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药品都没有“儿童装” 孩子用药像做算术题

2010-07-22 13:17 楼主
7月12日,四川发生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事件,其中一名3岁女童死亡,死因为“用药过量”。而资料显示,在我国大约3500多个药物制剂品种中,儿童药物剂型占比不足2%。



这是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面关于儿童用药的剂量标准 ,让不少家长看得头晕。


记者经过多日调查发现 ,青岛儿童用药现状不容乐观,用药过量情况在临床和家庭中很普遍,由于药品市场大部分药品都没有专门针对儿童的说明,多数情况下都是用诸如“儿童酌减”等模糊词语,让众多家长无所适从,要么凭借着感觉来给孩子服药,要么就要进行复杂的药品用量计算,把“大人药片”掰小了再给孩子吃,但殊不知,这样埋下了严重的用药安全隐患。

“中国版”儿童用药规范的出台,已是志在必行。

孩子受罪———用药过量,4岁娃肝损伤

7月20日,只有四岁的洋洋(化名)被带到市立医院东院区儿科就诊,原因是发烧咳嗽打了十多天吊瓶还不见好。“一开始是在家楼下一个小门诊打了个吊瓶,打了三天还不好,就转到了社区医院又接着打了四天吊瓶,咳嗽还是没止住。”洋洋的母亲说,之后她又带洋洋到一个比较大的医院儿科看病,医生检查后说可能转化成了肺炎,谁知接着又打了四天吊瓶还是不见好。

市立医院东院儿科主任金心在给洋洋检查以后,发现洋洋肝功能出现问题,“我怀疑是药物过量使用导致的肝损伤。”金心说。结果洋洋父母回家拿之前就诊的几份病历一看,果然发现之前洋洋每到一个新的医院就诊,注射的都是阿奇霉素,而这种药物儿童必须严控用量。

“在儿童临床上阿奇霉素过量使用的情况真不少。”金主任介绍说,阿奇霉素是抗生素类药物,静脉注射一般不超过10天,儿童用药一般在3~5天,病情较严重的可连续使用7天,洋洋连续十多天静脉注射阿奇霉素,已经造成药物性肝损伤。在医生果断给洋洋停止使用阿奇霉素之后,洋洋病情有了明显恢复。

家长犯难———儿童用药,成了做算术题

记者从市立医院儿科了解到,很多家长因看不明白药品说明书而给孩子吃多或吃不适量的药,有些家长还拿着在药店买到的药问医生:“这个药孩子能不能吃?怎么吃?”一些儿童药品的用量说明也十分模糊,家长为此还要费力计算一通,如果询问药店工作人员“一克等于多少毫克?大约有多大?这个我该怎么计算?”得到的回答多数也是“不知道”。

以吉林道君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头孢克洛为例,该药按儿童体重计算,用量为一日20mg/kg,分三次服用,病情严重的可按40mg/kg,分三次服用,一日用量不超过1g。在看完用量说明后,家长要给孩子用药必须经过以下计算步骤,第一是确认孩子病情是否严重,第二是按孩子的体重计算出用量,如果不超过1g就按计算出的用量使用,超过了就需要改用1g;最后是将计算出的用量再除以3,得出一天三次每一次的用量,这平均分配的过程也很麻烦。

而按以上类似方式计算一家公司生产的罗红霉素片儿童用量后,记者惊讶地发现,体重超过30公斤的儿童用量竟比成人还要多,对此药店人员也不知该如何解释。

市场调查︱︱ 九成药品没有[童装]

除了儿童用药量计算麻烦以外,家长们还有一大头疼事儿,就是药品包装上没有专门针对儿童的服用说明,这让家长感到无所适从。记者通过走访大医院药房和街头药店,发现近乎九成左右的药品都没有专门的“儿童装”,基本上都是用简单模糊的“小儿酌减或遵医嘱”一语带过。

不标儿童用量也没事?

记者注意到,如不少家长都十分熟悉的山腊梅叶颗粒,江西佑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山腊梅叶用法用量一栏仅写了:开水冲服,一次10g,一日3次,根本就没有区分成人和儿童。而清开灵胶囊的用法用量也十分简单:口服,一次2~4粒,一日3次,儿童酌减或遵医嘱。对此,药店工作人员的说法是:家长可以按照说明自己决定给孩子吃多少,中药吃多了也吃不坏,“所以不标明儿童用量也没问题”。

“1/6片”该如何分?

