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中医学术的探讨和交流

2010-07-22 15:47 楼主
任何学术都是在探讨、交流和实践证明中而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中医学术争论莫过于伤寒与温病之争,各自都自以为是而认他为非。结果谁也没有压倒谁,而是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共同发展。金元以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流派纷呈,间有后否前说,发前人所未发或自成一家。这些不同之见都没有阻挡中医的发展和进一步的完善。实际上人们认识事物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谓“见仁见智”者是也。各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事物可得到不同的结果,于是谁都认为己是他非,因为我的结果是我亲自观察的结果,绝对可靠,那于我不同的结果自然是绝对错的。其实他们观察的结果都对,只不过观察的角度不同罢了,如能把从不同角度观察出来的结果综合起来,就得到了对该事物比较全面的认识。所以我认为在本论坛不同的学术观点进行探讨、交流,不同意见只要亮出自己的观点不要去驳斥对方,更不要离开事而针对人,这就在客观上违背了学术探讨、交流的宗旨了。
中医中有好多经验、方子、观点是先靠悟再到实践中去验证而来,也有先从实践中悟再到实践中去验证而来。但也有限于古代的条件,靠想象、揣测、演绎而无法在实践中验证的观点,如把这些观点作为依据去驳斥不同观点我认为是不恰当的。最近有虎什么的版主要退出本坛,起因可能是他提出气功方面的一个观点,可能是“有违古训”,受驳斥他受不了。我想各人可到实践中去验证,如他按照他的观点去练功,没有发生问题,而反对者按自己的观点去练功也没有发生问题,那就说明这二个观点都是可行的,我们要切记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而不是实践为理论服务,不可本末倒置。假如认为他的观点是错误的,若按其行是会发生危害的,那可请他取得更多的实践验证,并告戒网友照其观点会发生危害请谨慎而为就是了,大可不必引经据典争得死去活来。顺便提一下,我总是把“分温*服”中的“温”,看作是古人抄书之误,把“汤(繁体字的汤)”误抄为“温”(,形体抄错。汉晋流行楷书,但抄书强调速度,如在灯下抄更易抄错,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抄书是容易抄错的),“分温*服”应为“分汤*服”不然“分温”解释不通,“温复”是“汤服”之误(“复”同音抄错),“复”并没有“盖被子睡觉”的意思(难道夏天发高热的桂枝汤证,也要盖被吗?但在冷天民间有服药盖被易取汗的习惯),我按我的理解对待经方服法,从未发生过问题,这是我姑妄之言,当不得真,贻笑大方了。退一步说,假如我把“温”看作是“汤”,把“复”看作是“服”,既有违古训又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据,那对于治病有什么问题吗?是否一定要我引经据典拿出令人信服的依据得到大家的认可我才可施行?关键看实践效果!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7-22 16:50 2楼
回复 1# hhhhccccllll


是啊,到这里大家都是为了学习交流。抱着交流,共同进步的心思进行辩论是可行且被鼓励的。有交流才有进步嘛~加油吧~
2010-10-28 20:19 3楼
学术交流,也需要大家要有个度,要有容人之量。
当然要是真的能做到这点也是不易。
提高其实就在交流和争吵之中。谢谢楼主,今天集中看了楼主的一些帖子。感觉楼主的帖子都是用心而发的。
在此代表论坛向您表示感谢。
⬅ 請教脾胃虛寒者是否能服用三七化痔丸 老茶馆 中医的五行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