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要招5名急救医生 苦等两天仅10个人报名

2010-07-16 12:51 楼主
按招聘、应聘人数最低1:3的比例,15个人报名才能组织考试

急救医生频频跳槽,以往一年招聘两次,今年到现在为止就招了三次

7月12日-13日,宁波市急救中心公开招聘5名急救医生。截至13日下午5点,总共10个人报名。按规定,招聘人数与应聘人数之比不能低于1:3,也就是说要15人报名才能组织考试。报名人数不够,这考试能不能继续进行?还是要减少招聘人员?昨天一到办公室,宁波市急救中心办公室主任葛琳就向宁波市卫生局报告情况,希望能得到“照顾”。

其实,这样的情况对宁波市急救中心来说不是头一次。今年1月和6月,急救中心两次对外招聘急救医生,总共才招到两人,其中一人至今还没来报到。

一个急救医生的一天

宁波市急救中心目前有25个急救医生,每天在二院、三院、鄞州人民医院、中医院、中心站5个站点待命。他们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13日,我随中心站急救医生洪峰一起出车,体验了他争分夺秒的8小时。

吃中饭时没有新任务,他说真幸运

8:03-8:25:鄞奉路与立交路口,有个男子骑电瓶车被一辆小货车撞伤。男人的伤势还好,洪峰估计是腰椎骨折了,送到李惠利医院。

9:19-9:43:南站西路一家商务酒店,一个人晕倒了。9点26分,急救车刚到南站,调度来消息说,那个人已经自己走了。急救车放空了,掉头回中心站。洪峰说,放空是很正常的事,每天都会碰到。

10:13-10:30:到东柳坊抢救一位老人。到了现场,才发现老人已经去世好几个小时了。第一次直面死者,我唏嘘不已。洪峰笑我不成熟:“死人,这是每个急救医生都要面对的。有一天出车12趟,有4趟碰到的都是死人。”

10:31-10:48:急救车刚离开东柳坊,调度又来通知:在月季社区卫生服务站,有人晕倒。晕倒的是71岁的陈阿姨,家里的空调坏了,五六天都没人来修,一生气就晕倒了。洪峰对陈阿姨做了初步检查,判断可能是脑出血,“为了一件小事吧,不值得呀!”

10:55-11:31:急救车刚从李惠利医院开出来,又赶往周宿渡临时房。82岁的李大爷发高热,躺在床上不停地抽搐。老人有些心理紧张,不愿意躺到软担架上。洪峰和担架员在家属的帮助下,抬头、抬手、抬脚,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老人抬上软担架。抬上急救车,大家已是大汗淋漓。洪峰说,幸亏这个老人住在一楼,如果是住在三四楼,抬下来够呛。

11:32-12:14:在办公室,洪峰用一碗面条解决了午饭。他给我也买来一碗。吃面条的时候,没有新的任务进来,洪峰说真幸运。他说他有吃一碗面条出车三次的纪录,回来的时候,碗底的几根面条早已经发胀了。

12:15-12:43:段塘中路和段塘西路交叉口,又是一名骑电瓶车的男子,被一辆载着煤气瓶的机动三轮撞了。男子的左腿小腿处擦伤了,出了一些血,血流到了脚板上。洪峰怕男子有骨折,仔细检查了一遍才敢把他抬上担架,送往李惠利医院。

12:53-13:20:震丰小区,一名年轻女子割腕自杀,左手腕上划了七八刀。包扎的毛巾被血浸透了,女子的男友说,家里还流了一摊血。洪峰给女子做了检查,发现血压有点低。驾驶员加速,急救车飞奔第一医院。第一医院的医生说,幸亏刀口不深,生命肯定能救回来。走出医院的那一刻,洪峰松了一气。

13:47-16:12:李惠利医院有个脑溢血病人,昏迷两天两夜。家属打算放弃了,叫急救车送回余姚市人民医院。洪峰说,拖班已是既定事实了。

16:12-17:05:写完一天的8份病历。这时离正常下班已经超过1小时5分钟。

即使条件放宽也招不到急救医生

这是急救中心今年第三次招聘急救医生。在宁波卫生网上,记者浏览了一下《宁波市卫生局部分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公告》,发现相比第一医院、妇儿医院招聘医生在学历、户籍、年龄等方面的要求,急救中心开出的条件相对较低,学历只要大专以上,临床医学或者急救医学专业都可以,户籍不限。

即使条件放宽到这一步,报名的人也才10个。第一天接到了7个人的报名电话,着实让葛琳高兴了一下,一听到电话铃声就激动,没想到第二天电话铃声一下子少了。

“按照最低的1:3比例,要有15个人报名才能组织考试。现在就10个人,不知道这考试该怎么办了。”葛琳向宁波市卫生局报告了这个情况。卫生局答复:根据笔试、面试的具体情况来定。

和1月、6月的两次招聘比起来,这次能收到10份报名资料,情况已经很乐观了。葛琳道出了其中原因:“这次招聘的急救医生是属于事业编制的,这对很多医生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

