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之蓝心得录

2008-05-25 10:50 楼主
对“但见一证”的一点见解
对伤寒论中但见一证,历来有很多见解,学生认为,仲景不是为了告诉后学只要见到一个少阳见证就可以用小柴胡汤,而是想告诉后学,当你对一个病人辩证为少阳病时,即使他的症状不具备所有的少阳见证,也要用小柴胡汤,不要因为没有全部具备,就不敢用。比如说,一个病人你通过综合辩证为少阳病,但是他只有口苦咽干,没有目眩,这个时候你还是要用小柴胡汤,而另一个病人虽然有目眩,但不是少阳病,你就不能用小柴胡汤,不能认定目眩为少阳一证而用小柴胡汤。请各位老师指正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8-05-25 10:50 2楼
对“但见一证”的一点见解
对伤寒论中但见一证,历来有很多见解,学生认为,仲景不是为了告诉后学只要见到一个少阳见证就可以用小柴胡汤,而是想告诉后学,当你对一个病人辩证为少阳病时,即使他的症状不具备所有的少阳见证,也要用小柴胡汤,不要因为没有全部具备,就不敢用。比如说,一个病人你通过综合辩证为少阳病,但是他只有口苦咽干,没有目眩,这个时候你还是要用小柴胡汤,而另一个病人虽然有目眩,但不是少阳病,你就不能用小柴胡汤,不能认定目眩为少阳一证而用小柴胡汤。请各位老师指正
2008-05-25 10:51 3楼
儿科跟诊体会

2006.11.25
1 关于“纯阳之体”
提到儿科,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小儿乃纯阳之体”。这句话本身没错,但是很多人在理解这句话上出现了错误。首先,稚阳之体是形容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但是很多人往往理解为小儿属阳旺之体,阳常有餘,所以在治疗小儿疾病的时候用药都是偏于寒凉的,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片面了。其实小儿的很多常见疾病入感冒咳嗽肺炎哮喘自汗盗汗遗尿等等,以虚寒者为多见,临床上来看病的小孩90%都是一个虚寒的表现。小儿无病之时,总属一个阴平阳秘的状态,不可能所阳很旺。我们还要记住另外一句话“小儿为稚隂稚阳之体”,这里说明了,小儿臟腑娇嫩,形体未充,隂气阳气都比较虚弱,气血未定,易寒易热,既容易受外邪侵袭,又容易受药物损伤。而临床医生受“纯阳之体”影响,在小儿起病之初,用药过于寒凉,又加上西医药抗生素的滥用,以及饮食等因素,小儿阳气往往被损伤了,最后不是“纯阳之体”,而变成虚寒之体了。所以临床用药宜平和,但取其平,补泻勿过,无病不可服药,宜饮食调养。

2 关于小儿喂养
明代儿科名家万全(密斋)有言:小儿气血未定,易寒易热;肠胃软弱,易饥易饱;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肾常不足。这是很有见地的。小儿脾胃娇嫩, 运化力量较弱,在饮食上非常应该注意节制,不能强迫小孩多吃。很多家长认为吃的越多越好,这是不对的,很多小孩的病就是吃出来的。饮食过饱,脾胃不能运化,停积于胃,消化未及家长又强食之,脾胃日渐衰败,导致小儿厌食纳呆,甚者导致疳証的形成。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就是这个道理。很多来看病的小孩,一眼就看到脸色恍白、苍黄或萎黄,山根、眼眶、太阳穴等处色青黑,神情憔悴,口唇暗淡,这种外观称之为“脾虚貌”,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喂养不当造成脾胃损伤所引起的。当然山根、眼眶、太阳穴等处色青黑这个情况也有肾虚的因素在内。可见,小儿的喂养是多么重要。

3治疗的一些方嚮
上面说到,小儿为稚隂稚阳之体,臟腑娇嫩,形体未充,气血未定,易寒易热,易虚易实;肠胃软弱,易饥易饱。肺脾肾三藏常不足,阳气多被寒凉所伤,饮食经常失节等等情况,临床上治疗小儿疾病是,应该注意:用药要平而偏温。大多数小孩就诊时都是一个“寒底”的表现,即使有少许热象,如咽痛咽红等,也必须用药偏温的基础上加上少量清热利咽的药物,不可过清。由于小儿病常由于饮食不节引起,所以临床上要时刻注意健脾运脾,常用山楂、麦芽、穀芽、鷄内金、陈皮、苍朮、白朮、太子参、苏梗、彿手、砂仁、檳榔等。对于发热较高者常用羚羊角骨,钩虅、柴胡、蝉蜕、白薇、桑白皮等。
另外老师常用柿蒂一味,谓小儿病后,肺气胃气常常不能很好的肃降,用柿蒂来降肺胃之气甚好,因其性甚平和,故在咳嗽哮喘或病后调养都常用。
另,老师治疗小儿遗尿属下元虚寒者,习用肉桂、补骨脂、升麻,温阳化气升提,配合金樱子益智仁等,疗效确切。

