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万山:认识中医――从人与自然和阴阳五行谈起

2010-08-02 17:11 楼主
2008年3月25日19时,中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系主任、中国名中医学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生导师郝万山教授在敬文讲堂作了一场题为“认识中医――从人与自然和阴阳五行谈起”的讲座。此次讲座由校图书馆主办,学生团体联合会、传统文化学会协办。
郝万山从人和自然、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以及阴阳五行在养生保健中的应用四个方面阐述中医学知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8-02 17:11 2楼
中医学怎样看待人和自然
一 生命源于自然
人类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高等、最具有聪明才智的生物,正因为我们人类有聪明才智,他对任何未知的事物就要进行不懈的探索,他就会有强烈的好奇心:人是怎么来的?生命是怎么产生的?从有人类以来都在研究。在十九世纪末,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生命是整个自然的结果。”这句话非常笼统,也非常准确。其实在两千一百多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在《黄帝内经》里,关于生命的起源早就有了类似的说法:“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地,他的生命的形成和整个大自然有关,天地二气相结合,这就形成了人,也形成了万紫千红的生命世界;人类能够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的变化,因为我们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而大自然、天和地是人类和自然界所有生命的父母。人是由天地之气合成的,在生命形成的过程中,他和四季的规律是密切相关的。


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那么大自然给了我们什么样的遗传?从物质构成看,现代自然科学家认为构成宇宙的三要素是物质、能量和信息,构成人体的各种元素都来自于地壳。当某些地方的水土或空气中某些元素过低时,那些地方的居民人体内的那些元素也过低,就导致了某些地方病的发生。这就说明我们就是地球人,与我们的环境密切相关,甚至我们血液中各种电解质的含量比例和海水中的各种电解质的含量比例都是接近的;从能量代谢谢的角度看,我们的呼吸、饮食和排泄都是在和大自然交换能量,;从人的生理病理的活动周期来看,我们和大自然也是同步的,有昼夜节律、七日节律、月节律、四季节律等等。国外的现代医学家总是在人体内寻找生物钟的位置和控制各种生命活动的时间节律,但找了五十年也没找到。从中医的角度看,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天人相应。人体生理病理活动的昼夜节律不就是地球母亲自转一周的结果吗?月节律不就是月球绕地球一周的结果吗?但这并不是看月球对一个人的个体的影响,而是看在生命形成的过程中月相对地面上江河湖海水的影响。而七日节律是月节律的四分之一,不同月相对地面上江河湖海水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一个月有四次强天文潮汐现象,也就是说一个月内江河湖海水的涨潮退潮有四个周期。鸡蛋21天孵出小鸡,鸽蛋21天孵出小鸽,兔子怀孕28天,猫怀孕63天,老虎怀孕105天,人怀孕280天,都是以七日为节律的,这个生物钟不在人体内,而在化育我们人类和万紫千红的生命世界的大自然。


二 中医研究问题的重要思路
中医研究问题的重要思路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看化育他的自然环境,看天象,看地厚,再了解人的生理病理,因此中医学的研究方法是综合、整体的研究方法。中医学并没有用物质、能量和信息来沟通人与自然的联系,只用了一个字――气。气是物质的,构成宇宙、人体的是气,携带有能量,又是信息的载体:病气、药气、寒气、热气……
中医学用气来沟通人与自然的联系,谈到气,就要谈到气的性质。阴阳学说是研究气的性质和量变规律的学说;五行学说是研究气的运动方式和不同运动方式之间关系的学说。阴阳和五行,是沟通人和自然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是通天、视地、知人的大道。郝万山认为,作为中国人,应当了解古人是如何运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方法来研究自然和生命的。
2010-08-02 17:12 3楼
阴阳学说
一 阴阳的本义
阴和阳的最初意思是向阳的为阳,背阳的为阴。仰观天文,天空有太阳;俯察地理,地面有昼夜,于是大自然就有了阴阳之分。白天明亮温暖,这就是阳;夜晚黑暗寒冷,这就是阴。董仲舒《春秋·繁露》中说:“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阴阳二字不亢不烈,不冰不寒,协调稳定,化育了万紫千红的生命世界,所有生命都被打上了阴阳的烙印。


