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与科学问题的回复

2010-08-04 21:43 楼主
(按:非常赞叹的推心置腹的启蒙之语来自孙曼之先生,感谢!)
关于中医与科学问题的回复

*三位中医科学论者在《内经》的这一段取象比类的文字面前,都无法应对,败下阵来,这是因为取象比类本来就不是科学的方法,所以当然也就无法用科学来证明这个方法的科学性。由此可知,中医的所谓科学性问题绝不是采用削脚适履的方法可以硬性证明的。

哪么,取象比类是从哪里来的呢?

下面是《易系辞》的第一大段文字: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者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这就是取象比类的来源出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8-04 21:43 2楼
再看下面一段话:


哲学是一切理论产生的源泉,中医产生于有着深厚哲学基础的古中国,自然在医学理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之处。事实上正是这样,中医理论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相通的,“医易同源”就是对这种相通性的一种客观认识。我们只要从宏观深入微观,从医易有关系入手于中医理论循序渐进地研究,就可以发现中医理论中的各个学说,均是以易为本源的,并且全部具体应用到人体生理、中药药性、辩证施治以及病因病机等方向。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气化学说、经络学说、脏象学说、药物归经、药的升降沉浮、四气五味,五运六气学说、子午流注学说等等,都与《易经》有着渊源。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它直接来源于《易经》,并在中医理论中得到了祥尽的发挥,如天人相应原理,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平衡原理等等均得到中医理论的补充和完善。这一学说直接指导了中医学理论的创立,这是不容否定的一个重大原则。
对现代的国人看来,一提到《易经》,人们就相当然地想到封建迷信,似乎它是封建迷信的总源头。而在过去的几千年来,国人一直把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自从西方科学传入中国,它就以明晰、易懂、可证伪性强等优点得到绝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任,而中国传统哲学则由于描述的原理是深藏在自然表象背后,并且难以理解以致遭到怀疑甚至否定。可以想像,传统哲学的基础理论难不到理解,它的衍生物――中医的不可理解是必然的。


至今还有不少人把中国传统哲学看作是古人臆想及主观的产物,这显然是受了西方科学的影响所至,因为西方科学一直不承认不可观察的基础物质存在,而传统哲学所描述的正是这种“基础物质”最基本的运动规则。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学说是“气一元论”,它所揭示的就是连续在宇宙空间的一种最基础的“物质”,是这种“物质”不对称的周期组织与离散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物质世界。由于“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则是内在于“物质”本性的,而且在不断转化中存在的“基础物质”也是不可观察的,因此中国的哲学家一直潜心于研究万物运动最基本的原理,阴阳五行学说就是对这种统一在万物之中的自然之“理”的一种客观描述。尽管它抽象了自然界中的几种“实际物质”,但它所揭示的却是普遍存在于自然之中的“规则”。
2010-08-04 21:43 3楼
以上所引的文字,是我国科学泰斗钱学森同志对于中医的一段论述。

在我们论坛上,有一种反对谈论易理玄学并且把这些斥之为封建迷信的论调,看来,我们这些中医工作者的理论水平还不如一个自然科学家的真知灼见!

*中医理论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天人合一与取象比类。所谓的天人合一、整体观念仍然是取象比类的推导结果,因此,这个方法是中医理论建构的基本出发点。取象比类与逻辑学方法的完全不同,正是中医不具有科学性质的证明。

中医不具有科学性,本来就是一个显然可见的事实,我们完全没有必要隐讳这一个事实,也没有必要因此而伤心。多年以来,我们硬是把中医往科学上凑靠,结果造成了中医教育的重大失误。现在的中医院校学生对于医学统计会熟练运用,却不会形象思维,不会运用取象比类的方式来理解中医的基本学说,因而也不会进一步深入学习掌握临床辨证方法;对于中药的化学成分记住了,却不会用四气五味来组方。面对中医传统思维方法的日益丧失,面对中医队伍里面出现的否定中医经典的种种奇谈怪论,谁能够说中医的科学性问题只是一个名词之争?

见:中国中医药论坛/“世卫组织通过《北京宣言》”一文下面的回复,

http://www.cntcm.org/cgi-bin/threads.cgi?forum=33&threads=6705&start=156&show=0&man=
2010-08-04 21:43 4楼
以上所引的文字,是我国科学泰斗钱学森同志对于中医的一段论述。

在我们论坛上,有一种反对谈论易理玄学并且把这些斥之为封建迷信的论调,看来,我们这些中医工作者的理论水平还不如一个自然科学家的真知灼见!

*中医理论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天人合一与取象比类。所谓的天人合一、整体观念仍然是取象比类的推导结果,因此,这个方法是中医理论建构的基本出发点。取象比类与逻辑学方法的完全不同,正是中医不具有科学性质的证明。

中医不具有科学性,本来就是一个显然可见的事实,我们完全没有必要隐讳这一个事实,也没有必要因此而伤心。多年以来,我们硬是把中医往科学上凑靠,结果造成了中医教育的重大失误。现在的中医院校学生对于医学统计会熟练运用,却不会形象思维,不会运用取象比类的方式来理解中医的基本学说,因而也不会进一步深入学习掌握临床辨证方法;对于中药的化学成分记住了,却不会用四气五味来组方。面对中医传统思维方法的日益丧失,面对中医队伍里面出现的否定中医经典的种种奇谈怪论,谁能够说中医的科学性问题只是一个名词之争?

见:中国中医药论坛/“世卫组织通过《北京宣言》”一文下面的回复,

http://www.cntcm.org/cgi-bin/threads.cgi?forum=33&threads=6705&start=156&show=0&man=
2010-08-04 21:50 5楼
每每读之,都有新体悟……发人深省
⬅ 特定穴的分类及意义----络穴 老茶馆 特定穴的分类及意义----郄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