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症治略解

2019-10-19 05:47 楼主
《六经症治略例》

第四篇 太阴经脉症治略解

辑自桂林白云阁伤寒杂病论

【一】太阴经脉循行

足太阴脾经经脉循行:
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脾经。循行部位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 8 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本经脉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手太阴肺经经脉循行:
本经自中焦的胃脘部起始,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横行出于胸壁外上方(中府),走向腋下,沿上臂前边外侧,行于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外面,下至肘中(尺泽),再沿前臂桡侧下行,至寸口(桡动脉搏动处),沿大鱼际外缘出拇指之桡侧端(少商)。它的支脉从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列缺)分出,经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桡侧端(商阳)。脉气由此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二】症状
腹满咽干,手足自温,或自利不渴,或腹满时痛,则知病在太阴经也。

【三】病源解析
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于胃,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
伤寒四日,太阴受病。太阴者,脾之经也,为三阴之首。是故三日以前,阳受病讫,传之于阴,而太阴受病焉。其脉络于脾,主于喉嗌。故得病四日,腹满而嗌干也。其病在胸膈,故可吐而愈。

【四】脾脏症状用理中汤方丸方及煎服法

理中丸方:
人参(甘温) 甘草(炙,甘平) 白术(甘温) 干姜(辛热)以上各三两
右四味,捣筛为末,蜜和丸,如鸡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服,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理中汤方: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三两(炙)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五】理中汤丸所治诸症略列
【辑自桂林白云阁伤寒杂病论】

理中汤治风冷:
夫病人腹痛绕脐,此为阳明风冷,谷气不行,若反下之,其气必冲,若不冲者,心下则痞,当温之,宜理中汤。

理中汤治霍乱:
霍乱呕、吐、下利,无寒热,脉濡弱者,理中汤主之。
霍乱,已,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饮水者,理中丸主之。

理中汤治湿气:
湿气在内,与脾相搏,发为中满;胃寒相将,变为泄泻。中满宜白术茯苓厚朴汤;泄泻宜理中汤;若上干肺,发为肺寒,宜小青龙汤。

理中汤治寒病:
寒病,腹满肠鸣,食不化,飧泄,甚则足痿不收,脉迟而涩,此寒邪乘脾也,理中汤主之。

【六】肺脏受病适用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桂技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七】麻黄汤所治诸症略列:
【辑自桂林白云阁伤寒杂病论】

麻黄汤治伤寒传肺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伤寒传经在太阳,脉浮而急数,发热,无汗,烦躁,宜麻黄汤。

麻黄汤治风湿之气:
湿气在外,因风相搏,流于经络,骨节烦疼,卧不欲食,脉浮缓,按之涩,桂枝汤微发其汗,令风湿俱去;若恶寒,身体疼痛,四肢不仁,脉浮而细紧,此为寒气,并桂枝麻黄各半汤主之。
即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之。

感冒(伤风伤寒)四方治法
伤风与伤寒相似,阴症与阳症宜知。然而各有不同。伤寒之异于伤风者,何以辨之?一在感之轻,一则感之重也。伤风者,伤寒之轻者也;伤寒者,伤风之重者也,原无大分别。苟不急治之,则伤风者即变为伤寒矣。盖人之元气最恶外邪。人身一感风邪,则元气必然与邪相战。元气旺者,邪不能深入,不能深入,邪自然留于皮毛之间,而不敢入于腠理之内。不过一二日而邪散者,正气以祛邪之易也。若正气虚者,则入于内,而变为伤寒矣。非伤风伤寒之有异也,有异于人之元气虚弱而已矣。然则遇风邪之侵入者,开手即用补正祛邪之药,何至伤风之变为伤寒哉?若既已风入于腠理之内,则邪即有阴邪阳邪之分矣。大约入于府,则为阳邪,入于藏则为阴邪矣。是邪亦无阴阳之分,亦分于入之藏府之阴阳也。然而府又不同,藏又各异,又从何处以辨之哉?我有一法,辨症最易。大约身热而烦躁者,阳症也;身热而安静喜睡者,阴症也。虽阴症阳症中各有分别,而此法终为千古不易之论也。倘一遇风寒之侵体,无论是伤寒伤风,一剂即愈,断不须二剂也。太阳的名字此治初起之伤寒伤风也。倘三日后,身有不凉者,此成伤寒之症矣。亦不必问其阴症阳症。吾有一方治之,随手而回春矣。一剂身即凉而邪即退,再一剂全愈矣。倘不听吾言,则变症蜂起矣。可查仲景专门治之。二方之妙,各有深意。转春丹用桂枝与麻黄,柴胡可并用,使邪入太阳者速散,而邪不敢入于少阳之间。且邪原未入内,故可用补药以和解之。方中所以用芍药先去平肝,使邪之门路速断;用茯苓又引邪从膀胱太阳下行,自然随手奏功,转一阳于顷刻也。回春丹之妙,妙在不用芍药,桂枝。盖邪已入里,已离太阳之经,何必又用桂枝?况邪由卫而入于少阳之经,倘更用芍药,不特不能平肝,而且引邪入肝矣。盖肝最恶邪侵。于未近邪之时可以未雨绸缪而已,近邪之顷,难于及时杜绝,馀方中所以不敢用之也。石膏、麻黄、青蒿之类,纯是入卫祛邪之圣药,单攻一府而邪自难留,不得不从外而入者,仍从外而出矣。况方中又多调济之品,有不奏功如响者乎?世人细思吾方,即授之以治伤寒之症,又安有杀人而比之刀刃者哉?

