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术数理论探析

2010-07-28 19:10 楼主
一、《内经》核心学说的底层

《内经》的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目前这个藏象学说中五脏占有性主导地位。五脏被《内经》赋予了极端重要的地位。“五脏者,所以参天地副阴阳,连四时而化五节者也”。可以说,现有的中医藏象学说的基础是五行,而后者可以视为是阴阳细分的一种理论模式。

当今西医的话语强势导致了中医学在理论上的不自觉的理论比较,一些简单的比较得出的粗略结论认为:五行学说就是哲学化的说理工具。这无疑是对西医人体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的一个简单化的认识。如果我们满足于剥离中医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根源的知识结构,我们会认为这样的理解是理所当然的。然而,追溯中医学的历史和观察当代的中医学实践,我们都不能满足,也不能屈服于这样的误解。

有足够的文献和事实可以证明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术数理论。作为方技之一的医学,从汉至今.中医的理论发展和变化都是在术数的框架内进行。术数中的“术”,指的是方式方法,而“数”,指阴阳五行

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术数运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来推断天道人事的吉凶逆顺,并由此采取趋利避害的相应活动。我们也不必回避中国传统术数的复杂学术成分,但是应该看到术数理论对于中国文化的重要积极影响。有迹象表明,术数的不但被中医学拿来作为理论底层,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其他各个方面。

在《内经》以后的学术发展中,五行藏象体系是处于主导地位的。长期以来,中医学都是在这个框架内进行理论调整以适应临床变化。中医理论研究工作要明确关键问题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往往是这些基本的观念和假设造就了后来的思维模式。对于这些思维惯性的反思引导我们研究《内经》理论体系的底层结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7-28 19:11 2楼
二、《内经》的主要术数范畴

1.阴阳

阴阳学说在《内经》中的地位十分突出。鉴于《内经》文本自身的特点,我们无法割裂其与《易传》和《老子》等前期文献的思想关联性。与《易》的体系不同,《内经》的阴阳理论注重划分医学对象的属性差异,而缺乏在《易经》爻象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灵活多变的错综关系。由于儒家的历史地位——可以视为是一种历史偶然性的选择一《易经》被推崇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因此,在中医学理论的研究中历代不乏有医易同源的解读。明代医家张景岳的研究工作被认为是这一努力的巅峰。虽然现有的文献资料不能充分证明《易传》和《内经》之间的时间先后,但是,仍然可以负责地说:《内经》的阴阳学说和《易经》的阴阳是同中有异。所谓的同,乃是公用一套术语;所谓的异,乃是《内经》所处理的对象相对局限。

2.五行

一个普遍的看法是《尚书·洪范》的五行学说对现有的中医理论具有源头基因式的影响。五行之所以成为重要范畴,最关键的就是五行的基本结构和相互关系为藏象学说奠定了基本的理论架构,后者在《内经》以后的学术发展变化中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但是仅仅在很少领域内进行了调整。乃至考虑明代命门学说的兴起,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一学术的稳定性。五行的循环结构和稳态系统特征对于疾病的传变规律进行了微妙的阐释,这些方面的理论成功导致了一些机械的套用。为了满足理论连贯性的需要,中医藏象学甚至要牺牲掉一些医学事实来吻合五行的结构,这个现象一直到西学东渐才得以显现:比如,心脑主神明之争等。

医学史的研究表明,在汉代早期的社会生活中.五行学说由于政治因素而上升为官方意识形态而备受重视,在此期间成熟发展的《素问》医学思想不能不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从《素问》的前面几卷中能够找到很多说明上述观点的文字。此后的2000年历史中。一个稳定的理论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应变医学实践动态的变化?在理论奠基的早期文献中,中医的各家学说为后世理论发展的多样性准备了足够的分生部位。