有些药品虽然在使用说明中标明了儿童如何使用,但用量让家长感觉模糊不清,有些即使说清楚了家长却很难操作。哈药集团总厂生产的一种葡萄糖酸锌片,用法用量中指出12岁儿童及成人一次1片,一日3次,12岁以下儿童每日用量在表格中查找 。记者从说明书中发现,1~6岁儿童,体重在10~21公斤,一天用量为0.5片,表格的下方厂家注明:可分次服用。但让人费解的是,这0.5片的用量如果分3次服用,也就是每次1/6片,家长该如何来精确地分出1/6片?

“儿童年龄不同,身体生理特点也不会相同,儿童可以分为新生儿、婴儿、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期儿童,可是看看现在的药品包装,有几种是进行明确划分的?现在很多家长凭着感觉自行给孩子服药都是‘碰运气’,很容易出现问题。”青医附院小儿内科主任李堂教授对儿童用药现状深感忧虑,他表示,将成人用药按一定比例简单“折算”出儿童用量的方法并不科学,因为儿童体质较弱,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全,解毒排泄功能较弱,对药物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成人。

盲目给药最可怕

目前,大多数口服药还是片剂,患儿在服用前,大人常常需要把药品掰开服用,操作起来很麻烦,用量也不准确,一不留神就会服用过量。7月20日,一位老大妈在市立医院带着1岁多孙子看病,这个孩子发烧以后,她去药房买了消炎药头孢克肟,回家以后,她就习惯性地让孩子一天吃3次,一次一袋,吃了两天,孩子病情根本不见好。赶紧把说明书找出来看,原来应该一天两次,儿童每次只用服半袋,这位老大妈一不留神,就让自己孙子服用了3倍量的药物。

“不少家长都喜欢自己给孩子当‘医生’,孩子生病就去药店买药,而不是去医院,看到孩子发烧咳嗽就吃退烧药加消炎药,根本弄不清楚孩子生病是病毒性、细菌性还是其他原因就随便用药,这很容易出现用药过量或用药不当。”市立医院东院儿科主任金心表示,孩子不是大人的“迷你版”,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身体很多器官的特性都和成人不同,所以很多成人药是不适合孩子用的,正规医院的医生会综合孩子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多种因素来确定用量,但让家长综合这些因素来考虑,就很容易给孩子使用过量。

尴尬处境———儿童药利润低厂家“不感冒”

据青医附院儿科大夫反应,儿童吃药打针大多数都用不上成人量,但医生只能给孩子开成人药酌量使用。市场上儿童用药剂型不规范,直接导致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增多、药物浪费严重。

家长们都盼望能够有专用的儿童药品保证安全,可为何市场上却少见儿童专用药品?据青岛国风药业常务副总张自然介绍,虽然国风药业属于比较大的药企,但也不生产专门的儿童用药,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儿童药品成本高、利润薄,药企没有热情去生产。

“国内只有少数药企专门生产儿童用药,多数还是治疗感冒发烧的常用药物。相比于成人用药,儿童用药开发周期更长,生产工艺也很复杂,剂量又小,大部分还是短期服用,利润肯定偏低。另外新药在临床试验中需要有试药人来配合,可哪个家庭愿拿自己的孩子来当试药人?”张自然还介绍说,药企也明白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应用不同量的药这个道理,可根据新药审评的有关规定,药品每变一个剂量都要重新申报,繁琐的审批程序也让不少药企望而却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外发达国家在对儿童专用药品的开发、临床试验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同时也对生产儿童药品的药企给予了包括税收、专利、市场和研究资助等优惠措施,可在国内政策、税收以及研发上的扶持相对比较滞后,这些因素都成为阻碍儿童药物生产的瓶颈。

专家提醒———“家长医生”千万别乱用药

青医附院小儿内科主任李堂教授提醒家长,给孩子用药时应避开以下误区:第一,在家擅自用药。不少家长都觉得孩子生病后去医院麻烦,就凭经验判断孩子病情,然后去买药给孩子服用,但同一种病,成人症状可能会与儿童症状完全不同,用药不当,轻者可能会延误了治疗时机,重者则会造成药物中毒,加重孩子病情。

第二,迷信同病同药治。孩子生病后去医院,医生给开了药,好了以后再出现同样的症状,有的家长就按医生上次开的药到药店照单抓药,但却不知即使儿童临床症状相同,发病原因和疾病种类却可能千差万别,不能按同一药方治疗。

第三,治病心切下猛药。孩子是家长的“心头肉”,一些家长恨不得让孩子立马好起来,就加大药量。须知药品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药物中毒。 文/图 记者 单俊楠 本报见习记者 陈美洁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12岁男孩坠下7楼生还 专家科学解答背后奥秘 老茶馆 药品招标采购被异化 民间医改第一人告渝卫生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