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谈膈俞穴的配伍应用

2020-08-05 09:32 楼主

淡谈膈俞穴的配伍应用

作者:王敏 单位:天津市长征医院​

膈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第十七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正中线旁开1.5寸处,因本穴内应横膈,故名膈俞,又因在第七胸椎棘突下,故又名七焦之间。该穴疗效明显,刺灸该穴可起到养血和营、理气止痛作用。现结合临床简述其配伍应用。



1、用于血瘀证

“血会膈俞”,因此针刺膈俞有活血化瘀之功,临床上常与血海相配伍治疗多种血瘀病证。

如配肺俞、列缺、血海等可治气滞血瘀,迫血离经的紫斑;

配三阴交、蠡沟等治血淋;

配膀胱俞、肾俞、气海等可治疗尿血。

与风池、血海、太冲等相配治疗行痹,是取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

配大肠俞、环跳、承山等可治腰腿痛;

配迎香、印堂、血海等可治血瘀鼻鼽;

配太阳、睛明、球后等可治白内障;

与肝俞、天枢、行间等相伍可共秦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可用于治疗腹痛;

配日月、丘墟、肝俞等可治胁痛;配巨阙、厥阴俞阴陵泉等可治气滞心闷;

配膻中、厥阴俞、内关等可治瘀血心闷。

此外,本穴还可与期门、中封、章门相配,治疗以腹胀大如鼓,脐周青筋暴露为主症的鼓胀;

与关元、足三里、脾俞等相配可治正虚瘀结的积聚。

配三焦俞、心俞、人迎等可治脉微弱或消失的无脉证;

配肝俞、大陵、太冲等可治瘀血攻心的健忘。

实验结果表明,针刺膈俞穴对血瘀证者能有效地阻止血粘滞性的增高,改善血液循环。



2、用于血虚证

刺灸本穴不仅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还兼具养血生血,健脾补心之力,临床常与脾俞相伍以治疗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的病证。

如配脾俞、足三里、神门等可治心悸;配心俞、脾俞、三阴交等可治健忘;

配血海、肝俞、膻中等可疗眩晕;

与气海、关元、三阴交等相伍可治疗气血亏虚的男性不育症;

配承满、隐白等对脾胃虚损,气不摄血的吐血有较好疗效。

本穴还可与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相配治疗呕吐;

与心俞、气海、百会等相伍可治卒然昏仆的血厥;

配伍胰俞、肾俞等可治消渴;

与华佗夹脊、身柱、命门等相配治小儿痿证。

实验结果表明,针刺动物“膈俞”可加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的恢复。

临床观察证实,针刺膈俞穴有降血压作用,对I、II期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

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有较好疗效。



3、用于胸膈气机不利

因本穴靠近胸膈,因此具有利气、开胸膈的作用,

如配伍阙可治胃气上逆的呃逆;

与膻中、列缺、肺俞等相伍可治肺气壅闭的呼吸衰竭;

配伍内关、中脘、丰隆等可治痰阻的噎膈;

配伍足三里、气海、膻中等可疗气虚阳衰的噎膈。

有报道,针刺膈俞穴对肺功能有调整作用,尤其能够调整两侧呼吸功能的平衡。



4、用于暑湿高热

本穴还可清泄暑热,宽胸凉膈,适用于治疗暑湿、风湿及邪热盛实的高热。

治疗暑湿常配少府、行间、肺俞等以治伤肺络型;

配少府、曲泽、中冲等以治暑入血分型;

对于余热未尽,痰瘀阻络者则常椟太溪、三阴交、太冲等。

治疗水湿为病常配外关、内关等以治热郁胸膈型;

配合谷、支沟、天柱等以治热滞胸膈,微兼腑实型;

与郄门、冲门、曲泽等配则治热灼营阴的风湿。

对于邪实高热者可配伍大椎、少商、曲池等以速退其热。



取穴时患者应呈俯伏位,施术者应注意针剌方向,只能向脊柱方向斜剌0.5-0.8寸,不可直剌或向斜剌,否则易经肋间隙剌穿胸壁,造成气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20-08-05 10:49 2楼