五行理论需要用结合六律对研究对象进行细分,这表现在《灵枢·五音五味》中的例证。此外,为了贯彻理论的统一性,五行理论需要对复杂情态进行精细化衡量,这就是对五行的再分进行理论解释.表现在《内经》中五行学说的一个理论亚型就是《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所展示的理论构造模式。这个在五行中再分五行的相似形的划分方法不但启发中医学对人体进行分类,还可能对于陶弘景在《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药物分类方法产生过重要启发,明代高鼓峰的二十五种方剂和主证看来也是这一思想在内科学简化过程中的延续。总之,这些有益的尝试都是来源于对于《内经》时期术数思想的一种继承和深化,它借助原始理论形态的骨架生长出了新的结构。
2010-07-28 19:11 3楼
3.六律

六律是从传统天文律历中移植到中医学的另外一个重要术数体系。在中国古代的学术体系中.律学和历法是一个融会交通的体系。从《史记》当中开创的这个传统在后世一直延续。六律的理论在《内经》中的表现就是构造了“三阴三阳”和“十二经脉”系统。《灵枢》在多处体现了这样的思想,然而遗憾的是它在《灵枢》里的理论地位和后世医学家对此的关注形成了较大的落差。

应当提出:六律的哲学意蕴在于“一分为三”。因此,对《太玄》的理论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阴阳三分。这个汉代早期的易学著作开创了术数之中的“数学”研究风气。虽然这里的“数学”和今天的自然科学的数学具有类似的学术地位,但是内容相去很多。《内经》的阴阳三分和《太玄》的思想也许具有共同的思想根源,有趣的是这一共同起源仍然被认为是《易》。

再次推崇《易》的地位似无必要,但是“六律”似乎为自己的学科交叉属性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一当代中国音乐律学理论研究对传统律学与方术结合的做法提出了批评,在医学、兵学和其他领域内.六律也没有受到汉以后研究者的足够重视。作为术数底层规律。六律的重要性在现代经络学的研究中几乎遭到完全的抛弃.这实在是对于一个重要理论范畴的不公正处理。

对于六律理论举重若轻的处理直接影响到我们对于一些新出土文献的解读。比如,很多人认为十二脉的源头是十一脉。一个正确对待例如像马王堆等出土简帛文献的态度就是不能把历史的偶然性过度夸大。准确地说,“十一脉”的理论形态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可能未必有如我们一厢情愿的高估。而六律学说的十二脉理论形态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都比“十一脉”体系更加优越。

4.九宫八风

这个本质是八卦的宇宙模式,在汉代及其以后的术数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灵枢·九宫八风》和《岁露》中的描述,无疑体现了这些文字和汉代学术之间的关系。当时经学和纬学都主张构造一个天人同构的庞大体系,而《易》就正好启发并满足了这种愿望。《内经》中的这两篇文字,就是这种宇宙模式和医学、占卜的糅合。观察《内经》之后有关八风的医学思想发展.可以看出这个体系的致命缺陷是不能完成理、法、方、药的连贯性,从而淹没于《素问》中的《风论》系统一后者的本质就是五行一因为后者在操作层面最终可以解决治疗药物的理论解释。

九宫八风模式对于藏象的解释可以说是失败的,虽然窦汉卿后来利用同样的结构创造了“灵龟八法”的取穴理论.但是这种方法不久就遭到了针灸学界的冷遇。在结合卫气循行的临床的事实中,窦的范式遭到了可能是来自实践的挑战而日趋衰落。这和《九宫八风》篇中对于藏象的尝试性具有类似的学术发展轨迹。

九宫八风学说无疑在唐以后的运气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玄珠密语》和《天元玉册》的推算方法显然是有力的佐证。但是,《灵枢》中有关藏象的理论显然是不够成熟的,这一理论在后来的萎缩证实了这一缺陷的严重性。从这样的一个侧面,不难理解,理论的内部统一性的体系有多么重要。

