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中医学》第四章 精气神学说

2010-06-29 22:20 楼主
第四章 精气神学说
在研究和学习中医论病、辨病、治病的系统理论,首先应该认识和掌握整体观念中的精、气、神的概念,有利于综合分析个体生命运动的规律及病理变化。
在上一章,我们已初步上认识和掌握了气、血、精、髓、脑、神的生成和作用,所以在这里我们将着重讨论它们的生成和作用在运行过程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医学说认为,通过饮食和呼吸所纳之物,在脏腑功能的作用下,经过流通、储存、调节、生化等各种环节渠道成为奉养机体组织的物质。其物质中的精微部分,又经过不断生化,不断升华,积聚为精,聚精为髓,髓成充脑,脑生神生。因此所谓的精气神学说,就是以精气神为中心,全面论述气、血、精、髓、脑、神等六种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的生成、运行、输布及其它们的独立作用和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一门学说。
第一节 气
气为何物?气是自然现象,是自然界所有事物自身生命透发出来的一精微的、玄妙的物质,是一种无形的在客观上又实际存在的感觉,并且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它们互相交融,互相逼迫,互相排斥。
中医学根据这一社会自然现象,认为人与万物一样,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运动着的精微物质。既指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如肺气、心气、肝气、脾气、肾气;又指物质的不断生化和升华活动,如血气、精气、神气。
气,从广义上讲包括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
先天之气来源于父母的给予,“与生俱来”,藏于三焦谓之“底气”,具有温煦胞中,推动脾气、肝气生长,承担上焦心气、肺气与下焦肾气的贯通和融合,司行中焦“营气”的分离。与脏腑之气相融谓之“脏气”、“腑气”;与胞中之精相融谓之“精气”。精气又名“元气”,主生殖、生长 、发育。
后天之气化生于饮食和呼吸纳入的自然界万物透发出来的精微。
饮食入胃,胃主消化和腐熟,脾主吸收和运化,一升一降,糟粕付于大、小肠司行重吸收和排泄,精微化为“营气”藏于中焦腹中。由于饮食之物有质的区别,故营气又一分为二:一指上输于心,与肺吸入之气相融,称为“宗气”。宗气具有推动、行血、温煦之作用。藏于经络,行于机体组织和脏腑之间。二指外输于皮毛与外界之气相融,称为“卫气”。卫气具有泄汗、固表、防御、温润之作用。藏于络膜,行于皮肉、肌筋之间。
综上所述,宗气是个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根源,上至息道与外气通,下达三焦与底气接。宗气行于机体组织和脏腑经络之间,故宗气动心气亦动。气行血,则鼓气动血。心主血脉,心气动则血溢于脉而行。如此宗气循经而走,心血从脉而行,经有经络,脉有脉络,分布全身。外至皮肉、筋骨、头面,内至脏腑组织器官,由内到外,与络膜处相交接,共同完成气血之物质的新旧交换。有益者入脏出腑,脏者藏之;有害者出脏入腑,腑者泻之。由下而上最后复归于肺,肺司呼吸故。如此运行不息,环周不止,吐故纳新,维持个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经脉者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总之,气的生成与先天、后天的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从饮食和呼吸纳入的后天之气与自然界的万物精微优劣息息相关。
气,作为运动着的物质,作为动力的根源,具有升、降、出、入四种运动方式,称为“气机”。所以人的生命活动,从根本上来说,也就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具体体现在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如肺的吸入和呼出,胃的主降司消化,脾的主升司运化,肾气的升清降浊等。若气的运动发生障碍,或升降失调,出入不利,就会影响到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导致种种病变。若脏腑之气各司其职,在宗气的推动下,津血的滋润下,发挥各自“气”的功能,则气畅血顺,脏安腑通,藏之精华,泻之糟粕,毒不留,淫不侵,百病不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11-29 09:32 2楼
谢谢分享
⬅ 女儿的小手大鱼际发青,有问题吗? 老茶馆 今天日子好!补发中医基础之《经络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