转春丹(感冒三日内服用,一剂即愈)
桂枝5克 柴胡5克 麻黄5克白芍15克茯苓10克甘草5克 陈皮5克 白术10克半夏3克 神曲5克苏叶5克水煎服。

回春丹(感冒超过3日者,两剂愈)
麻黄5克石膏10克青蒿15克柴胡8克甘草5克茯苓15克当归15克陈皮5克神曲5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 白芥8克人参10克玄参8克 水煎服。

附治愈病例四例,前两例用转春丹回春丹治愈病例,转春丹须感冒三日内服用一剂即愈,超过三天者须服用回春丹两剂即愈。后两例乃感冒用仲景葛根汤麻黄汤治法。但虚人感冒宜用转春丹回春丹,且此二方四季适用。健壮之人感冒可对症用仲景葛根汤麻黄汤治疗,但夏季不可用,用则不效。
总之不论虚人壮人皆可四季适用转春丹回春丹治疗,神效。
今有青年春二月感伤风寒,第三日乃服转春丹一剂而愈。
转春丹方:
桂枝4克 柴胡5克 麻黄5克 白芍15克 茯苓10克 甘草5克 陈皮5克 白术10克 半夏5克 神曲5克 苏叶5克。
今有人夏感风寒,第四日回春丹两剂而愈。
回春丹方:
麻黄4克 石膏10克 青蒿15克 柴胡10克 甘草5克 茯苓15克 当归15克 陈皮5克 神曲5克 麦冬10克 生地10克 白芥8克 党参5克 玄参10克。

冬月伤寒,头痛发烧,项强背痛,无汗恶风,用葛根汤一剂而愈。葛根汤方葛根四十克麻黄三十克桂枝二十克生姜三十克甘草二十克芍药二十克大枣十二枚加水四碗熬至两碗,分两次服用。
春日伤风感冒,鼻塞流涕,咳嗽发烧,无汗而喘,服用麻黄汤加麦方,三剂而愈。麻黄汤加麦方:麻黄三十克桂枝二十克甘草十克杏仁三十克麦冬三十克金银花三十克加水四碗熬至两碗分两次服。


【八】理中丸现代临床应用合辑

1、小儿多涎症 初学医道,小试牛刀。大三时,回家过年。返济南时,托朋友购火车票。去朋友家取票时,小坐一会。闲聊,朋友子5岁,身体健康,发育良好,朋友说,只一事相烦,孩子终日流口水不断。口水清稀,舌质淡红,舌面上津液汪汪,几欲滑脱。不敢吃冷食。脾胃阳虚明显。建议服用附子理中丸。后来又见到家长时,说起,孩子服用了2合附子理中丸,就不再流口水了。那时的病例对我是一种鼓励与鞭策,是我学中医更加有信心了。

2、胃脘疼痛 曾治一小儿,因吃雪糕、冷饮过多,导致胃脘疼痛,食少纳呆,舌淡苔白,大便每日一次,不成形。被当地医院诊为慢性胃炎。家长说,自从得病后,患儿自己不敢再吃生冷之物,从不再开冰箱找冷饮、雪糕。这是典型的脾胃虚弱,寒邪伤阳所致,附子理中汤三剂,附子理中丸两盒,先服用汤剂,再用丸剂。一个月后,家长来电反映,药后,胃就不同了。现在又感开冰箱找冷饮了。我嘱他说:一定要控制量。不然还复发。

3、痛经 有一病人,第1次来月经时候用冷水洗了,从那开始每次都疼。现在每次来都肚子疼,怕冷,上吐下泄!不管春夏秋冬只要来月经的第1天都要在有电热毯上和N层被子下面,肚子上还用热水袋,还要起来不停的上厕所,把肚子里的东西吐光,排光~每次都吃去痛片顶着,因为到目前没发现别的药能起决定作用!10年了,月月都是这样,快痛苦死了!坚持服用附子理中丸、补中益气丸。半年后,不再痛经

4、手足不温 手足不温,就是总是感觉手足冰冷。许多中青年妇女容易出现这种症状。另外,许多高龄老人也容易出现这个症状。出现这个症状,就说明体内的阳气不足了,这时就可以服用附子理中丸,这个丸子即可以健脾胃,又可以助阳气,可以很好的改善手足不温的症状。另外,高龄老人服用这个丸子,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抗衰老,延长寿命。服到何时为止?如果服用一段时间,赶到口干咽燥,就可以停用一段时间。然后再继续服用。

5、醉饭症,吃过饭就必须睡觉,称之为醉饭。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四肢清冷,胃寒怕冷,舌质淡红,苔白厚,大便每日一次,不成形。服用附子理中汤加减,一周后醉饭症状消失,因做销售工作,经常出差,后就服用附子理中丸。并嘱其多食羊肉、狗肉,以温补阳气。后又来诊,醉饭症已完全消失,体质大有改善,嘱其可间断服用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新用
摘自《家庭中医药》文/河北·刘健英

附子理中丸是一种价格便宜,历史悠久的常用中成药。传统应用于脾胃虚寒所致腹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近年来发现,经中医辨证后灵活使用,附子理中丸对下列几种疾病也有较好疗效。

1、急性胃肠炎 方法是口服附子理中丸,每次9克(大蜜丸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白术能缓和肠管蠕动,可减轻腹泻,有健脾之功。诸药合用,故对中医辨证属于脾胃虚寒型的急性胃肠炎有效。