5.运气干支

运气自'、从其进入《内经》体系就受到高度的关注.其所具有的六十甲子结构被评价为是综合五音和六律的优势。有理由认为这是一个对六十年周期的宇宙环境的阴阳属性进行深入剖析的理论模型。一些研究揭示了这个模型的根源在于自然界天体的运动变化一一或者说,它具有高度的天文学背景一而结合人体藏象经络方面,这个理论也非常成熟。正如运气理论在早期历史的学术地位一样,今日仍然赋予运气以重要地位而实际上很少有中医的工作者在严谨地使用这个理论,一些研究者牵强附会的解释也往往在中医同行间遭到批评。

这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在现实中的冷遇说明了作为理论它自身存在很多弱点。应该说.干支甲子的六十周年模式在时间层面成功地解决了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运气变化的规律,但是在南半球或者高低纬度地区的变通至今尚未得到妥善地阐释。这个地理学上的失败尤其无法满足中医学在全球化的今天对于各地区同一时间截面的气象解释。由此不难发现,《内经》本身对于医学地理学的构建可以说是不足的.这种虚弱或者叫做不完备可以说是它试图成为宏大体系的硬伤。

对比藏医学天文历算的有关阐释可以知道,运气在历法上的缺陷是的确存在的这种不足为我们中医学自己理解运气的准确预见性给出了提示我们不必为自己失误过多寻找内在因素一理论本身的可能存在的缺陷是重要的外因。这些问题非常需要比较医学的研究来真正地深化.了解藏医历算学对于中医理论研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必须承认:运气理论过于庞杂艰深,对于中医理论来说,这是个非常令人畏惧的理论领域。王冰后来的《玄珠密语》和《天元玉册》非但没有把问题简化,反而引入更加“八司九室”[2]推算法等,充分展示了这一理论和遁甲之间的错综关系。时至今日,这个复杂精密的术数体系仍然是一个理论研究难点。
2010-07-28 19:11 4楼
三、术数的方法和意义

若以中国传统的学术来看,术数实乃《易》之流变。但是由于它具有的数学规律,发源于《易经》的术数学,在中国文化的体系中,和数学、逻辑、哲学在西方文化中的学术地位是非常相似的。它的主要学术思想在于构造一个象、数、理统一的解释和运算系统,完成了构造这个包罗万象的庞大体系之后,一切自然和人文现象根据自己的时空属性在此框架内进行细致的推算以得出结果,用此计算结果以判断和预测情态的发展趋势。而医学的对象一人体的生命过程不过是这个巨系统的一部分。术数可以说是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古代科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医学形成的早期,这种世界观决定了我们采取术数作为理论的底层去理解生命现象。

基于对《内经》某些细节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在中医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一些原来并非重要的学说由于某些历史偶然性获得学术的主导权,但是实际的生命规律并未如理论所规定的机械、呆板。明确地说,我们可以体会到在前《内经》时代的医学理论是多样性的.五行学说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多种术数理论在共同参与构建医学体系解释生命现象。中医学的理论在《内经》时代就是一个各家学说争鸣的时代,多态性的共存和五行理论的主导,是两千年以来的真实学术传统。

五行理论影响的藏象学说在中医学的内部具有的优势和缺点应该引起我们全面的认识,才能有助于我们的理论构建。也就是说,在术数的范式内,我们如何认识藏象更加合理,甚至说,跳出术数的体系.如何构造今天的医学理论?这些问题的前提,都需要我们了解、认知术数理论。

术数的世界观所支撑的中医理论大厦需要我们对其理论构架进行深入理解.前辈中医学家大都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但遗憾的是,这种学术素养必须从其他中国传统学科中获得,比如天文、地理、算学。民国以前的中医大家几乎都是通晓经学,然后遍学天文、地理、音律等。从这个历史传统来分析当今的中医学困境.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样的学习会真正有助于理解中医之道。
⬅ 谁知道哪里可以找到60集纪录片《黄帝内经》? 老茶馆 伤寒论辩证总结图表---太阳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