《中华百症速愈辞典》巳
妇人黄带症状与宫颈肌瘤二症一方治法

有妇人任脉不足,湿热侵注,致患黄带,方用傅氏易黄汤四剂而愈。
傅氏易黄汤方:
山药30克(炒);芡实30克(炒);黄柏6克(盐水炒);车前子3克(酒炒);白果10枚(碎)加水三碗熬至一碗服用。
此方服后不久,不但黄带之症祛除,经年宫颈肌瘤亦消。此前曾因生宫颈肌瘤而经期淋漓不净,后因治愈黄带而诸症皆去,盖黄带与肌瘤病因都是带脉湿热下注导致,所以湿热祛除,诸症皆消,此之谓也!

《傅氏女科》之黄带
妇人有带下而色黄者,宛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所谓黄带是也。夫黄带乃任脉之湿热也。任脉本不能容水,湿气安得而入而化为黄带乎?不知带脉横生,通于任脉,任脉直上走于唇齿,唇齿之间,原有不断之泉下贯于任脉以化精,使任脉无热气之绕,则口中之津液尽化为精,以入于肾矣。惟有热邪存于下焦之间,则津液不能化精,而反化湿也。夫湿者,土之气,实水之侵;热者,火之气,实木之生。水色本黑,火色本红,今湿与热合,欲化红而不能,欲返黑而不得,煎熬成汁,因变为黄色矣。此乃不从水火之化,而从湿化也。所以世之人有以黄带为脾之湿热,单去治脾而不得痊者,是不知真水、真火合成丹邪、元邪,绕於任脉、胞胎之间,而化此黅色也,单治脾何能痊乎!法宜补任脉之虚,而清肾火之炎,则庶几矣。
方用易黄汤:
山药(一两,炒) 芡实(一两,炒) 炒黄柏(二钱,盐水炒) 车前子(一钱,酒炒)白果(十枚,碎) 水煎。连服四剂,无不全愈。
此不特治黄带方也,凡有带病者,均可治之,而治带之黄者,功更奇也。盖山药、芡实专补任脉之虚,又能利水,加白果引入任脉之中,更为便捷,所以奏功之速也。至於用黄柏清肾中之火也,肾与任脉相通以相济,解肾中之火,即解任脉之热矣。

《中华百症速愈辞典》午
多年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四症一方治法


我患膝部关节炎症多年。遇冷风凉气皆犯,严重时竟膝部粗肿,不能下蹲。后服中成药三七伤药片加独活寄生丸而缓,再用高度白酒半斤倒锅内点燃,内放三个鸡蛋烧至蛋熟,趁热将鸡蛋吃下,后愈。
几年后冬季寒气突来,我因未及时加衣,两日后双膝冷痛复发,于是又买独活寄生丸加三七伤药片各盒服用而愈。

独活寄生汤
出自孙思邈《千金方》,为祛湿剂,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功效。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小儿麻痹等属风寒湿痹日久,正气不足者。
用量
独活9g,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
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义
本方为治疗久痹而肝肾两虚,气血不足之常用方。其证乃因感受风寒湿邪而患痹证,日久不愈,累及肝肾,耗伤气血所致。风寒湿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腰膝疼痛,久则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正如《素问·痹论》所言:“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不仁。”肾主骨,肝主筋,邪客筋骨,日久必致损伤肝肾,耗伤气血。又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肝肾不足,则见腰膝痿软;气血耗伤,故心悸气短。《素问·逆调论》云:“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其证属正虚邪实,治宜扶正与祛邪兼顾,既应祛散风寒湿邪,又当补益肝肾气血。方中重用独活为君,辛苦微温,善治伏风,除久痹,且性善下行,以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臣以细辛、防风、秦艽、桂心,细辛入少阴肾经,长于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又除经络留湿;秦艽祛风湿,舒筋络而利关节;桂心温经散寒,通利血脉;防风祛一身之风而胜湿,君臣相伍,共祛风寒湿邪。本证因痹证日久而见肝肾两虚,气血不足,遂佐入桑寄生、杜仲、牛膝以补益肝肾而强壮筋骨,且桑寄生兼可祛风湿,牛膝尚能活血以通利肢节筋脉;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和血,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以上诸药合用,具有补肝肾、益气血之功。且白芍与甘草相合,尚能柔肝缓急,以助舒筋。当归、川芎、牛膝、桂心活血,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