1月那次招聘,要求应聘者必须是应届生。定下来3个人,结果只有1个人来报到,另外两个人找到其他工作,干脆不来了。6月份的招聘只招到1人,电话催了好几次,这人至今还没来报到。

今年已走了四个

如果这次招不到还得继续招

葛琳说,以往招聘医生是一年两次,今年半年刚过去就招了三次,因为上半年一下子少了5个医生,4个辞职走人了,还有一个女医生休产假了。

医务科、调度科等原来做过急救医生的两个主任不得不亲自出车,急救中心年纪最大的58岁的袁医生也重新出山。葛琳说,正是各方力量的支援才勉强保证了目前急救工作的正常进行。

为了尽快缓解急救医生短缺的困境,这次招聘跟以往不一样——不要应届生,应聘者要有执业医师资格。“应届生招进来,不能独立上岗,要等执业医师资格证拿到后才可以,其间的过程,最短也需要一年半。”葛琳说,“如果这次招不来医生,接下去还得继续招。”

如果年薪能提高到8万

不相信会招不到人

“活苦点累点,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待遇不高,付出跟回报不成正比。如果年薪能提高到8万,我不相信会招不到人。”一位医生说。在宁波市急救中心,一位编制内,拥有初级职称的急救医生,除去五险一金,一年拿到手的钱还不到6万,编制外的急救医生则更少,大约在3万。这也是急救中心25名医生中有2/3是来自外省的原因。“宁波的物价多高,本地人拿这点工资,肯定买不起房子。”这位医生说出了心声。

还有一位医生说:“为什么我们的收入远远低于医院的医生,但评职称却是同一个考核体系?”

葛琳介绍,急救医生的职称考核确实是个问题。“一个是每天奔波在路上的急救医生,一个是每天在医院里接触病人的临床医生,考职称却是同一个体系,你说哪一个考出的几率大。所以,急救医生考出初级职称的问题不大,考中级、副高的难度就大了。职称考不上去,待遇也就无法提高。就拿中级职称和副高职称来比,光工资,副高就多了500多元。”

葛琳说,目前医院协会急救管理分会已经在考虑是否能将急救医生的职称考核体系独立出来,降低考核难度。

听急救医生倒苦水

跟急救医生熟了,说话的范围也广了。他们说,工作苦点累点没关系,关键还是得不到理解,学不到东西。

经常吃到病人的拳头

有一次,一个人精神病发作,到处打人。家属打电话,要我们送到康宁医院。这个人很强壮,毛估估有两百多斤,我、担架员、司机和两个家属都制止不了他“疯狂”的行为,不得已在家属的同意下,给他注射了“安定”。

看我拿出针头,那人就用恶狠狠的眼神瞪着我。一针下去,刚放开他的胳膊,他就抡起拳头来打我。幸亏我有预防,转身就跑。追了将近300米,他才停下来不追了,我也才敢停下来,低头一看,发现自己的皮鞋竟然跑破了。

还有一次,一个酒精中毒病人躺在马路上,旁人怎么劝都不肯起来,只好打电话叫我们送他到医院。到了现场,我同事发现他醉得不轻,刚要问他话。他就一拳打在同事的眼镜上。镜片打碎了,眼睛也受伤了。这个同事原本就是近视眼,出了事情后,视力更加不好了。

每天都要面对血腥场面

今年上半年的一天,在汽车南站,一个老人在上公交车时,一条腿不小心被卷到了车底下。司机听说撞人了,向后倒退了一下,结果在老人的腿上又压了一回。老人的腿当场血肉模糊,像一摊肉饼。因为事发时,老人还是有生命体征,我们立即把他送到医院。结果晚上吃饭,我老想呕吐。原来最爱吃的一道菜——肉饼蒸蛋,好几个月都不敢碰。

血腥、惨烈的场面,我们几乎每天都要面对。

加班加点是常事

每到五一、十一长假,身边的朋友、同学都会欢天喜地去策划去哪儿玩,我们只有在一边听的份。我们从来不可能休全假。就算是平时上班,加班加点也是正常的,如果有一天能按时下班,反而觉得不太正常了。

宁波急救中心医生分两个班,白班是上午8点至下午4点,夜班是下午4点至第二天上午8点。如果早上7:50来一个任务,那上夜班的医生铁定是要拖班了,回来还要写完当班的病历,中午10点能下班已经很乐观了。我们上夜班的医生通常是一边写病历一边打哈欠。

职业提升空间不大

干一辈子,也就是个急救医生,说难听点,就是个“搬运工”。跟病人接触时间不长,不能跟踪病情,这个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技能不可能有提升的空间。

毕业五年了,当初进大医院的几个同学纷纷在各自的科室站稳了脚跟。每次同学聚会,这个同学说要去哪里进修,那个同学说是科室的重点培养对象,我除了羡慕还是羡慕。现在,我们之间的差距还不大,等过了35岁,他们都评上了副主任医师,不用上夜班了,工资也加了,而我还是一个跑上跑下抬病人的急救医生,那差距就明显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湖北男子将护士砍成重伤 受惊同事出现心理问题 老茶馆 药品采购新规:员工收药企钱物将追责主管领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