二 阴阳是化育生命的本源
阴阳是化育生命的本源,没有阴阳就没有生命。现代自然科学家在地球之外寻找生命,并不是盲目、随意地寻找,也是先看看这个星球上有没有类似地球这样的阴阳二气平衡稳定、不亢不烈的协调运动。《素问·阴阳应象之论》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大自然之所以有这么多深奥莫测的事物变化,全在于有阴阳二气。阴阳不是迷信,而是生命的本源。《生气通天论》中说:“生之本,本于阴阳。”《宝命全形论》中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阳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细胞的同化和异化是阴阳二气矛盾运动的结果,肺的呼和吸、心脏的舒张、肌肉的舒张、精神状态的兴奋和抑制、觉醒和睡眠都是阴阳二气打上的烙印,包括内分泌两种激素既拮抗又协同的作用。因此人的任何生理功能都存在着阴阳二气的矛盾奥秘。


一说到阴阳,就让人想起神秘莫测的太极图。有人提出太极图是依据赤道和黄道的交角画出来的,郝万山也以北京地区一年二十四节气昼夜时间的差别作为基本数据画出了太极图。可以说太极图是地球上所有地方阴阳二气消长变化的模式图,而古人在阳的区域画上阴,在阴的区域画上阳,是因为白天仍然在很多地方见不到太阳。例如深山的背后,向阳的山坡上的草药都是清热解毒的,背阴的山坡上部的草药都是养阴的,而山沟里终年不见太阳的寒冷阴暗的地方长的都是热性抗寒的草药。
2010-08-02 17:12 4楼
五行学说


一 五行非五材
《尚书·大传》中说:“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这里的“金木水火土”是五材而不是五行。五行,就是指气的五种不同运动方式。《春秋·繁露》中说:“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行者,其行不同,故为五行。比相生而间相克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湿燥风……”因为有木火水金土五种不同气的运动方式,才使植物有了生长收藏的生命节律,才使气候有了寒暑湿燥风的变化。《素问·天元纪大论》也说:“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湿燥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即使是我们现代人也应当去了解我们的祖先是怎么用阴阳五行的规律来探索自然和生命的奥秘的。


在五行学说中,木火水金土,不是五种材料,也不是五种元素,而是气的五种运动方式,它不是形而下的具体的气,而是支配生命变化规律的形而上的道。


二 五行的归类和属性
五行归类的方法和思路依然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在五行的分析上,看的不是太阳,看的是北斗七星。在《黄帝内经》和《伤寒论》里都记载了“斗历”,即以北斗七星斗柄指向的周年视运动来确定季节和节气的一种历法,“斗历”的一年是360天。根据《伤寒论》中的描述,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南方时,地面是夏季;指向东方时,地面是春季;指向西方时,地面是秋季;指向北方时,地面是冬季。我们按照这样的思路,可以得到五行的归类和属性。仰观天象,斗柄指东,俯察地理,地面为春,春风和暖,种子生根发芽,树木的根须迅速向下展放,树木的枝条迅速向上生长,冬眠的动物渐渐苏醒,开始一年的新生活。古人观察自然界的动植物生长状况,看到大自然的展放之气支配一切生命的生长,就用“木”来代表春季气的展放运动。仰观天象,斗柄指南,俯察地理,地面为夏,气候炎热,尤其是春末夏初时,自然界的小动物特别活跃,大自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古人认为这时是气的上升运动支配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便用“火”来代表气的上升运动。斗柄指西,地面为秋,秋季干燥凉爽,观察到植物的生长状况是营养向主干内收,向果实内、种子内贮藏,兔子和熊积聚脂肪准备过冬。古人观察到动植物这样的状况认为秋季是气的内收运动支配动植物的生长,用“金”代表气的内收运动,因为金属密度大,象征着收敛和郁积。斗柄指北,地面为冬,气候寒冷,种子深深地埋在土里不敢发芽,树叶的幼芽藏在芽苞里不能露头,动物冬眠,古人认为是气的潜降运动支配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长活动,用“水”代表气的潜降运动。春季“木”气的展放和夏季“火”气的上升是气的阳性运动,秋季“金”气的内收和冬季“水”气的潜降是气的阴性运动,气的由阳转阴有一个平稳的过渡,于是在夏季的最后十八天加了个季节,叫“长夏”。这个时候暑热未退,阴雨绵绵,闷热潮湿,就是指我们的“桑拿天”,植物的果实已经结好并在慢慢长大,动物的胎儿也在慢慢长大,自然界是一个平稳的变化状态,用“土”代表气的平稳运动。中医学的五行就是这样沟通自然界的。