《中华百症速愈辞典》未
过食寒凉水侵心包心悸之症治法

我曾在炎夏晚餐以甜瓜为食,不几日则觉醒后心跳怦怦,心悸也,此乃过食寒凉,水侵心包所致,服用上下两济逐水汤,三剂而愈。
上下两济逐水汤方:党参十五克,白术三十克,熟地三十克,山茱萸十五克,肉桂三克,黄连三克。
方中白术由黄连将其引入心包而逐其水祛其湿,党参补气行气,熟地山蓃生血滋阴,肉桂补命门之火,心包水侵之寒祛除,上下两济,而心悸之症自去矣!

《中华百症词典》之
伤寒 肩凝 颈椎不利三症同方治法

伤寒即伤风之重也!伤风即伤寒之轻也!伤风不治即为伤寒,即今日之感冒也!感冒病虽小,如不治或误治,亦会转为致命之疾也!然吾近年已过不惑,体质已大不如前,四季之中每有不慎便染风寒,而吾深知医道广大,时时惧怕疾患困扰已与家人,乃苦研医轻,亲身临症实践,屡屡实用仲圣葛根汤原方而脱离困境,轻者一剂愈,重者三剂愈,此方不传之秘在于药量,用之神效,吾用方如下:
葛根四十克,麻黄三十克,桂枝二十克,白芍二十克,甘草二十克,生姜三十克,大枣十二枚。
感冒乃风寒自背部经穴侵入而引起,初起症状或项背疼,或头疼,或发烧,或鼻流白涕,遇此症状葛根汤或一剂愈,或二三剂愈,神效。若不治或误治转为黄涕或喘息气热,或咳喘,则用麻黄汤治之,麻黄汤方:
麻黄三十克,桂技二十克, 甘草十克(炙) ,杏仁二十五克。
此葛根麻黄二汤实是治轻重伤风感冒之良剂也,吾屡屡用之得效,特此推荐,以解世间天行病之困惑也!

再说肩凝与颈椎,此二症状皆部位受凉风寒侵入致双肩冰冷故曰肩凝,颈椎病亦此。此症多是夜卧被裘不严露肩而感此症,今人不解病源病因而称之为肩周炎劲椎炎。病因反矣!明是寒症却认作热(炎)症,所以百治而无一效。
前几年我妻患此症,她说我得颈椎了,又说听别人说的,这个症很难治。但我知道她经常被子盖不严,推断是与晚上受凉有关。那时我才刚刚接触伤寒论,对书中经方一知半解,从未使用过其方。但见葛根方解中症状有项强背疼一说,便抄下药方买来两剂试用,没想到竟一剂而愈。我妻颈项再无不适之感,我亦大感惊奇,感叹经方之神妙!
多日之后,我在卫生室量血压,因脱祆不慎着凉。第二天便发热头疼项背疼,我查阅经方发现又与葛根汤症符合,于是将妻子剩下的一剂葛根汤水煎服用,竟一剂致效,所有症状消失。我的病神奇般的痊愈了,哈哈!从此伤寒杂病论又成了我家中必不可少的宝贝。后来我又买了一套《张仲景医学全书》,十部书整整装满了一箱子,我如获至宝,从此踏进了学习伤寒杂病论的大门。
最近我因痴迷医经,晚间卧床浏览手机成习,致肩颈受凉,双肩冰冷,颈项几几,严重时脖颈与耳后有如硬物梗塞。初始服葛根汤一剂双肩得愈,但脖颈如常,耳后疼痛,指压可缓。因当时心中困惑不知何故,多次服药不效。后经名师指点解惑,方知亦为寒凉侵蚀所致。乃服葛根汤一剂,经多次水煎服用此症乃解,痊愈。

