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学习:什么是阳明证

2021-09-10 20:34 楼主
《伤寒论》学习:什么是阳明证

【原文】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学习理解】
这段原文指出了阳明证的主要症状:肾热、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这是阳明热证,是正阳阳明证。
正阳阳明证的病理机制就一个字:热。什么是热?不恶寒反恶热。如果病人恶寒,这是寒证。病人恶热,这是热证。太阳证,病人恶寒。轻的恶寒称为恶风,重的恶寒表现为寒战。不管轻重总是恶寒,有恶寒就是寒证而不是热证,可以排除阳明证的诊断。病人既不恶寒又不恶热,中性,这就不好说。如果恶热,就可以诊断为阳阳热证,即正阳阳明证。太阳阳明证其实是寒证,只是病人平常就是寒性体质,因此患太阳证时胃府阳气更加不足,而出现功能不足。正阳阳明才是热证,少阳阳阳是热证外加津液不足。所以,阳明证是区分为热证和寒证的,不要一说阳明证就都是热证。
身热,病人发热,指的是医生触摸病人的譬如感觉烫手,即体温升高。自汗出,病人不停地出汗,但是热不退。这与太阳证不同。太阳证出汗后热退。伤寒病太阳证,一般情况不出汗,一旦出汗意味着病好了。中风病太阳证会出汗,而出汗后热退了,病还没有好。然后又恶风、发热、出汗。阳明证的特点是一边出汗一边发热,汗出热不退,而且病人不恶寒反恶热。反字用得好,它指出了恶热与身热和自汗出都是相反的。身热与恶寒是一致的,与恶热是矛盾的。自汗出与恶风寒是一致的,与恶热是矛盾的。其实身热与自汗出也是矛盾的。总而言之,阳明证就是一个矛盾证,称为逆证,不是顺证。一边发热,一边又出汗,这不是矛盾么。一边发热,一边又怕热,不矛盾么。出汗后应该热退,热退后应该不怕热,可是病人还怕热,这不是矛盾么。出汗后热不退,不是矛盾么。总而言之,阳明证就是一方面需要发热,因为邪气盛。另一方面又不能发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阴精不足!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21-09-12 09:08 2楼
阳明证可以为热证,也可以为寒证。阳明中风为热证,阳明中寒为寒证。

原文: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阳明证心下硬满,指横结肠处硬满。结肠硬满有寒证有热证,都属于阳明证。时常不能区分为热为寒,故而不可以轻率使用攻下疗法。使用攻下疗法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热证,攻下则愈;另一种是寒证,攻下则死。
2021-09-12 09:15 3楼
原文: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病人有心烦,这是热证的重要症状。不吐下下,即不呕吐不腹泻,这提示阳明无寒。那么就可以诊断为阳明热证。说病人不腹泻,指短时间不大便,未可确定有结实,故不使用大承气汤,而使用调胃承气汤。
2021-09-12 09:30 4楼
原文: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脉迟,提示有寒,阳气不足。既然有寒,汗出后应该恶寒。如果病人不恶寒,则提示有热,有阳明热证。为寒热夹杂。病人脉迟有寒,寒在里,故而身重。身重者,肌肉乏力是也,提示脾胃虚弱。病人腹满而喘,有潮热,提示大便已结实,可以使用大承气汤。就是说,此时病人脉迟、潮热、肌肉乏力、腹满而喘、手足出汗,大承气汤证。潮热为里热证而没有表寒,病人必不恶寒。如果病人有恶寒,则不会有潮热,而有表寒,不可以使用承气汤,一般三承气汤皆不可以。但是,如果病人多日不大便,腹胀满比较明显,可以使用小承气汤慢慢调。
2021-09-12 09:37 5楼
这些学习理解是你自己写的吗?
2021-09-12 09:39 6楼
阳明证结实必喘,便通则喘自止。喘为阳明府实证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
2021-09-12 09:39 7楼
百草老中医 说:
这些学习理解是你自己写的吗?
2021-09-12 10:46 8楼
阳明证,即病在消化系统的病证。脾胃病证。有热有寒。张仲景指出了三类阳明证: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和少阳阳明。

“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约,约束,限制的意思。脾功能受到限制,也就是消化系统的功能受到限制。不说胃府功能受到限制,因为这意味着消化系统的器官没有发生实质性损坏,只是功能受到限制而已。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呢,太阳证常常会这样。消化系统功能受到限制,故而呕吐,不能进食。是脾约。譬如伤寒病太阳证,其有呕吐,这就是脾约的症状。病在太阳,胃家只是功能受到限制而已。

“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胃家,指消化系统的所有器官。实,邪气盛。正阳阳明,真正的阳明。胃家实是真正的阳明证。真正的阳明证是热证。病人身热、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一个字,热。热必烦。所以烦也是正阳阳明证的主要症状之一。正阳阳明证,病理机制是消化系统受到邪气侵犯而功能亢进,阳气过于强盛。实际上阳明热证的热属于邪热,不是正热。邪热又称为邪火。为什么发生邪火,因为阴精不足,阴不配阳而产生邪火,邪火扰乱正常的生命活力,故名曰邪。所以阳阳热证是邪火证。

“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烦,烦躁,有邪火的明证。实,邪气盛。病在阳阳胃家。燥,指津液不足,于是就可以出现大便难。所以,少阳阳明为阳明热证并发津液不足而出现大便干燥难解的病证。阳明府实证即属于少阳阳明证。
2021-09-12 11:03 9楼
原文: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阳明热证本来就会不停出汗并且心烦。现在医生又采取发汗疗法(有汗用桂枝汤,应该是桂枝汤发汗疗法),邪气已经清除了,但是病人仍然有心烦没有完全消失,这是津液不足而大便正在干燥的缘故。此时应当关注小便,看小便数量有没有减少。如果病人小便数量减少,这提示就是津液不足引起的不大便,大便会自然而然通的。言外之意是,如果病人小便跟往常一样多,这就不是津液不足而致,而可能是阳明府实证,不能指望病人大便自通。阳明府实证,为虚实寒热夹杂证,属于重症,与一般的少阳阳明不大便有轻重之别。
2021-09-12 11:08 10楼
阳明症是最不好概括的,胃家阳明好理解。肺家阳明怎么理解,?有人认为是风温。
可能毒症,脓症发热,都可以阳明理解。
2021-09-12 12:13 11楼
溶溶如 说:
阳明症是最不好概括的,胃家阳明好理解。肺家阳明怎么理解,?有人认为是风温。
可能毒症,脓症发热,都可以阳明理解。
阳明就是胃家,只不过胃家区分为寒热而已。胃家热是阳阳热证,即正阳阳明;胃家寒又区分为两种,一种是表寒证限制了胃家的功能,另一种是胃家热极生寒,为里寒证。
⬅ 《伤寒论》学习:什么是少阳阳明 老茶馆 《伤寒论》学习:伤寒病邪传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