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中医当有定见

2010-08-01 18:29 楼主
转自:平凡中医的博客

写下这样一个题目,是由于近来看博客有所感。所感些什么,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我这里只想说说学中医当有定见。那么,学中医最忌讳的是什么?学中医的定见又是什么呢?下面我将分别讨论:

首先,说一说学中医最大的忌讳。

学中医最大的忌讳就是:鹦鹉学舌、死搬硬套、人云亦云、不能从实际出发。最近看博友“一谦四益”转载的博文《为难的问题》之开头一段,有这样的话,大意是说:有人问老师,某某病怎么治?老师回答说,中医治病总是因人、因地、因时而论,请你不要再给我提这样让人为难的问题。我做了评论:方无定方,法无定法,圆机活法,才谓得中医之道。中医治病是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永远因人、因时、因地而定,甚至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怎么能用一种方法来治某种病呢?我的两篇博文《胆囊炎医案三则》和《乳汁不下医案三则》都意在说明这个问题,说明中医的辨证论治。然而,我发现到处都是某某方治疗某某病的文章,或者某某药有某某疗效,而诱导人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即食用的介绍,令人黯然神伤。更有甚者,转载这种文章者多多,转载者不加分辨,以至于这种文章满天飞,构成了一定影响。东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西方文化讲究的是实证科学,从微观的角度来认知世界;而东方文化则是从宏观的角度来整体把握世界,更多的时候是形而上的,哲学的。所以,坚决不能用西方的思维定势来学中医,而犯上面所说的错误。

那么,学中医的定见是什么呢?

学中医的定见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圆机活法,务求实效。违背这一原则,则会令学者误入歧途。中医是辨证的,也是活的,而不是死的。中医一旦学死了,就会失去中医的精髓。所以学中医要多学一些辨证方法和基础理论,比如有关温病的辨证,有关伤寒的辨证,有关杂病的辨证等等和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以备临床或实践中应用。只有这些掌握好了,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中医没有现成的东西,只有靠自己的智慧和中医的独特的理论去创造。所以说,只有学好中医自己的理论,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准确的运用,才算是中医学入了门。那些死学中医,学死中医,学中医死的做法只能是将自己束缚的更死。故而要永远记住上面的一句话:中医是活的,是辨证的,而不是死的。也要永远提醒自己,学中医一定要有定见,切莫做僵死的学问或知识积累。

罗嗦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将意思表达清楚没有,或许话有的说得还有些过激,皆有自己心性修养不够,望谅解。中医是一种道,讲究的是悟性,道可道非常道,说明白也不容易。

2010-7-24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8-01 21:49 2楼
我还觉得,学医还忌偏激,或固守某一流派。中医自打出现温病派,温病和伤寒吵了几百年,但用药上哪能有派别的成见?伤寒派没救过人?温病派没治过病?热病用凉药,寒病用热药这是治病的本来道理。用药在人,杀人之责不在药。我最近在读王孟英的《归砚录》,其中卷一对辣椒花椒姜片等嗤之以鼻,认为是涸阴伤营的毒药,妇人(怀孕者更甚)尤不可用。但我以在四川的幼年生活担保,我的几位婶婶和舅妈一辈子都没少吃过辣椒花椒,怀孕时也没怎么忌嘴,母子均安然无恙活蹦乱跳= =|||||||这又该如何解释?中医最讲辨证论治,人体受自然之气影响,每一年的五运六气都不同。再加之各地气候地形差异看书听课时要多个心眼,做人写书还是不要太铁嘴啊囧。
2010-08-02 20:52 3楼
说的对!两位说的太好了,我鼎力支持!
2010-08-02 21:06 4楼
理明法自出,理一而法众。何必把自己归到哪一派?
2010-08-02 22:12 5楼
不光学中医要有定见,很多其他的自然科学研究也是一样的,尤其是学工科的,抱死书那就基本完蛋了。虽然从道理上讲,工科的很多基本理论都是有公式可推的,但是在工程设计中,不懂得灵活运用基本定理,不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变通,没有全局和整体观念,都会导致整个工程的失败。
中医看病,和工科的工程设计管理有一比,每个病人都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每个病人有不同的体质和表征,各个工程有自己特殊的要求和环境。一个好中医就是一个好的总工程设计师,如何把握好工程设计和施工进度中的每一个环节,如何随时因地制宜地调整设计方案和执行计划,都不是读好几本书就能够做得到的。人都说中医要老的好,你不见升到总工的年纪也都不小了么?
⬅ 帮帮忙 老茶馆 平凡中医话中医平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