再附一例:
春寒,冷雨,衣薄,乃致双肩冷痛,举手困难,服用羌活汤二剂即愈。
羌活汤方:
羌活桂心芍药葛根麻黄干地黄
(各三十克)甘草(二十克)生姜(五十克)
双肩冷痛,举手困难,此系天凉保护不当,双肩受风寒侵蚀所致,医经曰正气不固,外邪必侵。此系人气血亏虚,才致外部风寒侵入,治则补血驱寒逐风,用羌活汤一二剂即愈,此方系仲圣葛根汤加地黄羌活而成,地黄补血,羌活专驱人体上部之邪,此二味加入葛根汤效如桴鼓,专治肩痹,神效!

《中华百症速愈辞典》申
脾胃积痨之症一症三方治法(上)
病源初探
拙子立冬时节因啖食生果而咳痰日频,起初不解病源,误为感冒,服用辨证玉函之转春丹无效,又服用辨证玉函之散邪止漱丹无效,重新辨证,再寻病源,方知是食用生果脾胃受凉所致,乃照方服用辨证录咳嗽门之补母止漱汤,四剂而愈。
补母止嗽汤方∶
白术(五钱) 茯苓(五钱) 人参(一钱) 陈皮(三分) 甘草(一钱) 苏子(一钱) 半夏(一钱) 桔梗(二钱) 麦冬(五钱) 紫苑(一钱) 肉桂(五分)水煎服。一剂而嗽轻,二剂而嗽更轻,四剂而嗽全止矣。
此方乃补脾胃之圣药,加入肉桂以补心包、命门之二火,一味而两得之也。又恐徒治脾胃之母,置肺邪于不问,增入补肺散邪之味,则子母两得,而久嗽安得不速愈哉!
此次实我粗心大意自以为是才致我儿初始服药不效!今日乃知医病治人准确辨证乃祛病之第一大法!而准确辨证之根乃病之源也!病源不清而能祛病者古之未有,并谨记以此为效!

渐悟奥理
我儿愈后不久,我亦因晚饭前空腹贪食糖蒜(用醋和糖腌制的大蒜)过多而后干咳无痰肺部咳疼,想起子病时曾说因自立冬那天吃一甜瓜之后就得此病而干咳无痰,便断定此病乃胃部受寒所致,于是亦服用补母止漱丹,一剂后有痰咳轻疼减,连服四剂后咳痰未除。再次辨证,方知我胃部受寒厉甚,晚间用艾灸阳明胃经之足三里穴约十分钟,咳出一麦粒状痰核,硬似皮胶,凉如水冰,方知此物乃胃部受寒,津液不能汽化寒凝滞留于肺胃相交之处,而致肺金不能蒸腾湿润而干燥致干咳无痰。然病源找到却病灶已成,脾胃积寒久矣,方中四君子汤虽是补脾胃之圣药,但过于平和,不能解我脾胃之冰寒也!思虑仲圣理中汤即是祛逐脾湿胃寒之神剂,乃用仲圣理中汤加味治之,没想到竟一剂致效,两剂咳痰无踪!至此方悟,医人即医已,救人即救已也!若无前者医治我儿之先例,怎能一下找出自已之病根病源?若不知前用仙师补母止漱丹之妙道,怎晓悟后用理中汤之奥理?如此因遇仙师而治愈我子,又因识仲圣而治愈自已,幸甚!并由此次所历所感所悟,写出《干咳论》,拙文如下:
肺金,娇脏也!喜润厌燥!肺何润也?胃不寒脾不湿故也,肺润则金气蒸腾润泽而生肾水,五脏皆赖肾水而安!肺何燥也?胃极寒脾湿故也!胃极寒脾湿内则食物精微不能运化,上则金气不得蒸腾。金气不蒸则肺燥,肺燥则干咳无痰,无痰则咳疼。初治用辨证录咳嗽门之补母止嗽汤,至咳有痰咳不疼,再用理中芡柿汤一剂而咳止痰轻,两剂而咳痰无踪,实治脾湿胃寒咳痰喘症之神效方也!
补母止嗽汤方∶
白术(五钱) 茯苓(五钱) 人参(一钱) 陈皮(三分) 甘草(一钱) 苏子(一钱) 半夏(一钱) 桔梗(二钱) 麦冬(五钱) 紫苑(一钱) 肉桂(五分)水煎服。
理中芡柿汤方:
党参二十克,甘草十五克,白术二十克,干姜二十克。茯苓二十五克,柿饼碳(柿饼烧黑存性)三十克,芡实二十克,白芥子十五克,萝卜子二十克。
此方白术茯苓行水逐湿,干姜祛除胃寒,党参萝卜子补气行气,柿碳白芥子清痰祛痰,芡实健胃补肾生精,所以一剂即效,两剂咳痰即止,实为治疗脾胃寒凉咳痰喘病患者之神效方也!
问:此患自何而来也?
答曰:人之本乃脾胃虚弱,外加天寒而内又过食寒凉所致也!
问:何为过食寒凉?
答曰:冬季水果,凉菜凉饭皆为寒凉之食也,过食则致胃寒,转而脾湿,脾湿则食不运化蒸腾于肺,转而肺燥干咳无痰,若不急治,则转为终身之患痛苦异常!所以我传此方望广而用之,以解天下冬季咳痰喘老人患者之痛苦也!
此疾干咳无痰者则先以补母止嗽汤以健脾生痰,待咳有痰时再用理中柿芡汤则顽疾可愈,病痛祛除,实为此疾患者之福音也!
此顽疾咳或有痰或无痰或喘或不喘,看似肺病,实乃胃病也!痰非肺生,实乃胃寒致精微不得蒸腾气化而滞留于胃,蒸烤上泛而成也!胃寒则脾失运化,闭而生热,蒸烤精微上泛成痰,刺激咽喉成咳,痰多则瘀于肺成喘,如此而已,治则驱胃寒逐脾湿健补脾胃之气以利水消痰,则顽疾可去,病痛尽除矣!


