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梦(报告文学)

2010-07-25 12:01 楼主
中医梦(报告文学)---引自保定日报易县版

-张润杰和他的“岐轩脉法”

石英杰(石英杰,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保定市作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新保定诗群”代表诗人之一,燕赵晚报记者)

1949年西医人员仅有8.7万,而到2001年,已达到175万人,增加了20倍;中医人员1949年全国有27.6万,到2001年为33.4万人,仅增加了21%。在全国当今人口中平均4000人中才有一名中医。

-- 摘自《中华现代中医学》

引子


这片神奇的土地古老而悲怆。从历史的深处,易水河曲曲折折奔涌而出,一路向东。
800年前,在这条河流的上游,身背药篓的张元素,一面采百草悬壶济世,一面隐居草庐独对青灯潜心著书,开创中医“易水学派”终成我国医学史上一代大师。
800年后,在这条河流的下游,面对日渐式微的中医国粹,一位踽踽独行的年轻人,逆风埋头向前,苦苦追寻先人的足迹。
这位和医学大师张元素同乡的行路人,名叫张润杰。


一 技惊四座


2009年8月。长春。国内中医界4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东北三省中医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上,听着张润杰对中医脉诊理论鞭辟入里的阐释,坐在台下的“中国刃针软组织微创术”创始人田纪钧教授心潮澎湃。这位从北京赶来的头发花白的研究生导师眼底有些湿润,他仿佛看到一颗灿烂的星辰正探出茫茫的地平线,冉冉升起。
台上,面对台下众多中医界专家和各有造诣的同道们,年仅37岁的张润杰略带家乡口音,深入浅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摸索挖掘出来的一整套“岐轩脉法”,让在场的大家听得如醉如痴。
“岐轩脉法”,是张润杰对《黄帝内经》进行深入研究,将其中关于脉象论述系统而简洁归化而出的一种诊脉方法。它主要依靠诊脉对人体疾病进行判断并施治,与中医靶向用药、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技法共成体系。由于《黄帝内经》是以轩辕黄帝与其大臣岐伯等以问答的形式,来探讨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所以,张润杰就将这种诊脉方法命名为“岐轩脉法”。2008年4月,河北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曾将“岐轩脉法”和十余项国内“基层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向河北省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的技术骨干培训推广。
田教授为什么这么激动呢?中医依靠手指的触觉判断脉象是非常困难的一项难学的绝活。
传统中医诊脉,医师将手的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放在患者手腕“寸关尺”部桡动脉上施以不同程度的压力,并用手指头去感觉血管的反应状态。医生聚精会神依靠手指的触觉感知病人的脉搏形象,再加上望诊、闻诊、问诊三项就可以对病情作出诊断。长期以来,中医诊脉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医师所施的压力大小无法定量,而手指头下的感觉也难以客观纪录。
由于人体触觉的差异和师承经验的不同,使辨脉时缺乏统一的标准。加之各家对脉象的表述方法不一,造成概念的交错或包涵,因而出现脉同而名异或脉异而名同的现象,名目繁多,增加了辨脉的难度。随着年代日益久远,西医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中很多要义由于传承和文字理解上的障碍而越来越不为后人所知。
张润杰的“岐轩脉法”,从长期以来纷繁芜杂的脉诊中提炼归纳出来一个简单易学的标准。得知这种理论框架成于大学期间,在我国中医界颇具名望的田教授慨叹:“24岁就能从纷繁的古籍中了悟深道,建立了理论框架,真乃中医奇才!”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7-25 12:03 2楼
回复 1# 北京岐轩堂