2、溃疡性结肠炎 方法是口服附子理中丸,每次9克,1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经用药1~4个疗程后,154例中治愈140例,好转者ll例,总有效率为98.1%。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

3、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口服附子理中丸,每次9克,1日2次,7天为1个疗程。配方中甘草对胃黏膜的溃疡面有保护作用,并可使溃疡愈合,且有解痉作用,故有缓急止痛,调和脾胃之效。

4、小儿慢性腹泻 口服附子理中片,每日3次,3~5岁者,每日2片。6~8岁者每次4片,9~13岁者每次5片,14~15岁者每次6片。经用药7~14天后,87例中治愈69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为97.7%。其治疗机理是该品能调整消化功能,增进食欲,缓解腹痛,减轻腹泻。

5、男性不育症 内服附子理中丸,每次9克,1日2次,15天为1个疗程。经用药后,37例中痊愈者30例,好转者5例,总有效率为94.6%。该品能振奋全身机能,改善机体全身状况,有强壮补养之功,故治疗男性不育症有良效。

特别提示:孕妇慎用附子理中丸。



一着凉就拉肚子 服附子理中丸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田栓磊博士)

在慢性腹泻患者中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一般都在着凉、吃冷食或寒凉食物后拉肚子,平时手脚总是凉的,肚子也怕凉喜暖,捂个暖水袋就觉得舒服。中医称之为脾肾阳虚,治疗这种病症的代表中成药就是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是一个温阳散寒,健脾益气的药方,由五味药组成。附子和干姜合用,能增强温阳散寒的作用;党参和白术是健脾益气的好搭档;炙甘草则主要发挥调和药性的作用。该药主要用于寒邪伤脾胃或脾胃虚寒所导致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发冷的病症。

《生命时报》 (2011-03-22 第14版)




第五篇 少阴经症治略解

【一】少阴经脉气血循行路线

足太阴肾经气血循行路线

足少阴肾经简称肾经。循行部位起于足小趾下面,斜行于足心(涌泉穴)出行于舟状骨粗隆之下,沿内踝后缘,分出进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穴),穿过脊柱,属肾,络膀胱。本经脉直行于腹腔内,从肾上行,穿过肝和膈肌,进入肺,沿喉咙,到舌根两旁。本经脉一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注于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气血循行路线:

本经自心中起始,出来属于心系(心脏周围脉管等组织),向下贯穿膈肌,联络小肠。它的分支,从心系向上,挟着食道上端两旁,连系目系(眼球与脑相连的组织):它外行的主干,从心系上肺,斜走出于腋下(极泉),沿上肢前边,行于手太阴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内侧,下行肘节(少海),沿前臂尺侧,到手掌后豌豆骨突起处(神门),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其末端(少冲)。脉气由此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连。

【二】症状
引饮恶寒,或口燥舌干,则知病在少阴经也。

【三】病源病理解析
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肺,系舌本,故口热舌干而渴。

伤寒五日,少阴受病。少阴者,肾之经也,其脉贯肾络肺,系于舌。故得病五日,口热舌干,渴而引饮也。其病在腹,故可下而愈。

【四】黄连阿胶汤治心烦失眠症例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

风温者,因其人素有热,更伤于风,而为病也。脉浮弦而数,若头不痛者,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主之。若伏气病温,误发其汗,则大热烦冤,唇焦,目赤,或衄,或吐,耳聋,脉大而数者,宜白虎汤;大实者,宜承气辈;若至十余日则入于里,宜黄连阿胶汤。何以知其入里?以脉沉而数,心烦不卧,故知也。

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阿胶三两 鸡子黄二枝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黄连阿胶汤现代临床应用
失眠
黄连阿胶汤是治疗失眠的常用方剂,主要适用于以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为病机特点的病例,既可以原方应用,也可加减用之,其适用范围可扩大。朱俊程报道用黄连阿胶汤治疗顽固性失眠64例。其症状均有心中烦躁,坐卧不安,五心烦热,口干苦,舌质红绛,苔黄少津,脉细数。方药:黄芩12g,黄连10g,白芍10g,阿胶15g(烊化),鸡子黄1枚(冲服)。临床加减: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各10g;血虚者加当归、熟地各10g;肝郁者加柴胡10g;肝阳上亢者加钩藤15g,生龙牡各30g。先煎诸药,然后纳阿
胶、鸡子黄。10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56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9%。陈帮康报道用此方加味治疗顽固性失眠36例。用药后全部患者每晚睡眠时间均在6小时以上,且伴随症状消失。服药5~20剂,方用黄连阿胶汤加生地、酸枣仁、山萸肉、生龙骨。若阴虚火旺著者加山梔子、牡丹皮;阴虚而火不甚者酌加麦门冬,减黄芩用量,大便干者加柏子仁。黄芩用量;严重失眠者加灵磁石;大便干结者加柏子仁。



痢疾、肠炎
对于少阴热化伤阴痢疾,阎伯箴报道用黄连阿胶汤加味治疗小儿少阴痢356例均获痊愈。主要症见:下痢赤白相兼,或赤多白少,白多赤少,烦躁不安,口渴而饮水不多,小便短赤,舌红少苔,口舌糜烂,脉细数。方用黄连阿汤加焦山楂、山药、滑石。可随兼证化裁。
黄连阿胶汤可用于结肠炎久治不愈,津液大伤,湿热留恋不尽者。张政用黄连阿胶汤清热化湿,养阴止血治疗结肠炎,疗效甚好。如出血过多加乌梅、地榆;气虚加人参、黄芪;血虚加当归、熟地。