三 五行的生克
五行的相生指的是相生、相养、相助;五行的相克指的是相制约、相抑制。“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则木不过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气,则火不过炎;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金气收敛,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水性降润,掺之以土气,则水不过润。皆气化自然之妙也。”有相生是为了使某种气的运动不会出现不足,如春季的木气生夏季的火气,夏季的火气生长夏的土气,长夏的土气生秋季的金气,秋季的金气生冬季的水气,冬季的水气又生第二年春季的木气;有相克就不致于造成某种气的运动太过,金克木、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只有生、克相合,自然界的运动才平衡,这样年复一年,所有生命都被打上五行的烙印,比如树木的年轮、乌龟的背壳、鱼的鳞片、马牛羊的牙齿、南极洲的冰层等都是岁月留痕。
2010-08-02 17:12 5楼
阴阳五行养生保健应用举例


一 在四季养生方面的应用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著名的话:“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应该放松自己,来顺应气的展放运动。到了夏季,应当适当多出点汗,若关在空调屋子里,则不符合春夏养阳的思想,空调病也就产生了。秋、冬则要减少活动。适时养生,顺应自然界春季的展放、夏季的上升、秋季的内收和冬季的潜降。由于现在有很多小的人造的环境和气候,如夏季有空调、冬季有暖气,如果我们处处违背自然的规律,就会得很多现代病。


二 在色彩养生上的应用
木、火、水、金、土分别对应青、赤、黄、白、黑,青色利于气的展放,红色利于气的上升和人的兴奋,黄色利于气的稳定协调,白色利于气的内收,黑色利于气的下降。


三 在音乐养生上的应用
木、火、水、金、土分别对应角、徵、宫、商、羽,例如角调利于气的展放。
四在药物治疗、针灸选穴、推拿选区上的应用

在药物治疗、针灸选穴、推拿选区上的应用上五行学说的应用更加多、更加广泛。按照五行归类和五行生克选择疗法,“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对于虚症要补母脏,对于实症要补子脏,扶弱抑强。例如肝气郁结,心烦气躁,手脚发凉,要疏肝意、清肝火,在清肝火的同时一般要加一点清心火的药。


在答疑环节中,郝万山还谈到阴阳五行与哲学的关系。古人是用大自然赋予的眼、耳、鼻、舌、身来观察自然、观察人体的,所得到的阴阳理论和五行理论是大自然的规律。他认为,中医学应该还原本来的面目,因此他此次讲中医学就是从自然科学的层面、从自然规律化育生命本源的角度来讲。此外,对于自然科学,能上升到哲学的只有中医学,哲学是从自然科学中提取出来的,它用阴阳学说的无限可分来寻找阴阳变化的规律。关于养生,郝万山补充说,人体有自动化优化调节机能,调节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内外环境的协调适应,中医学上叫“元神”。元神是与生俱来的,也是我们健康的保证。而不适当的精神、情绪、心理容易干扰、抑制元神的自调机能,引起“心身性疾病”。尤其是A型性格的人得病率最高:争强好胜,总是处于精神紧张状态,肾上腺素分泌得比正常人多,耗能多,生长激素分泌下降,脂质代谢谢失调,血压升高。因此要做一个胸怀坦荡的人,孔子就说过:“德高者必得长寿。”修心修德,使自己的精神处于一种非常愉快、非常放松的状态,就有利于元神的自动化优化调节机能的发挥。






中医学实际上是研究人类和大自然关系的一种学说,这个大自然化育了人类,给人类的基本生存提供了阳光、雨露和食物,也给人体的健康的失调提供了天然的动物、植物和矿物的药物。那么正像我们同学的文章(《忧患中药材的质量》)里所引用的那句话里说的,食物是得天地之气比较平的,药物是在特殊的生态环境下得自然之气比较偏的。

夏天天气最热的时候,太阳光最强烈的时候,西瓜成熟了。我曾经到过西瓜地,体验西瓜的这种生活。我说:大西瓜呀,你怎么不怕热,在夏天太阳的直射下茁壮成长。我在那站了五分钟,晒得我脑袋疼,大汗冒,我明白了,你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炼就了自己抗热的本领,当我们人体不能抗热的时候,我们拿你来吃,就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价值。

有一年,我当学生的时候,上河北省的兴隆山采药。我这人好奇。我就一直下到背阴的深山沟里,我惊奇地发现,已经是夏天了,居然冰雪不化,周围没有什么植物,就在冰雪的旁边,长着一堆堆绿色的植物,开着紫色的花朵。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是什么东西。然后我挖了一棵,扛到山顶上。带我们采药的老师一看:“哎呀,你从哪里采的附子啊?”我恍然大悟,附子为什么长在夏天冰雪都不化的地方,它正因为长这里炼就了他耐寒的本领,世世代代长在这里,所以它就有耐寒的这种内在的素质,到了人体不能耐寒的时候,我们中医说阳虚寒盛的时候,我们就拿自然界的能够耐寒的植物来吃,就能调节我们阴阳的失调。