浅议血海、膈俞的调血作用

作者:崔瑾;路绍祖 刊名:中国针灸​

血海为足太阴脾经穴,又名血郄;膈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穴,是八会穴中的血会。二穴虽不同经,但在临床上均有调血之功能;虽可同治血病,运用中又各有所长,兹论述如下。


1、二穴调血特点

1.1 血海擅调妇科血病

血海是治疗妇科血证及同血分有关的皮肤病的要穴。它能调血气、理血室、引血归经、导血归海,故临床上妇科崩漏、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血淋均取之为主穴。对此,历代文献如《甲乙》《千金方》《外台秘要》《针灸大成》《类经图翼》均有血海“主妇人漏下恶血,月闭不通”的类似记载。《十四经要穴主治歌》:“血海主治诸血疾,兼治诸疮病自轻”;《胜玉歌》:“热疮臁内年年发,血海寻来可治之”。说明血海还能治疗由血虚、血热所致的皮肤病及现代医学中的某些过敏性疾病,如皮肤瘙痒、荨麻疹、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等。

1.2 膈俞善理胸中血病

膈俞是治理心、肝、肺血证之要穴。因动脉血管贯膈下行,静脉血管贯膈上行,膈俞与血液循环关系密切。它能补气养血,利膈平逆,临床上用治各种原因所致咳血、吐血、呕血;心脉痹阻之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血瘀阻之心悸气喘;气血不足之头晕目眩等。如《千金方》载:“心痛如锥刀刺”,《图翼》载:“痃痹五积气血块,诸血病者,如吐血衄血不已,虚损昏晕,血热妄行,心肺二经呕血,藏毒便血不止”。另外,膈俞对全身性的如贫血、血小板减少、血液系统疾病、出血性疾患亦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如《循经》载:治“诸血症妄行”,《医宗金鉴》载:“更治一切失血症。”同样,膈俞穴也可治疗皮肤病如荨麻疹等。


2、二穴调血机理

血海调血,因其为足太阴脾经穴,脾主统血,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会元针灸学》:“血海者,是心生血、肝藏血、肾助血,肾之阴谷,肝之曲泉,脾之阴陵泉皆生潮之处,三阴并行,通血之要路”。血海又名血郄,是血液聚敛归合之处。因此,血海调血,是其统血、生血、摄血、活血的有机体现。

膈俞调血,与其穴位所在的位置有密切的关系。滑伯仁云:膈俞是太阳脉气所发也,太阳多血,又血乃水之象。”陈修园说:“诸经之血,皆从膈膜上下,又心主血,肝藏血,心位于膈上。肝位膈下,交通于膈膜,故血会于膈俞也。”《类经图翼》亦说:“谷气由膈达于上焦,化精微为血之处,故曰血会。”因此,膈俞调血,依赖于与血液有密切关系的心肝两脏协同完成。

二穴治疗皮肤病的机理,仍然与其调血功能密不可分,血虚可以生风,血热可以生风,二穴“祛风”是建立在“养血活血”基础上的,“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即是其理论基础,实践证明治血的确有助于治风。

另外,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二穴对血液系统有良好的调整作用。如针刺血海穴可使血液流变学和凝血现象以及甲皱微循环的多项指标有明显改善[1],川芎嗪穴位注射膈俞穴可使冠心病患者异常升高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降低[2]。从实验角度阐明了二者的调血机理。


3、二穴的临床应用

血海、膈俞二穴,均具有止血、活血、补血之功效,临床要根据具体病情配合不同的补泻手法,如活血化瘀,则用针刺泻法,并加用刺络拔罐;养血生新则用针刺补法加灸;二穴均适用于一切出血证、瘀血证。但上焦、中焦之血证如呕血、咳血、吐血及其它血证多选用膈俞;下焦之血证如崩漏、月经不调则宜选血海。血海长于治血崩类急症和由血虚、血热所致的皮肤病,而膈俞偏于治疗慢性血病。