脾胃积劳之症一症三方治法(下)

(三) 医林大道
话说今冬拙子因贪食甜瓜而干咳,我查阅仙师《辨证录》之咳嗽门,得方一首,名曰补母止嗽汤,此方乃补脾胃之圣药四君子汤加味,结果四剂而愈,我心欢愉,自得仙师医著,我与家人受益久矣,每每染恙必查仙师之作,或《辨证录》,或《辨证玉函》,或《石室秘录》,竟屡屡得效,仙师所传真乃仙经也!幸甚!!!
不几日我亦因贪食凉物而干咳无痰肺痛,照服四剂补母止嗽汤虽生痰痛止,但咳痰未愈,细思之才知我胃寒极致非四君子汤所能祛除,乃用仲圣理中汤加芡实箩卜子柿饼碳治之,竟达到了一剂效两剂愈的神奇效果。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愈后不久,我妻亦染此患,干咳无痰咽咳痛,昼轻夜重,我亦用补母止嗽汤治之,连服四剂收效甚微,最初夜间发热,我用玄参熟地金银花大剂治之一剂而热除,因家中芡实等药材已用尽,只用理中汤治之效微,乃重新辨证,知其今年起早贪黑,食不定时,乃脾胃受屈,胃阴溃乏胃燥所致,乃重开一方,曰理中加减桔梗汤,因医经曾曰:咽喉疼痛用甘草汤,不瘥,用桔梗汤,于是我减去理中汤中燥性白术,加入健脾行水之茯苓,又加上滋阴生精养胃的芡实,再加桔梗以治咽疼,其效如何?一剂而咳减疼无,两效而痊愈,奇否?
理中加减桔梗汤方:
党参二十克,甘草二十克,干姜十克,炮姜十克,生姜五克,芡实二十克,茯苓二十克,桔梗二十克。水煎服。
至此,我始悟,医道,仙之道也!仙道,乃人之道也!人道,乃生之道也!生道乃悟之道也!悟,乃吾心也!吾心,乃心知五臟也!心知五臟之喜恶,才能深知五臟发病之源,知其发病之源,便可知其病因,才可能开出治病的药方。所以说我即是臟,臟即是我。我病即臟病,臟病即我病。推已及人,人病亦我病,治人亦治已。如此而已,神医乃生也!