二 少年的梦想


这位被研究生导师叹为“中医奇才”的张润杰,究竟何许人也?
1972年4月11日,在一代中医大师张元素的故乡易县,一个名叫桑园的偏僻的山村中,一位男孩呱呱坠地,他就是张润杰。
在太行山深处这个普通的山村小学,张润杰第一次从老师的嘴中知道了张元素这个名字。但是,生活在绿水青山之中的这位懵懂少年,并不知道自己的将来会和这个同乡同姓的中医大师发生什么联系。
初中时代,年幼的张润杰对颇具神秘色彩的国粹气功发生了浓厚兴趣。他经常独自一个人找到僻静的地方,对着气功书暗自操练。
这个时候,张润杰发现自己对人体运行的气息非常敏感。吐纳、导引、行气、坐禅,他在呼吸之间,感知身体经络和穴位的细微变化。张润杰像一尾鱼,自由自在的畅游在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中。
读高三的时候,张润杰从县城的学校放假回山村老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一个乡医那里第一次见到了《黄帝内经》。这本封面破破烂烂的古籍,被这位乡医视为珍宝。“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看到这些记述,张润杰一如醍醐灌顶。他百般央求之下,老乡医才不得不答应出借。
随后的三天内,这些灵性的文字像一只只飞鸟,在张润杰的灵魂深处起起落落。他感到似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豁然推开了一扇大门,一个全新的世界跃然而出。三天过去了,这本被誉为中医界“圣经”的古代药典的《黄帝内经》重新归还到老乡医的手中。老乡医大感吃惊的是,这位稚气未退的中学生侃侃而谈,居然读懂并参悟了其中的要义。
人生一世,机缘往往不期而至。让张润杰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真正的人生之路,从这本封面破烂不堪的《黄帝内经》开始,不知不觉的启程了。
高中时代,张润杰暗暗立志要像800年前的同乡张元素一样,做一个悬壶济世的中医。1993年9月,张润杰离开易水河畔,如愿迈入河北中医学院(现为河北医科大学)校门。
2010-07-25 12:03 3楼
回复 2# 北京岐轩堂



三 神秘之门


大学课堂上,皓发银丝的老教授们旁征博引,张润杰聚精会神。课堂下,他夙兴夜寐,潜心苦读。《伤寒杂病论》、《医学启源》、《本草纲目》,他在这些浩如烟海的医书古籍中跋涉,与张仲景、张元素、李时珍等一代又一代大师对话。
1996年暑假,张润杰兴冲冲背上背包去邯郸市一个县的中医院实习。万万没想到,自己烂熟于胸的条条框框居然根本用不到临床实践中。张润杰急火攻心,不但发高烧而且牙疼的厉害。他用学到的诊脉方法给自己诊脉,却无法说清脉象,无从判断病情。“一个中医学院的大学生,居然不能把脉,自己有病都无法处理,何谈济世?”这让张润杰感到绝望,理想遭遇重创。
他沮丧的提前返回学校。他找来大量的脉学书籍,但他如同置身迷宫不得要领。
原来,从古至今,中医门派纷杂,各执一见,大量的脉学描述充满了主观性色彩。“浮、沉、迟、数、虚、实、滑、涩、弦、细、洪、紧”,本来脉象的性质是很明显的,但由于医家指感不易于领会,所以生出这些不着边际的说解和形容。脉象定义的拟物类比语言,初看起来似乎很容易明了,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却难于应用。由于无法归纳大致的标准,使脉诊成了一项难学的绝活,让无数后学者茫然不知所措。
像是一艘小船,突然在黑夜茫茫的海面上失去了航向,无助的在原地打旋儿。连续三天,张润杰不知道究竟该驶往哪个方向。
“《黄帝内经》!”像闪电划过夜空,张润杰的心头一亮。后世的脉象理论无论千变万化,不都出自中医理论的源头--《黄帝内经》吗?他决定越过乱象,追本溯源,寻找突破口。
接下来的三天,关在宿舍里的张润杰如同中了魔,从早到晚不停的抄写《黄帝内经》。饿了啃块馒头,渴了灌口凉水,在他狂热的心中,已经很难区分黑夜和白天。
“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张润杰的目光落在这简洁的表述上。人体不就是一个天平吗?阴阳平衡身体就是健康状态,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异常。张润杰的大脑仿佛电光石火一般突然开悟,一个通往神秘世界的出口就此打开!各家学派脉象理论上面芜杂的覆盖物就此剥开。他从《黄帝内经》中挖掘整理出来中医诊脉的核心:阴阳互比。同时,他又发现了人体内气运行模式与脉诊对应的关系,把经络运动与人体气血“升降出入”的规律相结合并落实到脉诊中。
随后,他又从张元素的《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得到启发,将参悟的脉诊方法与靶向用药结合起来。1996年8月下旬,简单、易学、易用的“岐轩脉法”理论雏形基本形成。
“简单的东西往往容易被乱像掩盖。对于我来说,只不过是有机会看到并把它们抓住,让这些原本简单的仍然简单的呈现在大家面前。”张润杰这样轻描淡写的概括了神来的一笔。
这一笔,俊朗,飘逸,遒劲,力透纸背。
2010-07-25 12:04 4楼
回复 3# 北京岐轩堂

