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学习:弦脉

2021-09-19 14:59 楼主
《黄帝内经》学习:弦脉

【原文】
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岐伯对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帝曰:春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

【学习理解】
弦脉出现于春季可以是正常的情况。不过正常的弦脉表现为“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端直以长,这是弦脉的特征,不管是正常的还是病理性的弦脉,都是端直以长,这是弦脉的判断依据。病理性的弦脉,端直以长,外加太过或不及。
端直而长,其实就是脉波传播速度加快,脉体粗大而搏动幅度小。这是动能硬化的特有脉象。正常不硬化的动脉,其管壁弹性好,故搏起幅度大,回缩幅度大,搏起之后的沉伏比较彻底,沉伏瞬间感觉脉体消失了。而弦脉则沉伏瞬间不消失,感觉一直存在脉体。而且由于脉管弹性差,脉波传播速度加快。由于脉体粗大,因此脉体更长。总而言之,弦脉是动脉硬化的特征性脉象。
正常的弦脉:“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这是正常的弦脉。其气来,指脉搏起之时。滑,指滑溜。轻虚,指脉力不很强。太过的弦脉:指“其气来实而长”,即脉搏起时速度加快而且力度更强。长,脉体粗大,故而脉长。这是脉力比正常的弦脉更强的表现。不及的弦脉:指“其气来不实而微”。脉搏起速度比正常的弦脉更缓慢,而且搏动幅度更小。
“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太过的弦脉,病人善忘、头昏眼花而表现为头部疾病。西医称之为脑动脉供血不足。不及的弦脉,病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西医称之为心绞痛。
总而言之,弦脉提示病人动脉硬化。而动脉硬化本身会引起太过性弦脉,往往以脑动脉硬化为临床上容易被关注。如果动脉硬化没有牵连到心脏的冠状动脉,就呈现为太过性弦脉。如果心脏的冠状动脉硬化了,就会出现心绞痛,并导致心脏收缩能力减退,于是就呈现为不及性弦脉。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21-09-19 15:14 2楼
简单说来,弦脉提示动能硬化,动脉硬化最引人注目的有脑动脉硬化和心脏冠状动脉硬化。没有心脏冠状动脉硬化,病人为太过性弦脉,有冠状动脉硬化就为不及性弦脉。太过性弦脉以脑动脉硬化为引人注目,故病人表现为头晕眼花,脑供血不足的症状。不及性弦脉,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心脏收缩乏力,于是就使“其气来不实而微”。病人出现心绞痛。

由此可见,两千多年前的华夏古人对弦脉与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动脉硬化与脑供血不足和心绞痛之间的关系就已经看得清清楚楚。不得不佩服古人观察之精确。
2021-12-24 13:14 3楼
什么是魂魄

《黄帝内经》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我们都知道,汉字是形意文字,即象形会意。魂魄,是鬼的两个组成要素,一阴一阳而已。鬼之阴谓之魂,鬼之阳谓之魄。那么,什么是鬼呢。鬼,通归。人来自于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即被称为鬼。人回归大自然以后并没有消失,而是以鬼之魂魄继续存在于人们心中。人有两个组成要素存在于人世间,一个是肉体,一个是思想。当肉体回归大自然以后,思想还继续存续于人世间。这个继续存续着的思想就是魄。古人认为人死亡后他的肉体回归了阴间。什么是阴间呢,其实很好理解,就是人们看不到的世界。人们看到的世界是阳间。人从阴间来到阳间而成为人,回归阴间称为鬼,鬼之魂在阴间,而魄继续存续于阳间。所以,魄字写作鬼字和白字。白,看得见的东西。鬼的思想存续于人世间,大家都看得见,名曰魄。鬼的肉体回归阴间,就好比升了天,进入了云端,故曰魂。魄为阳,魂为阴。魄为阳,意味着力气,影响力。一个人,他做事和说话不靠谱,死亡后就会被人们普遍忘记,这叫做没有魄力。做事和说话很靠谱,对世人影响很大,这叫做有魄力。没有魄力的人,死亡后肉体和思想一并回归阴间。有魄力的人,死亡后肉体回归阴间,思想留在人世间,魄力在阳间存续很长时间。

上面说的是魂魄的最原始含义。在这段原文中,魂魄的含义延伸了。意思是说,人在活着的时候也有魂魄。活着的时候的魂魄又是什么东西呢?回答说:“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魄跟随着精来往,魂跟随着神往来。我们知道,精是阴,神是阳。精是肉体,神是肉体的生命活动。由于阴跟随着阳,阳跟随着阴。因此,跟随着阴精的魄为阳,跟随着阳神的魂为阴。