《中华百症速愈辞典》酉
华夏古今圣贤大医分析治疗
肾结石类疾病大成(上)

华氏中藏经论石淋
砂淋者,腹脐中隐痛,小便难,其痛不可忍,须臾从小便中下如砂石之类,有大者如皂子,或赤或白[一作黄],色泽不定,此由肾气弱而贪于女色,房而不泄,泄而不止,虚伤真气,邪热渐强,结聚而成砂;又如以水煮盐,火大水少,盐渐成石之类。谓肾者,水也,醎归于肾,水消于下,虚热日甚,煎结而成此,非一时而作也。盖远久乃发,成即五岁,败即三年,壮人五载,祸必至矣,宜乎急攻;八淋之中,唯此最危,其脉盛大而实者可治,虚小而涩者不可治。
陈远公辨证录论石淋
人有小便之中溺沙石者,其色不同,而坚实如石投之热汤之中,顷刻不能即化,其欲溺之时,必疼痛欲死,用尽气力始得溺出而后快,其症大约得之入房,而又行路涉水,或加沐浴而成之者,人以为砂石淋也,谁知是肾火煎熬之故哉。夫肾火之盛,由于肾水之衰也。入房泄精,水亏之后,其火未能遽息,复加行役以劳其筋骨,则火且大动而不可止。沐浴涉水,似乎外水可以制火,讵识肾火乃虚火也,外水乘肾气之虚直入以遏其火,火乃不敢外散,反闭守于肾宫。肾水乃至阴之水,犹天地之海水也。海水得火而成盐之块,肾水得火而成石之淋,又何足怪乎。惟是外水淡水也,肾水咸水也,肾火喜咸而畏淡,一遇淡水之侵,肾火闭结而不得伸,乃行其气于膀胱,煎干咸水而成石也。治法通其肾中之气,利其膀胱,则肾火解而砂石自化矣。
方用化石汤∶
熟地(二两) 茯苓(一两) 薏仁(五钱) 山茱萸(一两) 泽泻(五钱) 麦冬(五钱) 玄参(一两)水煎服。一剂、二剂轻,十剂全愈。
此方不去治淋,反去补肾,以茯苓、薏仁淡渗之药解其咸味,以麦冬、玄参微寒之品散其火气;以地黄、山萸甘酸之珍滋其阴水,又取其甘能化石,而酸能消石也。又虑其性滞而不行,留而不走,益之泽泻之咸,咸以入咸,且善走攻坚,领群药趋于肾中,又能出于肾外,迅逐于膀胱之里,而破其块也。倘不补肾而惟治膀胱,且气不能出,乌能化水哉。
此症用化沙汤亦效。
熟地(二两) 山茱萸(一两) 甘草(二钱) 泽泻 车前子(各三钱)水煎服。

《中华百症辞典》之
华夏古今圣贤大医分析治疗肾结石类疾病大成(下)

排石专家黎家贵论治膀胱结石
中药熟地是治疗肾及膀胱结石的良药
尿路结石,中医谓之石淋,皆因肾火煎熬而成。法治须攻补兼施。
熟地,味甘,性温,入肝肾二经。取其性甘而大补肾水,治肾及膀胱结石诸症,屡用屡效,化石方剂中用作君药,配以散火利水之攻药为臣佐,石化自易排也。世人未知也。
肾为先天之本,中水火既济!今肾受邪,治之不可谓不慎重。若一味泻之,则肾中火日消而水亦去,结石何能排乎?惟加添腰酸背痛诸症也。
大补肾水,舍熟地一味又何求?用熟地大剂与之!!! 攻者又如何? 攻者,须泻火利水也。 得尿路结石,何有腰酸背痛及尿频、尿急之症? 石阻而水道不畅也。故又须利水通其渠也。
今攻补兼施,上攻下引,又得源源不绝之滋生力量,结石化小到一定程度(有偶检查到结石而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者,服熟地攻补剂后,腰肾反有小酸痛,正是药生效而结石与所嵌之肉欲分离也——临症经验),则随尿路排矣。传石何难排乎?
人见重用熟地用之化石排石,岂不异乎?其实,肾之法治,正有补无泻也!
排石专家黎家贵论治膀胱结石
祖传特异疗法之三:治肾结石偏用熟地排石化石奇谈


