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痰泻治验

2010-08-02 16:11 楼主
转自 刘养元博客

刘x,女,一岁,住冷水江市苏菜公司。一九八九年九月上旬患腹泻。初起,余以消导利湿之品治之,无明显疗效。继以脾虚寒湿立论,理中汤加厚朴、枳壳治之,亦不显效。腹泻九日,仍无热汗出,纳可,每天泻5~6次,每次是喷泻量多。送 x x医院以静脉输液消炎治疗,腹泻反而加重,医院观察室与走廊两边,都是小儿腹泻患者。
查大便常规检验,都是有大量脂肪球,西医谓之脂肪泻。请教于主任医师,医师说:“我们问过儿科主任,对这种腹泻,目前尚缺乏理想药物治疗。”脂肪球相当于中医学中的什么致病物质呢?似有所悟。立即出院,细查大便,粪便呈糊状,向四周扩散,速度缓慢,似有包膜约束,呈油光色彩,并挟有不少圆珠亮点。以手拭之又粘又滑,即诊断为痰泻。
古医籍中,对泄泻之称,名目繁多。名目虽多,却无“痰泻”之名,而今确遇上了“痰泻”之证。近人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中虽有痰泻之名,但其所论为“湿聚成饮”之证,“结合二陈汤治之”。然本证与秦氏所论,名同而实不同,非二陈汤之类所能治疗。
薛己云“胃伤则呕,脾伤则泻”。张介宾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余以为本病之所以形成流行性疾病者,与气运密切相关。八九年为己已之年,年干己属阴。甲己化土,为土运不及之年。年支为已,已亥为厥阴风木。所以本年为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少阳也具木火之气,同气相求。说明这一年脾土处于劣势地位,木强土弱,土气被郁为其主要特点。特别是在三之气,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为厥阴风木,客生主,风气尤为偏胜,土被郁到了极度,所以到了四之气(大暑~秋分),阴历六月中至八月中这一段时间,为太阴湿土主时,湿气偏胜,土之郁气大发,其发作时间可延长到五之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土郁之发,……民病心腹胀,肠鸣而数后,饮发注下”。此流行性小儿腹泻之所由来也。与一般腹泻不同,非常规治法所能愈也。
本证泄泻,脾阳更会随之流散而呈阳虚之证。所以本证初起,大便虽多有热烘之气,理应清肠,然清肠不可过于寒凉,脾阳不可一伤再伤,故在清肠祛痰的同时,须佐以少量温阳药物以温振脾阳,这与《金匮要略》治痰饮“温药和之”之旨相合,所谓“痰为阴邪,非温不化”也。即以破脂化痰汤(自拟)治之。
槟榔15克 焦山楂10克 内金8克 党参6克
炒白术6克 煨诃子6克 黄连1.5克 广香3克
服一剂,即取得明显效果,腹泻已减至一日一次,即于上方去黄连、广香,加炮姜2克、附片1.5克。又服一剂,已不泻,小便增长而愈。
本方之所以疗效理想,主要是方中槟榔、山楂、内金三药之破脂力强。槟榔一般用于破气、消虫积,不属于破脂化痰药物。但从临床体会,槟榔最善下气、行水、化痰,《本草求真》谓槟榔“无坚不破,无胀不消,无食不化,无痰不行,无水不下,无气不除”。然必须重用,一般可用至15克三个月以内婴儿,也可用至8克,未见有腹痛或腹泻加重的反应。鸡内金为脏器疗法,与白术并用,为消化瘀积之要药。焦山楂本是一味化脂磨积药,《本草纲目》谓之“化饮食,消肉积症瘕,痰饮痞满”。食积、肉积皆为生痰之源,故此二药亦为破脂化痰要药,亦当重用。焦山楂可用至12克,鸡内金可用至9克。此云化痰而不用化痰药,正体现了“见痰休治痰”这一治痰大法。
此外,本证即使无阳虚见证,决不可因秋季天气热而不敢用温脾肾之药,否则,也会影响疗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真寒假热抢救案 老茶馆 奇病治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