四 黑夜的曙光


理论再好,必须经过实践的试金石来检验。
1998年10月份,带着自己的“岐轩脉法”,踌躇满志的张润杰来到位于保定市的一家省级医院当了一名医生。大学生找工作难,中医大学的毕业生找工作更难,能够进入省级医院工作,很多大学同学非常羡慕张润杰的运气。
但是没过多久,张润杰陷入到矛盾之中。原来,这家省级医院以西医为主,他设想的关于“岐轩脉法”的中医实践处处掣肘。是在温吞水的工作环境中变成慢慢煮熟的青蛙,还是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出路?如果继续呆下去,就得放弃自己的中医理想;如果打碎这个令人羡慕的饭碗,哪里会是自己的落脚点,房子每月的贷款怎么办?妻子和家人能不能接受这个决定?
理想和现实在拉锯,两者每一次较劲,都会锯疼一颗饱受煎熬的心。面对群星闪烁的夜空,张润杰一次又一次辗转反侧,寻找属于适合自己的答案。
2004年2月,张润杰没和妻子甄秀彦商量就辞职了。
婚后拮据的生活并没有让妻子感到过太多压力,可得知丈夫突然辞职的消息,这个内向而坚韧的女人,仍然觉得天快要塌下来了。“这不是我想要的。大学时代我无数次梦想将来俩人成双成对上下班,过着一种平静的安稳的生活。”她不知道丈夫的选择带给这个艰难度日的家庭是福还是祸。
办一所纯粹的中医医疗机构,阔别11年后,张润杰带着不泯的理想重新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易水河畔。
他在易县县城创办了一个简陋的“岐轩堂诊所”,这是“岐轩脉法”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基地。到这里来看病的患者,张润杰主要依靠“岐轩脉法”进行把脉,然后使用中药、针灸、按摩等中医疗法进行施治。2009年2月,“岐轩堂诊所”扩建为“易县岐轩堂医院”。
原易县中医院院长王明月做了以下比较,一位普通感冒患者到医院就诊至少需要接受血液、x光两项检查,一般进行输液治疗。按照县级医院的收费标准两项检查费用大约需要90元左右,输液治疗一般需要3-5天的疗程,大约需要150-250元。而用张润杰依靠“岐轩脉法”进行治疗,大多数患者能够节省检查费用,其治疗疗程约为3-7天,费用仅为45-100元左右。
易县水利局退休干部卓桂珍介绍,2009年10月,他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颈椎椎管狭窄,头部、右胳膊、右腿出现麻木症状,无法单独行走,医生建议马上手术治疗。由于年龄接近70岁,他和家人担心手术出现意外。随后,他在北京另外一家知名医院住院治疗半个多月花费两万多元毫无起色。今年3月份,他来到易县岐轩堂医院接受治疗。张润杰完全依靠诊脉为他调配中药,半个月之后,麻木状况大大缓解,胳膊和腿感到有力,自己不靠拐杖恢复了独立行走。6月份开始,辅以针灸,效果更加明显。他屈指算来,3个半月的治疗仅仅花费3000元左右。
由于花费低廉,来自北京、浙江、山东等地的患者慕名而来。如今,这家私立医院门前,早晨6点多钟就有患者排出挂号长龙。张润杰不得不经常把原定上午8点的出诊时间提前半个小时,中午下班的时间往往要拖延到中午1点左右,平均每个月的出诊量超过1000人次。虽然身心疲惫,但是张润杰心里甚感欣慰。他知道,这块小小的试验田里,这不仅仅是岐轩脉法的胜利,更是中医的胜利。
在国内大批中医院普遍西医化的趋势下,作为一家纯粹的中医疗法的医院,易县岐轩堂医院在当地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2010-07-25 12:04 5楼
回复 4# 北京岐轩堂


