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伤卫

2022-03-18 17:45 12楼
夜视仪 说:
有可能 不过八纲辨证少了 湿燥,阴阳虚实表里寒热,我现在从寒热湿燥风暑来入手,再挂阴阳,这个阴阳还在六经里,实际是三阴三阳病,虚实的判断还没考虑好,表里这个,应该又和升降出入有关,就如同桂枝汤症,看起来症状在表,但是根子是在里,这个表里就很不好处理,遇到类似的病,总是关注在表的情况,看见热去热,看见燥补水,就会流于表面
证和症的区别。
2022-03-18 22:06 13楼
梦回杏林 说:

阴虚则燥,阳虚则湿。

原来好像怕湿的多,火神派吃香,
现在似乎怕燥的变多了,可能是火神派留下的后遗症,
而实际上现在的人是越来越湿了,腰围越来越大,中年油腻男越来越多。

那些“辨脉证并治”的经方家,治病从来不考虑药性的燥润,而是看证是否烦渴、脉是否细涩。
就算八纲不够用,也不可能加辨润燥,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提出过十纲辨证,在八纲基础上增加的是“气血辨证”。
阴虚则燥,阳虚则湿。 //阳虚不一定湿
2022-03-18 22:13 14楼
goldharp 说:
阴虚则燥,阳虚则湿。 //阳虚不一定湿
如果是阴阳两虚,而又阴阳平衡(跟平人相比,阴阳各自虚的程度一样),即弱阴弱阳弱平衡的状态,这时有“阳虚”存在,但不会有湿。
2022-03-19 09:41 15楼
江海余生 说:
证和症的区别。
是啊,就是几种症的组合,对应了一个方证,那么只要有一个症对不上,就极有可能换另一个方证了,如果这个方证在伤寒里是不存在的,那么就得自己去找解决办法
2022-03-19 09:47 16楼
湿燥的不平衡可以在任何地方体现,比如肺之合在皮也,但是会出现皮肤湿而肺燥的情况,也就是说寒邪容易侵袭体表皮肤,而热邪比较容易影响肺脏,湿燥方面两个也不会处于同样的状态
2022-03-19 10:02 17楼
夜视仪 说:
湿燥的不平衡可以在任何地方体现,比如肺之合在皮也,但是会出现皮肤湿而肺燥的情况,也就是说寒邪容易侵袭体表皮肤,而热邪比较容易影响肺脏,湿燥方面两个也不会处于同样的状态
太阳膀胱经和太阴肺经的功能
2022-03-19 10:09 18楼
江海余生 说:
太阳膀胱经和太阴肺经的功能
嗯,五行的分法和六经的分法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六气病上面,更适合六经的方式
2022-03-19 14:13 19楼
夜视仪 说:
嗯,五行的分法和六经的分法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六气病上面,更适合六经的方式
实际上是统一的,六气上更具象一些,但实际上动态是统一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六经本身配属五行,说明六气的动态变化会影响经络脏腑功能,脏腑功能动态平衡就是由五行决定的。所以可以说,六气变化为因,五行变化为果。就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各有各的好处。从六气分辨,容易分析症状等明星具体的东西,但是对于内在复杂的传遍变化,较难把握,因为症状太多了,内部又存在先后因果以及隐藏关系,思路不对,就很难治;五行是大的战略方向的把握,可以脱离具体的细节,但是失去了用药对症等方面的细节针对性。所以可以结合二者的优势,互为补充。
2022-03-19 17:17 20楼
kastin 说:
实际上是统一的,六气上更具象一些,但实际上动态是统一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六经本身配属五行,说明六气的动态变化会影响经络脏腑功能,脏腑功能动态平衡就是由五行决定的。所以可以说,六气变化为因,五行变化为果。就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各有各的好处。从六气分辨,容易分析症状等明星具体的东西,但是对于内在复杂的传遍变化,较难把握,因为症状太多了,内部又存在先后因果以及隐藏关系,思路不对,就很难治;五行是大的战略方向的把握,可以脱离具体的细节,但是失去了用药对症等方面的细节针对性。所以可以结合二者的优势,互为补充。
嗯 ,其实也明白这个六气为天,五行为地,始终是太阳在影响着大地的运转,人正好在中间,六气在影响,五行也在影响,就是思维有个习惯,习惯从六气来考虑了,五行就只能为辅了,六气对不上的时候,再看五行。
⬅ 易医结合实践案例分析 老茶馆 脉浮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