【五】金匿肾气丸治消渴,虚劳症例
消渴,小便多,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者,肾气丸主之。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肾气丸主之。

地黄八两 薯蓣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牡丹皮三两 茯苓三两 桂枝一两 附子一枚(炮)
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如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渐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白饮下亦可。


高血压高血脂与糖尿病三病同方治法

有人好食荤厌素,平时不觉,时长日久每每逢年过节便觉头昏脑胀身重步沉。后经检验血脂厚血压高,服用辨症玉函之解渴神丹五剂逐而头清身轻继而脚健,经验血脂已接近正常,后再服五剂加坤草而愈【未再检查,因已浑身轻松如脱胎换骨】。
解渴神丹方:
玄参一百克生地五十克茯苓二十五克甘菊二十五克坤草二十五克。
此病例是05年春节期间我自己的诊治病例,当时每服完一次药必泻黑稀便两次,所泻物腥秽无比,后逐腥秽渐轻。我判断应是血液中的杂质垃圾被药物析出而泻,因每服一剂后便觉身体从内而外的轻松透彻,直至服完五剂浑身轻松,只是头顶发胀,我判定是补血太过的缘故,于是加益母草煎服,结果顿觉头不发胀了。用益母草清血我是受妻子以前经期服用益母草颗粒受到的启发。实践证明,只服益母草茯苓两味各二十克便可降低高血压高血脂,且立马见效,神速至极。

《辨证玉函》之大渴
大渴之症自是热症,如何有虚实之分?不知肾水大耗,肾火沸腾,变为消渴之病,非虚而何?往往有饮水一斗,而反溺二斗者,此水不知从何而来,往往使人不可测度,虽消症有上中下之分,而渴症则一也。一者何?肾水之虚以致肾火之旺也。故治消渴之症,无论上中下,俱以补肾为先。仲景张公定八味地黄汤,原治汉武帝消渴之症,其方实是神奇,能遵守此方,大剂煎服,又何患虚渴之难治哉?但医道苦方之不多,治法之最少,我今再传一方,可与仲景张公并传千古,治渴症实是奇绝,方名止渴仙丹,早午晚各饮一碗,一日而渴减半,二日而又减半,三日而渴止,四日而全愈。愿人勿惊疑此方,当遵守而敬服,自能转逆为安也。其大渴实症,舍竹叶石膏汤,原无第二之方。然而石膏过于酷烈,吾今更定一方,名为解渴神丹,用石膏一剂之外,即用此汤,连服二剂,以伐石膏之峻烈,未为不可也。大约实症之渴,舌如芒刺,目红而突,发狂发斑者是,又不可不知。
止渴仙丹
熟地三两 麦冬三两 玄参三两 天冬三两 肉桂三钱 山茱萸三两 北五味一两 车前子一两 牛膝一两 芡实一两 水十碗,煎三碗,早午晚服,每服一碗。
解渴神丹
玄参四两 生地二两 茯苓一两 甘菊花一两 水煎服。


【六】失眠抑郁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的解析和彻底疗法

失眠被定为不治之症,世界各国也没有彻底治愈的办法,何也?实乃不知其病学原理也,不知病原以何治之,枉自徒劳罢了。我因患失眠日久,求医无望而苦研中医哲学,历年不休,又因亲试,而终得痊愈:
晚上要早睡,不然时间长了会失眠,失眠是长时间熬夜不睡和过度用脑,使肾精耗干溃乏乃致失眠,人的脑子好似灯芯,思想好似灯火,肾精【水】好似灯油,就这个概念,人如果脑子不睡觉,很快就会肾精溃乏,五脏虚损导致失眠,治则大补肾水,六味或八味地黄汤滋阴补肾,或熟地一味,或何首乌一味,用至一百克熬水喝立效,我用过的。 失眠不治日久,胡思乱想会导致抑郁,即是肝脏因缺血而郁闭,即肝郁,如不治严重时会导致精神崩溃,这一系列精神疾病皆由失眠导致,所以治好失眠就治好所有的这类病,再大的医生不自己亲历都不会相信病理会这么简单,所以在西医界被定为不治之症,好的中医是能治好的,吃阿膠枣也神效,一天一包,分两次食用,一包三百克的才四块钱,极效!

失眠乃肾精溃乏,血不荣脑所致,一方可用仲景黄连阿胶汤可愈,亦有民间食疗法,小黑菜与豆汁熬成的临沂俗称渣豆腐当饭吃奇效,平菇炖鸡蛋一大碗当饭吃奇效,当今超市售阿胶睡前半包约三两奇效,此外用何首乌一百克熬水服用,熟地一百克熬水服用皆立效,比皆滋阴生血之物,而血生精,精生髓,髓生脑,大剂用之,何有失眠之忧也!