五 星星之火



“岐轩脉法”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受到了患者的肯定。
几千年来,中医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诊疗技术和药方“密不外传”。这个传承壁垒让很多独特的中医绝技在民间自生自灭。如今,张润杰面临人生又一个重大选择:是将“岐轩脉法”封闭起来,为自己所独有以谋求更大经济回报,还是把它贡献出来让更多人掌握惠泽患者?
来自国家权威部门的报告,就像一块沉重的石磨,牢牢压在张润杰的身上。
2001年国家中医药局组织的《中国中医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研究》显示,中国年患病人次42亿人次,就诊39亿人次。其中,西医治疗26亿人次,占67%;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共13亿人次,占33%。在这33%中,只有22%、也就是大约9亿人次纯粹使用中医治疗。几年后中医就诊人次又急剧下降。根据《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的报道,同样是国家中医药局的统计,全国中医医院年诊疗人次已经降到2.34亿人次,加上综合医院中医科年门诊的5851万人次,两者合计不到3亿人次。中医严重滑坡,取缔中医的说法一度甚嚣尘上。
在沉沉的黑夜中,独对一盏孤灯,张润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每每念及国粹中医之沦丧,无不欲怆然而涕下;每每闻及取缔中医之叫嚣,无不欲愤然而冲冠;每每睹及热爱中医者无力之挣扎,无不欲长叹而痛心;每每顾及中医之士迷惑而狂热,无不欲忧心如焚而蠢然欲动!”
振兴中医,这是一个金子般的理想,同时也是一副沉重的枷锁,它扛在张润杰的羸弱的肩上,勒入肉内。张润杰为自己立下一个人生目标---免费培训出500个中医。
2005年,张润杰在易县创办了岐轩堂职业培训学校。2005年11月份,张润杰在北京创办北京岐轩堂技术研究院。随后,他又和同道创办中国岐轩堂医学网站,来宣传和推广岐轩医学。2008年5月,张润杰的专著《岐轩脉法》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面向全国公开出版发行。当年12月底,短短7个月的时间,该书第一版6000册在市场上销售一空,出版社不得不重新加印。
培训学校创办之初,他给全县的乡医发出了500封信,介绍自己的脉诊方法,承诺免费培训大家。让他大大出乎意料的是,开学的那天,只来了三个人。“现在这年头,还有活雷锋?!”原来,没有人相信这会是真的,大家怀疑免费培训的背后暗藏着套钱牟利的圈套。而这三个人也是带着好奇来看热闹。没有办法,只好把原定两天的课程压缩成一个半天的讲座。在苦苦坚持了半年之后,岐轩堂职业培训学校不得不谢谢幕。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张润杰欲哭无泪,心头在默默滴血。
2009年10月30日,来自北京、吉林、河南等7个省市的近百名中医爱好者齐聚易县岐轩堂医院,参加为期两天的诊脉免费学习。来自中国科协的石英女士面对大家坦言“免费培训?我就是想看看这是不是骗人的。”经过两天的学习,曾经研习中医四年之久的石女士认为这个方法确实操作性很强。“人民大会堂、钓鱼台等经常有人打着中医旗号搞培训,实际上他们是为了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的所谓‘培训费’。”石女士连称不虚此行。
几年以来,北京岐轩堂中医药技术研究院与中国医促会国医专业委员会合作,先后6次为中医迷们举办免费培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2000多名中医从业者和爱好者已经学习到这种诊脉方法,很多人回去后已经将其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
这些给了张润杰很大自信,和他一样热爱中医的同道大有人在。这些人像大地上的星星之火,只要坚持下去,早晚有一天会形成燎原之势。
2010-07-25 12:05 6楼
回复 5# 北京岐轩堂