总而言之,每个活着的人都有魂魄。魂为肉体结构,魄为生命活动。不过,活着的人的魂魄不能称为魂魄,而被称为精神。死亡之后才能称为魂魄。

由于活着的人的肉体不能称为魂,如果称为魂,那就有骂人的意思。当一个人到处走动,别人反感他走动,就会骂他在“游魂”。为什么不说游魄呢,因为魄是生命活动。为什么一个人很有影响力被称为有“魄力”,而不叫做有魂力呢,因为魂是肉体而没有力,魄才有力。
2021-12-24 15:22 4楼
春季可以呈现正常的弦脉,其它季节呈现弦脉皆属于病理性弦脉。当然啦,春季也会出现病理性弦脉。那如何鉴别正常的弦脉和病理性弦脉呢?正常弦脉的特点是“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其气来,指的是脉体起搏。一个脉搏由前后两个过程组成:脉体起搏过程和沉伏过程。脉体起搏过程力度不强,但是也不太弱,这是正常的弦脉该呈现的情况。如果起搏力度太强,此谓太过。起搏力度太弱,此谓不及。都不是正常的弦脉。不管起搏力度强还是不强,“端直以长”是正常弦脉和病理性弦脉共有的表现。

什么是端直以长呢,就是脉管僵硬,犹如PVC管子,而不似橡皮筋管子。正常的动脉犹如橡皮筋管子,富有弹性。由于没有弹性,因此脉体起搏和沉伏的幅度比较小,另一个方面也导致脉波传播速度加快。这样的脉象,古人形容为“端直以长”。

总而言之,端直以长才是弦脉的判断标准,起搏力度则为鉴别病理性弦脉的依据。病理性弦脉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太过的弦脉,另一种是不及的弦脉。太过的弦脉表现为起搏力度过强,它提示病人动脉硬化,临床上表现为“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也就是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昏,记忆力减退。善忘是脑动脉硬化,而动能硬化也会出现于心脏。心脏动脉硬化会又导致病人呈现为不及的弦脉,即起搏力度太弱,临床上表现为“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也就是经常发生心绞痛。为什么动脉硬化发生于心脏会导致脉象呈现为不及的弦脉呢,这是因为心绞痛即心肌缺血,反复心肌缺血必然导致心脏收缩力减弱,推动脉搏的力度不足。

由此可见,两千多年前的医学家把动脉硬化的脉象和症状研究得非常准确,可谓是间而精。
2021-12-24 15:31 5楼
“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

人体的阴阳变化顺应着自然界四季节律。春季自然界的阳气开始“生”。什么是生?诞生谓之生。什么是诞生?出现了而没有壮大起来谓之诞生。一年四季,阳气经历过程是:诞生,成长,收敛,潜藏。春季人体的阳气处于诞生过程,就像是大自然的草木处于诞生过程一样。人体的肝藏代表着春季,肝气犹如草木。大地的东方也代表着春季,它是草木诞生之处。

春季人体的阳气处于诞生过程,还没有壮大起来,所以脉象就表现为弦脉。因为,阳气壮大了就是洪脉,减弱下去就是浮脉,减到最弱就是沉脉。
2021-12-24 15:35 6楼
春季的生理性弦脉,它既为弦脉,必端直以长。它既为生理性,脉力必不强不弱。脉力太强提示动脉硬化,脉力太弱提示动脉硬化累及到心脏。端直以长提示动脉硬化。
2021-12-24 15:52 7楼
弦脉提示动脉硬化。动脉硬化还是不硬化,切脉确实是可以觉察到的。脉管硬还是不硬,切脉怎么觉察不到呢。只要经常给人切脉,经常给健康人和病人切脉,对比观察,当然可以辨别出是不是弦脉。这个容易理解。弦脉的特点除了脉管僵硬,还必定会表现于脉波传播速度变化。脉搏是一个一个波,波会传播,传播有速度快慢问题。用手同时按压寸关尺,每一个脉搏期间,先是尺部起搏,再关部起搏,最后寸部起搏。脉波从尺传到关,从关传到存。传播速度有快有慢。脉波传播速度快慢就反映了脉管的软硬程度。动脉越软,弹性越大,则脉波传播速度越慢。动脉越硬,弹性越差,则脉波传播速度越快。这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观察脉波传播速度可以得知动脉是不是硬化。“端直以长”的描述,既直接描述了脉管硬度大,也描述着脉波传播速度快。“端直”,也可以理解为脉波传播速度特快,寸关尺几乎同时起搏的意思。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僵硬。
2021-12-24 16:05 8楼
关于动脉硬化,中医医生不如西医医生了解得那么深刻。西医医生需要通过各种仪器检测动脉是不是硬化了,而其实切脉也可以辨别有没有硬化的。切脉不仅可以辨别有没有动脉硬化,还可以辨别动脉硬化有没有累及心脏。