人有易喜易笑易怒,精神异于常人,行为不可自制,经年医治无效,家人心忧如煎。此乃心热也!服用《辨证录》之清心丹两剂,多年扰身之疾如过眼云烟旋即而去,自此心定身安。
清心丹方∶
黄连十克 茯神十五克 生熟枣仁各十五克 党参十克麦冬三十克 玄参三十克丹参十克,水煎服。
此症乃本人由于爱好不制心专痴迷,熬夜不寐而肾水亏乏心血涸干所致心热也,方中少用黄连清心火,再加人参、丹参、麦冬润以济之。心火去而心定身安,多年扰身之疾自去。


《辨证录》之《狂病门》
人有易喜易笑,狂妄谵语,心神散乱,目有所见,人疑为胃火之热也。不知此病非胃热也,乃心热耳。心热发狂,膻中之外卫,谓何亦因心过于酷热,则包络膻中何敢代心以司令,听心中之自主而喜笑不节矣。譬如君王恣肆以擅威,宰辅大臣不敢轻谏,则近侍左右,无非便佞之流,自然声色可以娱心,言语可以博趣,此偏喜偏笑之所必至也。于是所发之令无非乱政,及至令不可行,而涣散之景象有同鬼域矣。人心之发热何独不然。然而心中发狂,以致神越,宜立时暴亡矣,何以仍能苟延日月耶?不知心热之发狂,不同于胃热之发狂,胃热之发狂乃外热而犯心,心之发狂乃内热而自乱。故胃狂有遽亡之祸,而心狂有苟延之幸也。治法必以清心为主,心清而狂自定矣。方用清心丹∶

黄连(三钱) 茯神(五钱) 生枣仁(五钱) 人参(三钱) 麦冬(一两) 玄参(一两) 丹参(三钱)水煎服。一剂而神定,再剂而狂定,不必用三剂也。

黄连所以清心火,然徒用黄连,则心火正燥,恐黄连性燥,反动其燥,所以又益人参、丹参、麦冬之类,润以济之。盖火有余,自然气不足,补气以泻火,则心君无伤,可静而不可动矣。

此症用解妄汤亦效。

人参(一两) 黄连 茯神 柏子仁 玄参 丹参(各三钱) 生枣仁(五钱) 甘草(一钱) 为肉桂(二分),一剂心安,二剂狂定。



第六篇 厥阴经症治略解

【一】厥阴经经脉循行

足厥阴肝经循行路线
循行路线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沿足背向上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小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本经脉一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于颊里,环绕在口唇的里边。又一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循行路线
本经自胸中起始,出来属于心包络,向下贯穿膈肌,联络上、中、下三焦。它的分支,从胸中出走胁部,在腋下三寸的部位(天池)又向上行至腋窝下面。沿上臂前边,行走在手太阴肺经和手少阴心经之间,进入肘中(曲泽),下行前臂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的中间,进入掌中,沿中指出其末端(中冲);它的另一条支脉,从掌中分出,出无名指尺侧端(关冲)。脉气由此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二】伤寒症状
烦满囊缩,则知病在厥阴经也。

【三】病源病解
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伤寒六日,厥阴受病。厥阴者,肝之经也,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得病六日,烦满而囊缩也。此则阴阳俱受病,毒瓦斯在胃,故可下而愈。


【四】大柴胡汤症及临床应用

【伤寒症状】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用方】
柴胡半斤(味甘平) 黄芩三两(味苦寒) 芍药三两(味酸,微寒) 半夏半升(洗,味辛温) 生姜五两(切,味辛温) 枳实四枚(炙,味苦寒) 大枣十二枚(掰,甘温) 大黄二两(味苦寒)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一方用大黄二两。若不加大黄,恐不为大柴胡汤也。


【解析】
若问,今厥阴经为何讲大柴胡汤也?
我曰:《伤寒论》之大柴胡汤即《辅行诀》之大泻肝汤加味也!大泻肝汤方:枳实(熬) 芍药 甘草(炙,各三两) 黄芩 大黄 生姜(各一两),专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等症,今余观现代临床用大柴胡汤治疗胆结石胆囊炎等肝胆疾病特效,似乎悟出一点圣奥玄机,夫肝脏与胆腑互为表里也,而大泄肝汤能治疗胆腑痼疾,是否大泻心汤大泻肺汤大泻脾汤大泻肾汤也是治疗其相关表里关系痼疾的良方呢?有待有知之士的临床和验证,我今拭目以待。

大柴胡汤,中医方剂名。为表里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效。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

本证多由病邪已入阳明,化热成实所致,治疗以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为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表明病变部位仍未离少阳;呕不止与郁郁微烦,则较小柴胡汤证之心烦喜呕为重,再与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等合参,说明病邪已进入阳明,有化热成实的热结之象。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

大柴胡汤为仲景群方中开郁泄火之第一方。由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为少阳病兼里实的病症而设。因少阳病解,故用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又兼阳明里实,故去人参、炙甘草以免补中益邪。大黄配枳实,已具承气之功,以除阳明实热;芍药配大黄,酸苦涌泄为阴,又能于土中伐木,平肝胆之火逆;枳实配芍药,为枳实芍药散,能破气和血。故加此三味,既可和营缓腹中急痛,又可通下热结,利气消痞,合为少阳兼里实两解之剂。本方最妙之处在于重用生姜,既能和胃止呕,又能以甘辛散上行之热牵制大黄峻猛速下之力,所以具有载药上行以和胃气的作用。总之,大柴胡汤既能开肝胆之郁,又能下阳明之实,既治气分,又调血分。临床经验证明,凡有气火交郁的实性病变,其腹胀或腹痛较急迫剧烈且多偏于胁腹两侧者,用之效佳。此方和“胆热脾寒”证之柴胡桂枝干姜汤,虽同为小柴胡汤之变方,但恰有寒热虚实鉴别之意。