服中药治肾结石(膀胱结石)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
很多医家用中药溶石、排石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多是用药原则错误,不了解命门水火之精微关系所致。
中医认为,肾及膀胱结石皆湿热之邪蕴结下焦,日久煎熬所致。有人把下焦湿热之邪称之为肾火,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有的医家又说是膀胱湿热煎熬而成结石,这是为什么? 为了说明以上诸问题,我们得从中医的十二经、命门和肾谈起。
命门为十二经之主,《内经》中已详言之。 命门,先天火也,无形之气,居两肾之间,能生水而亦藏于水也。十二经之火皆后天之火,得命门先天之火则生生不息。后天火易旺,先天火易衰,故命门火衰微,必须补火,而补火又必须补肾,又必兼水火补之。此火宜补不宜泻,宜于水中以补火,尤宜于火中以补水,使火生于水,而还以藏于水也。倘日用寒凉以伐之,则命门之火微,又何能生养十二经? 今肾火盛,正由于肾水衰。肾与膀胱互为表里,则肾行气于膀胱。故说膀胱湿热煎熬而成结石也。
了解命门水火之精微关系后,再看何为用药原则错误?综观多例服中药排石疗效不佳而求之余者之药方,则了然矣。综合之,多是攻药,如:
金钱草、海金沙、滑石、鸡内金、冬葵子、路路通、川七、木通、丹参、穿破石、泽泻、车前子……
以上诸药,多是耗气寒凉之品。服此耗气寒凉之药,而不加或少加补肾益气之味,初不见排石以为药不足也,仍频服之。岂知肾中之水受此耗气寒凉之药日日伐之而渐寒,久则肾中先天之火亦消,结石不排而又变生诸症,实落井下石也。
是故,治结石须攻补兼施,补多于攻,其效始显。 补什么?补肾!!!如何补肾? 当大补肾水也。水足而火自生,肾中水火既济,又何能受邪乎? 大补肾水,用何药也?
中药熟地是治疗肾及膀胱结石的良药
尿路结石,中医谓之石淋,皆因肾火煎熬而成。法治须攻补兼施。
熟地,味甘,性温,入肝肾二经。取其性甘而大补肾水,治肾及膀胱结石诸症,屡用屡效,化石方剂中用作君药,配以散火利水之攻药为臣佐,石化自易排也。世人未知也。

《中华百症速愈辞典》戌
高血压高血脂与糖尿病三病同方治法

2017-8-20 6:04
医林奇谭
有人好食荤厌素,平时不觉,时长日久每每逢年过节便觉头昏脑胀身重步沉。后经检验血脂厚血压高,服用辨症玉函之解渴神丹五剂逐而头清身轻继而脚健,经验血脂已接近正常,后再服五剂加坤草而愈【未再检查,因已浑身轻松如脱胎换骨】。
解渴神丹方:
玄参一百克生地五十克茯苓二十五克甘菊二十五克坤草二十五克。
此病例是05年春节期间我自己的诊治病例,当时每服完一次药必泻黑稀便两次,所泻物腥秽无比,后逐腥秽渐轻。我判断应是血液中的杂质垃圾被药物析出而泻,因每服一剂后便觉身体从内而外的轻松透彻,直至服完五剂浑身轻松,只是头顶发胀,我判定是补血太过的缘故,于是加益母草煎服,结果顿觉头不发胀了。用益母草清血我是受妻子以前经期服用益母草颗粒受到的启发。实践证明,只服益母草茯苓两味各二十克便可降低高血压高血脂,且立马见效,神速至极。
下面是陈远公《辨证玉函》之【大渴】节录:我即用此方治高血压高血脂症,亦是治今之糖尿病虚实二症之神效方也!君细阅之:

