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伤寒论》读书笔记一份

2021-03-15 17:57 楼主
说明



这只是个人的一个读书笔记,仅此而已!



经方小学生:坐井观天机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21-03-16 12:16 2楼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271.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358.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趋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347.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
269.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333.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346.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
343.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344.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
345.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2021-03-16 12:16 3楼
坐井观天机 说:
说明



这只是个人的一个读书笔记,仅此而已!



经方小学生:坐井观天机
2021-03-16 12:16 4楼
太阳病汗后未解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65.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66.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76.发汗后,药不得入口,为水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122.病患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6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75.未持脉时,病患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一作僻)地者,真武汤主之。
211.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2021-03-16 12:17 5楼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口父fu三声)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役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译文】
表阳虚证,脉轻取浮、重按弱。因正邪在体表交争,产生发热,所以脉浮;因自汗伤津,脉不充盈,所以重按脉弱。病人表现怕冷、怕风、发热、鼻鸣、干呕的,必用桂枝汤。
桂枝汤方
桂枝15g、白芍15g、生姜10g、大枣15g(擘)、炙甘草10g。
(用法参考原条文,下略)
大枣12枚,称重大约42克,一枚大枣约在3-4克之间。大枣用前必须擘开,以利枣液煮出来,下方再有大枣不再说明。另质量单位统一为克或毫升,或省略。
桂枝:促进动脉血的流动,张佐景“活动脉之血者也”。
白芍:促进静脉血的流动,张佐景“活静脉之血者也”。
生姜:发汗,促进胃蠕动,消痰饮。
炙甘草:补气、缓急,调和诸药。
大枣:去皮及枣核,水煮,极其接近胃液,是经方中最常用的营养物质。凡血脉不充盈,或大吐、泻、汗后而津液不充者,多用大枣。
解方:
1桂枝配白芍: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快各脏器的新陈代谢,减少组织内代谢产物的蓄积,因致痛物质的减少及局部压力的释放从而缓解疼痛;改变局部瘀血或缺血的异常状态。并非只针对表证才起解肌的作用。是整张桂枝汤的灵魂。
2姜、枣、草组合:脾胃是后天之本,脉弱者津不足,当益脾胃、补津液。在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等其他很多方剂中都有这样的组合。
3桂枝汤在表阳虚证中的作用机理:当外感后,机体津液向上向外输布,试图以出汗排邪,终因后继乏力,而不能完成,服桂枝汤,得强援,汗畅,邪出,病解。
4桂枝汤的作用是全身的,因人体外感时,有向外向上输布津液的机制,所以主要表现在解表上的作用。
5桂枝汤发汗的作用不是依赖桂枝加生姜的发汗作用。而是依赖机体本身就“有汗”或者能汗的前提。“有汗用桂枝”机窍在此。
用法解:服药后啜热粥盖被令小汗出,得汗病解则弃余药,未汗继服,得汗病不解可再服。(随机应变,用法之中已经包含了下面很多条文。)
“啬啬”,“淅淅”,“翕翕”只要读音,地方语言的形容叠词,重音不重字。
2021-03-16 12:18 6楼
更多内容,自己下附件。有疑问一起讨论。
2021-03-16 16:29 7楼
桂枝汤方证是中风,不是表阳虚,张仲景说的欲救邪风,是通过桂枝与生姜的辛散作用,能够从内往外托邪外出,张仲景称之为救。如果结合经脉来说,就是桂枝从经脉内往脉外透散外出,生姜在脉外促进卫气的运行,能够协同桂枝来祛除风邪。都是,这个托邪外出,需要耗散津液,所以佐以大枣与热粥来补充。用表阳虚来理解是不对的。
2021-03-16 17:30 8楼
柴桂方应 说:
桂枝汤方证是中风,不是表阳虚,张仲景说的欲救邪风,是通过桂枝与生姜的辛散作用,能够从内往外托邪外出,张仲景称之为救。如果结合经脉来说,就是桂枝从经脉内往脉外透散外出,生姜在脉外促进卫气的运行,能够协同桂枝来祛除风邪。都是,这个托邪外出,需要耗散津液,所以佐以大枣与热粥来补充。用表阳虚来理解是不对的。
谢谢,表阳虚,这个虚,不是真的虚,只是津液不足罢了。伤寒的病人称其为表阳实,并不是说病人抵抗力更强,人得外感后,应该出汗而愈,中风的人会出汗,伤寒连汗都不会出,称其表阳实,只是因为津液充足罢了。桂枝加生姜以发汗,这是主流的看法,但我认为桂枝汤不发汗,其能汗是因为本来就是有汗之人,补其津,活其血,可以联系小建中汤和新加汤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这个读书笔记一直到太阳病篇结束。谢谢。
2021-04-07 20:26 9楼
挺不错的,可以继续。不过,如果能一起思考一下我之前提出的问题,就更完美了。
⬅ 痰瘀互结证治理论源流考(附沈氏女科诊法方药) 老茶馆 古代名医针药合治腰痛四案:不独虚寒-更有湿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