六 贫贱不能移


张润杰一次次花费精力和物力进行免费培训推广,引发了包括部分同学在内的同行们的怀疑和嘲笑。
“自己开医院,好好的时间不去看病挣钱,为什么要免费去搞培训?”“他有这么多病号,肯定是挣到了大钱。”“呵呵,不是疯子,就是傻子。”
这些人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现在开药店和诊所的老板,没有几个不是钵满盆溢,尤其是像易县岐轩堂医院这样患者云集的地方。出于保护患者隐私的考虑,请原谅我在这里略去一位父亲的名字和职业。
2010年6月19日下午,易县县城一位39岁的父亲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儿子今年刚刚四周半,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男孩。儿子一岁半的时候,被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闭塞性支气管炎”,多年来辗转北京花去了十几万元的治疗费用,仍然没有明显效果。去年8月份开始,他带着儿子找到张润杰。为了准确把握孩子脉象变化,张润杰2-3天为孩子调一次药。从今年春天开始,孩子的病情明显得到好转,到现在既没去过北京,也没到县里的医院输过液。
他告诉我,原来孩子每次发病都得去医院输液,每次低不下10天,一次至少得花200多元。在张医生这里,每天的药费最低只有5元,最高超不过10元。“张医生不肯把病人当成挣钱发财的工具!”这位父亲感叹道。在岐轩堂医院,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会给贫困的患者免费用药治疗。
是不是张润杰不需要钱?他和妻子结婚的时候,买房子从银行贷出了9万元,夫妻俩一个月的收入加在一起只有2000多元,每个月需要拿出600元用于还贷。张润杰的女儿宇晴出生后,夫妻俩的生活更加拮据,两年多没舍得添置一件像样的衣服。这笔贷款直到2009年1月才算彻底还清。2月份他开办岐轩堂医院的绝大部分费用都是从亲友手里借来的,这个家庭再次债台高筑。
回到易县,张润杰和继续留在保定工作的妻子两地分居。现在私家车越来越多,可是6年来,他每次周末回家都得去挤闷笼般的长途车。他的家中,也只有一台电脑和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家具。
张润杰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他和女儿小宇晴在家里看电视。在央视的纪实栏目中,一位在大西北兢兢业业工作的支边老师,身患癌症。为了治病,他回到内地医院求治,十几万元的治疗费让这位受孩子们爱戴的清贫的老师望而却步,最后无奈的告别了心爱的孩子们。
“这些因为患病而艰难生活的人们,本来肉体就经历着痛苦的煎熬,一个有良知的医生怎么忍心再从这些落难者身上去攫取暴利?”看着电视,张润杰的眼泪忍不住流淌下来,一旁的小宇晴不知所措。
真正的爱,往往朴实无华。大爱无声,且用张润杰无声划过脸庞的泪水,为那些纷扰的怀疑和不解一一作答吧。
2010-07-25 12:06 7楼
回复 6# 北京岐轩堂