动脉硬化,一般发生于全身所有的动脉,不过不同的部位动脉硬化的程度是可以有差异的。一些病人动脉硬化以腹部主动脉和下肢动脉为主,就会影响消化道和下肢血管供血,造成“间歇性跛行”。一些病人以脑部和颈部动脉硬化为主,表现为慢性脑供血不足,病人经常发生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不管哪个部位为主,只要心脏的血管即冠状动脉硬化不为主,心脏收缩力就是正常的,而动脉硬化,就表现为太过的弦脉,端直以长,而且起搏力度过大。如果以心脏的冠状动脉为主,则经常发生心肌缺血,心绞痛,乃至于心肌梗死,都会导致心脏收缩力降低,于是病人的弦脉就由原来的太过型转变为不及型。仍然是“端直以长”的脉象特点,弦脉。
2021-12-24 21:45 9楼
弦脉血管弹性不好,紧张。跟肝营养和激素分泌有关。
2021-12-26 08:35 10楼
【原文】
“帝曰:善。夏脉如钩,何如而钩?岐伯曰: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帝曰:夏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其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为气泄”。

【学习理解】
一年四季大自然阴阳变化表现为春季阳生,夏季阳长,秋季阳收,冬季阳藏的特点。阳气是表现出来的气,阴气是隐藏起来的气。人体跟随着大自然阳气的变化节奏,春季阳气生,夏季阳气长,秋季阳气收,冬季阳气藏。春季人体的阳气诞生而尚未壮大,故而脉弦。夏季阳气壮盛,故而脉洪,原文谓之钩。何谓钩?“其气来盛去衰”也。脉起搏时曰来,沉伏时曰去。起搏幅度比较大,谓之来盛。沉伏得比较彻底,谓之去衰。简而言之就是脉体波动幅度比较大。夏季人体的阳气充分激发出来,一切生命活力都最强,故而心脏收缩力最强,推动脉体起搏幅度大。夏季气温最高,必须充分散热,故而充分扩张全身血管,外周阻力比较低,心脏收缩期动脉血充分进入毛细血管,于是心脏舒张期存留于动脉的血量比较少,血管充分回缩,整个心动周期动脉起搏沉伏幅度比较大。起搏速度快幅度大,沉伏速度快幅度大,此谓带钩,曰钩脉,洪脉,大脉。这是正常的,生理性的,在夏季应该呈现的洪脉。在其它季节就不可以呈现洪脉吗,也是可以的。洪脉的产生机制就是人体全身的阳气被激发出来,全身血管充分扩张,这种情况其它季节都可以出现,只不过夏季必然出现而已。

“反此者病”。意思是说,假如夏季不出现钩脉,这是病脉。如何不出现钩脉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来盛去亦盛”,另一种是“来不盛去反盛”。来盛即脉体起搏后比较粗大。去亦盛即脉体在回缩期不能充分回缩。也就是动脉比较粗大而波动比较小。这是钩脉吗,不是,而是弦大脉,动脉失去了弹性而收缩力强大。“此谓太过”。健康人在充分激发阳气时应该是钩脉(洪大脉),而不应该是弦大脉,如果表现为弦大脉这称之为太过,弦大脉提示什么情况呢,“病在外”。何谓病在外?病人阳气增强,属于三阳证,少阳之脉。

“来不盛去反盛”,就是说心脏收缩期动脉起搏幅度不够大,而舒张期动脉不能充分回缩。这是弦细脉。“病在中”,即病入三阴,厥阴之脉。

“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其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为气泄”。所谓浸淫,指感染大扩散,邪气盛而正气欲衰未衰之状,脉弦大。等到正气已衰,则为不及,脉弦细,病人心烦,咳嗽吐痰,二便不禁。
2021-12-26 08:57 11楼
《伤寒论》不是说过么:“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弦大脉可以出现于半产漏下,亡血失精的病人发生急性感染性疾病时。结合《黄帝内经》原文,这里从另一个角度指出弦大脉的病理机制。如果是平常真气不大亏,发生急性感染性疾病时阳气被充分激发出来,应该表现为洪大脉,而不是弦大脉。病人表现为弦大脉的,这是病人平常有亡血失精,真气大亏。病情继续进展加重时,从外入里,从少阳入厥阴,变为弦细脉。
⬅ 藏府辨 老茶馆 《内经》中说的悲与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