可是后来我看了一本药物栽培的书,它说附子种在向阳的肥沃的土地上长得好,谁都喜欢,环境富足一些,长得好,产量高,卖钱多。第一代可以,第二代还可以,后来我就问药物栽培所的,说第三代就不行了,拿高压锅把附子蒸熟了,然后蘸糖当白薯吃,吃饱了不带上火的(众笑)。这个韩国种人参,它就模拟兴安岭的那种人参的自然生长状态,湿度温度土壤的成分。温度、光照都要模拟,你不模拟它原始的生长状态,质量就很差。我们还有种西洋参,也模拟西洋参原生那个地方的状态包括土壤的成分,尽管如此,种上三代以后的西洋参的有效成分、有效含量也发生了特别严重的变化,可以说它的疗效和第一代差多了。

我们人也是这样,我们现在具有中国人的素质,爱和人斗心眼儿,外国人直肠子,没有花花心眼儿,有什么说什么,你到了美国,你的儿子你的孙子,虽然你是中国人,三代以后他也成了美国那个习惯了,也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都是直来直说,“我不喜欢你,咱们分手”,“分手就分手”(众笑),就这么直。这药材也是这样,所以我们讲究道地药材,我们中药系的同学就特别提出中药材的质量问题。我们中医临床能够延续到今天,就是靠疗效。你辨证得再好,就这药不是那么回事,都是改良的,都是人工栽培的,一代代的这种东西,没有疗效,我们中医也就成问题了。所以中医的辨证论治是一回事,药材的真正的质量又是很重要的保证。

我们人生活在这个环境里头,我刚才说中医是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那么大自然化育了人,也化育了千姿百态的生物,所以自然界的所有事物和人的健康都有关系。有一个同学谈到了音乐治疗的问题,那么古代的人类是怎么研究人体的呢?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仰观天文,谁都知道有太阳;俯察地理,谁都知道有昼夜。而有昼夜之分就有了阴阳之分,所以由于这种阴阳二气的运动和变化,不亢不烈的平衡稳定的,经过四十六亿年的演化,才化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世界,大自然所有的生命无不被打上阴阳的烙印,这就是大自然给我们人类的“遗传基因”。

所以《黄帝内经》有一句话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生之本,本于阴阳”。可以这么说吧,如果地球上没有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没有太阳光和热的辐射,地球上能够化育生命吗?不能够。所以地球上既然能够化育生命,它一定是受阴阳二气的支配,所以自然界所有的生命无不打上阴阳的烙印。至于“生之本,本于阴阳”,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老强调说它是一种哲学学说,我说它是揭示自然界气的运动基本规律的自然科学学说。

五行也是这样。仰观天文,这个时候不看太阳了,是傍晚,看北斗七星的指向,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方的时候,地面是春季。气候怎么呢?气候春风和煦。动植物怎么样呢?

你看我们房子的后院种着一棵葡萄树,你在春天要是掰下一根葡萄的枝,它会大量地流水,在春天你要把葡萄的根须掰一节,也大量地流水:营养向四周来输送。古人观察到这种现象以后,认为春天的气的运动是一种展放的、伸展的气的运动,支配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

你看春天,春风唤醒了在山洞中冬眠的蛇,蛇在冬眠的时候盘成一团,缩小体表面积,减少体温的散失;狗熊在冬眠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到了春天怎么样?它们把身子打开了,爬出了山洞,爬出了树洞,狗熊打个哈欠,“哈——”,他觉得胃肠还比较呆滞,还没舒展开来,然后在森林中寻找一种冬天保留下来的一种干果子,这个干果子有一种泻下的作用,吃完了,促进胃肠的蠕动,排出了一冬天的胃肠积垢,然后食欲有了,开始了一年的新的生活。

因此古人观察到春季的这种动植物的生长状态,就认为是一种气的展放运动,展放运动支配着这时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现在葡萄的枝节干枯了,你把根挖出来,根须也干枯了,营养向骨干内收,这个时候正是剪枝的季节。明年春天的时候,大家掰开葡萄枝一看,你掰一枝,滴答滴答地液体在流,现在去剪剪看,一点不流了。冬季是气的一种内收的运动,支配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别的例子我就不举了。