大柴胡汤现代临床应用

胆囊炎
潘玉珍等运用大柴胡汤治疗慢性胆囊炎52例,效果较好。药物组成:柴胡15g,黄芩、白芍、大黄、半夏各10g,枳实、生姜各5g,大枣4枚。肝郁气滞型加郁金、延胡素各15g;肝胆湿热型原方去姜枣加金钱草20g,梔子15g;血型加郁金15g,莪术10g。每日1剂,1周为1个疗程,一般服1~2个疗程。治疗结果:治愈40例,显效8例、总有效率96%。服药时间最短8天,最长45天。陈伟明等“运用大柴胡汤治疗
急性胆囊炎,效果较好。急性单纯性胆囊炎为A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为B组。A组观察组76例,对照组41例。B组观察组106例患看,结果A组观察组患者76例,用中药治疗7天,痊愈66例,好转8例,无效2例,对照组患者41例,西药抗生素治疗7天,愈26例,好转15例。B组观察组患者106例,用中西药结合治疗15天,痊愈81例,好转24例。无效1例,对照组患者62例,治疗15天,痊愈40例,好转21例,无效1例,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

胆汁返流性胃炎
潘建华“运用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0例,随机设对照组30例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满意,且远期疗效巩固。治疗组用大柴胡汤加味:柴胡15g,枳实白芍黄芩制半夏制大黄各10~15g,生姜、大枣各20g,蒲公英、自芨各15-30g、炙甘草5g。反酸量多加浙贝母(打碎)10g,乌贼骨15-30g;呕甚加代赭石(先煎)3og,姜竹茹10g:心下满加厚朴10g,我术10-15g,喜暖畏寒加公英、干姜各10g;厌食油腻加焦山梔子10g,焦山楂30g,鸡内10g;胁痛则去大枣,加延胡索10-15g,郁金、金钱草各30g。每日1剂。对照组用胃复安10mg,黄连素0.3g,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以15天为1个疗程。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临床治愈14例,好转15例,无效1例。总有效9%6.67%。对照组临床治愈6例,好转17例,无效7例。总
有效率76.6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远期疗效观察:半年后对临床治愈者随访,发现治疗组14例中复发2例,复发率14.29%;对照组6例中复发4例,复发率6.67%。两组远期疗效亦有非常显著差异。

慢性胆囊炎伴胆石症
武喜以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伴胆石症126例。均经B超检查确诊。中医辨证:气滞型60例,湿热型66例。基本方以大柴胡汤去姜、枣加菌陈、栀子而成,柴胡、黄芩、制半夏各10~15g,枳売15~20g,大黄10-20g,白芍12g,茵陈20g,梔子15g。气滞型加香附、郁金各15g,川棟子、芒硝(冲服)各10g;湿热型加金钱草30~60g,虎杖15~20g。每日1剂,12天为1疗程。疗效标准为以发热、黄疸、胁痛、恶心、呕吐、墨菲征5项指标观察。显效:5项完全消失者;有效,5项中有1~2项存在者;无效:5项中有4项存在者。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60例气滞型患者中,显效32例,有效2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66例湿热型患者中,显效4例,有效2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


【一】大柴胡汤治胆结石效案


王某,男,45 岁,干部,2010 年7 月2 日就诊。

主诉:突发上腹部疼痛2 小时。

现病史:患者突发上腹部饱胀疼痛,痛不可触,伴恶寒,发热,时时欲呕,大便干结,小便短黄,左上腹有8cm×6cm 大小之肿物,按之较硬,有结节感,舌红,苔薄黄而腻,脉弦滑。B 超报告: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囊内沙粒样结石。

西医诊断: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结石。

中医诊断:腹痛。

辨证:肝胆郁热。

治法:疏肝利胆,通腑泄热。

用药:柴胡、黄芩各12g,半夏9g,大黄3g( 后下),白芍、厚朴各10g,木香10g,金钱草15g,甘草3g,生姜5 片为引。

水煎服,日1 剂。

服1 剂后,疼痛缓解,大便得通,诸症均有所减轻。继以原方出入,服至7 剂,恢复如常人。B 超复查:肿块消失,胰腺大小正常,胆囊内沙石明显减少。随访年余,疗效稳定


【三】大柴胡汤治疗胆结石可以吗
来源:康爱多网上药店 发布时间:2015-02-11T09:02:03

温馨提示:传统的中医药方中有很多著名的药方,比如大柴胡汤就是其中之一,它在治疗表里症中有卓越疗效,一直为很多中医所喜好。那么大柴胡汤治疗胆结石可以吗?请看笔者接下来的介绍。
传统的中医药方中有很多著名的药方,比如大柴胡汤就是其中之一,它在治疗表里症中有卓越疗效,一直为很多中医所喜好。那么大柴胡汤治疗胆结石可以吗?请看笔者接下来的介绍。

大柴胡汤,中医方剂名。为表里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效。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那么大柴胡汤治疗胆结石可以吗?

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因为大柴胡汤是胆结石的经方,所以大柴胡汤治疗胆结石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下面介绍一些具体的加减方的案例:

1.首诊处方大柴胡汤加味(化结石):柴胡10g 白芍10g 黄芩12g 法半夏20g 枳实8g 大黄8g 生姜10g 大枣20g 当归20g 郁金10g 鸡内金20g。药服六剂症状消失。

2.二诊处原方药量微动(排结石):柴胡18g 黄芩12g 白芍18g 法半夏12g 枳实12g 大黄15g 生姜10g 丈枣12g 当归12g 郁金10g 鸡内金12g。六剂尽,医院检查结石已不见踪影。

建议胆结石多吃化结石方,最后吃排结石方。大黄是排的, 所以排结石方中 ,大黄多点 。大黄要后下 ,鸡内金 、大枣是化的 ,所以化结石方中二者多点 。

希望上面的文章内容能够解开读者心中的疑问!如果还有其他的疑问,欢迎继续关注其他的文章!笔者在这里祝患者朋友们早日康复!


