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阳明病篇学习

2022-01-05 17:15 12楼
【原文】
  阳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学习理解】
寒邪侵入阳明胃府,病人消化吸收功能丧失了,呕吐不能进食而大便不通,手足出汗不止而小便少,这必定会导致“固瘕”,也就是大便固结于肠道。但是由于病人消化道有寒,大便固结得不会太坚实,会有稀便排出。这是因为食物在胃肠道没有被消化吸收,必有稀便排出的缘故。
“胃中冷”,意思是说消化系统器官彻底凉凉了。寒伤形,把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有关的物质譬如胃肠道粘膜彻底破坏了,这不就凉凉了么。那么必有稀薄液体渗出于肠道而不能充分吸收,必有稀薄液体从大便排出。
这段原文强调了阳明病热证兼夹的寒证。所谓寒证,指器官功能彻底凉凉了。那么治疗方面就要注意了,不能轻易使用大承气汤了。大承气汤的适应症是纯热证。
2022-01-06 10:30 13楼
【原文】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故攻其热必哕。

【学习理解】
“胃中虚冷”,“胃中寒”,意思都是说消化道粘膜发炎而破坏了,《黄帝内经》说的“寒伤形”的意思。

这条原文说的是“阳明病不能食,名中寒”。即消化道急性感染引起的阳明证,也就是寒热夹杂证。呼吸道感染出现阳明病一般表现为“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急性感染发生于胃肠道,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丧失,于是“胃中虚冷”,“不能食”。如果进食就必然呕吐加重,不进食也会呕吐。不能简单地把它当作阳明热证和阳明府实证对待,因为阳明热证和府实证都是纯热证,需要使用一派寒凉药。而阳明病中寒证为寒热夹杂。如果使用一派寒凉药,必然导致雪上加霜,呕吐得更厉害,病情必然加重、恶化。
2022-01-06 10:32 14楼
张仲景把阳明病区分为“中寒”和“中寒”。两种治疗原则不同。阳明中风为热证,中寒为寒热夹杂证。这一点需要搞清楚。
2022-01-06 10:44 15楼
涂医生 说:
张仲景把阳明病区分为“中寒”和“中寒”。两种治疗原则不同。阳明中风为热证,中寒为寒热夹杂证。这一点需要搞清楚。
纠正笔误:阳明病区分为“中风”和“中寒”。
2022-01-06 10:59 16楼
【原文】
  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学习理解】
这段原文说的是阳明中风,病人本来消化吸收功能是可以的,现在消化吸收功能有所减弱了,不能吃饱,吃饱了就会出现烦躁,头晕目眩。病人出现尿量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病人脉迟的缘故。脉迟提示病人阳虚,也就是阳明病有传入三阴之势。这种情况下的阳明府实证使用苦寒泻下法并不能解除疾病,大便虽然通了,而消化道的运动功能会减退,于是就会出现腹胀。病人阳虚而不能耐受苦寒的缘故。

《黄帝内经》不是说过么,热病不能吃饱,不能吃油腻。吃饱吃油腻会增加人体的工作负担,导致正气进一步受到损伤。
2022-01-06 12:28 17楼
【原文】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学习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伤寒病太阳证本来是可以有呕吐的,但是不会反复呕吐。如果反复呕吐,那就是邪气侵袭胃肠道引起的伤寒病。那么当邪气传入阳明时就不能按照纯里热证对待而使用一派寒凉药,譬如阳明府实证不可以简单地使用承气汤攻下。这种情况就是阳明中寒。
为什么呢?因为阳明中寒为寒热夹杂证,而不是单纯的热证。
2022-01-06 12:37 18楼
【原文】
  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学习理解】
心下硬满,这有两种不同的可能。一种是纯里热证,即阳明府实证。这种情况使用承气汤攻下,大便打通了病就好了,不会反复腹泻。另一种是寒热夹杂证。一方面里有热,即阳明之热。另一方面里有寒,即胃肠道被寒邪破坏了,这是寒证。胃肠道寒证当然不能耐受承气汤苦寒攻下啦,于是就会利不止,疾病迅速恶化而死亡。
这条说的还是阳明中寒。
2022-01-06 13:19 19楼
【原文】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学习理解】

这段原文说的实际上是调胃承气汤的主证。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调胃承气汤是治疗阳明中风的。言外之意是,调胃承气汤不能用于阳明中寒。病人阳阳中风而纯里热,没有象白虎汤证那样达到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应该使用调胃承气汤。如果府实证了,当然就用大承气汤。没有达到府实证就应该使用调胃承气汤。

强调“不吐不下”,这是排除中寒。如果是中寒就不可以使用承气汤。

就是说,病人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口渴、烦躁,不呕吐,大便虽暂时几天未解而腹部未满实,脉不浮不洪不沉,介于白虎汤证与大承气汤证之间,这就是调胃承气汤证。

调胃承气汤:生大黄,苦寒泻热而除邪。芒硝,咸寒软坚而通便。炙甘草味甘而护胃,缓和大寒药之伤胃。阳明病只要不是中寒,则阳热之气必定导致大便不通,大便不通未必因为胃肠道本身发生了疾病,而是因为津液亏虚而干燥所致。使用调胃承气汤的目的一方面是直接除邪,另一个方面就是简单地通大便。芒硝的药理作用是在肠道产生高渗透压,吸引水分稀释粪便而通便。其前提条件是肠道没有丧失蠕动功能。如果是中寒而导致肠道丧失蠕动功能,则不可以使用芒硝。
2022-01-06 13:20 20楼
【原文】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学习理解】

这段原文说的实际上是调胃承气汤的主证。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调胃承气汤是治疗阳明中风的。言外之意是,调胃承气汤不能用于阳明中寒。病人阳阳中风而纯里热,没有象白虎汤证那样达到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应该使用调胃承气汤。如果府实证了,当然就用大承气汤。没有达到府实证就应该使用调胃承气汤。

强调“不吐不下”,这是排除中寒。如果是中寒就不可以使用承气汤。

就是说,病人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口渴、烦躁,不呕吐,大便虽暂时几天未解而腹部未满实,脉不浮不洪不沉,介于白虎汤证与大承气汤证之间,这就是调胃承气汤证。

调胃承气汤:生大黄,苦寒泻热而除邪。芒硝,咸寒软坚而通便。炙甘草味甘而护胃,缓和大寒药之伤胃。阳明病只要不是中寒,则阳热之气必定导致大便不通,大便不通未必因为胃肠道本身发生了疾病,而是因为津液亏虚而干燥所致。使用调胃承气汤的目的一方面是直接除邪,另一个方面就是简单地通大便。芒硝的药理作用是在肠道产生高渗透压,吸引水分稀释粪便而通便。其前提条件是肠道没有丧失蠕动功能。如果是中寒而导致肠道丧失蠕动功能,则不可以使用芒硝。
⬅ 叶天士温热论学习 老茶馆 基于脉证经方应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合越婢加半夏汤治癣的临床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