在配伍上,因气与血的密切关系,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病则气不能独化,气病则血不能畅行,血赖气生,又赖气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治疗血病的血海、膈俞,临床上常与补气之合谷、足三里;行气之膻中、气海;理气之太冲等相配。又因血与五脏的关系,五脏功能失常所导致的血病,要取相关经穴配合治疗。如配三阴交补血摄血;配心俞、脾俞可补益心脾;配……





2020-08-05 10:52 3楼

膈俞穴临床应用

作者:申定珠;熊芳丽;崔瑾 刊名:上海针灸杂志​

膈俞穴是针灸临床常用穴,日前,国家中管局主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穴典》腧穴主治临床研究项目已将膈俞穴纳入首批招标的36穴之中,本文将有关膈俞穴古籍记载及近20年的临床应用概况综述如下。


1、古籍记载

膈俞穴首见于《难经四十五难》,为足太阳膀胱经的背部腧穴,八会穴之血会,别名七焦之间。膈,指胸膈,关格,俞,同输,腧,又通枢。内通胸膈,可以开通关格之处。膈俞,内应横膈膜,而为之俞,故名“膈俞”。《会元针灸学》:“膈俞者……即横膈之所系于背,腧者过也,足太阳之所过,故名膈俞。”滑伯仁云:“膈俞是太阳脉气所发也,太阳多血,又血乃脉之象。”陈修园说:“诸经之血,皆从膈膜上下,又心主血,肝藏血,心位于膈上。肝位膈下,交通于膈膜,故血会于膈膜也。”《类经图翼》亦说:“谷气由膈达于上焦,化精微为血之处,故曰血会。”

1.1 取穴法

《灵枢背俞》:“在七焦之间,夹脊相去三寸所,按其所应在中而痛解,乃其俞也。”《针灸甲乙经》:“取俯伏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之。”《类经图翼》、《医宗金鉴》:“去脊中二寸。”《针灸聚英》、《针灸大成》:“七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其在六版《针灸穴》教材中的具体取穴法为:俯伏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至阳(督脉)旁1.5寸取穴。

1.2 刺灸法

《灵枢背俞》:“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针灸甲乙经》:“针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医宗金鉴》:“禁针。”《新针灸学》:“针四分深,灸二十至三十分钟。”《新编左考集》:“针三分”。其在六版《针灸穴》教材中的刺灸法具体描述为:斜刺0.5-0.8寸;可灸。

1.3 主治

膈俞能补气养血,利膈平逆,其功能补之则补养阴血,摄血止血,强壮筋脉,泻之则调血活血,祛瘀生新,宽胸理气,通络止痛。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咳血、吐血、呕血;心脉痹阻之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血瘀阻之心悸气喘;气血不足之头晕目眩等。如《千金方》载:“心痛如椎刀刺”。《类经图翼》载:“痃痹五积气血块,诸血病者,如吐血衄血不已,虚损昏晕,血热妄行,心肺二经呕血,藏毒便血不止。”另外,膈俞对全身性的如贫血、血小板减少、血液系统疾病、出血性疾患等亦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如《循经》载:“治诸血症妄行”。《医宗金鉴》载:“更治一切失血症。”此外,膈俞为血之会,泻膈俞之热,便可使血分之热得清。“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因此,膈俞穴也可治疗皮肤病如荨麻疹等。另外,《针灸甲乙经》:“凄凄振寒数欠伸,膈俞主之。”“背痛恶寒,脊强,俯仰难,食不下,呕吐多涎,膈俞主之。”《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咳而呕逆,膈胃寒痰,食饮不下,胸满支肿,两胁痛,腹胀胃脘暴痛,热病汗不出,喉痹,腹中积癖,默默嗜卧,四肢怠惰,不欲动,身常湿不能食,食则心痛,周痹身皆痛。”均为膈俞的主治范畴。


2、现代临床应用

2.1循环系统疾病

2.1.1 冠心病及心绞痛:熊芳丽等[1]运用膈俞、膻中、心俞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30例,显效104例,占80%;好转18例,占14%;无效8例,占6%。蔡国伟等[2]予膈俞穴注射川芎嗪及膈俞穴穴位电针刺激治疗冠心病。结果两组均能调节血浆前列腺素F1(6-K-P)、血栓素B2TXB2及血浆6-K-p/TXB2比值(P<0.01,P<0.001)。张继芳等[3]以大黄蟅虫丸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以该膏剂贴敷膈俞、内关、膻中、足三里等穴位,结果贴敷组与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片)均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以及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沉降率,并且能提高患者的每分输出量(CO)、心搏量(SV)及射血分数(EF)。