大柴胡汤出自《金匮要略》,属于中医方剂学里的和解剂。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组成。患者陈某,女性,45岁,在他院诊为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每次发作在医院输液数天才缓解,饮食稍不注意即发作。求治于中医。现患者口微苦、舌淡苔薄腻。食欲差、痛剧反胃。大便不畅、小便黄。考虑少阳阳明合病,正符合大柴胡汤主治范畴。首诊处方如下:柴胡15g,大黄9g,黄芩15g,白芍20g,枳实9g,半夏12g,醋元胡15g,醋五灵脂9g,炙内金20g,炒厚朴15g,金钱草30g,郁金9g,生姜9g,大枣6枚。上方10服,日1服水煎服2次。嘱患者饮食宜清淡。患者服中药后自行停止输液和口服西药。服药4天后,反馈说服药后第3天腹痛反胃消失、口苦减轻、食欲增加,大便通畅。症状消失后患者并未严格忌口,饮食恢复平常,但是一直未发作腹痛,患者表示感谢。嘱患者平常注意高脂肪类的药物不宜使用,可以间断服用消炎利胆片防止复发。

本患者属于比较典型的少阳阳明合病,少阳胆病出现口苦、腹胀痛;阳明出现反胃、大便不畅。所以以大柴胡汤为主方和解少阳、通腑泄热。方中重用白芍合理缓急止痛、醋元胡、醋五灵脂、炒厚朴疏肝理气止痛,所以服药后腹痛很快缓解;炙内金、郁金、金钱草具有很好的利胆排石溶石作用,针对患者胆结石而用药。诸药合用,收到极佳的疗效。可见大柴胡汤功效确实可靠。(刘立红 安徽省宿松县孚玉镇大河村卫生室)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五】
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炎胆结石
11-05-19 五象之鹰 + 关注献花(3) 收藏
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炎胆结石57例
【关键词】 胆囊炎
【摘要】本文对57例胆囊炎、胆结石,使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总有效率96.4%的经验,包括病理分析、治疗方法、方药作了介绍。
【关键词】胆囊炎 胆结石 大柴胡汤 清热消石
胆囊炎、胆结石系中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近几年来接诊治疗过57例,疗效满意,现根据记忆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急性胆囊炎21例,常出现右上腹疼痛,体位改变和呼吸时疼痛加剧,右肩或后背部放射性疼痛,高热、寒战,并有恶心呕吐。慢性胆囊炎36例,常出现消化不良,上腹不适或钝痛,并有恶心、腹胀及嗳气,进食油腻食物后加剧。胆囊炎常并发胆结石,胆结石常促发胆囊炎。胆囊炎胆结石,可引起心肌缺血性改变,诱发冠心病,出现胆心综合征。
“B型”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胆囊收缩不良,有胆石的可显示胆石的大小。血液化验白细胞增高。57例患者中,有8例结石较大(超过黄豆大),动员住外科手术治疗,余49例用中医中药治疗。
2 治法及药物
治疗上,以疏肝利胆、清热化湿、消石通便为原则。
2.1 中医中药治疗 以大柴胡汤为基本方,辨证加减:柴胡15g、黄芩9g、芍药9g、半夏9g、枳实9g、大黄6g、生姜15g、大枣15g。痛甚加玄胡索、川楝子;便秘者适当增加大黄、枳实分量;并发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滑石;并发黄疸加菌陈、山栀子。每天1剂,煎2次,日服2次,七天为1疗程。服药期间,禁食油腻、辛辣及饮酒。
2.2 典型病例 罗××,男,52岁,农民,于2003年夏来院就诊,主诉:右上腹疼痛,进食油腻或情绪不畅即发,反复发作一年余。近日劳累后上腹疼痛,牵引腰背及右肩部,发热、口苦、恶心呕吐,便秘尿黄。检查:舌红、苔黄、脉弦数,探热38.5℃,血检白细胞较高,“B”超报告为胆囊炎、胆结石(小)。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并有胆结石。处方:大柴胡汤加银花10g、连翘10g、金钱草25g,大黄增至8g、滑石10g,连服5剂后,疼痛缓解,呕吐停止。再按证加减,连服二星期,症状全消失,血液检查正常,“B”超复查未见结石,胆囊炎胆结石痊愈,随访一年未复发。
3 疗效及疗效标准
57例中,动员进外科手术治疗8例(胆石较大),全部痊愈。余49例用中医中药治疗,36例痊愈(症状消失,血液化验及“B”超检查已正常,一年未见复发);11例显效(症状缓解,血液化验正常,“B”超胆囊壁略厚,右上腹有时不适或食欲欠佳);无效2例(症状未缓解,病情反复,转用青霉素输液治疗)。总有效率为96.4%。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4 讨论
胆石梗塞胆道,胆汁瘀积浓缩,成分改变,刺激胆囊粘膜,引起炎变。或胰液反流进入胆道,被胆汁激活的胰消化酶侵蚀囊壁,引起急性胆囊炎。各种细菌(大肠杆菌等)感染,病原菌自血流进入胆囊或蛔虫携带细菌钻入胆道,均可引起胆囊炎。
胆汁郁积、胆道感染、胆固醇代谢失调瘀积是结石的重要因素胆石常由综合因素形成。此病与工种和习性也有关,长期伏案工作、活动很少的人,常压迫胆管,使胆汁排泄不畅,在胆囊内滞留、浓缩、沉积成石。
大柴胡汤是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的方药,方中柴胡为君,与黄芩合用能和解清热,以除内邪;大黄、枳实泻热结,共为臣药;芍药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治气血不和的腹痛烦满不得卧;半夏降逆止呕,配伍生姜以治呕逆不止,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同用,能调和营卫而和诸药。加入金钱草等药,以溶石、消石、排石为功。
