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波分析仪PP-1000的临床应用》

2008-10-31 16:20 楼主
脉搏波分析仪PP-1000的临床应用
前言:
Framingham队列研究纵向随访资料显示,随年龄增加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增加,但至55岁以上SBP继续增加,DBP则逐渐下降,导致收缩期型高血压,同时脉压(PP)增高。随后的大规模临床随机试验(RCT)SHEP。Syst-Europe及Syst-China证实单纯收缩压增高与心血管病(CVD)发病和死亡危险密切相关,并示其机制为大动脉(A)硬化所致。因之,上世纪末带来了高血压(HBP)传统观念的转变以及病理生理机制的挑战。同时致HBP干预从阻力小A,转达向大A的治疗策略的转移。
大A硬化,衰老为主病因。HBP可加速其进程。其他危险因子(RF)亦具一定作用。
大A硬化即管壁僵硬度增加,从而管壁顺应性(或扩张性)和弹性减退。其可致二个改变:(1)主A(A0)特征性阻抗增加。此致左室射血高峰时,A0产生高压力波(SBP上升);(2)脉搏波速度(PWV)增加,致反射波前移,落在心动周期的收缩期,产生迟发收缩波峰,叠加在初始波峰上,形成复合收缩波峰,使SBP进一步上升。同时波反射(WR)由正常的舒张时相转向收缩时相的位移,导致舒张期失支持,DBP几乎是指数衰减,PP于是显著增高。
正常大A为一弹性管边,心脏射血入A0,扩张A0皆产生脉搏波,后者以一定速度沿管壁传导,其速度测值依赖于管壁顺应性和弹性特征。在该管边与外周细A间阻抗不匹配处发生波反射(WR)。PWV与管壁的顺应性和弹性呈相反关系。正常青年人大A弹性好,PWV慢,反射点远,WR较迟而落在舒张期(DBP的重要支持),故SBP/DBP均正常,老人则由于大A硬化,结果正相反。
由于上述大A硬化产生的二个改变,最终导致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肌肥大,心及脑低灌注,心肌缺血及心血管事件等。在治疗上如能改善大A顺应性和弹性,则对CVD的防治具重要意义。因此近年提出对单纯收缩压增高(ISH)及PP增高的治疗目标应直击WR,使之减弱和减速,从而使WR逆向由收缩期回返移落在舒张期,此既使ISH的“超射”回落(降低SBP),又致低DBP重获WR支持(升高DBP),达到所谓“波反射最佳化”(Optimation of wave refect)治疗目标。
背景:
已知PWV与大A壁顺应性和弹性呈反相关。因此测定PWV对评估中心A压(CSP),大A硬化及CVD具重要作用。目前无创测定PWV有CT、MRI、超声多普勒法等。但此类仪器昂贵,操作亦偏烦琐,故近年来多用简便易行的压力感受器法,即脉搏波分析法。尽管后者已广泛应用,但测定系统尚未完全标准化。此外,脉搏波测定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亦验证不多。以下有3篇关于韩国PP-1000临床应用的报告,摘要如下:
报告1:
于2004.11.1,由英国威尔斯大学医学院心脏研究所进行17例正常男性PWV测定,旨在评估最新研制的PP-1000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设备的可重复性。
试验方法:二个观察者以随机方式对同一受试对象进行二次连续测定。
结果:
(1)二个观察者的所有测值均显示高相关系数,范围为0.94-0.99。
(2)系统提供高重复性精确分析结果,观察者本身及观察者间均一致显示高度可重复性。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济南学习网友 老茶馆 在健康人群中分段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可重复性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