大渴之症自是热症,如何有虚实之分?不知肾水大耗,肾火沸腾,变为消渴之病,非虚而何?往往有饮水一斗,而反溺二斗者,此水不知从何而来,往往使人不可测度,虽消症有上中下之分,而渴症则一也。一者何?肾水之虚以致肾火之旺也。故治消渴之症,无论上中下,俱以补肾为先。仲景张公定八味地黄汤,原治汉武帝消渴之症,其方实是神奇,能遵守此方,大剂煎服,又何患虚渴之难治哉?但医道苦方之不多,治法之最少,我今再传一方,可与仲景张公并传千古,治渴症实是奇绝,方名止渴仙丹,早午晚各饮一碗,一日而渴减半,二日而又减半,三日而渴止,四日而全愈。愿人勿惊疑此方,当遵守而敬服,自能转逆为安也。其大渴实症,舍竹叶石膏汤,原无第二之方。然而石膏过于酷烈,吾今更定一方,名为解渴神丹,用石膏一剂之外,即用此汤,连服二剂,以伐石膏之峻烈,未为不可也。大约实症之渴,舌如芒刺,目红而突,发狂发斑者是,又不可不知。
止渴仙丹
熟地三两 麦冬三两 玄参三两 天冬三两 肉桂三钱 山茱萸三两 北五味一两 车前子一两 牛膝一两 芡实一两 水十碗,煎三碗,早午晚服,每服一碗。
解渴神丹
玄参四两 生地二两 茯苓一两 甘菊花一两 水煎服。
现只节录《辨证玉函》最后一篇最后一段之精彩篇章,与诸君共勉,以示傅青主之高怀之风也!
………………将此等之症了然胸中,又何致动手杀人。吾传道至此,实一段悲悯怜惜之心也,以吾传而告之天下,自无再误之理。愿远公广传刊布,以慰我碧落之怀也。【吾每每阅读至此,潸然而泪下,何也?

《中华百症速愈辞典》亥
失眠抑郁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的解析和彻底疗法
后附:双脚麻木无力,屈伸不利治法:

失眠被定为不治之症,世界各国也没有彻底治愈的办法,何也?实乃不知其病学原理也,不知病原以何治之,枉自徒劳罢了。我因患失眠日久,求医无望而苦研中医哲学,历年不休,又因亲试,而终得痊愈:
晚上要早睡,不然时间长了会失眠,失眠是长时间熬夜不睡和过度用脑,使肾精耗干溃乏乃致失眠,人的脑子好似灯芯,思想好似灯火,肾精【水】好似灯油,就这个概念,人如果脑子不睡觉,很快就会肾精溃乏,五脏虚损导致失眠,治则大补肾水,六味或八味地黄汤滋阴补肾,或熟地一味,或何首乌一味,用至一百克熬水喝立效,我用过的。 失眠不治日久,胡思乱想会导致抑郁,即是肝脏因缺血而郁闭,即肝郁,如不治严重时会导致精神崩溃,这一系列精神疾病皆由失眠导致,所以治好失眠就治好所有的这类病,再大的医生不自己亲历都不会相信病理会这么简单,所以在西医界被定为不治之症,好的中医是能治好的,吃阿膠枣也神效,一天一包,分两次食用,一包三百克的才四块钱,极效!

失眠乃肾精溃乏,血不荣脑所致,一方可用仲景阿胶黄连鸡子汤,亦有民间食疗法,小黑菜与豆汁熬成的临沂俗称渣豆腐当饭吃奇效,平菇炖鸡蛋一大碗当饭吃奇效,当今超市售阿膠枣睡前半包约二至三两奇效,除此外如何首乌一百克熬水服用,熟地一百克熬水服用,皆大剂滋阴生血之物,而血生精,精生髓,髓生脑,大剂用之,何有失眠之忧也!