一点浅见,各位老师指正
2008-05-25 10:51 4楼
“胆者,中正之官”体会

2007.7.7
前段时间读内经读到《灵兰秘典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时,产生了一个想法:中正者,不偏不倚,维持公正,保持平衡,调理枢机者也。故凡人身之不和谐,少阳枢机不利之病,皆可从胆论治,如偏身麻木、汗出、疼痛、怕冷怕热、抽搐拘挛,偏头痛,半身不遂等等,皆可从胆论治为主,辩证加用它药,或辩证论治基础上加用治胆之药,恢复胆主中正之功能,从而治疗疾病。而治胆之方药,首推《伤寒论》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仲景为少阳枢机不利而设,其功用可恢复胆主中正之功,胆主中正,则可调畅少阳枢机,故可借用。虽有如此想法,但因尚未临床,故无法验证。
然而昨日读王洪图《黄帝医术临证切要》时,读到两个病例,或许可以验证,病例如下:
1.田某,男,15岁,1989年3月9日诊。患者8岁起生长发育出现怪异,以任督二脉为界,包括上下肢,左侧生长增快,随年龄增长而越发明显,且左侧多汗、不知痛痒、活动略显迟钝,虽创伤流血亦无知觉,伤口愈合较慢。右侧则无汗。睡眠饮食二便正常,学习中等。就诊时见其头面身躯四肢,左侧皆明显粗壮而大于右侧,皮肤颜色、温度无显著改变,按之无凹陷。左手背及指关节处皮肤皱纹较少。脉右弦缓,左濡,舌红胖,苔薄白略腻。
此病笔者首次遇到,辩证为营卫失调、卫气不行,兼少阳枢机不利。治以调营卫、和少阳、益卫气之法。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和小柴胡汤加减,以消息之。
生黄芪15、桂枝8、赤芍10、北柴胡8、黄芩10、清半夏10、广地龙10、丹皮10、川芎10、炙甘草4、大枣12枚、生姜5片。五剂,每日一剂,分温二次服之,药后温覆,注意观察汗出变化。
3月20日二诊:药后已见右侧身体汗出,且两侧汗出情况基本相同,走左手掌指关节处出现凹陷,皮肤皱纹较前明显,自觉周身较前轻松舒适。效不更方,再以前方十剂,如前法。药后左侧出现痛觉,胀满略减,活动较前灵敏。停药调养。因此后笔者回京,未作长期随访。

2.卞某,28岁,1985年春季诊。患者3年来头面左侧多汗,右侧无汗,皮肤颜色及感觉无异常,舌略暗苔薄白,脉弦缓。证属营卫失和,少阳枢机不利,予桂枝汤和小柴胡汤加减。
桂枝6、赤芍12、生姜12、大枣9枚、柴胡8、枯黄芩12、半夏10、炙甘草6。五剂水煎服,日一剂。病愈。

病例1原按以《灵枢.刺节真邪论》:“卫气不行,则为不仁。”《素问.逆调论》:“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为指导,以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调营卫,加地龙、丹皮、川芎活血通络,用意明确,而合用小柴胡汤则只言“缓侧多汗,健侧无汗,一则反映营卫失调,二则反映少阳枢机不利”故而合用;病例2用桂枝汤和小柴胡汤则未作说明,只言“辅以和解少阳之品治疗”。然而病例中却无少阳枢机不利之表现,为何合用?
我认为,两则病例,一为偏身发育、感觉汗出异常,一为头面半边汗出异常,是人身之不和谐,当从“胆者,中正之官”考虑,在辩证论治基础上合用小柴胡汤,恢复胆主中正之功,以助身体自我调节,恢复常态。不知王洪图先生是否亦由此着眼点?
以上想法不知妥否?请各位老师指正。另,两则病例都合用小柴胡汤,却皆不用人参,不知为何?请各位老师、同道解惑。
2008-05-25 10:52 5楼
小肠泌别清浊

小肠泌别清浊,分别入大肠、膀胱而成二便,故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失常,可导致二便异常。临床上有长期蛋白尿而而无临床症状者,除了从脾肾论治之外,可从小肠与心论治。
2008-05-25 10:52 6楼
小儿外感发热方

07-6-25
前段时间于广东省名老中医罗笑容老师处跟诊了4天,见其治小儿外感发热多用下方加减:

薄荷4后下、荆芥4后下、青天葵10、黄芩8、连翘10、浙贝8、桑皮9、芦根10、蝉蜕3、甘草3,热重加羚羊角骨、钩藤、菊花等,热不重减黄芩、青天葵,加蒲公英,咽痛加兰根、射干、大青叶等,大便不畅加莱菔子、瓜蒌皮等,咳嗽加桔梗、杏仁、枇杷叶、前胡等。

每次只开一剂,很多家长反映服药一剂即热退,效果可知。因跟诊只有四天,未能窥其全貌,难以全面反映罗老治外感发热的处方及加减,只是自己作为一个总结而已。

另,罗老治疗小儿咳嗽多用下方加减:

苏梗8、前胡8、桔梗6、杏仁9、浙贝9、瓜蒌皮8、枇杷叶10、桑皮10、莱菔子7、蝉蜕3、甘草3,痰多加二陈,痰难咯加紫菀、冬花,咳重加炙麻黄,热加黄芩、菊花,纳差加谷芽,夹食滞、湿滞,加布渣叶、鸡蛋花、芒果核,疗效亦可靠。
2009-12-18 13:21 7楼
这么好的东西,好像回应的少呀,不应该
2009-12-18 16:52 8楼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2009-12-19 15:15 9楼
分析的很有道理。很好的经验。
2010-01-10 14:14 10楼
现在一孩化有点小病就到大医院输液,楼主的经验确实难得。
2011-03-29 14:13 11楼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智慧的
我们应该弘扬民族智慧,普济苍生
⬅ 我的临证医案 老茶馆 古人眼中的人分为几个层次 ➡