七 背后的故事


2010年5月8日。保定。
小宇晴攥着妈妈的衣角,委屈的偎在妈妈温暖的怀抱。张润杰的妻子甄秀彦紧紧搂着女儿,眼中泪光盈盈。
宇晴今年7岁,在保定市一家小学上一年级。和许多喜欢做梦的女孩子一样,小宇晴从周一就开始计划自己的生日。这么多年,她见到的父亲的次数越来越少,一直是妈妈陪在身边。但是,这回生日正好赶上周六,正好是爸爸回家团聚的日子。她要拉着爸爸和妈妈的手一起过这个生日,她要爸爸和她一起吹灭晚餐的烛光。然而,生日的前一天,爸爸突然打来电话,说有几个外地的叔叔来学习诊脉需要陪,提前祝她生日快乐。小女孩心中的泡影一下子击得粉碎,委屈的差点掉下眼泪。
从04年回易县办诊所开始,张润杰和家人聚少离多,每到周末才能回家团聚。随着病人越来越多,他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最开始每周回去一次,后来间隔到两周,赶上外地患者约诊或者培训讲课,计划的团聚常常临时取消。“从今年1月份到现在,半年多的时间,他在家中的时间只有15天。到了周末,女儿就想爸爸陪在身边说说话。可现在这个最简单的愿望也……”甄秀彦掰着指头低下头去,脸上满是扑簌簌的泪水。
小宇晴“咯咯”笑着给我讲述了一个她认为非常搞笑的故事。前不久,一个周一的下午,小宇晴感冒有些发烧。妈妈骑着自行车从学校把她接出来不久车胎就扎破了。她只好推着车子找修车铺,可那天连找了三个修车铺都提前关门了。有些气急败坏的妈妈终于在第四个修车铺前补好了车胎,可要走的时候,却让地上的一块丢弃的口香糖粘住了鞋跟。
孩子觉得很搞笑,她讲述的时候,滴溜溜的大眼睛里充满了童稚的坏。孩子一边讲,一边笑,几次合不拢嘴不得不停下来。可我和在场的人却无论如何笑不出来。我仿佛清楚的看到,一个含辛茹苦的女人怎样默默挑着家庭的重担,用瘦削的手臂为年幼的女儿费力的撑起一片天空。
每次回家,张润杰总会在周六上午,负疚的骑上车穿过保定的长街短巷,远远的送女儿去英语补习班。宇晴的小手总会从后面紧紧搂住爸爸的腰。这个时候,她总会天真的希望这条路长些,再长些,一直长得让如此甜美的幸福时光不必结束。
是的,在另一条长路上,她的父亲留给患者的时间,留给中医的时间,太长,太长。而留给她和妈妈的时间,却太短,太短。
也许,年幼的孩子并不清楚,自己的父亲正在经历怎样一条漫长的艰辛的充满坎坷的路。
这条路上,父亲的理想,就像刚刚从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的旭日,那样大,那样圆,那样鲜红。


结尾

易水河畔,张元素的故乡。
在一代大师的背影之中,张润杰背负着如山的重量埋下头去,踏着荆棘,一步,一步,用脚步丈量着广阔而辽远的大地。
振兴中医,他心中这个金灿灿的理想,似乎非常遥远,却又如此之近,近得一伸手,就能轻轻的触摸到。
河水东流。这个梦想就像一脉汩汩清流,缓慢的,曲折的,但却无比坚定的流向远方。
2010-07-25 18:29 8楼
张润杰 无你天资 愿复你性 如果可以 我想对你说 回家看看妻子儿女 她们需要你。你不仅仅是一个医生 更是一个父亲 不要把事业放于一位 不要将你身边的爱置之不顾
我钦佩你的医技 钦佩你的胸怀 但我鄙视你忘记亲人!你没有照顾好自己!做好人可以!但没日没夜的好人那叫坏蛋 只想着当下 不想着以后!!你挂了 这么多病人怎么办?你的家人怎么办?
现在的中国不需要你这样没日没夜的好人!

引你为中医路上的榜样!
2010-07-25 19:49 9楼
好榜样,不过还是应该照顾好自己和家人。
医要有德,但有德不意味着不该赚钱。医生也要生活,好的医生更需要有经济上的支持把技能进一步传扬下去。
可惜在国内这种大环境下,很多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2010-07-25 23:09 10楼
回复 9# 天际飞虹


责任是自己加给自己的,并不是为了名利的光环,我和张老师在一起几年,深刻了解他的发心。若为一己之私,即使摆个卦摊,他也是那个佼佼者,何况说发家致富了。

他有一句话:老天爷让我明白这些中医的大道,我有责任把他承传下去,尤其是在这样的年代!所以才有了2008年开始的免费培训,虽然面对着众多的质疑和冷眼,我们坚持着自

己的信念!和歧轩堂接触的朋友都有着深刻的体会,每一次培训学员的心得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看到祖先的智慧在每一个中医人心里闪光是我们的幸福所在!

从去年的师资班,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多,大家是亦师亦友的团队,虽然大家都来自临床的一线,都有自己的事业,但是为了岐轩医学的推广,大家都义无反顾的在做,付出了很
多时间、精力、财物。而毫无怨言!张老师和我都深深为之感动!而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在一起,为了百姓的安康而继承祖先的智慧!
2010-07-25 23:17 11楼
回复 10# 北京岐轩堂
我举双手双脚支持!这样的精神实在是令人佩服。
⬅ 胫神经损伤 老茶馆 测你最近的运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