人有易喜易笑易怒,精神异于常人,行为不可自制,终年医治不效,家人忧如油煎。此乃心热也!服用《辨证录》之清心丹两剂,多年扰身之疾如过眼云烟旋即而去,自此心定身安,合家永享欢乐。
清心丹方∶
黄连十克 茯神十五克 生熟枣仁各十五克 党参十克麦冬三十克 玄参三十克丹参十克,水煎服。
此症乃本人由于爱好不制心专痴迷,熬夜不寐而肾水亏乏心血涸干所致心热也,方中少用黄连清心火,再加人参、丹参、麦冬润以济之。心火去而心定身安,多年扰身之疾自去。工作力所能及,舒心安逸,则可与家人永享幸福安乐。


《辨证录》之《狂病门》
人有易喜易笑,狂妄谵语,心神散乱,目有所见,人疑为胃火之热也。不知此病非胃热也,乃心热耳。心热发狂,膻中之外卫,谓何亦因心过于酷热,则包络膻中何敢代心以司令,听心中之自主而喜笑不节矣。譬如君王恣肆以擅威,宰辅大臣不敢轻谏,则近侍左右,无非便佞之流,自然声色可以娱心,言语可以博趣,此偏喜偏笑之所必至也。于是所发之令无非乱政,及至令不可行,而涣散之景象有同鬼域矣。人心之发热何独不然。然而心中发狂,以致神越,宜立时暴亡矣,何以仍能苟延日月耶?不知心热之发狂,不同于胃热之发狂,胃热之发狂乃外热而犯心,心之发狂乃内热而自乱。故胃狂有遽亡之祸,而心狂有苟延之幸也。治法必以清心为主,心清而狂自定矣。方用清心丹∶

黄连(三钱) 茯神(五钱) 生枣仁(五钱) 人参(三钱) 麦冬(一两) 玄参(一两) 丹参(三钱)水煎服。一剂而神定,再剂而狂定,不必用三剂也。

黄连所以清心火,然徒用黄连,则心火正燥,恐黄连性燥,反动其燥,所以又益人参、丹参、麦冬之类,润以济之。盖火有余,自然气不足,补气以泻火,则心君无伤,可静而不可动矣。

此症用解妄汤亦效。

人参(一两) 黄连 茯神 柏子仁 玄参 丹参(各三钱) 生枣仁(五钱) 甘草(一钱) 为肉桂(二分),一剂心安,二剂狂定。

附:双脚麻木无力屈伸不利治法
炎夏午后,忽感左脚发麻,伸展无力。经曰左属气右属血,乃气虚也!晚饭后自拟一方,曰补中益气清血汤,水煎服。今日醒来,诸症皆消!
补中益气清血汤方:
芡实三十克,黄芪三十克,白术三十克,肉桂六克,茯苓十五克,坤草二十克。
方中芡实滋阴去湿补脾胃,黄芪补气行气,白术逐水利气,茯苓行水去湿。肉桂温补命门。坤草生血溶血清血。此方补中益气温补命门且滋阴清血,实是医治今人通病之神剂也,特记之!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9-07-26 07:05 2楼
不错挺好
2019-07-26 17:29 3楼
感谢老师审阅,原来不懂的,只因读了《陈士铎医学全书》现在可以给自己和家人治病了,病症对号入座,用原方原量,神效
2019-09-04 10:07 4楼
还不错
2019-09-05 09:33 5楼
难得!傅山我个人觉得是能与仲景比肩的人物,可惜他的医书散失了大半,现存的这些我常找《辨证录》《石室秘录》中的东西用,真是非常厉害。
2019-09-09 08:02 6楼
讲的很详细,很实用,等待下篇
2019-09-10 16:13 7楼
2019-09-10 17:37 8楼
谢谢分享
2019-09-29 10:49 9楼
昊然66 说:
讲的很详细,很实用,等待下篇
感谢关注,下篇只写《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正在酝酿中,可惜没有亲身治病实例,只有少许伤寒方治例……如有兴趣可先读陈志欣老师的《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临症指南医案》!是一本学习辅行诀最好的书。
2022-06-17 17:38 10楼
佩服!!!
⬅ 张仲景《五脏论》 老茶馆 对学生的问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