2.1.2 肿瘤放化疗毒副反应:……







2020-08-05 11:39 4楼
事是那么回事,不过理论上就没有讲清楚。我的研究如下:
1、血会膈俞的原理
膈俞穴的经络感传研究发现:刺激膈俞穴后诱发的经络感传重点部位主要是人体成人骨骼的造血部分(肱骨的上半段,股骨的上半段,肩胛骨和骨盆等)。实际上就是能够改善人体造血骨髓的微循环流量。
2、治疗膈肌的原理
穴名膈俞就是说此穴可以治疗膈肌的疾病。经络研究发现膈肌的经络分布是:前1/3膈肌的经脉是胆经前线,进入点是日月穴;中1/3膈肌的经脉是心经,进入点是极泉穴;后1/3膈肌的经脉是胆经后线,进入点是膈俞穴。因此膈俞穴只能够治疗后1/3 膈肌的疾病。
2020-08-05 11:42 5楼
另外影响膈俞穴病变的原因之一是第七胸椎错位,如果不予以复位的话,所有的治疗都是徒劳无效的或临时的。
2020-08-05 13:01 6楼
膈俞穴是一个交会穴。交会的经脉是:膀胱经小趾内侧线(纵行)和胆经后线(横行)。
2020-08-05 21:31 7楼
fayuan_guo 说:
事是那么回事,不过理论上就没有讲清楚。我的研究如下:
1、血会膈俞的原理
膈俞穴的经络感传研究发现:刺激膈俞穴后诱发的经络感传重点部位主要是人体成人骨骼的造血部分(肱骨的上半段,股骨的上半段,肩胛骨和骨盆等)。实际上就是能够改善人体造血骨髓的微循环流量。
2、治疗膈肌的原理
穴名膈俞就是说此穴可以治疗膈肌的疾病。经络研究发现膈肌的经络分布是:前1/3膈肌的经脉是胆经前线,进入点是日月穴;中1/3膈肌的经脉是心经,进入点是极泉穴;后1/3膈肌的经脉是胆经后线,进入点是膈俞穴。因此膈俞穴只能够治疗后1/3 膈肌的疾病。
fayuan_guo 说:
另外影响膈俞穴病变的原因之一是第七胸椎错位,如果不予以复位的话,所有的治疗都是徒劳无效的或临时的。
fayuan_guo 说:
膈俞穴是一个交会穴。交会的经脉是:膀胱经小趾内侧线(纵行)和胆经后线(横行)。

感谢老师分享详细的膈俞穴经络传感及功效机理研究成果。

一、针灸刺激膈俞穴对造血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从现代医学最新研究成果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还与其对肺的调节有关:
2017年3月22日,顶级期刊《自然》刊登了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Mark R.Looney教授团队的重要研究成果,他们首次证实肺是个造血器官,动物体内有一半以上的血小板来自于肺部;更重要的是他们还首次发现肺部储存有多种造血祖细胞,这些细胞可以用于恢复受损骨髓的造血能力。(https://www.sohu.com/a/130167642_377326 )

二、脊椎骨的形状和位置,需要钙质、筋腱、肌肉来维持,之所以会错位,除了外力冲击和不良姿势,还与肾(主骨)精、肝(主筋)血、脾(主肌)气的虚损密切相关。

三、小孩子全身的红骨髓都能造血,成人以后就主要是躯干部分的扁平骨具有造血功能了,而躯干上扁平骨最集中的地方又在胸肋背部,围绕在肺的四周,所以,八会穴之血会膈俞位于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位于人体的“造血中心”。


不同年龄时红髓在主要骨骼中所占的比例--成人造血的红骨髓主要分布于躯干扁平骨中






⬅ 吃完饭后可以直接艾灸中脘穴吗 老茶馆 肋前神经痛一针下去位立竿见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