胆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我们认为胆囊炎患者有无便秘都可在方中加入大黄,其主要功能是导滞泻热利胆,只有腑气通畅,郁结湿热才有出路,只有邪气去,正气方可复,该方对伴有结石者,有不同程度缓急止痛、溶石、排石的效应。
大柴胡汤对实证为宜,因其以攻为主,不可长期投之。对已缓解兼有虚证者,如气虚不足酌加沙参、玄参以补之;肝体失养者加生地、当归以柔之;脾土失运者,加党参、山药以运之。按证施药,方得良效。
参考文献
[1] 实用内科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
[2]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中医治疗胆囊炎、胆结石138例总结
胆囊炎,胆结石在腹部外科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多见于35~55岁的中年人,胆囊炎可分为: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从胆囊炎发病机制病由可判断约95%的病人是由于胆结石所致,我所近几年来接诊治疗过138例,疗效满意,现根据统计数据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急性胆囊炎59例,常出现右上腹疼痛,体位改变和呼吸时疼痛加剧,右肩或后背部放射性疼痛,高热、寒战,并有恶心呕吐。慢性胆囊炎79例,常出现消化不良,上腹不适或钝痛,并有恶心、腹胀及嗳气,进食油腻食物后加剧。胆囊炎常并发胆结石,胆结石常促发胆囊炎。胆囊炎胆结石,可引起心肌缺血性改变,诱发冠心病,出现胆心综合征。
“B型”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胆囊收缩不良,有胆石的可显示胆石的大小。血液化验白细胞增高。138例患者中,有12例结石较大(超过黄豆大),动员住外科手术治疗,余126例用中医中药治疗。
2 治法及药物
胆囊炎多为肝胆郁热、疏泄失常所致。当以清利肝胆、清热化湿,疏肝利胆、调理气机、消石通便为原则。
2.1 中医中药治疗 以大柴胡汤为基本方,辨证加减:柴胡15g、黄芩9g、芍药9g、半夏9g、枳实9g、大黄6g、生姜15g、大枣15g。痛甚加玄胡索、川楝子;便秘者适当增加大黄、枳实分量;并发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滑石;并发黄疸加菌陈、山栀子。每天1剂,煎2次,日服2次,十天为1疗程。服药期间,禁食油腻、辛辣及饮酒。
2.2典型病例 黄××,男,53岁,农民,于2004年夏来所就诊,主诉:右上腹疼痛,进食油腻或情绪不畅即发,反复发作一年余。近日劳累后上腹疼痛,牵引腰背及右肩部,发热、口苦、恶心呕吐,便秘尿黄。检查:舌红、苔黄、脉弦数,探热 38.5℃,血检白细胞较高,“B”超报告为胆囊炎、胆结石(小)。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并有胆结石。处方:大柴胡汤加银花10g、连翘10g、金钱草25g,大黄增至8g、滑石10g,连服5剂后,疼痛缓解,呕吐停止。再按证加减,连服二星期,症状全消失,血液检查正常,“B”超复查未见结石,胆囊炎胆结石痊愈,随访一年未复发。
3 疗效及疗效标准
138例中,动员进外科手术治疗12例(胆石体积较大,多有可能是胆固醇),全部痊愈。余126例用中医中药治疗,112例痊愈(症状消失,血液化验及“B”超检查已正常,一年未见复发);11例显效(症状缓解,血液化验正常,“B”超胆囊壁略厚,右上腹有时不适或食欲欠佳);无效2例(症状未缓解,病情反复,转用青霉素输液治疗)。总有效率为 96.4%。
4 讨论
胆石梗塞胆道,胆汁瘀积浓缩,成分改变,刺激胆囊粘膜,引起炎变。或胰液反流进入胆道,被胆汁激活的胰消化酶侵蚀囊壁,引起急性胆囊炎。各种细菌(大肠杆菌等)感染,病原菌自血流进入胆囊或蛔虫携带细菌钻入胆道,均可引起胆囊炎。
胆汁郁积、胆道感染、胆固醇代谢失调瘀积是结石的重要因素胆石常由综合因素形成。此病与工种和习性也有关,长期伏案工作、活动很少的人,常压迫胆管,使胆汁排泄不畅,在胆囊内滞留、浓缩、沉积成石。
大柴胡汤是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的方药,方中柴胡为君,与黄芩合用能和解清热,以除内邪;大黄、枳实泻热结,共为臣药;芍药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治气血不和的腹痛烦满不得卧;半夏降逆止呕,配伍生姜以治呕逆不止,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同用,能调和营卫而和诸药。加入金钱草等药,以溶石、消石、排石为功。
胆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我们认为胆囊炎患者有无便秘都可在方中加入大黄,其主要功能是导滞泻热利胆,只有腑气通畅,郁结湿热才有出路,只有邪气去,正气方可复,该方对伴有结石者,有不同程度缓急止痛、溶石、排石的效应。
大柴胡汤对实证为宜,因其以攻为主,不可长期投之。对已缓解兼有虚证者,如气虚不足酌加沙参、玄参以补之;肝体失养者加生地、当归以柔之;脾土失运者,加党参、山药以运之。按证施药,方得良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21-10-27 13:56 2楼
很好!
⬅ 六经症治略解 老茶馆 看下这个方子治疗手脚冰凉效果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