仰观天象,观察北斗七星的指向;那么俯察地理,是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变化。正由于一年四季有气的展放、上升、平稳、内收、下降的活动,这就是五行。所以“五行”,“行”字怎么写,是这样写的,(甲骨文的行),人之步衢也,就是人走路,就是往前运动的意思,五行就是气的五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所以五行用“木、火、土、金、水”这五个字来代替,这五个字在五行中代表气的五种不同运动方式,但是这五个字在五材中,它可以代表五种具体的事物,我们是讲五行而不是讲五材。
如果有人长了脓疮,西医会认为是细菌感染,一定要用抗生素,而中医却认为,这和患者体内的阴阳气血失衡有关,需要用中药调整体内的阴阳。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由于大自然有阴阳二气协调稳定的消长变化,才化育了万紫千红的生命世界,所以阴阳是生命的本源。大自然阴阳协调则风调雨顺,阴阳失衡则灾害横生。人体的阴阳协调则身体健康,阴阳失衡则疾病缠身。中医是如何根据这种阴阳学说治病的?太极阴阳图为什么把阴阳交界线划成了反S形曲线而不是直线?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和辨别阴阳呢?
西医治病,治的是人得的病,无论什么情况,只要是感染,就用抗生素,但病菌很快就会产生抗药性,所以有些感染很难治愈。而中医治病,治的是得病的人,根据中医理论,人的很多病证,都可能和阴阳失和有关,所以要利用药物调整阴阳。那么这个抗生素治不好的脓疮,用中药能治好吗?
阴阳二字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在中医理论中,阴阳究竟代表着什么?何为阴,何为阳,又为什么说阴阳是生命的本源呢?凡是明亮的,温暖的,积极的,向上的,进取的,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都属阳。反过来,凡是属于黑暗的,寒冷的,消极的,向下的,退行性的事物都属于阴。但是我们对事物划分阴阳属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是处在同一个级别的两个事物,或者说处在同一个级别相关联的两个事物,你才能够区分阴阳。你比如一个家庭,一男一女,男为阳,女为阴。这是可以的,两个同学,两个男同学,你不能说他们俩谁是阳谁是阴,你不能划分。你也不能说一个男人一个母狗,谁是阳谁是阴,这也不能够划分,因为他们不是同一个级别的事物,所以这一点要特别注意。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大自然中有什么,人体内就应该有什么,那么人体中的阴阳是怎么划分的呢?请关注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在千古中医故事系列节目中讲张仲景之阴阳本源。
人为什么会得季节病?大树又为什么会有深深浅浅的年轮?一年四季的寒来暑往和生命体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中医学采用了五行学说,来解释刚才所提出的几个疑问。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中医把它和大自然以及人体的健康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中医的特色理论。千百年来,指导着中医的理论思维和临床实践。然而这种五行学说为什么会被一些人说成是迷信?在现代社会,古老的中医学说还能发挥作用吗?
我们民间,我们很多人对五行,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有许多误解。张仲景用五行生克的理论,通过脉象和病证的关系,来判断病证。用五行生克的思想,来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他曾经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伤寒杂病论》。什么意思呢?你要见到肝病的话,那你就会知道,这个肝病容易影响消化系统,容易影响脾胃,你要先把脾胃,给它补好了,肝病就不容易犯脾胃了,这个病就容易好,这都是运用的五行理论。五行大家都知道,是木火土金水。那么这五个字,是指的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五种东西呢?还是另有所指?要我说,古人说得很清楚,在古代,木、火、土、金、水,这五个字,有两个层次的概念,一个层次叫五材,五种具体的材料,五种具体的物质,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千百年来,人们对五行学说存在着很多的误读,甚至有人用它来看风水或者算命。那么中医学中的五行究竟指的是什么?郝万山教授又是如何理解五行的呢?
汉代医学家张仲景说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天就是大自然,敷布了春季气的展放,夏季气的上升,长夏,就是夏季的末尾,这段时间,中医把它叫做长夏,长夏气的平稳,秋季气的内收,冬季气的潜降,大自然敷布了,气的五种运动方式,才使万事万物,有了生长化收藏的生命节律,才使人有了五脏系统。大自然有木、火、土、金、水五行,在人体化育了肝心脾胃肾五脏,而五脏又分别配胆、小肠、胃、大肠、膀胱等五腑,而五脏又分配配合筋、脉、肉、皮毛、骨这五体。请听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在千古中医故事系列节目中讲述张仲景之五行生克。
2010-08-28 21:11 6楼
感谢好资料谢谢了
⬅ 方证对应是一个永恒课题 老茶馆 郝万山:中医里的“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